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桃園市立大溪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三次段考 七年級 公民科試卷 第3頁,共 5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A) 司法會因個人的社會地位高低,而產生不同的判決結果
(B) 人民可形成輿論,對法官判案產生影響
(C) 人權應受到普遍性的保障,法官判決不因個人身分而有所差異
(D) 領導者可介入司法程序,主導判決結果。
17.下圖為某一會議場景,由主席發言內容可知,該會議發揮了何種功能?
(A) 制定規範,取代國家法律
(B) 凝聚共識,決定公共事務
(C) 維護人權,保障弱勢族人
(D) 推舉領袖,爭取私人利益。
18.歐巴馬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他於就職典禮演講時說:「為什麼種族和宗教
信仰不同的男女老少可以聚集在一起慶祝?為什麼不到
60
年前,一個人的父親可
能還無法在當地餐廳工作,現在卻能站在你們面前致上最神聖的宣誓?」上述這段
話最能彰顯下列何種意義?
(A) 維護人權為普世價值 (B) 宗教為精神文化重心
(C) 遵守法律為國民義務 (D) 重建秩序為當務之急。
19.關於如何發展部落經濟產業,促進部落就業機會,下列何項建議較有幫助?
(A) 鼓勵族人遷居到都市 (B) 規定土地種植輪流休耕
(C) 開放遊客自由捕獵野生動物 (D) 指導族人開設編織課程。
20.當你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你看人家的眼光便不同了。例如:你懷疑某人偷東西,
於是他的一舉一動你看起來都像做了壞事,你對他的態度和行為也開始產生主觀、
偏頗的成見,這對他而言是不公平的。以上所要表達的主旨最接近下列何者?
(A) 犯錯者的人權可用法律予以剝奪 (B) 偏見易導致對人性尊嚴的侵犯
(C) 對他人的看法屬於個人自由 (D) 被懷疑者應證明自己的清白。
21.靜雪看到一篇短文如下,根據內容判斷,作者寫此篇文章的用意最可能為下列何
者?
給我親愛的族人
許多年輕人搬離部落到都市工作,追尋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這是令人開心
的事,但我們不能忘了祖先留下的珍貴禮物,如:美麗的族語與歌謠、對大自然
的胸懷和對族人的關懷,我們應該把這一切延續下去。
(A) 發展部落環境的觀光資源 (B) 維護部落領袖的控制權力
(C) 保障原住民族的宗教自由 (D) 促進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
22.世界上仍有一些地區的兒童,至今無法獲得應有的基本人權,被迫工作、無法接受
教育,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中華民國的勞動基準法當中所指稱的「童工」則
為下列哪一年齡段的合法工作者?
(A) 14 歲以上,未滿 15 歲 (B) 15 歲以上,未滿 16 歲
(C) 16 歲以上,未滿 17 歲 (D) 17 歲以上,未滿 18 歲。
23.社群網絡中張貼了一則訊息如下,依照內容判斷,舉辦人舉辦讀書會的用意為何?
讀書會訊息
※讀書會閱讀資料索取和報名,請聯絡:kavalan@mail.com
※舉辦緣起:面對社會變遷快速,很多部落的年輕人遷往都市生活,連帶使得傳
統的原住民族文化面臨流失的危機。因此本讀書會拋磚引玉,希望透過探究原
住民族的文學作品,喚起族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A) 找回原住民族的根 (B) 確立弱勢群體的人權保障
(C) 認同主流文化的重要願景 (D) 尋求道德發展的層次提升。
24.殷若分享一則律師的貼文如下,內容傳達的觀念應為下列何者?
我是一位公益律師,幫忙辯護的對象大多是身犯重罪者。許多人質疑我為什
麼要替罪大惡極、罪有應得的人辯護?但我認為,即使被判了死刑的人,也跟我
們擁有同樣的人權,這是身為人與生俱來的權利。
(A) 司法未能顧及受害者的權益 (B) 受刑人的人身自由應受到限制
(C) 人權應該受到普遍性的保障 (D) 社會大眾應尊重法院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