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國民中學 111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類別 | 本土語文──閩南語文 | 年級/班級 | 七年級 |
教師 | 上課節數/時段 | 每週(1)節,本學期共(20)節 |
設計理念: 1.結構性:本教材以單元組織方式呈現,每冊三個單元,共有六課。課程由淺入深,以螺旋式編寫教材,內容呼應核心素養三面九項之教育價值與功能,並配合各學習領域課程編寫。 2.多元性: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採取「現代化、多元化」的理念編選課文,選文多樣化,有散文、新詩、寓言、劇本、歷史故事等,開展閩南語課本的新眼界。 3.情境性:用「全語文學習」的概念,提升「聽、講、讀、寫」的閩南語語文能力,並設計趣味的活動貫穿於課程中,創造愉快的語言學習情境。。 4.系統性: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由國小到國中,規劃全系列無縫接軌的閩南語教材。 5.時代性:多媒體時代來臨,學習不應受限於單一形式,本教材配合數位時代提供多媒體錄音檔、APP電子書,裨利師生使用,使學習更趨多元、更有效率。 課程目標: 本冊包含現代詩、散文、故事等不同面向的選文,期使學生培養出正確理解和活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並能提升讀書興趣及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各課學習重點為: (一)〈布袋戲尪仔〉: 1.能認識布袋戲的角色,並嘗試使用其唸白形式來朗讀或配音。 2.能操作布袋戲偶,以布袋戲身段及唸白做出簡單演出。 3.能欣賞傳統戲劇之美。 (二)〈看戲真趣味〉: 1.能從課文賞析中,了解歌仔戲的內涵,並能養成欣賞本土戲劇的興趣與習慣。 2.從歌仔戲曲調練習中,體會傳統藝術之美,並樂於和別人分享。 (三)〈運動身體好〉: 1.能與同儕合作學習,運用閩南語彼此對話、共同討論,培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的習慣。 2.能應用閩南語從事思考、溝通、討論、欣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分辨「咧講啥物」單元中「行路」與「走路」之異同,培養「自律負責」的態度。 (四)〈藝術展覽〉: 1.能應用閩南語標音符號、羅馬字及漢字,協助聆聽理解,並運用在口語表達。 2.能從他人的態度、肢體語言與行為,理解對方情緒,並運用適切的溝通方式。 3.能理解藝術展覽是藝術家各種技巧、能力與創作力的展現。 4.能明白藝術展覽可以帶給人們心理的滿足與提升欣賞的能力,對於美感的建立有所幫助。 5.能了解休閒對健康生活與培養美感的重要性。 (五)〈蓮花的故鄉〉: 1.能了解課文內容,並使用閩南語闡述大意。 2.能從課程中注意到臺灣各地的特色,並學會用閩南語適切表達。 (六)〈閒話講「等路」〉: 1.能正確念讀本課新詞,明瞭其意義,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2.能運用網路資源學習閩南語、查詢相關資料,並將所學實際使用在生活中。 3.能從課程中體會禮尚往來的道理,並學會用閩南語適切表達。 | ||||||
教學進度 | 核心素養 | 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議題融入/跨領域(選填) | 備註 | |
週次 | 單元/主題 名稱 | |||||
第一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一課布袋戲尪仔 |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 一、引起動機 教師利用「咧講啥物」,讓學生課前透過影片連結本課內容,並能對本課主題產生探索的好奇心與興趣。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教師介紹本課作者。 活動二:唸白掠韻尾 1.朗讀語句指導。 2.播放本課現代詩朗誦聲音檔,請學生仔細聆聽並留意其聲音的大小、緩急、抑揚頓挫,和詩情的表現等。 3.邀請學生上臺練習朗讀。 4.請學生找出課文中押韻的字。 活動三:詩的意涵與特色 1.請學生約 4 人一組,討論這首詩兩段的意涵,並記錄下來。 2.教師指定或請自願的組別發表第一、二段詩的意涵。 3.教師指定或請自願的組別發表這首詩的特色。 活動四:討論看覓 共同討論與發表: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或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三、統整活動 1.預告:請學生於下堂課之前,完成課本附錄的戲偶。 2.提醒學生,回家後需收集資料或觀看布袋戲,下次上課要操偶練習。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 【人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 |
第二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一課布袋戲尪仔 |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活動五:來造我的戲尪仔 教師請學生分享製作附錄戲偶的過程。 二、發展活動 活動六:語詞運用 1.教師操作戲偶身段領讀,再請學生跟隨操偶齊讀、分組操偶念讀或個別操偶念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四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 3.新詞解釋: 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活動七:咱來開講 1.教師操作戲偶身段範讀、領讀,再請學生跟隨操偶齊讀、分組操偶念讀或個別操偶念讀。 2.分組進行練習,請自願的學生上臺表演。 活動八:謎猜+俗諺 1.教師解釋謎語的謎面意思,請學生發表意見,猜出謎底。 2.教師操作戲偶身段領讀,再請學生跟隨操偶齊讀、分組操偶念讀或個別操偶念讀。 ⑴做戲悾,看戲戇。 ⑵棚頂做甲流汗,棚跤嫌甲流瀾。 3.教師介紹這二句俗諺的意涵,以及使用時機。 4.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什麼情況下可以應用此句俗諺。 5.教師可視學生學習情形,指導學生背誦俗諺,或進行造句練習。 三、綜合活動 1. 請學生操偶齊讀、分組操偶念讀或個別操偶念讀「語詞運用」、「咱來開講」、「謎猜」、「俗諺」。複習本堂課所學內容。 2. 說明本課學習單,並請學生完成,下週繳交作業。 | 1.口語評量 2觀察評量 | 【人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 | |
第三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一課布袋戲尪仔 |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B2 透過資訊及檢索工具,蒐集、整理閩南語文資料,並能分析明辨資訊的正確性,重視資訊倫理,以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活動九:布袋戲尪仔出場 教師準備布袋戲經典角色出場影片供學生觀看。 二、發展活動 活動十:看圖講話 透過四格漫畫,鼓勵學生發揮創意,練習用閩南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十一:方音差講看覓 1.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漳州腔,學生回泉州腔,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最後學生分兩組互相對答。 活動十二:漢羅攏會通 1.教師領讀音標、拼音和語詞,學生跟著複述。 2.教師解釋例詞意義,讓學生練習這些語詞的拼讀,並鼓勵學生再造詞。 3.進行活動「賓果連線」。 4.進行「短句讀看覓」:教師可藉板書或以PPT 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可以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活動十三:朗讀語句 1.朗讀語句說明:雙底線的字要讀本調,單底線的字都要變調。教師可以先一個詞一個詞的帶念,如:毋但有武功⋯⋯,接著再整句朗讀。 2.教師一句,學生一句,教師範讀時,要注意語速、語調與聲情。 3.教師整段範讀,學生整段跟讀。 4.學生自己分組朗讀,最後一次全班一起朗讀。 活動十四: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 三、聽力測驗。 2.應用練習 四、文意理解。 三、綜合活動 活動十五:我的大人物∼出場囉! 1.教師將講桌簡單布置為一個戲臺。 2.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先將各自的戲偶設定角色,再集思廣益想出自己戲偶的出場詞或詩句唸白,至少一句以上,之後再配上身段操偶表現出來。 3.再以本課課文為例,提示押「ong」韻之韻尾有:風(hong)、動 (tōng)……等,再鼓勵學生發展新的韻尾並應用於出場詞唸白中。 4.各組上臺後,組員接續出場操偶表現。表演後,給予唱作俱佳的組別鼓勵,並具體描述各組別之優點。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4.實作評量 5.聽寫評量 | 【人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 |
第四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二課看戲真趣味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本課bàng-gà,並提問。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教師介紹本課作者及其作品,並與學生討論作者與課文之間的關係。 活動二:提取大意 1.請學生 4-6 人為一組,分組討論每一段課文的意涵。 2.發下小白板,請各組學生將各段關鍵詞寫下來,再組合起來完成課文大意,完成後請各組派代表簡單發表。 活動三:討論看覓 共同討論與發表: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或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三、統整活動 提醒學生,回家後和家長討論看歌仔戲的經驗以及對歌仔戲的看法,問題至少包含下列兩題: 1.對歌仔戲「無刣奸臣予人看,看戲的毋願煞」的看法。 2.歌仔戲的發展,對廟口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到國家劇院歌仔戲,這个過程,改變佇佗?無變的所在又閣是啥物?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人權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 |
第五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二課看戲真趣味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C3 透過閩南語文的學習,培養對自我文化的認同,具備順應社會發展、尊重多元文化、關心國際事務之素養。 | 一、引起動機 教師先播放歌仔戲簡介影片。 二、發展活動 活動四:語詞運用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五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教師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語詞,協助解釋其意義及如何運用。 3.新詞解釋: 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活動五:咱來開講 1.教師領念「咱來開講」對話劇本,教師一句,學生一句。 2.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對話後,請自願的學生上臺表演,並給予鼓勵。 活動六:俗諺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⑴歹戲𠢕拖棚。 ⑵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⑶棚頂有彼號人,棚跤就有彼號人。 2.發下作業紙,教師念俗諺,請學生用正確的閩南語漢字書寫在作業紙上。 活動七:討論「看歌仔戲的經驗」 1.請學生4-6人為一組,請各組就回家後和家長們討論課文中「無刣奸臣予人看,看戲的毋願煞」的看法,以及「歌仔戲的發展,對廟口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到國家劇院歌仔戲,這个過程,改變佇佗?無變的所在又閣是啥物?」這兩個問題。 2.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並進行簡短討論。 3.教師在黑板上彙整學生對於「歌仔戲發展的變與不變」的意見。 三、統整活動 活動八:學唱歌仔戲 1.傾聽歌曲,全班一起習唱。 2.說明本課學習單,請學生完成,於下次上課繳交。 3.提醒學生,先預習應用練習一、看圖講話的內容,並練習說說看,最少一分鐘,下次上課要發表。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聽寫評量 | 【人權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 |
第六週 | 一、逐家來看戲 第二課看戲真趣味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 一、引起動機 1.欣賞陳明章的〈下晡一齣戲〉。 2.教師先簡單說明〈下晡一齣戲〉這首歌描寫下雨的午後,傳統廟口歌仔戲的淒涼。 3.念完問學生,老師剛在念什麼?學生回答。 4.請各組拿出白板,各組互相討論把四格圖提供的訊息寫在白板上,等一下各組用 1 分鐘時間看圖說話。 二、發展活動 活動九:接力看圖講話 各組依圖所提供的訊息,採接力方式,串成一個故事或活動,每張圖都得說到,準備時間 5 分鐘。發表完,由教師做簡短講評及評選優勝組別給予鼓勵。 活動十:方音差講看覓 1.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ionn、enn」,學生轉成「iunn、inn」,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最後學生分兩組互相對答。 活動十一:漢羅攏會通 1.教師領讀音標、拼音和語詞,學生跟著複述。 2.教師解釋例詞意義,讓學生練習這些語詞的拼讀,並鼓勵學生再造詞。 3.進行「短句讀看覓」,教師可藉板書或以PPT 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可以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活動十二:朗讀語句 1.朗讀語句說明:雙底線的字要讀本調,單底線的字都要變調。教師可以先一個詞一個詞的帶念,如:對廟口搬到國家戲院的歌仔戲⋯⋯,接著再整句朗讀。 2.教師一句,學生一句,教師範讀時,要注意語速、語調和聲情。 3.請約 5 位自願的學生分別朗讀第 1、2 句,並給予鼓勵。 三、統整活動 活動十三: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 三、聽力測驗。 2.應用練習 四、文意理解。 3.應用練習 五、塌空測驗。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人權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 |
第七週 | 語文天地(一) 動詞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2 透過資訊及檢索工具,蒐集、整理閩南語文資料,並能分析明辨資訊的正確性,重視資訊倫理,以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閩-J- 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教師請一位自願的學生上臺,連續做不同的動作,再請大家說說看他做了哪些動作,這些動作的閩南語該怎麼說。藉此進入本堂課的主題。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動詞 1.教師說明動詞,再介紹身體不同部位的動詞說法。 2.教師可視學生能力或教學實際情形,彈性運用補充資料,介紹其他與動詞相關的內容。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動詞 活動二:應用練習 1.教師說明題目,請學生進行作答。 2.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三、統整活動 1.複習本堂課所學內容。 2.進行活動「比手畫腳」:做出教師指定的動作,各組舉手搶答,用閩南語正確說出動詞即獲得一分,最後看哪一組答對最多題目即獲勝。 | 1.口語評量 2.書寫評量 | ||
第八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三課運動身體好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 一、引起動機 1.教師用閩南語口頭發問:「你上佮意啥物運動?」鼓勵學生舉手用閩南語發表。 2.教師播放本課「咧講啥物」bàng-gà,並提問。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教師介紹本課作者及其作品。 3.共同討論與發表: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或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活動二:課文結構分析:思考黃金圈 1.請各組根據前述的問題討論,利用「思考黃金圈」「Why-How-What」,在小白板上完成課文結構分析。 2.各組將完成的小白板貼在黑板分享,教師逐一檢視修正學生用字及語法。 活動三:語詞運用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五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教師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語詞,協助解釋其意義及如何運用。 3.新詞解釋: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三、統整活動 預告:提醒學生,回家後和家人討論,「咧講啥物」中的「走路」,是否符合「品德教育」中「自律負責」的態度?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下次上課要討論。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家庭教育】 | |
第九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三課運動身體好 |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B2 透過資訊及檢索工具,蒐集、整理閩南語文資料,並能分析明辨資訊的正確性,重視資訊倫理,以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閩-J-C1 透過閩南語文的學習,具備成為社會公民的意識與責任感,並能關注社會問題與自然生態,主動參與社區活動。 | 一、引起動機 1.教師播放「用 1 分鐘見證臺灣體壇崛起 帶你一起向東奧選手致敬」的影片,請學生說說看影片中有哪些運動項目? 2.教師可針對學生較不會的運動項目用閩南語帶念一次。 二、發展活動 活動四:咱來開講 1.教師帶領念「咱來開講」對話劇本,教師一句,學生一句。 2.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對話後,各組派出一組來比賽,由教師主評,學生互評,選出表現最佳組別,給予鼓勵。 活動五:品德教育議題討論、奧運勵志金句翻譯 1.教師問各組回家和家長們討論,「咧講啥物」中的「走路」,是否符合「品德教育」中「自律負責」的態度?正確的做法是什麼?請同學提出自己的想法,並進行簡短討論。 2.奧運選手經過長期的訓練出國比賽,為爭取榮譽,承受莫大的壓力,但他們發揮堅持到底的精神,表現出「自律負責」、積極向上的態度。 3.最後教師發下卡片,請學生將正確的金句寫在卡片上。 活動六:俗諺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⑴飯後行百步,較好開藥舖。 ⑵好額毋值著會食,好命毋值著勇健。 2.教師介紹這二句俗諺的意涵,以及使用時機。 活動七:方音差講看覓 1.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漳州腔,學生回泉州腔,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最後學生分二組互相對答。 活動八:漢羅攏會通 1.教師領讀音標、拼音和語詞,學生跟著複述。 2.教師解釋例詞意義,讓學生練習這些語詞的拼讀,並鼓勵學生再造詞。 3. 進行活動「起立 VS 坐下」。 4. 進行「短句讀看覓」:教師可藉板書或以PPT 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可以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三、統整活動 活動九:咱來運動 1.教師可詢問學生家人常做的運動是什麼?並挑選幾個奧運項目的閩南語漢字或臺羅拼音讓學生練習閩南語的說法。 2.說明本課學習單,並請學生回家先完成第一大題,下週檢討。 3.預告:提醒學生,先預習「應用練習──看圖講話」,並練習說說看,時間 1 分鐘,下次上課要上臺發表。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4.聽力評量 | 【家庭教育】 | |
第十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三課運動身體好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2 透過資訊及檢索工具,蒐集、整理閩南語文資料,並能分析明辨資訊的正確性,重視資訊倫理,以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 一、引起動機 1.教師用閩南語口頭發問:「恁這學期體育課有上過啥物運動?」並請學生回答。 2.複習本課課文。 二、發展活動 活動十:接力看圖講話 各組依圖所提供的訊息,採接力方式,串成一個故事或活動,每張圖都得說到,準備時間 5 分鐘。發表完,由教師做簡短講評及評選優勝組別給予鼓勵。 活動十一:朗讀語句 1.朗讀記號說明:雙底線的字要讀本調,單底線的字都要變調。教師可以先一個詞一個詞的帶念,如「阮」、「是」、「青春」、「少年兄」⋯⋯,接著再整句朗讀。句中的「閣」、「甲」是第四調的束喉音虛字,變調時要變成高短調。 2.教師一句,學生一句,教師範讀時,要注意語速、語調和聲情。 3.學生自己分組朗讀,最後一次全班一起朗讀。 三、統整活動 活動十二: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 三、聽力測驗。 2.應用練習 四、文意理解。 3.應用練習 五、塌空測驗。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家庭教育】 | |
第十一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四課藝術展覽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 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 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 一、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本課bàng-gà並提問。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新詞解釋: 教師解說課文內容,說明語詞註釋。可以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 3.教師介紹本課作者及其作品。 活動二:提問與理解 藉由問答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文意。 活動三:生活價值九宮格 1.每個人分一張九宮格,將人生中重要的事物,按照 1∼9 的順序填入格子中。 2.教師請學生上臺使用閩南語分享,看每個人重視的事情有什麼異同,並加以討論。 活動四:討論看覓 共同討論與發表: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或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三、統整活動: 1.請學生齊讀、分組讀或個別讀課文。複習本堂課所學內容。 2.請學生在下一節課時,每個人帶一張自己小時候的舊相片。 | 1.口語評量 |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 |
第十二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四課藝術展覽 |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閩-J-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活動五:臆看我是啥人 1.上一節時,預告第二節上課時,每個人帶一張自己小時候的舊相片。 2.在背後寫上自己的名字之後,先交給老師。 3.老師將相片鋪排在黑板上,每位學生輪流上臺使用閩南語說明自己照片中的特色,讓每個組別猜出是哪張,最後答對最多的組別獲勝。 二、發展活動 活動六:語詞運用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五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教師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語詞,協助解釋其意義及如何運用。 3.新詞解釋: 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4.進行活動「我會讀脣語」。 活動七:咱來開講 1.教師領念「咱來開講」對話劇本:教師一句,學生一句。 2. 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對話後,各組派出一組來比賽,由教師主評,學生互評,選出表現最佳組別,給予鼓勵。 活動八:孽譎仔話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⑴土地公看傀儡──愈看愈花。 ⑵青盲的看戲──綴人笑。 2.教師介紹這二句歇後語的意涵,以及使用時機。 活動九:方音差講看覓 1. 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漳州腔,學生回泉州腔,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最後學生分二組互相對答 三、統整活動 1.學生齊讀、分組讀或個別讀「咱來開講」、「孽譎仔話」、「方音差講看覓」。複習本堂課所學內容。 2.說明本課學習單,並請學生完成,下週繳交。 | 1.口語評量 2.觀察評量 |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 |
第十三週 | 二、健康的生活 第四課藝術展覽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 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3 透過閩南語文進行藝術欣賞,感知音韻之美,了解其中蘊涵的意義,並能體會藝文特色,具備寫作能力。 閩-J-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複習念誦課文。 二、發展活動 活動十:漢羅攏會通 1.教師領讀音標、拼音和語詞,學生跟著複述。 2.教師解釋例詞意義,讓學生練習這些語詞的拼讀,並鼓勵學生再造詞。 3.進行「短句讀看覓」:教師可藉板書或以 PPT 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可以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活動十一:接力看圖講話 各組依圖所提供的訊息,採接力方式,串成一個故事或活動,每張圖都得說到,準備時間 3分鐘。發表完,由教師做簡短講評及評選優勝組別給予鼓勵。 活動十二:朗讀語句 1.朗讀記號說明:雙底線的字要讀本調,單底線的字都要變調。 2.教師一句,學生一句,教師範讀時,要注意語速、語調和聲情。 3.學生自己分組朗讀,最後一次全班一起朗讀。 活動十三: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 三、聽力測驗。 2.應用練習 四、文意理解。 三、統整活動 活動十四:藝術表演選邊站 1.請每組派出一個同學,大約出來 6∼7 個同學。 2.老師在地上畫一條線,同學踏在線上,線的兩邊畫出「○」與「×」。 3.老師快速念過以下語詞「相片展覽、歌仔戲大師文物展、珠寶展覽、手機仔展覽、旅遊展、布袋戲展覽、航海王人物展⋯⋯」若是藝術性的展覽,則站在「○」區,反之,則站在「×」區。 4.正確分類的同學,需運用閩南語簡短說明此藝術性展覽的特色,才能通過。 5.最後給全部答對的學生鼓勵或加分。 | 1.口語評量 2.觀察評量 3.書寫評量 |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 |
第十四週 | 語文天地(二) 量詞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B2 透過資訊及檢索工具,蒐集、整理閩南語文資料,並能分析明辨資訊的正確性,重視資訊倫理,以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閩-J-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教師可運用教室內的物品和學生討論閩南語量詞的說法。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量詞 1.教師帶讀,並依據不同的量詞加以解釋其用法,教學法可以用「量詞+名詞」一起介紹,如此學生記憶較深刻。 2.教師可視學生能力或教學實際情形,彈性運用補充資料,介紹其他與量詞相關的內容。 3.請學生運用所學的量詞,串成一句話。例如:一隻狗仔食兩碗飯、三隻雞仔生四粒卵。 活動二:應用練習 1.教師說明題目,請學生進行作答。 2.教師請學生發表答案,再公布正確答案,並進行解說。 三、統整活動 活動三 1.複習本堂課所學內容。 2.進行活動「量詞接力賽」: (1)教師將學生分組。 (2)限時3∼ 5 分鐘,各組學生同時輪流上臺寫「量詞+名詞」。一次寫一個答案,寫的內容不能重複,寫完後將粉筆交給下一位。 (3)最後再一起檢視答案並齊念,計算正確答案的個數,看哪一組寫對的個數較多即獲勝。 | 1.口語評量 2.書寫評量 | ||
第十五週 | 三、在地報馬仔 第五課蓮花的故鄉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 一、引起動機 教師也可播放本課bàng-gà,並提問。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教師介紹本課作者及其作品。 活動二:提問與理解 藉由問答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文意。 三、統整活動 活動三:討論看覓 課本內的問題與討論。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 【環境教育】 【戶外教育】 | |
第十六週 | 三、在地報馬仔 第五課蓮花的故鄉 |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閩-J- 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 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複習語詞。 二、發展活動 活動四:語詞運用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五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協助解釋其意義及如何運用。 3.新詞解釋: 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活動五:咱來開講 1.教師帶領念「咱來開講」對話劇本:教師一句,學生一句。 2.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對話後,各組派出一組來比賽,由教師主評,學生互評,選出表現最佳組別,給予鼓勵。 3.請學生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花卉或植物。老師可以先使用句型引導。 活動六:俗諺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⑴賣茶講茶芳,賣花講花紅。 ⑵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⑶山頂一蕊花,毋值平洋一枝草。 2.教師介紹這三句俗諺的意涵,以及使用時機。 活動七:方音差講看覓 1.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漳州腔,學生回泉州腔,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 三、統整活動 活動八:我心目中的臺灣味 1.分享及提問。 2.預告:提醒學生,先預習「應用練習──看圖講話」的內容,並練習說說看,時間 1 分鐘,下次上課要上臺發表。 | 1.口語評量 2.觀察評量 | 【環境教育】 【戶外教育】 | |
第十七週 | 三、在地報馬仔 第五課蓮花的故鄉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 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 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老師先讓學生看〈臺語小遊戲—跟人相關的疊字詞〉的影片 2 分鐘。 二、發展活動 活動九:漢羅攏會通 1.進行「ann」、「inn」、「enn」和「onn」的拼讀。教師可藉板書或以PPT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2.進行短句練習,讓學生分辨「ann」、「inn」、「enn」和「onn」的發音方式。 3.進行活動「聽寫大考驗」。 活動十:詠荷花詩 1.教師範讀、領讀,學生跟讀。 2.進行「古詩接龍」。 3.進行「古詩賞析」。 活動十一:接力看圖講話 1.各組依圖所提供的訊息,採接力方式,串成一個故事或活動,每張圖都要說到。 2.各組依序發表,發表完,由教師做簡短講評及評選。 三、統整活動 活動十二: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二、朗讀語句。 2.應用練習三、聽力測驗。 3.應用練習四、文意理解。 4.完成學習單第五課。 | 1.口語評量 2.書寫評量 3.觀察評量 | 【環境教育】 【戶外教育】 | |
第十八週 | 三、在地報馬仔 第六課閒話講「等路」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 閩-J-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本課bàng-gà並提問。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唸讀課文 1.教師分段範讀、學生跟讀,並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和語調。 2.教師介紹本課作者及其作品。 活動二:提問與理解 藉由問答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文意。
課本內的問題與討論。 三、統整活動 活動四:句型練習 了解句型的用法,並使用正確的漢字造句。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品德教育】 | |
第十九週 | 三、在地報馬仔 第六課閒話講「等路」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閩-J-C2 善用閩南語文,增進溝通協調和群體參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培養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複習課文。 二、發展活動 活動五:語詞運用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做伙來充電」的「語詞運用」的五個語詞和例句。 2.教師解釋語詞和造句,並引導學生運用語詞造句。教師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語詞,協助解釋其意義及如何運用。 3.新詞解釋: 教師可以一方面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來協助「新詞解釋」教學,一方面順便進行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查詢。 活動六:咱來開講 1.教師帶領念「咱來開講」對話劇本:教師一句,學生一句。 2.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對話後,各組派出一組來比賽,由教師主評,學生互評,選出表現最佳組別,給予鼓勵。 3.請學生跟大家分享自己出去玩買伴手禮的經驗。教師可以先使用句型引導。 活動七:俗諺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⑴好禮,好做伙。 ⑵人情世事陪到到,無鼎閣無灶。 2. 教師介紹這二句俗諺的意涵,以及使用時機。 活動八:方音差講看覓 1.教師說明閩南語腔調的演變與地方音的混淆,引導學生學會方音差,並尊重不同腔調的方音使用者。 2.教師講「我講」,學生講「你講」,練習一次後,師生對調。最後學生分兩組互相對答。 三、統整活動 活動九:送禮的禁忌 1.教師請學生約 4 人為一組,討論送禮應注意的事項,並記錄在小白板上。 2.各組輪流發表討論的內容,教師將內容彙整寫在黑板上。 3.教師與學生討論黑板上的送禮禁忌,並進行價值澄清。 | 1.書寫評量 2.口語評量 3.觀察評量 | 【品德教育】 | |
第二十週 | 三、在地報馬仔第六課閒話講「等路」 | 閩-J-A1 拓展閩南語文之學習內容,並能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感知其精神與文化特色,以增進自我了解。 閩-J-A2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從事閱讀理解、獨立思辨分析,並培養解決生活問題。 閩-J-B1 具備運用閩南語文表情達意的能力,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溝通互動,以運用於家庭、學校與社區之中。 | 一、引起動機 教師先準備一張華語和閩南語的意思相同,但是順序恰好相反的測驗單。 二、發展活動 活動十:漢羅攏會通 1.進行鼻韻母「ainn、iann」拼讀。教師可藉板書或以PPT方式呈現臺羅拼音,盡量不要出現漢字,減少學生對漢字的依賴,可以提升學生對臺羅拼音的熟悉度。 2.進行短句練習,讓學生分辨「ainn、iann」的發音方式。 活動十一:接力看圖講話 1. 各組依圖所提供的訊息,採接力方式,串成一個故事或活動,每張圖都要說到。 2.各組依序發表,發表完,由教師做簡短講評及評選。 三、統整活動 活動十二:驗收時間 1.應用練習 二、朗讀語句。 2.應用練習 三、聽力測驗。 3.應用練習 四、文意理解。 4.完成學習單。 |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書寫評量 | 【品德教育】 |
註: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僅供學校參考利用。
依課程設計理念,可採擇高度相關之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或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敘寫課程目標。
若有單元需二週以上才能完成教學,可合併週次/日期部分之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