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何項電器用品,必須安裝接地線,以免有因電路潮溼而觸電的危險? (A)電風扇 (B)電燈 (C)電冰箱 (D)電視機
( )14. 假設電線的最大安全負載為 10 安培,則應串接下列哪一種保險絲? (A)4 安培 (B)9 安培 (C)14 安培 (D)19 安培
( )15. 下列哪一種電池不含有水? (A)鉛蓄電池 (B)鹼性電池 (C)碳鋅電池 (D)鋰電池
( )16. 在純水中加入 NaOH 水溶液,並使用碳棒及鉛蓄電池電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接鉛電極的試管可收集到氫,
其體積約為另一試管氣體的一半 (B)接二氧化鉛電極的試管可收集到氧,其體積約為另一試管氣體的 2倍 (C)接鉛
電極的試管可收集到氫,其體積約為另一試管氣體的兩倍 (D)接二氧化鉛電極的試管收集到的氣體,具有可燃性
( )17. 臺灣曾經靠電鍍的工業使得經濟起飛,但也付出了汙染環境的代價。下列何者是電鍍工業所造成的汙染事件?
(A)戴奧辛 (B)綠牡蠣 (C)烏腳病 (D)溫室效應
( )18. 下列何者不是冷鋒過境時所伴隨的天氣變化? (A)氣溫下降 (B)風向改變 (C)天氣轉晴 (D)風速增強
( )19. 有關臺灣氣候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春末夏初經常陰雨綿綿 (B)夏季主要受蒙古大陸氣團的影響 (C)冬季時
吹西南季風 (D)南部在冬季時因地形關係而多雨
( )20. 氣象上測量氣溫是將溫度計置於百葉箱內,這是為了避免觀測時,溫度計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影響觀測的準確性。
位於臺灣的我們,一年之中太陽的位置大多偏南,則應該把百葉箱的門朝向何方擺設? (A)東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 )21. 當臺灣地區進入梅雨季時,下列對梅雨季的敘述何者正確? (A)大約發生在秋天時節 (B)梅雨季結束後,接著進入
颱風季 (C)此時暖鋒鋒面徘徊在臺灣附近 (D)此時太平洋海洋氣團勢力強於蒙古大陸氣團
( )22. (甲)保溫;(乙)提供生物呼吸;(丙)製造能量;(丁)阻隔紫外線;(戊)減緩許多衝向地球的外來物(如隕石)。請問以
上哪些項目是大氣的功能? (A)甲乙丁戊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戊 (D)甲丙丁戊
( )23. 有關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天氣預報中,包括下列哪些項目呢?(甲)最高、最低氣溫;(乙)降雨機率;(丙)空氣品質指
標;(丁)舒適度指數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 )24. 中央氣象局預報天氣,通常是利用哪些資料去判斷該地的天氣? (A)乙丁 (B)甲丙 (C)丙丁 (D)甲乙
甲.年雨量圖 乙.衛星雲圖 丙.月均溫 丁.地面天氣圖
**裝置如下圖所示,絕熱杯中裝有 200 公克、25℃的水,將溫度計的液囊和電阻置於水面下,將可變電阻的滑鍵在 P、Q之
間滑動,每次通電一定時間,記錄電流大小和水溫的數據如表。試回答第 25、26 題
( )25. 有關本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實驗控制的變因是電流 (B)可變電阻滑鍵愈靠近 P,電阻兩端的電壓愈大 (C)
可變電阻滑鍵愈靠近 Q,流經電阻的電流愈大 (D)電流與水溫變化成正比
( )26. 下列有關電流與水溫的關係圖,何者正確?
(A) (B) (C) (D)
**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第 27、28 題:
人造雨的原理,主要是加一些物質使雲中的水滴或冰晶加速長大而形成降水。一般 0℃以下的冷雲是由過冷水滴及冰晶組
成,常撒播乾冰和碘化銀來加速降水。固態的乾冰昇華成二氧化碳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因而
使空氣中的水氣及過冷水滴凝華或凝固成冰晶,並繼續增大,進而下降到地面形成降水。碘化銀的微粒是良好的凝結核,可以
幫助水氣以它為核心而形成凝結。
暖雲是由大小不同的水滴組成的,環境溫度都在 0℃以上。要使水滴加快合併長大,常用的方法是撒播鹽粒。鹽是很好的
凝結核,吸溼性很強,故能迅速變成大水滴;再經過碰撞過程,不斷吞併其他水滴,最後成為雨滴掉下地面為降雨。
當鋒面過境,低壓籠罩或颱風接近時,雲層比較低且厚是實施人造雨作業的良好時機。一般多用飛機在空中直接撒播鹽粒、
乾冰或碘化銀,效果較為直接明顯;有時亦在地面燃燒碘化銀,使其煙屑隨上升氣流帶入雲中,但效果比較不理想。
( )27. 根據選文中的資料,關於人造雨下列何者錯誤? (A)暖雲適合用鹽粒當凝結核 (B)乾冰可以使溫度迅速下降,促使
四周的水氣快速凝結成水滴或冰晶 (C)碘化銀是固態微粒,為良好的凝結核 (D)地面燃燒碘化銀的效果較空中撒播
鹽粒、乾冰或碘化銀為好
( )28. 根據選文的資料。下列何者為目前人造雨技術所應用的原理? (A)溫度降低使水氣達到飽和而附著在凝結核上凝聚
成水滴或冰晶 (B)促使地面水分蒸發以增加雲中水氣量,進而凝結成更多的雲 (C)使雲的高度上升以降低其溫度,
達到水氣凝結的目的 (D)誘使雲塊移到乾旱地區的上空達成集水區降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