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光熱:太陽爐設計與實作探究

格式
doc
大小
289.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linp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11-25,离现在 21 33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生活科技學域之主題式活動設計


散發你的光和熱-太陽爐



人類所利用的能源,歸根究底地說,都是來自太陽。人們使用太陽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然而發展卻相當地緩慢,主要是因它的能量密度低,且易隨日夜、季節、氣候的變化,不容易應用於生活中,然而,面對變遷中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使得推廣太陽能的工作顯得日益重要。你(妳)有想過不需要瓦斯或其他燃料也能將水煮開?利用太陽光所提供的熱能是目前先進國家在能源發展上的趨勢之ㄧ。本活動希望藉由MST教學模式,讓大家能利用科學原理與數學計算,設計並製作一個可以大量吸熱並保溫的太陽爐,實際將理論用於製作,提升大家的科技素養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內容:

MST教學模式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模組之教學示例及說明

學習活動項目

1. 認識太陽爐(閱讀)

2. 熱的傳播、光的反射、體積的計算(閱讀)

3. 設計太陽爐的問題澄清與分析(實作)

4. 按部就班完成太陽爐(實作)

5. 大展身手與經驗分享(實作)



評量資料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太陽爐之設計與製作




「散發你的光和熱-太陽爐」教學模組活動項目一覽表

選用

項目

活動方式

內容


認識太陽爐

閱讀

閱讀資料、評量題目


熱的傳播、光的反射、體積的計算

閱讀

閱讀資料、評量題目


設計太陽爐的問題澄清與分析

實作與討論

活動設計、學習歷程記錄


按部就班完成太陽爐

實作與討論

活動設計、學習歷程記錄


大展身手與經驗分享

實作與討論

活動設計、學習歷程記錄













































MST教學模式

本活動採用MST教學模式,所謂的MST,乃是在1970年代,美國馬里蘭大學的Maley教授極力鼓吹科技與科學及數學合科教學,並開發了許多相關的教材及活動設計,可惜受限當時風氣的封閉,並未受到第一線教師的青睞。直至近年,這種和科協同教學的活動,終在紐約州的強力推行下,始逐漸受到重視。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僅是表面的理解,而在求學的過程中卻不能將學科的知識深入思考,進而加以應用,因此有鑑於此種現象的發生,科技教育專家提出利用科技教育連結數學和科學的相關概念,以求學生在學習時能夠主動思考並建構出科技、科學與數學間彼此的相互關係,而達到統整與應用的目標。

美國紐約州系統推動方案(The New York Systemic Initiative, 1998)的「MST資源指引」(Mathematics,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 Guide)曾建議MST可透過主題(theme)、標題(topic)、或課題(issue)組織MST教學活動。側重融合模式的統整如下圖所示。

1)聯結型-TMS 2)協同型-MST+(MST) (3)融合型-MST





一、連結型:透過科技教師所設計的科技活動與數學、科學等學科作適當的連結。

二、協同型:透過數學、科學與科技教師三位的合作,進行課程設計與協調,並分別實際實施。

三、整合型:將數學、科學與科技的概念整合於課程活動之中,在教學活動實施中可將三種概念統整學習。

本活動希望利用融合型的MST教學模式,來設計一個太陽爐製作活動,整合學生在理化、數學課所學,實際運用在動手做的過程中,獲得真正將理論實踐在生活中的經驗,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廣度與深度。


教學示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太陽給地球免費提供大量的光能和熱能。太陽的熱能照暖了大地和海洋的表面,也使 包圍著地球的空氣變得溫暖。正因為太陽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太陽能的利用可以從學生生活經驗與觀察來導入,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


『為什麼夏天汽車停在大太陽底下,沒多久整台車就熱騰騰的?』

夏天坐在車子裡如果沒有開冷氣可能大家都會受不了,甚至如果突然坐進一台停放在大太陽底下的汽車,我們的屁股可能會被燙到,一股熱氣襲鼻而來,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也曾經有車主將打火機放在儀表板上發生爆炸的意外,這些都是太陽惹的禍?!


『為什麼冬天蓋鬆軟的棉被比較暖活?』

冬天時我們都知道蓋鬆軟的棉被比較溫暖,而成功嶺上的阿兵哥每天都將棉被摺壓成豆腐狀,冬天時就好像蓋了硬梆梆的厚紙板,為什麼?


『為什麼流浪漢睡在公園時,經常會身上蓋著報紙?』

從電視上或經驗中我們都知道,流浪漢在公園要渡過寒冷的夜晚,都需要在身上舖上很多層報紙,報紙真的有棉被的功能嗎?為什麼他們都會蓋呢?


『為什麼裝冰淇淋蛋糕要用保利龍?假如不用保利龍而用紙來取代,會有怎樣的結果?』

夏天如果有朋友生日想要買蛋糕,冰淇淋蛋糕相信是大家都可望的,而裝冰淇淋蛋糕的盒子為什麼都用保利龍?如果用紙盒可以嗎?


『為什麼保溫瓶可以保溫?』

家中的保溫瓶為何可以保溫?這些原理該如何利用在太陽爐中?

本活動的重點在於學生能利用在理化課程所學的相關知識,以及生活中的經驗觀察,製作一個可以大量吸收熱量並保住溫度的太陽爐。教師在心中應該要明確的了解這個模組的教學目標,利用各種日常生活中可察覺到問題,引發學生對於這個主題的興趣。而這些問題必須讓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引發他們進行探索的慾望,而且也必須有開闊的思考空間,容忍學生天馬行空,如此才能激盪出各種創意。





















教學示例

說明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當引發出學生的興趣後,接下來要來作問題的澄清並且進一步的分析問題,如:

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這個活動過程中擁有的資源和條件限制是什麼?


而為了幫助學生思考在設計太陽爐時能更周密,因此列出幾個問題,如:

熱絕緣材料有哪些?

調整反射面的方法有哪些?

哪些產品可以保溫?其原理為何?


以上的問題主要是要讓學生的思考能聚焦在於

『如何大量的吸收熱能?』

『如何儲存熱能,保住溫度?』


因此學生會了解到,下列幾個問題是他們在設計與製作太陽爐過程中必須思考到的。

  • 如何增加吸熱面積?

  • 哪些材料可以反射光線?

  • 反射面如何調整?

  • 哪些材料可以吸熱?

  •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熱的傳導?

  •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熱的對流?

  •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熱的輻射?



學生剛開始一定不清楚到底要做什麼,所以這個部分的引導特別重要,老師如果能清楚的給予學生方向,他們也更能投入的進行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釐清問題,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來做連結,因此這個部分盡量從學生可以感受到的經歷來引導。




聚焦是很重要的,有很多學生在似懂非懂之下,做出來的東西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藉由學習歷程記錄來觀察,是否都能清楚所要做的東西。





















教學示例

說明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這個階段可算是生活科技教學活動的重點,主要步驟包括:蒐集資料、提出構想、開發設計、實際體驗。每個步驟要進行的內容依序如下:


蒐集資料

提出初步構想

有了之前問題的澄清與討論後,小組成員開始初步提出想做怎樣的太陽爐?

蒐集並分析資料

根據所想做的太陽爐以及本身認為欠缺的知識,列出所要蒐集的資料項目,並平均的分配給每位組員,詳細做好資料蒐集的計畫。


蒐集完資料後,須對資料作整理、分類、編排,以便於資料的讀取運用,整組匯整再做進一步的分析。





提出構想

發展方案

依據以前的初步構想與所蒐集的資料,構思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如造型不同或結構不同等),並繪製草圖。

選擇最佳方案

依據以前的三種構想,分析優缺點,並選擇出最佳方案。










開發設計

繪製設計圖

繪製太陽爐的設計圖,用尺畫及標示尺寸、註明比例、材料,並作細部的設計分析,以更明確的澄清設計理念。








工作分配

根據設計圖,預計所需用到的材料及工具,分配購買、攜帶的人員,以及成本的預估。根據設計圖與設計分析,列出應有的工作步驟與所負責的人員。






實際體驗

執行選定方案

對照設計圖與工作分配,進行太陽爐的製作。



測試與評鑑

測試作業呈現結果及與原設計要求之符合程度,包括規格、材料、結構、外觀造型、反射面調整方式、太陽爐攜帶方式、使用成本等。

將太陽爐實際放在陽光下測試,並紀錄結果,項目可以包括測試日期、天氣狀況、開始測試時間、結束測試時間、時間總長、起始溫度、終止溫度、吸收熱量Hmst、每秒吸收熱量(卡/秒)等。









要提出簡單的構想敘述,並確認出主要的方向,亦可用圖示。


蒐集資料的計劃應包括有人、事、時、地、物,例如每項行動至少應列出是何人參與、做何事、何時開始與何時結束、在何地、面對何物(或人物)、使用何種工具等等。

分析資料時,可以分析的包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有哪些?資料有用的程度如何?小組還收集到哪些有用的實物或模型?還需要收集其他資料嗎?如果需要,是哪方面的資料呢?


最好將同組人員分成二到三個小組來提出草案,再從所有草案中構思截長補短的方案。



老師可以利用以下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分析所提出的構想,以幫助選擇出最好的方案。

1.設計有創意嗎?

2.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嗎?

3.能達成評鑑標準嗎?

4.能符合條件限制嗎?

5.小組人員有適當分配嗎?

6.所需材料能取得嗎?

7.所需工具能取得嗎?

8.所需費用夠便宜嗎?

9.蒐集的資料充足嗎?

10.能解決老師給的問題嗎?


此部分乃希望藉由詳細的設計規劃,幫助學生思考所有的設計細節,是否能夠符合條件限制?是否能有最佳的效果?可以請學生計算太陽爐的體積,了解是否會超過條件限制;繪製光線路徑分析圖,藉以明瞭測試過程中該如何調整反射面的角度,以因應不同光線的變化;說明反射面的調整方式;說明攜帶方法等問題。經過此一程序,學生對於整個太陽爐的製作、細節都有深入的思考與體會。


工作分配在生活科技活動過程中,有很高的智慧,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並且可以讓他們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而且不要幫學生準備材料,因為大家在設計上的需求並不相同,讓學生依照不同的需求,自行準備、選購所需的材料,亦可培養學生採購、選擇、獨立的生活經驗。



學生在製作過程中若遇到瓶頸或技術上的盲點,教師必須適時的發現並加以幫助處理,避免讓學生喪失信心,不斷保持完成作品的動力,而亦可引導學生彼此觀察,互相學習。

當作品完成後,先進行條件限制的比對,看看哪些項目不符合,讓學生了解說、寫、做合一的重要,而且有這樣的過程,更能確保測試競賽的公平性。

經過實際的測試,當結果出來時,學生會比較高低,了解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教師也可以教學相長,提升經驗值。













教學示例

說明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經過討論、設計、測試等過程,每組學生都有不同的狀況,也彼此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穫,因此應讓學生分享彼此的成果與心得,並就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以作為回饋與反思。實施的項目包括:


作品改進方向

經過測試比較後,提出作品的改進方向,提出的項目可包括以下幾點:初步構想、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發展初步方案、選擇最佳方案、工作步驟分析、工作分配、時間分配、製作、測試、作品發表會等。


心得分享

請學生在活動中曾經遭遇到的問題與其解決方法條列出來。並撰寫在此活動的心得或收穫。



作品發表會與小組互評

請學生將他們設計的太陽爐,完整的介紹給所有同學知道,包含設計理念、製作過程、心得收穫等。而發表後,小組之間互相評分並提出建言,以激盪出更多元的思考空間,評分項目包括:創意美觀、材料利用、造型結構、團隊合作精神等。






【評鑑與展望】

分組活動的作業,學生的評鑑方式是很重要的一環,以下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學生課堂情意評量(學習表現評鑑表)

可分為參與程度、貢獻程度、器材維護三種,先自我評鑑後,再由組長來評鑑,如此可以從學生的觀點,真實的了解評鑑出每位同學在每次上課的學習參與情況。














組員評議組長表現及組長自我評鑑

除了組長評鑑組員之外,亦可設計讓組員來評鑑組長表現,以及組長自我評鑑的機制,以了解組長的表現在組員心中的看法為何。



學習歷程記錄評量

將設計討論過程中,所填寫的學習歷程記錄當作評分的重點,讓其所佔的分數比例高於作品分數,學生慢慢的會了解什麼是學習的重點。










作品評量

『做中學』一直是工藝/科技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作品的製作呈現也是評量的重點,但通常這類的評分常限於教師的主觀意識,會因教師的喜好而有不公的現象產生,因此可將評分項目條列出來,讓學生知道老師的評分標準,除了有昭告天下以示公平的功能,也可以讓學生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作品的改進以當做重新將這個活動再做一次來思考,如果重做一次會如改變,可呈現的部分涵蓋有自己的意見、老師提供的意見、分析理想與現實落差的原因。



曾經遭遇的問題經過適當的方法解決後,這樣的學習經驗是很可貴的,可以請學生將這些條列出來,彼此分享,以眾人的經驗來提升大家學習的寬度與廣度。

能勇敢、清楚、活潑的將作品發表出來,在當前的科技社會是很重要的,有好的想法如果沒有適當的呈現,就跟沒有任何想法是一樣的,因此唯有Show出來,大家才會知道原來最有創意的就在這裡,鼓勵學生踴躍發表,創造開放的環境空間,讓學生能盡情的發表,是老師應盡的職責。






分組作業、討論,最容易發生部分同學參與不高的情形,經常組長做的很辛苦,而偷懶的組員享受別人辛苦而得的成績,幾次之後就好像共產社會般,大家都不想做了,以正常的社會運作而言,是不可能有這種情況發生,米蟲是會被淘汰的,但因為在學校學習時,無法任意的將任何人解聘或懲處,這張學習表現評鑑表可以幫助組長掌控組員的合作情形。每次上課由組員、組長填寫自我評鑑,而後請組長至老師面前再幫組員評分,以免在組內評分時,礙於眾人壓力無法客觀的評量,組長評完後,老師須再做一次調整,也避免組員有任組長宰割的情形,所以教師必須做好明確的觀察判斷,當組員的自我評鑑與組長評鑑產生極大落差時,教師應深入了解該組的狀況,並適時的協調,如此也可避免教師、組長過分的主觀意識,而影響所有組員的成績。


此一方法也可以讓組員了解,萬一跟組長交情不好,不用擔心成績都受到組長宰制,若組長不能獲得人心,從這張評鑑表中就可以一目了然。


在工藝的時代,教師評鑑的重點在於作品的優劣,強調技能的訓練,因此學生只要跟著老師教的製作程序,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所以手工巧、技術好的學生,就能獲得老師的青睞。在科技教育的時代,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作品不再只是唯一個考量,學生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程序、解決的方法逐漸的受到重視,因此學生在製作前要經過一連串的解析問題、設計分析,這些都應該是評分的重點,教師以什麼方式評分,學生就會在那方面多用心思。


評分標準可從作品的條件限制、整體表現來規劃,依符合條件的程度來給分,而整體表現則可包括作業實踐(問題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按進度完成作業並達品質的要求)、專業創作(設計構想發展與提出方案、方案模型製作與測試)、報告與修正(團隊報告內容負創意及深度、報告發表與修正品質)等三方面來執行。






生活科技學習紀錄~學習表現評鑑表

日期: 年 月 日 班級: 組別:

組長評鑑後簽名:

職稱

自評者 簽名

參與程度

貢獻程度

器材維護

教 師 調 整

座號

缺席理由

1 2 3 4 5

1 2 3 4 5

差 普 優

參與

貢獻

維護

組長


□□□□□

□□□□□

□ □ □

(自我評鑑)




□□□□□

□□□□□

□ □ □




副組長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組員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組員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組員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組員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組員


□□□□□

□□□□□

□ □ □

(自我評鑑)




□□□□□

□□□□□

□ □ □




特殊情形名單

缺席

遲到


早退


課前未準備


一、座號欄由組長填上,簽名欄及各項自我評鑑一律親自填寫,特殊情形名單填座號即可。

二、【參與程度】是指組員對小組完成作業之直接且具體的貢獻情況,請參考右列項目勾選:
1)未學習(2)不專心(3)普通(4)認真(5)很認真。

三、【貢獻程度】是指組員對小組完成作業之直接且具體之貢獻情況,請參考右列項目勾選:
1)不合作(2)有參與無貢獻(3)低度貢獻(4)有貢獻(5)特別有貢獻或貢獻最多者。

四、【器材維護】是指組員對課堂上使用之桌椅及所有器材的維護情形,正常使用則勾選『普』,破壞或不當使用則勾選『差』,有特殊維護事蹟請於備註欄註明並勾選『優』。

五、組長評鑑組員之工作不得在組員面前為之,於自我評鑑後交給教師檢查完,再親自填好交給老師。

六、除了胡亂填寫者扣平常成績外,自我評鑑部分原則上不納入成績計算。

七、組長缺席由副組長代理職務,評鑑組員時應秉持公平公正原則,不得有徇私或不盡責之行為。











































生活科技學習紀錄~學習評鑑表

(組員評議組長表現及組長自我評鑑)

日期: 年 月 日第 週(週 )班級 組別:

姓名: 座號: 接受評鑑組長姓名:

分數

1.參與程度



2.貢獻程度



3.器材維護



4.召集組員與主持開會討論的能力



5.溝通與協調工作的能力



6.轉達老師交代事項是否完整



7.工作分配是否適才適所



8.工作進度掌握(追蹤組員工作情形)



9.工作進程控制能力



10.領導組員是否公道



合計




附註:每一項目分別給分.10分為最高.1分為最低

高於()9分或低於()2分之項目.需在`事實與說明`欄位寫出理由


太陽爐作品評分細目表

班級 組別

內容

項目

評 量 內 容

評量方式

配分比例

得分

一、

條件限制


70%

1、太陽爐體的材料以紙箱為主,不可使用任何玻璃、鏡片材料

違規材料依程度扣分

246810

10


2、重量少於2公斤

三等級:135

5


3、體積小於9000 cm3

246810

10


4、成本少於100

三等級:135

5


5、加熱室溫100 cc的水,在1小時內將水煮開

全部組別排序,依序遞減

25


6、能依日照方向調整反射面並固定

246810

10


7、能具攜帶性

三等級:135

5


二、

整體表現


30%

1.作業實踐

*問題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

*按進度完成作業並達品質的要求

246810

10


2.專業創作

*設計構想發展與提出方案

*方案模型製作與測試

13579111315

15



3.報告與修正

*團隊報告內容負創意及深度

*報告發表與修正品質

三等級:135

5

總計:



















學習表現評鑑表應用情況





1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