第一週
| 2-2-3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家政教育】4-2-5了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 第一單元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一家庭休閒123 活動一:談談經驗與感受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的情境圖引導兒童分享平常從事家庭休閒活動的經驗與感受。
2.教師提問:
(1)你平常從事哪些家庭休閒活動?
(2)和家人一同的休閒活動中,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3)你喜歡和家人一同參與休閒活動嗎?為什麼?
(4)你和家人一起參與休閒活動時,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3.教師先以自身為示範,引導兒童學習如何記錄,再請全班分別將自己的家庭休閒活動記錄下來。
4.教師發下A4紙,請兒童分別從自己從事的家庭休閒活動,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家庭休閒活動,記錄在A4紙上。
5.教師請兒童先兩兩相互分享。
6.兒童上臺分享時,教師應適時邀請臺下兒童給予回饋。
7.教師可將學童分享的因素記錄在黑板上,並歸納全班的想法。
8.教師應引導兒童給予彼此回饋而非對於同學的休閒活動進行價值判斷。
9.教師總結本日課程,並提醒兒童:「請就平日的觀察,回家實際訪問家人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經驗與感受,並完成家庭休閒活動記錄表,下次上課與同學分享。」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二
家庭休閒你我他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二週
| 2-2-3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家政教育】4-2-5了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 第一單元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二家庭休閒你我他 活動二:小小記者分享會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生活動手冊,請學生概覽自己的訪問記錄表。
2.教師引導兒童觀察自己的訪問紀錄表,並提問如下:
(1)每個人喜歡的休閒活動都一樣嗎?
(2)每個人的休閒活動的頻率為什麼會有不同呢?你覺得差異性在哪?
(3)這些休閒活動帶給人的感受是什麼?家人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活動呢?
(4)從事休閒活動時,當有共同參與者,對於休閒活動的選擇會有什麼影響?
(5)你還有哪些發現呢?
3.教師請兒童兩兩互相分享,而後擴至小組內分享,教師需於期間引導兒童覺察家人和自己間、家人和家人間休閒活動選擇的不同。
4.教師鼓勵兒童分享,並適時給予回饋。
5.教師針對本日議題進行歸納與總結。
6.教師藉由提問,請學生從訪問的分享及自己的經驗中,找出參與家庭休閒活動需要考慮的事項:
(1)家人一起參與休閒活動前,你們會怎麼做決定呢?
(2)你覺得和家人一起參與家庭休閒活動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3)為什麼這些事項很重要呢?
(4)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些事項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7.教師引導兒童進行討論,並需注意各項例子及面向都有兒童回應,若部分例子及面向無兒童回應,則請教師依自身經驗引導帶領討論。
8.教師對本日議題進行歸納與總結。 延伸閱讀:「不是我的錯」,師生根據書中的狀況進行討論,並與班上實際狀況做比較,討論一件事的是與非及最適當的處理方式,增進學生之間良性的互動。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二
家庭休閒你我他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三週
| 2-2-3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家政教育】4-2-5了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家政教育】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家政教育】4-2-4察覺家庭生活與家人關係。
|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活動二
家庭休閒你我他 活動三:家庭休閒樂悠遊
1.教師藉提問引起動機,並邀請兒童分享自身經驗:
(1)每次和家人一起參與休閒活動都很開心嗎?為什麼?
(2)你曾經有過和家人一起參與休閒活動卻意見不同的狀況嗎?
2教師請學生觀察學生活動手冊圖文,請兒童分享自己的經驗。
(1)
如果你們遇到課本上的狀況,你們會怎麼解決?
(2)
你對你們的解決辦法滿意嗎?有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嗎?為什麼?
3.教師提問:
(1)如果對於不同意見的處理結果不滿意時,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2)那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呢?請先就課本的例子和旁邊的同學討論分享。
(3)說說看,在你的生活中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
(4)如果今天再發生一樣的事情,你的解決方法會有什麼不同?
4.教師透過案例引導兒童思考後,請兒童分享自身的相關經驗及處理方式。
5.教師透過兒童的實際案例引導兒童思考應該怎麼辦會比較好,並請全班邀請全班一同想辦法、適時的給予回饋。
6.教師針對本日議題進行歸納與總結
家庭教育:家庭事件簿
資料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引起動機】-小明家淹水了 小明的家在汐止鎮上街上,爸爸開了一家電器行。電裡所有的業務都是爸爸一個人負責。平日媽媽幫忙爸爸照顧這個店,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小明的奶奶過世了,爺爺身體不舒服,獨自住在鄉下,小明的爸爸常常說,他的擔子很重啊! 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象神颱風經過了台灣,鎮上淹水了,洪水嘩啦啦的一直流到街上,流進了店裡,淹沒了所有器材,小明爸爸為了店裡的財產,在趕回家的路途中發生車禍。 小明爸爸癱瘓了,家裡頓時失掉經濟的產生者,小明的媽媽像做了一場惡夢,久久醒不過來。 1.戲劇演出 (1)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小明的爸爸、媽媽、和小明。 (2)戲分三幕,第一幕演出颱風要來了。第二幕演出家裡淹水了。第三幕演出小明爸爸發生車禍。 (分6組討論,並將答案以四開書面紙寫出來,教師將書面紙張貼黑版上) 2.分組討論-家庭中的變故 (1)
家庭中有可能遭遇什麼樣的變故,是一般人沒有辦法事先知道的的?※請小朋友自由發表,教師將答案寫在黑版上,但計算組別的成績。) (2)面對這些家庭變故找出一些可能事先預防的因素。 【統整與總結】 完成學習單,聰明過五關。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二
家庭休閒你我他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教案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四週
| 2-2-3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家政教育】4-2-5了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家政教育】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三
家庭休閒總動員 活動四:邀請家人共悠遊
1.教師引導兒童以學生活動手冊第16、17頁為例,舉出或延伸出自己家中常有的家庭休閒活動(家人喜愛的或是兒童自己喜愛的皆可)。
2.教師請兒童就剛才的分享,於小組內分享。分享內容可為自己想要配合家人,和家人共同參與或是想邀請誰一起參與自己喜愛的家庭休閒活動。
3.進行組內分享後,教師體醒兒童在學生活動手冊第17頁紀錄下自己想和家人一起從事的休閒活動內容,並思考從事該項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4.教師進行行間巡視,並提醒兒童與組員相互分享、回饋。
5.教師針對本日議題進行歸納與總結,提醒學生進行實作後,於下周與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家庭大不同 資料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引起動機】大風吹遊戲 1.先玩一般的遊戲激起小朋有的興趣。 教師說:大風吹?吹什麼?吹有長髮的人……。可連續玩幾次。 2.再玩認識家庭型態的遊戲。 教師說:大風吹?吹什麼?吹手上拿著「和爸媽同住」牌子的同學……。可連續玩幾次。 【發展活動】-認識不同家庭型態 1.分類 (1)請小朋友按照手上小字卡的分類坐在一起。 (2)教師將雙親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的字卡揭示在黑版上。 (3)教師提問:這些家庭中有哪些人? (以事先準備好的人物圖卡張貼。) (4)教師提問:這些家庭中什麼樣的家庭人比較多?(請小朋友自由發表) ※從以上的家庭類型中分判每一種家庭型態有不同的家庭成員。 2.討論 教師請小朋友討論全家大掃除的事件。 【統整與總結】-角色責任澄清 1.教師提問:這些問題可以解決嗎? 2.教師以書面列出「爸爸的角色」「媽媽的角色」「小明的角色」引導小朋友思考個人的角色責任。 ※每個人在家庭裡至少扮演一個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責任,扮演好角色責任,一家人共同面對家裡可能遭遇的變故並同心協力,讓家庭渡過難關。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三
家庭休閒總動員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教案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五週
| 2-2-3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家政教育】4-2-5了解參與家庭活動的重要性。
【家政教育】4-2-2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三
家庭休閒總動員 活動五:實踐心得分享會
1.教師請學生小組分享回去實作之結果,是否有什麼樣的變化,以及自己的省思與感受。
2.教師請各小組分享發表時進行行間巡視,適時給予孩子回饋與鼓勵。
3.教師請兒童思考如何將自己在參與完家庭休閒活動後的感受、想法,表達給家人知悉。
4.兒童可能回應如下:
(1)我可以用說的(2)我可以做小卡片(3)我可以給他們一個擁抱(4)我可以…… 5.教師請兒童和組員分享自己的想法,並相互給予回饋。
6.教師請兒童進行實作如無法實作的表達方式則請兒童進行規劃,並利用時間給予家人回饋。 家庭教育:家庭資源管理
資料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引起動機】 1.請小朋友說一說一天中發生的事情。 2.
教師提問: 請小朋友將一天中家庭中所需要的東西,列在書面紙上。 【發展活動】-家庭魔法師 1.估價遊戲 (1)教師準備相關食、衣、住、行、育、樂的圖片,各種錢幣磁鐵卡,請小朋友出價錢。(如電視、電腦、汽車、洗衣機…蔬菜、水果等) (2)分組比賽,教師揭示物品的真正市價。接近答案的給予記點。 2.
討論-算算看 (1)教師提問:一天中要花多少錢? 教師請2位小朋友到黑版寫出他們家一天中所要花的錢。 (2)教師提問:一個月要花多少錢?教師請小朋友共同算出。 (3)教師提問:這些錢不夠怎麼辦?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增加? 3.找尋物品主人 (1).教師提問:現在這些物品都要有人管理,請小朋友扮演家庭中的角色,認養完成。 【統整與總結】 教師分發學校或社區大學的廣告單,請小朋友仔細讀讀看,並解釋內容。 教師提問:這些活動媽媽或爸爸需不需要?可以幫助媽媽獲得什麼能力? 教師綜合歸納當家庭遭遇到重大變故的時候,家裡的人一定要團結和互相支援,也可以從學校或社區找到很多免費的資源,這樣的家才會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3.完成學習單。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一單元
家庭休閒樂悠遊 活動三
家庭休閒總動員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教案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六週
|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環境教育】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家政教育】4-2-4察覺家庭生活與家人關係。
|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一
戶外活動知多少 活動一:戶外活動知多少
1.教師引導兒童思考:「你參加過哪些戶外活動呢?說說看,從事戶外活動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經驗嗎?請和同學分享。」
2.教師請兒童配合所攜帶的旅遊相關資料進行分享、討論後,自由發表。
3.教師針對分享內容給予回饋與鼓勵。
4.教師繼續詢問:「還有哪些難忘的經驗呢?」後,針對分享內容給予回饋與鼓勵。
5.教師引導兒童思考:「學生活動手冊裡是承翰與爸爸在寒假一起參加戶外活動的相關記錄,
請與小組夥伴討論,從這些資料中,你們有什麼發現或想法?」
6.教師請兒童分享自己在寒假或是假日的戶外活動、旅遊等的相關經驗。
7.教師以自己的經驗分享,並給予鼓勵與意見回饋。
8.教師引導兒童進行分組後,並指導小組選擇題目進行討論與分享。
家庭教育:家庭資源管理 資料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引起動機】 1.影片美麗人生片斷觀賞-
(從第三部分開始) 【發展活動】 1.討論 (1)分組討論,請小朋友將家庭中所提供的功能在書面紙中寫出來。 (2)教師提問: 什麼樣的家庭會沒有辦法好好的保護小孩? ※請小朋友發表。 2.
圖片觀賞 (1)教師準備社教機構的圖片,如台北市單親家庭、家庭扶助中心、社會福利中心、諮商輔導中心,並介紹機構可以協助的事項。 【統整與總結】 1.教師告知家暴中心電話。 2.教師總結---引導小朋友認識與瞭解社會協助系統,並能妥善利用。 3.完成學習單。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一
戶外活動知多少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教案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七週
|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環境教育】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一
戶外活動知多少 活動二:風險知多少
1.教師引導兒童思考:「想一想,從事戶外活動時有什麼樣的風險?在進行戶外活動之前,你都會做哪些準備?」
2.教師請兒童以「戶外活動-風險-準備」方式來討論、回答。
3.教師以自己的經驗分享,並引導兒童進行討論。
4.教師進一步提問:「這些戶外活動除了這些風險與事前準備外,還有呢?」
5.教師針對兒童的回答給予回饋與鼓勵。
6.教師提問:「了解這些風險,並做好準備,對從事戶外活動有什麼幫助?」
7.教師請兒童思考後自由發表。
8.教師針對回答給予回饋與統整。
9.教師引導兒童思考:「如果我們要了解戶外活動資料,我們可以怎麼取得相關資訊,或充實相關知能呢?」
10.教師請兒童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後,再進行分享報告。
11.教師及其他兒童針對分享內容給予回饋與鼓勵。
12.教師統整並結論: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多做一分的準備,少一分的風險產生。
(3)網路上的資料很多,
要懂得分類與取捨。
13.教師叮嚀:「請利用資訊課或課餘時間實際上網搜尋你喜歡的戶外活動相關知識技能!」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一
戶外活動知多少
| 口頭討論 發表 觀察記錄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八週
|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環境教育】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活動一:戶外活動行前會
1.教師提問:「學校附近有哪些地方可以進行自然體驗呢?」,並請兒童思考後回答。
2.教師針對兒童的回答給予鼓勵與回饋。
3.教師進一步詢問:
「在過程中, 我們可以和大自然如何互動?
」
4.教師請兒童先在小組內討論後,再自由發表。
5.教師提問:「在這些地方進行自然體驗,要有哪些準備?」
6.教師提醒:
(1)器材:配合活動所需。
(2)穿著:輕便,顏色不可鮮豔。
(3)風險管理:尤其野外蜂窩、溯溪。
7教師結論:「在進行戶外活動體驗時,要先進行場地的探勘,以及人員事前的安全規範講解,以防活動過程中的危險發生。」
※以「我的大自然朋友」為主題,請學生於下課時間到校園去尋找自己的大自然朋友,透過觀察、畫畫與文字表達,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製做成一本小書,完成後大家互相觀摩學習。 | 3 | 翰林版國 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九週
|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環境教育】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活動二:戶外活動行前會2
1.教師提問:「根據上次上課討論的戶外活動地點,請小組討論想要體驗的地方?」,並請兒童思考後。
2.教師請小組提出想要進行戶外活動體驗的地方,並寫在黑板上統計。
3.教師引導兒童進行深入的討論,並決定一項戶外活動項目。
4.教師針對兒童的回答給予鼓勵與回饋。
5.教師統整兒童意見,並帶領兒童針對所決定的戶外活動進行規劃。
6.教師詢問:「大家決定的戶外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你都具備了嗎?如果沒有,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7.教師請兒童自由發表並給予回饋與鼓勵。
.教師引導小組按照活動大綱討論:
(1)決定時間?
(2)要做什麼?
(3)相關的知識技能?
(4)器材準備?
(5)注意事項?
8.教師巡視並給予小組適時協助及回饋。
9.教師請小組上台分享其討論的內容及心得。
10.教師邀請其他兒童適時提出回饋及疑問,教師給予補充。
11.教師引導兒童進行戶外活動工作分配。
12.教師進一步詢問:「對於大家分享的內容還有什麼想法嗎?」
13教師統整並叮嚀:
(1)活動成功與否和大家有沒有全力以赴有關係,每個人都要盡力。
(2)這次戶外活動體驗是要檢視在學校所學的戶外活動知識技能。
(3)下次上課要進行戶外活動體驗,
請記得將所需的器材帶來。
※以「我的大自然朋友」為主題,請學生於下課時間到校園去尋找自己的大自然朋友,透過觀察、畫畫與文字表達,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製做成一本小書,完成後大家互相觀摩學習。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週
|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環境教育】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活動三:體驗活動
1.教師引言:「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實際到戶外體驗看看,並檢視自己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是否充足?在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請兒童再次確認所攜帶的器材。
2.教師叮嚀:「出發後要遵守相關規範,注意交通及自身安全。」
3.教師帶領兒童到戶外活動場地。
4.教師進行戶外活動說明並發下「知識技能檢核表」,請兒童以小組單位進行體驗。
5.教師叮嚀:「進行戶外活動體驗時,要展現出該有的態度及遵守相關的規範喔。」
6.教師巡視其間,並注意兒童的活動安全。
7.活動體驗時間結束,教師集合兒童進行分享與省思。 活動四:體驗活動心得分享
1.教師提問:「在活動體驗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請兒童思考後,自由發表。
2.教師引言:「經過戶外活動的實際體驗後,請將你的想法和心得,與大家分享。」
3.教師詢問:「經過上次的戶外活動體驗後,你有什麼想法?」
4.教師請兒童思考後與大家分享,並適時給予回饋與鼓勵。
5.教師進一步提問:
「針對上次的戶外活動體驗,
你有什麼感想?」並請兒童思考後與大家分享。
6.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想法與新的呢?」並請兒童將當天的照片或是剪貼簿與大家分享。
7.教師及其他兒童給予回饋與鼓勵。
8教師統整說明:「經過這次實際的戶外活動體驗後,以後參加其他戶外活動都要做好事前準備,及相關知識技能學習。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不要忘記對大自然表現出我們的友善一面,對大自然保持好奇的童心。」
※以「我的大自然朋友」為主題,請學生於下課時間到校園去尋找自己的大自然朋友,透過觀察、畫畫與文字表達,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製做成一本小書,完成後大家互相觀摩學習。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二單元
走!出去玩 活動二
可以這樣玩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一週
|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環境教育】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一
生命萬花筒 活動一:開啟記憶生命寶庫
1.教師請兒童兩兩一組,輪流說說看校園裡除了人之外,還有那些動、植物?這些生物可以在校園的哪些地方觀察得到?
2.教師邀請兒童就討論的內容,和全班同學進行簡單的分享。
3.教師引導兒童發現分享過程中最常提到的地方,邀請兒童前往觀察。
4.前往觀察前,教師提問:「上個單元我們提到至戶外進行觀察要注意什麼呢?」邀請兒童自由發表,並引導兒童表達對大自然友善的行為
5.教師帶領全班兒童至選定地點進行觀察。
活動二:尋找生命寶庫
1.教師帶兒童至指定地點後,請兒童原地安靜一分鐘,然後邀請兒童簡單說說看:「感受最深的生命現象是什麼,
你怎麼觀察到的?」
2.教師藉機引導兒童待會兒觀察時,
可用不同感官( 眼、耳、鼻、手等) , 不同角度(
趴、蹲、平視、俯瞰、仰望等)試試看。
3.教師與兒童約定觀察範圍與時間後,請兒童開始自由觀察。
4.教師集合兒童,請兒童於小組內輪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以「我的大自然朋友」為主題,請學生於下課時間到校園去尋找自己的大自然朋友,透過觀察、畫畫與文字表達,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製做成一本小書,完成後大家互相觀摩學習。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一
生命萬花筒 |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二週
|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環境教育】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一
生命萬花筒 活動三:走進生命畫廊
1.教師邀請兒童說說看小組伙伴發現了哪些生命現象,有沒有讓你覺得有趣,想要一探究竟的呢?
2.教師引導兒童:「聽完大家分享發現的生命現象,你已經有很多的素材,待會兒請大家找一找你最喜歡的生命畫面, 並將其Mark出來,和同學分享你的畫面裡有什麼?
給你什麼感覺?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畫面,
有什麼意義呢?」
3.教師提問:「我們該怎麼把喜歡的畫面標框起來呢?」請兒童發揮創意自由發表。
4.教師可提供兒童鏤空厚紙板,或將簿本捲成圓筒狀,抑或雙手食指、拇指相接如相機取景狀等方式標框。
5.教師請兒童開始尋找最喜歡的生命畫面。
6.教師請兒童(依序、自由輪流、邀請等方式)一一分享自己的生命畫面。並提醒兒童專心聆聽,與給予分享者鼓勵回饋。
7.教師總結:走進生命畫廊裡,欣賞大家喜歡的生命畫面,每一個畫面對不同的人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一個自足的世界,需要理解,需要肯定,需要實現自己的生命意義。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一
生命萬花筒 | 發表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三週
|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環境教育】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環境教育】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二
生命共同體 活動二:任務準備與執行 1.教師請兒童觀察,從樹上可以發現哪些生命的蹤跡?
2.教師適時引導可觀察樹根、樹幹、樹冠、樹皮內可能具有生命存在的位置。
3.教師邀請兒童自由發表在樹上發現哪些生命蹤跡。
4.教師歸納兒童的發現結果後,邀請兒童想一想並說說看:「這些生命現象和樹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5.教師除了引導兒童思考樹對其他生物的影響之外,亦應引導兒童思考生物對樹的影響,如協助傳播種子、捕捉害蟲;亦有小花蔓澤蘭阻礙樹行光合作用,致樹枯死。
6.教師視兒童回答,除了樹提供依附生物的功能外,亦可引導兒童思考其他生物對樹的影響(如當傳媒或吃害蟲等)。
7.教師歸納:樹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家,它的樹冠是許多生物居住或休息的棲所,甜美的樹汁、樹葉養活許多賴以維生的鳥類、昆蟲或其他生物,這些生物聚集在樹上討生活,進行各式各樣能量流動、相依相存的食性關係。
8.教師引言:「對自然生命現象之間的關係有了初步的瞭解後,讓我們透過角色模擬活動,一起體驗人類的活動對自然界的生命所產生的影響。」
9.教師說明生命樹活動進行方式。
10.教師帶領兒童進行生命樹活動。
11.生命樹活動結束後,教師帶領兒童進行反思。
12.教師歸納兒童反思結果,並叮嚀人類與其他生命同屬於大自然,我們的關係就如同朋友一般,應該互相尊重與扶持。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二
生命共同體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四週
|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環境教育】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環境教育】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二
生命共同體 活動五:關懷行動
1.教師提問:「樹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近來新聞媒體與報章雜誌屢屢有護樹行動的報導,你知道哪些護樹的行動呢?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
2.教師請兒童分組進行資料搜尋並討論。
3.教師提問:「想一想,在你的生活周遭是否也有對你具特殊意義的樹呢?平常你有哪些和它(們)互動的經驗呢?」邀請兒童依據自己的經驗自由發表。
4.教師提問:「除了樹之外,還有哪些自然界的生命和你的生活有關係呢?
它們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和它們互動時有什麼樣的感覺?」請兒童與小組伙伴分享。
5.教師請各組輪流分享資料蒐集與討論結果。(
依人、事、時、地、物、原因、經過、結果等)
6.教師邀請每一組統整組員的分享,用簡單的一句話、一首歌、一首詩,或一段演出,表示這些自然界的生命與我們的關係。
7.教師適時給予鼓勵回饋。
8.教師引導兒童反思:「如果沒有這些生命,對你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邀請兒童自由發表。
9.教師總結:千百年來,人類依賴自然的給予生活,與此同時,對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終沒有停止。我們建造了鋼筋水泥的城市,製造了現代科技的產品,現代化環境雖能為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卻不能滋養我們的心靈。只有回歸自然,才會使我們感到真正的放鬆,才會緩解緊張生活帶來的壓力。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二
生命共同體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五週
| 1-2-4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環境教育】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環境教育】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教育】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三
生命信箱 活動一:情境探索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引導兒童思考:「這些信件提供我們什麼訊息?」
2.教師請兒童自由發表想法。
3.教師請兒童分為四組,每組抽取一張信件主角卡進行討論,討論後進行發表。
4.教師請各組彙整初步結果後,回家蒐集相關資料,並於下次上課時帶來分享。
5.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引言後,請各小組依序進行小組報告。
6.教師可視各組分享內容進行釐清、說明。
7.教師與台下兒童進行提問或是給予回饋。
8.教師引導兒童思考:「你知道如何和自然中的生命相處嗎?
」並請小組進行討論。
9.教師進一步引導兒童思考:「應該怎樣做比較好?」並請小組進行討論。
10.教師請兒童自由發表想法。
1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引言後,呈現相關影片或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藻礁保存』的這篇新聞報導。
12.教師請兒童思考:「這些同學為大自然中的生命做了什麼努力?他們為何要這樣做?」
13.教師請兒童小組討論後分享。
14.教師再進一步請兒童思考:『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做?』
15.教師請兒童自由發表想法。
16.教師引導兒童思考「在你所居住的環境中,哪些生命現象,還需要被關心的呢?
」
17.教師巡視行間,
引導各組的討論。
18.教師引導兒童再思考:『可以利用什麼方式幫助這些正在流失的生命呢?』
19.教師請兒童規劃應如何實踐並於實作時記錄自己實踐的過程。
20.教師統整引導兒童發展同理心善待生命。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三單元
生命協奏曲 活動三
生命信箱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六週
|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家政教育】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環境教育】4-2-2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教育】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行為。
|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活動一:小明的故事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單元頁圖例引導兒童發表本單元活動內涵。
2.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提問並引導兒童發表:「請看下面的圖,這是小明和同學在校外教學途中所發生的事。說說看,小明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師先請兒童依照圖例順序自由發表各圖內容。
4.教師接著提問:「有哪些行為和環境問題有關的呢?為什麼?」
5.教師進一步提問,並引導兒童思考與發表:「說說看,你是否曾經有類似小明的做法?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些做法又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6.教師引導兒童試著從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習慣來思考,並自由發表。例如:
(1)吃東西時是否有拿了很多卻吃不完等浪費的情形,或是吃飽還想吃零食?
(2)是否自己的衣服或鞋子太多?衣服或鞋子常沒穿幾次就丟掉?
7.教師總結兒童發表內容:生活中常為了便利、舒適、喜歡、想要…而做了許多浪費的行為,而這些行為也都會造成影響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好好來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七週
|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家政教育】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環境教育】4-2-2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教育】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行為。
|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活動二:生活空間大考驗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第60頁提問並引導發表:「當環境受到人為破壞時,地球上的生物會面臨什麼問題呢?透過下面體驗活動,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教師說明體驗活動--「生存空間大考驗」的進行方式:
3.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問:「想一想,在體驗活動中,當地墊漸漸減少時你有什麼感受?」
4.教師歸納兒童發表並說明:從活動中我們體驗到當環境被破壞,使得生存區越來越小時,大家都會覺得害怕、生命受到威脅。
5/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第61頁提問:「體驗活動後,請想想看,還有哪些行為會破壞生存空間和地球環境呢?當環境被破壞時,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呢?」
6.教師鼓勵兒童在小組中輪流分享,再請各小組派代表與全班分享討論結果。
7.教師總結兒童發表並歸納結論: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大家要共同來保護,千萬不可因為自己貪圖方便而製造環境問題,這會讓我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所以環境保護工作人人有責,少了我絕對有關係。
延伸閱讀:「男生女生配」、「四年級煩惱多」,師生進行問題討論,協助學生釐清兩性之間可能有的衝突與更好的相處方式,讓班級氣氛更和諧。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八週
|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家政教育】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環境教育】4-2-2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教育】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行為。
|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活動三:環保與便利的取捨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第62-63頁說明:「人們常為了生活便利,而忽略了環境保護的問題,讓我們來討論怎樣做可以便利又環保呢?」
2/教師依據列舉下列四項問題:
(1)餅乾要多包裝好還是單一包裝好?
(2)外出時要自備水還是買飲料?
(3)垃圾有無分類差別在哪裡?
(4)該搭大眾運輸工具還是自行開車?
3教師引導兒童進行組內討論。
4.教師提問並引導兒童發表:「經過和同學的討論後,你有什麼想法?」
5.教師歸納兒童發表並做總結:生活中有些我們認為方便的事情或行為,反而不能達到節約能源、減少垃圾量和維護健康的目的。值得大家思考。
延伸閱讀:「男生女生配」、「四年級煩惱多」,師生進行問題討論,協助學生釐清兩性之間可能有的衝突與更好的相處方式,讓班級氣氛更和諧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一
少了我有關係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十九週
|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家政教育】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環境教育】4-2-2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教育】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行為。
|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二
環保一起來 活動一:環保行動有哪些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圖例提問:「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保護環境,你曾看過或參與過哪些環保行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教師引導兒童進行小組討論。
2.小組進行討論時,教師宜至各組巡視,並適時給予指導。
3
教師請各小組輪流派代表上台報告,教師可以將各組發表的重點記錄在黑板上,以利接下來的討論。
4
教師根據黑板上的整理,與兒童一起歸納出大家提出的環保行動,以及大家做環保的理由。
5.教師歸納總結:「經過討論後,我們知道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環保行動外,其實在自己的社區、學校或是家庭裡,有很多人都在進行環保行動。這些環保行動都是為了保護地球的環境,讓地球上的生物都能延續生命,好好生存在地球上。」
6.教師提醒兒童:請觀察和記錄一週裡家人常做的環保行動,下次上課與同學分享。
活動二:我的環保行動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圖例提
問:「想想看,環保行動要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呢?請分享你和家人常做的環保行動。」
2.教師鼓勵兒童自由發表。
3.教師進一步提問:「從同學的分享中,你覺得還可以做些什麼?為什麼?」
4.教師鼓勵兒童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請兒童參考學生活動手冊第67頁圖例說明:「請擬定自己的「環保行動計畫」,並實際做做看。」
延伸閱讀:「男生女生配」、「四年級煩惱多」,師生進行問題討論,協助學生釐清兩性之間可能有的衝突與更好的相處方式,讓班級氣氛更和諧。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二
環保一起來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發表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
第二十週
|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家政教育】3-2-6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家政教育】3-2-8認識生活中的美化活動。 【環境教育】4-2-2能具體提出改善週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環境教育】4-2-4能辨識與執行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之綠色消費行為。
|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二
環保一起來 活動三:環保行動體驗心得
1.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第68頁圖例提問與說明:「請將自己的環保行動成果與大家分享。並說說看你的想法或發現?」
2.教師可參考以下重點引導兒童輪流上台分享成果和經驗:
(1)你的環保行動是什麼?
(2)你是怎樣來進行這項環保行動?
(3)實踐的成果如何呢?有沒有都完成?
(4)在實踐的過程中,曾經發生哪些令你印象深刻或是困難的事?後來呢?
(5)你對於實踐的成果滿意嗎?為什麼?
(6)對於實踐環保行動計畫,你有哪些想法或發現?
3.教師鼓勵兒童努力實踐自己的環保行動。
4.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圖例提問與說明:「想想看?要怎樣才能持續自己的環保行動呢?還可以怎樣做讓更多人一起來參與環保行動?」
5.教師引導兒童進行小組討論。
6.小組進行討論時,教師宜至各組巡視,並適時給予指導。
7.教師提示:環保行動的推廣可以透過實際操作、宣傳、邀請、報告實驗成果或資料蒐集成果…等方式。
8.教師請各小組輪流派代表上台報告。
9.教師鼓勵兒童並做總結。
延伸閱讀:「男生女生配」、「四年級煩惱多」,師生進行問題討論,協助學生釐清兩性之間可能有的衝突與更好的相處方式,讓班級氣氛更和諧 | 3 | 翰林版國小四下綜合活動
第四單元
環保生活 活動二
環保一起來 | 口頭討論 發表 課堂問答 | 藍字表示自編課程
紅字為家庭教育融入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