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新論」期末考重點整理:第七至十二章

pdf
121.46 KB
3 頁
noupa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組織行為新論」 期末考重點整理
吳復新
期末考的範圍是第七章至第十二章,頁次是 176-377 頁。各章重點整理如下:
第七章:組織社會化
一、引導訓練與組織社會化的意義以及兩者的區別
二、組織社會化內容的兩種說法:(一)包括初期的學習等五個領域。(二)分為三大部
分:1.學習的過程;2.學習的重點;3.學習的獨特動態性。
三、組織社會化的六組方術
四、組織社會化的過程:依據丹尼爾‧費爾德曼的三階段模型
(一)第一階段:選擇──先期的社會化
(二)第二階段:進入/遭遇
(三)第三階段:蛻變
五、引導訓練的實施:目的?種類與內容?方法、時間長短?可資遵循的要領?最重要
的是:假如要你來舉辦一個這樣的訓練,你將如何進行?
第八章:組織溝通
一、溝通的意義、功能與方式。
二、溝通的基本模式:包括傳訊者與受訊者、訊息、編碼與解碼、媒介與管道(即正式
溝通和非正式溝通兩種)、雜訊以及回饋等各種要素。
三、非語言溝通的意義、功能與類型(包括身體距離、身體動作、眼神與表情以及副語
言四種)。
四、組織中的溝通可以分成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兩種。正式溝通依據訊息的流動方
向,可以分成向下溝通、橫向溝通向上溝通三種。非正式溝通多以傳言的方式呈
現而其形成則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友誼、習慣和效率。組織溝通的流動受到員工
彼此之間的接近程度、工作情境因素(如工作指派和責任)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了
五種類型的組織溝通網絡:鏈狀、Y 字狀、輪狀、環狀和全通道狀。
五、組織溝通的障礙主要是來自於溝通者、訊息本身、編碼或解碼過程、物理因素和
文化差異等因素。
第九章:決策
一、決策是:為處理一件事或解決一個問題,甚至是因應或掌握一個機會,組織成員選
擇某一特定的行動方案的過程。在組織的管理當中,決策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也就
是說,所有的管理功能都有賴正確的決策。
二、決策的過程包括八大步驟:(一)問題的界定;(二)決策標準(即主要因素)的指認,;
(三)決策標準權數的分配;四、選案的發展,指尋找並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五、
選案的評估,即評估選案的優劣;六、最佳選案的擇定;七、決策的執行;八、決
策效果的評估。各位同學你是否曾真正嘗試過使用此一決策的八大步驟去購買較重
要的東西,例如汽車;如果不曾,那麼何不利用準備期末考的機會來試試,看看會
有甚麼不一樣的體會!
三、決策模型較常被論及者有「理性決策」與「有限理性決策」等五種。前者具有許多
假定,而且在現實世界中決策會遭遇很多的狀況與限制,例如「承諾的升高」與
沈沒成本」的限制等等。
四、決策的權變分析:首先針對問題的性質與型式來決定應使用何種類型的決策,然後
再就決策所面臨的三種情況,說明如何做決策。
五、團體決策的問題:團體決策具有許多優缺點,其中兩個較常見的重要現象就是「
體盲思」與「團體極化」。團體決策既然有一些不良的後果,當然必須加以改進,
重要的技術包括:腦力激盪術、電子式腦力激盪術、名義團體技術、德飛法、魔鬼
代言人、辯證決策法及電子會議。
第十章:領導
一、領導的意義包含了像:它是一個發揮影響力的過程等五種概念。而領導和管理是不
一樣的。管理強調的是增進組織的穩定性和使組織的運作順暢,而領導則著重於增
進組織對變遷的適應力和運用。
二、領導理論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後,大致可歸類為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情境理論、
歸因理論、鼓舞人心的領導理論以及領導替代理論等;而每一類理論中又常有不
同的理論出現,以鼓舞人心的領導理論而言,就有魅力型領導轉換型領導以及
新的真誠領導三種。領導理論當然是試題裡的「常客」,同學們必須徹底弄明白,
以免到時候張冠李戴。
三、領導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它有三種類型:計算型信任瞭解型信任認同型
信任。領導者想提高自己的信任指數,可從領導者特質管理過程兩個面向著手。
第十一章:衝突與壓力管理
一、衝突是組織中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一種人際現象。它是一種過程且具有一定的
要素。衝突的種類來源很多。衝突發生的過程可分成五大階段:潛伏期覺知
期、感知期、公然期以及餘波期。而衝突的後果則可分為二大類,即有益的後果
不良的後果衝突的管理,主要包括:衝突的解決激發二方面。前者是避免
衝突繼續擴大而危及組織的生存與發展,而後者則是讓組織維持某種衝突的水
準,進而促進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二、工作壓力(包含學生的課業與考試壓力)、人情壓力以及經濟壓力是每個人活在
這個世界上,每天必須面對的三件事。壓力是指個人的一種生理狀態,它會對個人
產生一些有害與有益的影響。壓源就是產生壓力的來源,它有很多的種類。壓力會
給個人帶來各種好的與壞的反應。有關壓力的研究,有兩個主要的模型。個人的特
(即中介變項)在壓力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即發生各種不同的作用)。
作壓力的管理可分消極與積極兩方面。其中,個人壓力的檢測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因為知道了自己所處的壓力狀況,才更能「對症下藥」,做好有效的壓力管理。
第十二章:權力與政治
一、權力就是一種個人或團體所擁有足以讓別人或團體按照自己的方法(或意思)去完成
某件事的能力。權力具有許多特性,例如有許多不同的面向。消極的權力是指個人
的權力,即一種為謀私利的權力。積極的權力則指社會的權力,一種用來創造士氣
或達成團體目標的權力。
二、組織中,權力的流動與行使的方向是全方位的,包括向下流動、向上流動(即通稱
的「管理老闆」的過程)以及橫向的流動。權力的動態性是指權力的擁有是會有消
長的,侷限性則是指權力的行使有一定的範圍,而且有時是難以發揮作用的。
至於權威與權力的關係,則可用一句話來概括:權威是組織所正式賦予的合法(或
正當)權力。而權力與影響力的區別,主要在於影響力是主動的接受改變,而權力
則是被動的接受改變。至於兩者的其他區別,則可依據「主要擁有者」、「發生作
用的時機」與「來源」等八個標準來比較。
三、權力的基礎有五種:合法權酬賞權強制權專家權參照權(又稱榜樣權)。
依所依附的標準,權力可分為職位權力個人權力。力運用的結果就是產生一
種改變他人行為或態度等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大小則產生三種不同的結果:(一)
盡心盡力,(二)服從,(三)抗拒
四、權力所能產生影響力之大小的條件,就是所謂的權變因素。一般而言,權力的權
變因素計有:可取代性重要性稀少性中心性自由裁量權能見度等六
項。
五、在組織中運用自身所擁有的權力,用組織並不認可的方法,以謀求個人或所屬團
體的利益為目標而競相從事各種活動的現象即是所稱的「組織政治」。產生組織
政治的原因 及助長政治行為的因素很多。 組織政治會產生許多 不好的後果, 故
必須加以管理方法至少有「暢通溝通管道」與「決策過程公開」等八種。
至於有關應考時所須注意的事項,我在上一期(504)本刊中已說了很多,此次即不再
贅言,同學們可前去參閱。最後,請大家以平常心應考,充分相信你自己,不必太患得
患失;有幾分耕耘,自會有幾分收穫。祝大家考試順利,科科得高分!
(作者為本科學科委員兼召集人)
(本文曾刊載於《空大學訊》507期,103年6月1日出刊,38-43頁)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