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單一領域/科目:特殊需求領域/情意 (第2-8週) (第11-12週) 特需融入學科/議題:特需領域/情意、語文、藝文 (第9-10週) (第13-22週) | 課程名稱 | 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第2-8週) (第11-12週) 創意美術、資料搜尋 (第9-10週) (第13-22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三週 9/1-9/14 | 1-1-1-1能喜歡自己的能力與表現 1-2-1-1能列舉自己與他人相似與相異之處 | 知己知彼 自我介紹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人權 | |||
第四~八週 9/15-10/19 | 1-1-1-1能喜歡自己的能力與表現 1-2-1-1能列舉自己與他人相似與相異之處 | 自我介紹 三折頁創作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資訊 | |||
第九~十週 10/20-11/2 | 資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 線上搜尋-- 網海無涯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資訊 | |||
第十一~十二週 11/3-11/16 | 1-1-1-1能喜歡自己的能力與表現 1-2-1-4能覺察自己感受與需求 | 接納與改進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生命 | |||
第十三~十四週 11/17-11/30 | 1-1-1-2 能主動思索問題尋求解答 1-1-3-2 能嘗試使用各種方法達成任務 2-1-1-3 能針對問題提出各種解決的構想 | 創意美術 分享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十五~二十週 12/1-1/11 | 2-1-2-1 能分辨各項工作要求與任務的輕重緩急 3-1-1-1 能在有限時間內針對各現象提出許多看法 3-1-2-1 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同一件事情 3-1-3-1 能在參考資料或他人意見後提出新穎的看法 3-1-4-2 能在作業或任務完成後主動使其更加精緻 4-1-1-1 能接受他人的幫助解決問題 4-1-2-2 能耐心等待結果與答案的產生 | 創意美術討論與創作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
■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特需融入學科/議題:創造力 (第2-10週) 特需融入學科/議題:創造力、語文、資訊 (第11-22週) | 課程名稱 | 創意發想與實作 (第2-10週) 簡報應用、資料搜尋(第11-22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週 9/1-9/7 | 1-1-1-2 能主動思索問題尋求解答 1-1-3-2 能嘗試使用各種方法達成任務 2-1-1-3 能針對問題提出各種解決的構想 | 創意與創造力 | 口頭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三~四週 9/8-9/21 | 2-1-2-1 能分辨各項工作要求與任務的輕重緩急 3-1-1-1 能在有限時間內針對各現象提出許多看法 3-1-2-1 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同一件事情 3-1-3-1 能在參考資料或他人意見後提出新穎的看法 3-1-4-2 能在作業或任務完成後主動使其更加精緻 | 創意想像討論 | 口頭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五~六週 9/22-10/5 | 2-1-2-1 能分辨各項工作要求與任務的輕重緩急 3-1-1-1 能在有限時間內針對各現象提出許多看法 3-1-2-1 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同一件事情 3-1-3-1 能在參考資料或他人意見後提出新穎的看法 3-1-4-2 能在作業或任務完成後主動使其更加精緻 | 創意想像創作 |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七~十週 10/6-11/2 | 2-1-2-1 能分辨各項工作要求與任務的輕重緩急 3-1-1-1 能在有限時間內針對各現象提出許多看法 3-1-2-1 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同一件事情 3-1-3-1 能在參考資料或他人意見後提出新穎的看法 3-1-4-2 能在作業或任務完成後主動使其更加精緻 | 創客智庫 圖案設計 |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多元文化 | |||
第十一~十二週 11/3-11/16 | 資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 資料搜-- E網打盡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資訊 | |||
第十三~十六週 11/17-12/14 | 資 3-4-4能利用簡報系統提供的工具編輯報告內容與設定播放的方式 | 植物簡報製作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資訊 | |||
第十七~二十週 12/15-1/11 | 自 7-4-6-7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植物簡報發表 | 口頭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資訊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同領域跨科:自然領域/物理、化學、生物 (第2-22週) | 課程名稱 | 科學實驗 (第2-22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四週 9/1-9/21 | 自 2-1-1-1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 觀察記錄 重點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五~八週 9/22-10/19 | 自 2-1-1-1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 比重與蛋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九~十二週 10/20-11/16 | 自 2-1-1-1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 生命之母-- 空氣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三~ 十四週 11/17-9/30 | 自 2-3-2-4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分類 | 植物明信片與識別要領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五~ 十六週 12/1-12/14 | 自 2-3-2-4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分類 | 校園植物 實察 |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七~ 十八週 12/15-12/28 | 自 2-3-2-4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分類 | 校園植物 標本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九~ 二十週 12/29-1/11 | 自 2-1-1-1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 漂浮球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單一領域:數學領域 (第2-22週) | 課程名稱 | 邏輯數學 (第2-22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週 9/1-9/7 | N-2-17能察覺簡單數列之規律。 S-2-01能運用「角」與「邊」等構成要素,辨認簡單平面圖形。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 線段的個數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三週 9/8-9/14 | N-2-17能察覺簡單數列之規律。 S-2-01能運用「角」與「邊」等構成要素,辨認簡單平面圖形。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 角的個數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四~五週 9/15-9/28 | S-2-2能依基本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 S-3-5能利用形體的性質解決幾何問題。 S-4-1能根據給定的性質作局部推理。 | 正方形的 個數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六~七週 9/29-10/12 | S-2-2能依基本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 S-3-5能利用形體的性質解決幾何問題。 S-4-1能根據給定的性質作局部推理。 | 三角形的 個數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八週 10/13-10/19 | C-T-01 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C-T-04 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C-S-03 能熟悉解題的各種歷程:蒐集、觀察、臆測、檢驗、推演、驗證、論證等。 | 簡易規律 問題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九~十週 10/20-11/2 | C-T-01 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C-T-04 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C-S-03 能熟悉解題的各種歷程:蒐集、觀察、臆測、檢驗、推演、驗證、論證等。 | 數字排列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一週 11/3-11/9 | C-T-3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N-1-15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小偷偷牛 問題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二~ 十三週 11/10-11/23 | C-T-3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N-1-15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小偷偷牛 策略探討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四~ 十五週 11/24-12/7 | C-T-3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N-1-15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積木疊羅漢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六~ 十七週 12/8-12/21 | C-T-3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N-1-15能用不同的想法,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你一半 我一半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八週 12/22-12/28 | 2-1-1-4能在各構想中分辨其中新的或不尋常的構想 2-1-1-5能探討每一構想有不同角度選擇的可能性 | 棋子易位 問題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九~ 二十週 12/29-1/11 | 2-1-1-4能在各構想中分辨其中新的或不尋常的構想 2-1-1-5能探討每一構想有不同角度選擇的可能性 | 棋子易位問題策略探討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單一領域:語文領域 (第2-22週) | 課程名稱 | 資料整理策略 (第2-9週) 修辭技巧 (第10-13週) (第19-22週) 心智圖法 (第14-18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1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週 9/1-9/7 | 語 E-3-7-5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語 F-3-5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書的結構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三~四週 9/8-9/21 | 語 E-3-7-5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語 F-3-5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重點整理 策略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五~六週 9/22-10/5 | 語 E-3-7-5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語 F-3-5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重點整理 練習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七週 10/6-10/12 | 語 E-3-7-5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語 F-3-5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文章縮寫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八~九週 10/13-10/26 | 語 E-3-7-5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交換心得 語 F-3-5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文章縮寫 練習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十一週 10/27-11/9 | E-3-3-2-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F-1-8能分辨並欣賞作品中的修辭技巧。 F-2-8能把握修辭的特性,並加以模仿及運用。 6-3-4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 譬喻法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二~ 十三週 11/10-11/23 | E-3-3-2-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F-1-8能分辨並欣賞作品中的修辭技巧。 F-2-8能把握修辭的特性,並加以模仿及運用。 6-3-4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 轉化、借代法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十四~ 十五週 11/24-12/7 | 2-2-1-5能善用各種方式讓自己產生不同的構想 | 心智圖法-- 定義與功能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
第十六~ 十八週 12/8-12/28 | 2-2-1-5能善用各種方式讓自己產生不同的構想 | 心智圖法-- 原則與實作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
第十九~ 二十週 12/29-1/11 | E-3-3-2-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修辭技巧及特色。 F-1-8能分辨並欣賞作品中的修辭技巧。 F-2-8能把握修辭的特性,並加以模仿及運用。 6-3-4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 類疊、誇飾法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
■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資源班 □
學術性向資優方案 □
藝術才能資優資源班
領域/科目 | 特需融入學科/議題:特需領域/領導才能(第2-22週) | 課程名稱 | 認識資優特質 (第2-3週) (第4-8週) 幾何的想像討論 (第9-10週) 時事議題討論分享 (第11-12週) (第19-22週) 同樂活動討論策畫 (第13-18週) | ||||
年級/組別 | 三年級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節數 | 每週2節 | 設計者/教學者 | 黃丙焜 | ||||
領綱核心素養 | |||||||
週次/日期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單元名稱或教學重點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無則填無) | 備註 | ||
第二~三週 9/1-9/14 | 領-E-A1 具備認識領導者特質的能力,覺察自己與他人的異同,展現樂意接受任務與發展自我潛能。 | 認識資優 特質 | 口頭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四~八週 9/15-10/19 | 領-E-A2 具備擬定任務目標與短期計畫的能力,釐清成員彼此責任,掌握進度與目標的關聯。 領-E-C1 具備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與任務相關的各種因素,欣賞團隊與個人表現的成功之處。 | 領導討論 與發想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科技、 資訊、能源 | |||
第九~十週 10/20-11/2 | 2-1-1-4能在各構想中分辨其中新的或不尋常的構想 2-1-1-5能探討每一構想有不同角度選擇的可能性 | 幾何的 想像討論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無 | |||
第十一~十二週 11/3-11/16 | 社 8-4-3-8評估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社 9-4-5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 時事議題 討論分享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性別平等 | |||
第十三~十六週 11/17-12/14 | 領-E-A2 具備擬定任務目標與短期計畫的能力,釐清成員彼此責任,掌握進度與目標的關聯。 領-E-C1 具備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與任務相關的各種因素,欣賞團隊與個人表現的成功之處。 | 同樂活動 規劃討論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
第十七~十八週 12/15-12/25 | 領-E-A2 具備擬定任務目標與短期計畫的能力,釐清成員彼此責任,掌握進度與目標的關聯。 領-E-C1 具備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與任務相關的各種因素,欣賞團隊與個人表現的成功之處。 | 同樂活動 實施 |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
第十九~二十週 12/29-1/11 | 社 8-4-3-8評估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社 9-4-5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 時事議題 討論分享 |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教師觀察 | 人權、環境 | |||
第二十一~ 二十二週 1/12-1/25 | 1-3-5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2-3-3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 學習檢核與檔案整理 | 實作評量 同儕互評 教師觀察 | 無 |
核章(簽名)處 填表教師:黃丙焜
※備註:
本學期上課總日數99天。
108學年實際上課日數及補休補班調整,仍依本局公告之108學年度重要行事曆辦理。
融入議題參考: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上述議題係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第31頁中建議融入課程議題所列出,各校亦可選擇適合之議題填入)。
評量方式填寫參考:口頭評量、紙筆評量、實作評量、教師觀察、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或其他適合之評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