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103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計畫書 | |||
班級:高二 科目:人與時空的對話 每週授課時數:1節 任課教師:羅丹伶 | |||
項目 | 內 容 | 備註 | |
教 學 目 標 | 本課程依據本校學校本位課程「文化涵養、創意生活、領導加值」進行設計,以人與城市的互動作為課程的主題,俾使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其所居住的城市與文化,感懷其中時與事的變遷,理解這些文化所產生的背景,同時在評量方面進行多元化設計,培養學生合作協調的能力。 1.活水源頭─自我觀照與在地關懷 2.人與城市的互動─文化理解與實踐 3.分析歷史文化內涵─資訊軟體的應用 | ||
教 學 方 法 | 1.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變遷的敏銳感知力 2.以文化為基礎,運用團隊創意激盪巧思 3.協助學生建立批判思考的邏輯思辯系統 4.練習利用各種媒介進行溝通表達 | ||
教 材 內 容 | 課程導論:人與城市的對話心智圖 學校與我:搖著太陽旗上學 城市與學校:穿梭時空的未來學園 那人、那年、那大同紀事 城市漫步散策─建築與生活美學 歷史卡麥拉─戀戀榕城(Storyboad) 大同職人誌─口述歷史與電腦排版軟體教學 Herstory─愛情浮世繪 休閒生活純喫茶─紀州庵、女給時代 城市小旅行─旅遊文學與歷史 畫筆變色的年代 國球誕生─臺灣野球魂 Life melody─時代歌謠與歷史 有?沒有?電視的年代 聚落的光陰故事─寶藏巖 榕城肥皂箱─期末成果發表 | ||
作 業 內 容 | 1.學習的軌跡─時空 X 檔案 2.口述歷史主題刊物─電腦排版軟體應用 3.榕城肥皂箱─期末小組主題報告 | ||
評 量 方 式 | 本課程之多元評量方式環繞著以學習者為中心,對城市建築與工作職人們進行實地參訪,透過與聚落建築、城市居民的接觸,歸納自我與城市對話互動過程中學習之知識,包含製作學習成長檔案、運用Publisher軟體製作刊物、公開發表小組成果報告等等。 | ||
成 績 計 算 | 學期成績將依據每次上課所發之學習單、課程筆記作為日常評量基礎;其他評量比重則以定期小組作業及創作作品為評分依據,並將小組會議、分工表、自評他評等項目納入評量要項。 | ||
學 生 準 備 事 項 | 具備對於人文學科的熱情與基本素養 針對影音剪輯/排版設計相關軟體具有學習興趣與探索態度 具備人文史地踏查行程的學習意願 具備創造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團隊合作能力 | ◎建議閱讀書目: 《囍事台灣》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台灣生活圖曆》 《台灣漫畫閱覽》 《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 《水城台北》 《理想的下午》 《少年台灣》 《歌謠與生活》 《日治台灣生活史》 《變色的年代》 《「國球」誕生前記 :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 《尋路青春》《我和爺爺的青春約會》 | |
家 長 配 合 事 項 | 城市,是文化最顯著的凝結,也是文化最璀璨的成果。期盼家長可以多利用假日閒暇時間,帶領孩子感受城市建築、古蹟聚落的多元發展,瞭解時空變遷的軌跡與培養人文關懷的情感,感受城市文化的脈動,並鼓勵孩子關心社會時事議題,建立報刊閱讀之習慣,藉以深化厚植孩子的觀點與多元論述,體認到城市文化與歷史時空的互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