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格式有幾項重大修正:(1) 第二章文獻評論部份,應包括研究假說之形成,且於最後一節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2) 第三章研究方法部分,分成研究設計、抽樣設計、資料蒐集、資料分析、信度與效度;(3)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部份,第一節描述性統計需列出相關係數表,而最後一節研究限制則置於討論之後。
博碩士論文主要可分成封面、前文部份(prefatory parts)、正文(main body)、附屬部分(appended parts) 四部份,以下將分別說明其格式,打字與列印方面之整體設定請見附件一(第4頁)。
一、封面
中文封面。見附件二(第7頁)。
二、前文部份
前文部份以羅馬數字小寫(i, ii, iii, iv, v, …) 編頁。標題頁(title page) 與審核頁不需要印出頁碼,謝辭(acknowledgments)、中文摘要、英文摘要(abstract)、目次(content)、表次(table content)、圖次(figure content) 則需要印出頁碼。
項目 | 說明 | 印出 | 參考附件 | 頁數 | |
1 | 標題頁 | 論文前文第一頁,其形式、內容與封面完全相同(第i頁) | 不印出頁碼 | 9 | |
2 | 審核頁 | 為論文考試委員會簽署之審議通過頁(第iii頁)。 | 不印出頁碼 | 11 | |
3 | 謝辭 | 在此部分說明感謝師恩或對他人的謝意,以不超過兩頁為原則(第v頁)。 | 印出頁碼 | 13 | |
4 | 中文摘要 | 對於論文研究主題與主要貢獻之重點整理,且關鍵字以3–5組為限(第vii頁)。 | 印出頁碼 | 14 | |
5 | 英文摘要 | 以英文撰寫摘要之內容(第viii頁)。 | 印出頁碼 | 15 | |
6 | 目次 | 條列出論文中各章節之頁碼(第ix頁)。 | 印出頁碼 | 16 | |
7 | 表次 | 條列出論文中各表之頁碼(第xi頁)。 | 印出頁碼 | 19 | |
8 | 圖次 | 條列出論文中各圖之頁碼(第xiii頁)。 | 印出頁碼 | 20 |
正文(main body) 包括內文、表(table)、圖(figure)、註腳(note) 三部份,說明如下:
項目 | 說明 | 參考附件 | 頁數 | |
1 | 內文 | 章節格式與排列,請見附件一之正文格式。 | 21 | |
2 | 表(圖) | 如果表(圖)比文句更能表達文章涵義時,才製作表(圖)。使用表(圖)撰寫論文時,需確定在本文中有提及該表(圖)。 | 22 | |
3 | 註腳 | 如果某些名詞之說明過於冗長且有礙閱讀之流暢時,則考慮將其置於該頁之註腳。註腳應置於句尾、標點符號後,如係引文之註腳則置於引文末、頁次圓括號後。 | 24 |
附屬部分包括參考文獻(bibliography) 與附錄(appendixes),置於論文的最後面,說明如下:
項目 | 說明 | 參考附件 | 頁數 | |
1 | 參考文獻 | 說明論文中引用文章或書目的來源出處,有提及者應列於參考文獻中,未曾提及者應刪除。 | 25 | |
2 | 附錄 | 為避免文章過於冗長,可將某些內文資料置於此部分,並以附錄ABC順序排列,如問卷等。 | 31 |
目次、表格、參考文獻。見附件十六(第32頁)。
整體設定附件一
除了另有規定之外,論文整體請依照下列設定。以Word 2002為例,茲說明如下:
一、邊界設定
檔案→版面設定→邊界
上3㎝下3㎝左3㎝右3㎝裝訂邊0㎝
與頁緣距離:頁首2㎝頁尾2㎝
套用於整份文件
二、字型設定
格式→字型
中文字型標楷體英文字型Time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大小12
三、段落設定
格式→段落
對齊方式左右對齊
縮排:左0字元右0字元指定方式第一行位移點數2字元
段落間距:與前段距離自動與後段距離自動行距多行行高1.5
四、獨立標題設定
獨立標題係指標題之後該行無其他文字者,獨立標題部分與前段距離、與後段距離、行距、行高與前述「一、邊界、字型與段落設定」均相同,僅有字型大小、與前段距離、縮排有差異。說明如下:
格式 | 字型大小 | 對齊方式 | 縮排 | |||
左 | 右 | 指定方式 | 位移點數 | |||
第一章 | 24 | 置中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第一節 | 20 | 置中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一、 | 16 | 置左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一) | 14 | 置左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1. | 12 | 置左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1) | 12 | 置左對齊 | 0字元 | 0字元 | 無 | (空白) |
除了章、節獨立標題列之外,正文中獨立標題依序為一、(一)、1、(1)。原則上,單一句子不可成為一段,單一段落不可列出獨立標題。每一段第一行第一字前應空兩格全形。值得注意的是,獨立標題之後無標點符號,如冒號:。獨立標題實際字體大小,如下所示:
一、大標題(頓號與文字之間無空格)
(一)中標題(圓括號與文字之間無空格)
1.
小標題(句號與文字之間空兩格半形,層次比較清楚)
(1)
最小標題(圓括號與文字之間空一格半形)
五、其他說明
圓括號。圓括號為半形或全形需視圓括號內中文與否而定。若圓括號內無中文(僅含英文或數字)時,則使用「半形圓括號」且圓括號前、後與中文字之間「需空一個半形」,但圓括號前、後無中文字者「不需空一個半形」。若圓括號內有中文字(無論是否有英文或數字)時,則使用「全形圓括號」,圓括號前、後「不需空格」。
引文。引文不超過兩行時,外加單引號「」可直接放入正文中,並於引號後圓括號()內標明出處或頁次。當引文超過三行時可另起一段,引文之整段左、右緣均縮排兩字,字體比內文小一號,並於引號後之圓括號內標明出處與頁次。
外文名稱。外文專有名詞可使用慣用譯名,且於第一次使用時以圓括號標註原文。若無慣用譯名時,可直接採用原文。
簡稱。使用已經約定俗成的簡稱。若無約定俗成的簡稱,則第一次使用時需寫出全部名稱,並以圓括號註明其後的簡稱。
表(圖)。如果表(圖)比文句更能表達文章涵義時,才製作表(圖)。內文中應說明清楚表(圖)之內容與編號。表採開放格式,左右不畫直線。原則上,表中若有數字,小數點後取二位即可。
註腳。正文中的註腳置於句尾標點符號。後,如係引文之註腳則將註腳置於引文末之頁次圓括號後。
標點符號。中文標點符號一律用「全形」輸入,英文標點符號一律用「半形」輸入。若圓括號內僅含英文與數字者,則圓括號內使用英文標點符號;若圓括號內出現中文(或中英文)字型,則圓括號內使用中文標點符號。
數字。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年代與日期、表(圖)中的數字、百分比等。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附件二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I-Shou University
博/碩 士 論 文
中文題目
英文題目
指導教授:
研究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六 月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附件三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I-Shou University
博/碩 士 論 文
中文題目
英文題目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研究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六 月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附件四
碩士論文
研究生:
題 目:
業經本委員會審議通過
論文考試委員會委員
委 員
委 員
指導教授
所 長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附件四
博士論文
研究生:楊鎮維
題 目:醫院組織的知識創造:決定因子、能力與績效
KNOWLEDGE CREATION IN THE HOSPITAL SECTOR – DETERMINATS, CAPABIBITIES, AND PERFORMANCE
業經本委員會審議通過
論文考試委員會委員
委 員
委 員
委 員
委 員
委 員
指導教授
所 長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謝 辭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本字體為標楷體12點字,左右對齊。感謝師恩或對他人的謝意,在此內容說明,以不超過2頁為原則。 |
摘 要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本字體為標楷體12點字,左右對齊。中文摘要五百字以內,關鍵字以3–5組為限。 …………………………………………………………………………………… 關鍵字:構念、命題、假說、調節變項、中介變項 |
Abstract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本字體為Times New Roman 12點字,左右對齊。英文摘要五百字以內,關鍵字以3–5組為限。 …………………………………………………………………………………… Keywords: Construct, proposition, hypothesis, moderating variable, intervening variable |
表示一個全形空格 | 目次 | 粗體,20點字,置中, |
第一章緒論16點字,靠左對齊,與前、後段距離各0.5列 | ||
第一節研究背景14點字,靠左對齊(縮排左1.5字元),與前、後段距離皆為0.25列。……………………………………x 研究背景(background) 應解釋本研究為何值得進行,但避免非必要性歷史因素的冗長陳述。研究背景可置於問題陳述之前或研究目的之後。當研究背景做為管理問題或情境前導性說明時,它必須置於「問題陳述」之前;當研究背景包含主要文獻回顧與相關研究時,它必須置於「研究目的」之後。假使研究背景置於研究目的之後,則研究背景可以包含研究重要性。 | ||
第二節問題陳述與研究目的………………………………………x | ||
第三節研究重要性…………………………………………………x 研究重要性(research significance) 說明本研究與其他研究主要之差異。例如,本研究是否可以補足理論缺口,研究設計比其他研究是否更能解決研究問題等。 | ||
第二章文獻評論 文獻評論(literature review) 亦稱文獻探討或文獻回顧,因研究者常僅引述或回顧他人研究著作而非評論性思考,故稱為「文獻評論」較佳。由於文獻評論涉及理論與構念的說明,故應於第二章文獻評論中提出研究命題(proposition) 或研究假設(hypothesis),並於最後一節發展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research frame)。 | ||
…………………………………………………………………………xx | ||
第節研究架構……………………………………………………xx 最後一節,综合前述研究假說之後,在本節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 ||
第三章研究方法 | ||
第一節研究設計……………………………………………………xx 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 是基於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 與前述研究架構,來決定資料來源的選擇及其類型。研究設計的分類可以根據以下八項描述(descriptor):(1) 研究問題具體化的程度(探索性研究或正式研究);(2) 資料蒐集方法(監測或溝通);(3) 研究者操弄變項的程度(實驗法或事後回溯法);(4) 研究目的(描述性或因果性);(5) 時間構面(橫斷面或縱斷面);(6) 主題範疇(個案研究或統計研究);(7) 研究環境(現場、實驗室或模擬);(8) 參與者知覺(正常或經過修正)。一般而言,研究設計主要可以分成探索性研究(包括質性研究、次級資料分析、專家訪查、焦點團體、兩階段設計等)、描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包括實驗性研究)三者。無論使用何者,必須充分說明使用特定研究設計之理由,以及與其他方法的比較。在實驗性研究中,必須明確解釋材料、測驗、儀器、控制條件等。 | ||
第二節抽樣設計……………………………………………………xx 抽樣設計(sampling design) 說明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的使用。例如,本研究抽樣為機率抽樣或非機率抽樣?若為機率抽樣,其為簡單隨機抽樣或複雜隨機抽樣?抽樣大小如何決定?信賴區間與容許誤差為何?抽樣架構(sampling frame) 為何? | ||
第三節資料蒐集……………………………………………………xx 資料蒐集(data collection) 描述資料如何獲取,其內容取決於所選擇的研究設計,如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等。例如,(1) 在調查法中有多少受試者?有無進行調查的預試(pretest)?調查方式為人員訪視、電話訪問、自填式問卷?何時蒐集資料?蒐集資料花費多少時間?如何處理回覆誤差(response error)、非回覆誤差(nonresponse error)?(2) 在觀察法中是行為觀察(behavioral observation) 或非行為觀察(nonbehavioral observation)?有多少受試者?有多少觀察者?觀察者受過多少訓練?如何管理觀察者?何時蒐集資料?蒐集資料花費多少時間?在何處觀察?現場情況如何?有無意外狀況?觀察法的資料蒐集需仔細考量who, what, when, how, where的問題。(3) 在實驗法中須了解受測者如何進行分組?使用哪些標準程序?給予何種測試或觀察表單?如何操控變數? | ||
第四節資料分析……………………………………………………xx 資料分析(data analysis) 係描述資料的處理、初步分析、統計考驗、電腦程式,以及其他技術性資訊等,對於資料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亦應加以說明。 | ||
第五節信度與效度…………………………………………………xx 信度(reliability) 與效度(validity) 的說明有其前後順序。例如,(1) 調查法中應依序列出內容效度、信度、構念效度。如研究中需探討某些效標或準則(criteria) 時,應進一步說明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2) 觀察法中應依序列出信度、效度。(3) 實驗法中應依次列出信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 ||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 ||
第一節描述性統計…………………………………………………xx 如集中趨勢、離散程度、相關係數等。第一節至少應包含相關係數表(含一般描述性統計,如平均數與標準差) | ||
第二節其他分析結果………………………………………………xx 如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迴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 | ||
…………………………………………………………………………xx | ||
第節研究限制……………………………………………………xx 研究限制(limitations) 常用於處理一些不同的觀點。某些人希望能忽略此一部分,擔心研究限制會降低研究的影響力。事實上,此一部份必須審慎地說明研究方法的缺點,以及實施時所發生的問題。所有研究皆有其研究限制,研究者應提供此資訊以協助讀者判斷本研究的效度。研究限制可以分成兩方面來說明:一是方法學上的研究限制,二是實證研究時的研究限制。 | ||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
第一節研究結論……………………………………………………xx | ||
第二節理論與實務涵義……………………………………………xx | ||
第三節後續研究建議………………………………………………xx | ||
參考文獻 | ||
中文部分………………………………………………………………xx | ||
英文部分………………………………………………………………xx | ||
附錄 | ||
附錄A…………………………………………………………………xx 將某些內文中易使人分心的細節置於附錄,以附錄A、附錄B、附錄C順序排列。例如,問卷調查內容、個案訪談資料、尚未出版之測驗與效度、複雜數學證明等。 |
表 次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表1–1 xxxxxxxx 14點字,左右對齊…………………………………xx | ||
表1–2 xxxxxxxx …………………………………………………… xx |
圖 次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圖1–1 xxxxxxxx 14點字,左右對齊……………………………………xx | ||
圖1–2 xxxxxxxx …………………………………………………… xx |
內文格式說明
在內文部分,字體為12點字,左右對稱。在各個章節中,需以標題來組織文章架構。標題層次太少恐無法釐清文章之綱要,而層次太多則容易混淆文章之重點。因此在論文寫作中以採「章、節、一、(一)、1、(1)」方式為佳,必要之處再輔以項目符號「•」即可。範例如下:
第二章 文獻評論
以上獨立標題「第二章」與「文獻評論」之間為一個全形空格,以下獨立標題「第五節」與「研究架構」之間亦為一個全形空格。
第五節 研究架構
一、自變項
如果變項(variable) 屬於多構面(multidimension) 者,則應將其下之構面(dimension) 一一列出。
(一)構面一
表(圖)格式說明
在設定表格式時,請將原先附件一整體設定中三、段落設定的行距多行行高1.5 改為行距單行行高(空白)。
表與圖之編碼原則,以該表與圖所在之「章」為準。例如,第二章中第一個出現的表與圖,則編碼為表2–1與圖2–1。表與圖之編排方式不同,表標題置於該表上方左邊,而註解則置於表下方左邊;圖標題置於該圖下方中央位置,資料來源與圖標題左緣對齊。論文撰寫中運用表與圖時,應確定該表與圖在本文中均提及。表、圖範例如下:
表2–1表格範例
根欄位標題stubhead | 直欄項目column spanner | 直欄項目column spanner | |||
直欄標題 | 直欄標題 | 直欄標題 | 直欄標題 | ||
根欄位stub | 表項目table spanner | ||||
欄位 | cell細格a | cell細格b | cell細格 |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
cell細格c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
表項目table spanner | |||||
根項目stub item | 欄位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
根項目stub item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
根項目stub item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cell細格** |
註 資料來源:Kalakota
& Robinson (1999), p.103.
a特定註解與某一特定直欄、橫列、細格有關,藉由上標小寫字母(如a,
b, c)
b特定註解與某一特定直欄、橫列、細格有關,藉由上標小寫字母(如a,
b, c)
c特定註解與某一特定直欄、橫列、細格有關,藉由上標小寫字母(如a,
b, c)
*
p < .05. **p < .01.
表的每一個欄位必須有一個標題(heading),最左邊欄位稱為根欄位(stub),其標題稱為根標題(stubhead)。根欄位之外的一般欄位稱為直欄欄位(column),其標題稱為直欄標題(column head),數個相關直欄標題上有直欄項目(column spanner),直欄標題或直欄項目均稱為副標題(decked head)。除了根欄位與副標題之外,其餘部分稱為表本體(table body),表本體中的每一筆記錄內容稱為細格(cell)。有些表本體可能需要加上表項目(table spanner),以便進一步區分表的內容。
表下方左邊有三種註解(notes),依序是一般註解(general note)、特定註解(specific note)、機率註解(probability note)。說明如下:
一般註解。限定、解釋、提供與表有關的資訊,並以縮寫、符號、或類似的解釋做為結束。
特定註解。特定註解與某一特定直欄、橫列、細格有關,藉由上標小寫字母(如a, b, c)標示出來。其排列方式從最左上角開始,依照由左而右、由上而下依序編號。
機率註解。機率註解說明驗證結果的顯著性。星標符號(asterisk) 指出拒絕虛無假設的p值。同一篇報告內不同表的星標符號應代表相同的α水準,最大機率值以最少星標符號來表示。例如,* p < .10. ** p < .05. ***p < .01.
圖2–1 電子化企業應用架構
資料來源:Kalakota
& Robinson (1999), p. 103.
內容註腳之格式
內容註腳(content footnote) 置於該頁下緣,不同「章」之註腳需由1重新編號。正文中註腳應置於句尾標點符號後,如係引文之註腳則置於引文末、頁次括號後。範例如下:
健康保險中醫療費用支付制度主要可分為論服務量計酬制、論病例計酬制、總額預算制。1
粗體,20點字,置中 |
本字體為12點字,左右對齊。參考文獻撰寫時需注意之事項說明如下:
在本文中所引證的參考書目,必須在參考書目表中出現;相反地,在參考書目表中的每一個參考書目,必須在本文中被引證過。
為了配合學術論文國際化潮流,參考書目之年代請全部以「西元××××年」標示。
參考文獻先列出中文部分,再列出英文部分。中文部分若含日文文獻,可改稱「中日文部分」;英文部分若含德、法文等文獻,可改稱「西文部分」。
中文與日文文獻按照「姓氏筆劃」順序排列,而西文文獻則按照西文「姓氏字母」(last name) 順序排列。中文部分與英文部分均無需編號,但每一項文獻需凸排「兩個全形字」。
英文部分之參考書目中,期刊名稱、卷數、書籍名稱需用「斜體字」。期刊名稱「每一單字的第一字母」需大寫(介系詞除外);書籍名稱與期刊篇名只有「第一個單字的第一字母」需大寫,「其餘單字的第一字母」需小寫。中文部分之參考書目中,期刊名稱、卷數、書籍名稱需用「斜體字」。
註明頁數範圍時,請使用短的「破折號」(dash) 而非「連字號」(hyphen),如「147–174頁」而非「147-174頁」。破折號較長,連字號較短。破折號用於引申或說明某個範圍,而連字號僅用於連接兩個字並給予新的意義。
論文格式有任何疑問之處,請參考以下書籍: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美國心理協會出版手冊(五版)(陳玉玲、王明傑編譯)。台北:雙葉書廊(英文版2001)。
張保隆、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文化。
一、定期刊物
(一)期刊文章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胡哲生、游志青、許逸平(2004)。研發風險、研發資源投入與研發技術來源之策略關聯性研究—以臺灣生技製藥業為例。管理學報,21卷,6期,827–843頁。 | 胡哲生、游志青、許逸平(2004) 或(胡哲生、游志青、許逸平,2004) |
Scandura, T. A., & Williams, E. A. (2000).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management: Current practic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6), 1248–1264. | Scandura 與Williams (2000) 或(Scandura & Williams, 2000) |
Farh, J. L.(樊景立), Zhong, C. B., & Organ, D. W. (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cience, 15 (2), 241–253. | 一份著作三、四、五位作者時,見下方說明。 |
說明:五位作者(含)以下時,第一次、第二次引用之處理方式:
說明:六位作者(含)以上時之處理方式:
|
(二)雜誌文章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陳一姍(2002)。亞洲經貿板塊重組,台灣在哪裡?天下雜誌,264期,166–167頁。 | 陳一姍(2002) 或(陳一姍,2002) |
Kandel, E. R., & Squire, L. R. (2000). Neuroscience: Breaking down scientific barriers to the study of brain and mind. Science, 290, 1113–1120. | Kandel 與Squire (2000) 或(Kandel & Squire, 2000) |
二、書籍、書內章節
(一)著作書籍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張保隆、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文化。 | 張保隆、謝寶煖(2006) 或(張保隆、謝寶煖,2006) |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規範。台北:雙葉書廊。 | 邱皓政(2003) 或(邱皓政,2003)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
Cooper, D. R., & Schindler, P. S. (2003).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8th ed.). NY: McGraw-Hill. | Cooper與Schindler (2003) 或(Cooper & Schindler, 2003) |
Tabachnick, B. G., & Fidell, L. S. (2001).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 Tabachnick與Fidell (2001) 或(Tabachnick & Fidell, 2001) |
Groves, R. M., Fowler, F. J., Couper, M. P., Lepkowski, J. M., Singer, E., & Tourangeau, R. (2004). Survey Methodology.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 Groves等人(2004) 或(Groves et al., 2004) |
(二)編輯書籍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 |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00) 或(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00) |
Rogelberg, S. G. (Ed.). (2002).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 Rogelberg (2002) 或(Rogelberg, 2002) |
(三)書內章節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鄭伯壎(2003)。台灣的組織行為研究:過去、現在及未來。見鄭伯壎、姜定宇、鄭弘岳(編),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1–59頁)。台北:遠流。 | 鄭伯壎(2003) 或(鄭伯壎,2003) |
Guion, R. M. (2002).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In Steven G. Rogelberg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 57–76).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 Guion (2002) 或(Guion, 2002) |
(四)翻譯書籍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美國心理協會出版手冊(陳玉玲、王明傑編譯)。台北:雙葉書廊。(英文版2001)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2004) 或 |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張芬芬譯)。台北:雙葉書廊。(英文版1994) |
Miles與Huberman
(1994/2005) 或 |
崎村耕二(2003)。英語論文寫作技巧(張嘉容譯)。台北:眾文圖書。(日文版1991) | 崎村耕二(1991/2003) 或 |
三、研討會論文集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彭玉樹、熊欣華(2002)。多國企業海外子公司高階主管選任政策之初探。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編),2002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1174–1179頁)。台北: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 | 彭玉樹、熊欣華(2002) 或(彭玉樹、熊欣華,2002) |
四、博碩士論文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汪美伶(2001)。分紅入股制度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 汪美伶(2001) 或(汪美伶,2001) |
楊曉姍(2002)。台灣失業率的不對稱性:理論與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 楊曉姍(2002) 或(楊曉姍,2002) |
五、電子媒體
(一)已出版印刷品的Internet文章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Whittaker, A., & Banwell, C. (2002). Positioning policy: The epistemology of social capita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pplied rural research in Autralia [Electronic version]. Human Organization, 61(3), 252–261.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02, from http://global.umi.com/pqdweb?INT=0&SelLanguage=0&TS=1040475960&Did=000000199230571&Fmt=4&Deli=1&Mtd=1&Idx=2&Sid=7&RQT=309 | Whittacker與Banwell (2002) 或(Whittacker & Banwell, 2002) |
(二)未出版印刷品且僅在Internet上的文章
參考文獻 | 正文引用格式 |
Orne, M. T. (2002, October 15). O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Prevention & Treatment, 5, Article 35.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02, from http://journals.apa.org/prevention/volume5/pre0050035a.html | Orne (2002) 或(Orne, 2002) |
電子媒體撰寫方式請參考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2001), pp. 268–281。若引用之文獻已被移除,需更新URL以便指出正確位址。若引用文獻已無法取得,必須說明其他取得途徑或直接刪除。
附錄A | 粗體,20點字,置中 | |
本字體為12點字,左右對齊。將某些內文中易使人分心的細節置於此,以附錄ABC順序排列。例如,問卷調查內容、個案訪談資料、尚未出版之測驗與效度、複雜數學證明等。 |
範例一(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問題陳述與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3
第二章 文獻評論
第一節 ………………………………………………………………4
第二節 ………………………………………………………………5第三節 ………………………………………………………………6
第四節 ………………………………………………………………7
第五節 研究架構……………………………………………………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9
第二節 抽樣設計……………………………………………………10
第三節 資料蒐集……………………………………………………11
第四節 資料分析……………………………………………………12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1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14
第二節 ………………………………………………………………15
第三節 ………………………………………………………………16
第四節 ………………………………………………………………17
第五節 研究限制……………………………………………………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9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涵義……………………………………………2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2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22
英文部份………………………………………………………………23
附錄
附錄A 問卷調查內容………………………………………………24
範例二(表格)
表2–1 人際關係與人際信任
人際關係成份 | 信任來源 | 所需之誠信 | 表現誠信之 | 關係/信任 |
既有成分 | 角色義務之履行 | 老實 | 依禮而行 | 知根知底 |
工具成分 | 互惠/人情義務之履行 | 誠意 | 有條件的付出但不會只爭取自己最大利益 | 知人知面 |
感情成分 | 互助/奉獻義務之履行 | 誠心 | 無條件付出必要時犧牲自身利益 | 知己知心 |
資 資料來源:Kalakota
& Robinson (1999), p.103.
範例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規範。台北:雙葉書廊。
胡哲生、游志青、許逸平(2004)。研發風險、研發資源投入與研發技術來源之策略關聯性研究—以臺灣生技製藥業為例。管理學報,21卷,6期,827–843頁。
張保隆、謝寶煖(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華泰文化。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
鄭伯壎(2003)。台灣的組織行為研究:過去、現在及未來。見鄭伯壎、姜定宇、鄭弘岳(編),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1–59頁)。台北:遠流。
崎村耕二(2003)。英語論文寫作技巧(張嘉容譯)。台北:眾文圖書。(日文版199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美國心理協會出版手冊(陳玉玲、王明傑編譯)。台北:雙葉書廊。(英文版2001)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張芬芬譯)。台北:雙葉書廊。(英文版1994)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1).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Cooper, D. R., & Schindler, P. S. (2003).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8th ed.). NY: McGraw-Hill.
Farh, J. L.(樊景立), Zhong, C. B., & Organ, D. W. (200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cience, 15 (2), 241–253.
Groves, R. M., Fowler, F. J., Couper, M. P., Lepkowski, J. M., Singer, E., & Tourangeau, R. (2004). Survey Methodology.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Guion, R. M. (2002).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In Steven G. Rogelberg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 57–76).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Rogelberg, S. G. (Ed.). (2002).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Scandura, T. A., & Williams, E. A. (2000).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management: Current practic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6), 1248–1264.
Tabachnick, B. G., & Fidell, L. S. (2001).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1論服務量計酬制根據實際提供醫療服務的種類與數量來支付費用,此付費方式最廣為應用。因可提供醫師工作上較大的自由度,較能回應病人的複雜程度,但易有醫師過度提供醫療服務的缺失。論病例計酬制主要是依病例組合而非服務項目,將病例分為同質性集群。此付費制度能去除過度醫療服務項目,並減緩費用的成長速度,但易發生病人提早出院、拒收重症病人等情形。總額預算制是保險機構針對某類或整體之醫療服務,由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以協商方式分配費用。此制度可將整體醫療費用支出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但可能無足夠誘因使個別醫療院所減少服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