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8「《紅樓夢》裡,幾度讓林黛玉跟薛寶釵『同框』,沒有一處不襯托出寶釵的大氣與善
解人意,相對擠出黛玉的器量狹窄,酸味十足。試想,在一個極為龐大的家族裡,
在極為勢利的複雜人際網絡中,黛玉如何不令人討厭?寶釵如何不令人喜愛?所有
的文學或藝術,若要以簡單『原型』,來拆解人類現實世界的多樣面貌的話,無疑,
寶釵的『明亮』就反襯了黛玉的『陰鬱』,寶釵的『陽光女孩』就對比了黛玉的『冬
季女王』,若人緣好壞,是『數量問題』,那寶釵勝出,黛玉敗北,絲毫不意外。」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林黛玉雖然個性比不上薛寶釵,但情緒智商(EQ)卻更高
林黛玉雖然才華比不上薛寶釵,但靠著性格冰冷孤高取勝
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原型看似極端,實則相互依存彼此呼應
林黛玉與薛寶釵如暗與光的存在,寶釵個性更適合大家族
9「村上春樹之所以脫離小說家的身分,陸續去採訪沙林毒事件的受害者及奧姆教徒,
不正是因為日本的媒體、知識界,在重大事件產生的迫切感影響下,在習慣性的傲
慢態度支配下,別人都在還沒弄清楚事實、感受之前,就先急著要解釋要評斷了。
村上對這樣的現象深感困惑與不滿。」
根據上文,村上春樹關注一場事件最重要的特性是:
曲折的過程 評價的意義 真實的內容 傳奇的人物
10 「享譽國際的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四歲學琴,五歲公開表演,不到十六歲時,在紐
約卡內基演奏廳舉辦個人演奏會,會後佳評如潮,《紐約時報》以『年方十六,技驚
四座』為題,對他嫻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樂感大加讚賞。後來,馬友友選擇就讀哈佛
大學,並主攻人類學系,面對紛至沓來的邀約,為避免影響大學課業,他做出每月
演出不超過一場的決定,以挪出更多時間來學習跟人類學本科相關的各種歷史、文
化、哲學、心理學等知識。也許有人會納悶:馬友友既然早就表現出音樂天賦,也
知道將來會朝著音樂方面發展,為什麼還要橫生枝節去念人類學系呢?馬友友甚至
說:『現在我所做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在哈佛大學所接受的人文思想教育。』因為馬
友友明白他要做一個不只是會拉大提琴,而且還對歷史、文化、哲學、心理學等都
有相當素養的『完整』的人。或許如胡適所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
高。』」
本文意旨最可能是:
養成做好每一件事的習慣,因為機會只和已經在舞池裡的人跳舞
若還找不到人生的羅盤,廣泛的閱讀和興趣,將開啟嶄新的可能
成功者是調和人生的矛盾衝突,並向上提升,以開創和諧的局面
跳脫舊有的框架,培養寬廣的眼界,視野遼闊,人生也跟著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