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大溪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 三 次段考 七 年級 地理 科試卷 共○頁,第○頁
考試範圍:BOOK2 L5、6 命題教師:周育秀老師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1 頁,共 ○ 頁
一、單選題:每題 2.5 分,共 22 題,合計 55 分。
( )1.臺灣年降水量豐沛,高達2500mm以上,但平均每人可分配到的用水量卻不足,
約僅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包括:【甲】人口密度高、【乙】河
川東西分流、【丙】坡陡流急、【丁】降水時間與空間分布不均、【戊】降雨
量不足,以上正確的有 (A)甲丙丁 (B)甲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 )2.右圖為某河川水系簡圖,A處代表水庫的位置。
請問:下列哪一敘述正確?
(A)河川流向是由西向東流
(B)甲地的汙染可能最嚴重
(C)乙地的堆積作用最旺盛
(D)丙、丁皆位在A水庫的集水區內。
( )3.「近代受到工業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影響,加速
了全球暖化,使得冰原與冰川大規模融化,衝
擊全球環境。」,根據上文敘述判 斷,附圖的
全球水量分布比例示意圖中,哪一種水資源比
例將會快速下降?
(A)甲 (B)乙 (C)丙 (D)丁。
( )4.有關水循環的過程,下列何者正確?
(A)蒸發/散→降水→凝結→逕流 (B)蒸發/散→凝結→逕流→降水
(C)蒸發/散→凝結→降水→逕流 (D)蒸發/散→逕流→降水→凝結。
( )5.臺灣地區的河川多屬於「荒溪型」河川,其成因與下列何者有關?
(A)河川的水系交織密集 (B)臺灣山地分布在中央偏東的位置
(C)臺灣島東西寬度較窄 (D)臺灣地區降水量集中,乾溼季節明顯。
( )6.「竹風蘭雨」是形容新竹冬季強風,宜蘭冬季多雨,請問:形成此氣候現象的
主因為下列何者?
(A)迎西南季風 (B)迎東北季風 (C)緯度偏高 (D)距海較近。
( )7.承上題,下列四張示意圖中,何者最能代表宜蘭地區的降雨現象?
( )8.氣候對臺灣產業活動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鹽田多分布在乾、濕季分明的東部 (B)中部山區適合種溫帶水果
(C)甘蔗分布在冬溫較高的北部 (D)冬季吹東南季風,適合發電。
( )9.右圖→為某地的氣候圖,從圖中可觀察出:【甲】此地位於
北半球、【乙】屬於寒帶-高緯區、【丙】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丁】夏季降雨主要來自颱風、【戊】年溫差約12度,以上
判斷正確的有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
( )10.臺灣許多地區必須靠各種水利設施儲存並調節水源,主要因素為
(A)乾、濕季分明 (B)年降雨量少 (C)地下水不足 (D)水污染嚴重。
( )11.【甲】有淡水河流經、【乙】因地勢封閉,夏季氣溫略高、【丙】冬季多為冷
濕天氣、【丁】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常有缺水情形,以上對於台北盆地的敘述
,正確的有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 )12.下列關於臺灣河川特色的敘述,何者錯誤?
(A)北部河川流量比南部穩定 (B)淡水河為台灣最具水力的河川
(C)地形落差大,河川流速快 (D)河川東西分流,以中央山脈為分水嶺。
( )13.臺灣降雨豐富但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相當有限,形成此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
(A)缺乏水利設施 (B)河川含沙量過高
(C)地下水取用不易 (D)降雨時間及空間分布不均。
( )14.每當颱風過境,山區居民常飽受土石流的威脅,而造成臺灣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的因素為 (A)降雨變率大 (B)降雨集中秋冬 (C)過度開發山坡地
(D)攔沙壩的設置不夠確實。
( )15.冬天時台灣的北部常見陰雨綿綿的天氣,形成此氣候現象的主要原因為
(A)地形、季風 (B)緯度、地形 (C)季風、緯度 (D)氣壓、地形。
( )16.臺灣的河川航運利用價值不高,唯淡水河早期航運可上溯到大溪。請問:淡水
河之所以具備航運價值與下列何項因素密切相關?
(A)地形平坦 (B)流域廣大 (C)流量穩定 (D)流速緩慢。
( )17.近年來科學家研發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為電能,若只單純考量少雨多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