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10 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初試專門類科知能試題–普通科
第3頁共5頁
( A )22.有一個測驗共有 30 名學生參加,依測驗原始得分高低排序後,選取最高和最低得分各 33%的人數做高低分學生(亦
即各 10 名學生)。而在第七題上,高分組有 9名答對,低分組亦有 9名答對,則此題的「難度指標」 (item difficulty
index)為多少?
(A)0.90 (B)0.50 (C)0.40 (D)0.00
( D )23.下列是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學生完成之學習任務:「請同學設計問卷,調查全校七年級同學的家庭型態,並
且將調查結果製作成長條圖與圓餅圖,並據此進一步判斷媒體宣稱『現今社會有近半數國中生,都來自單親家庭』
的說法是否為真?」請問這個學習任務所能達到之最高認知目標層次為何?
(A)瞭解 (B)應用 (C)分析 (D)評鑑
( B )24.Dreikurs 與Pearl(1972)對班級中的學生行為分為四類,若學生常會與人爭吵、欺騙、發脾氣、抗辯、拒絕、明顯
的不服從,是屬於下列哪一類呢?
(A)爭取注意
(B)追求權力
(C)尋求報復
(D)表現無助
( B )25.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重視教導學生學習策略,王老師想要教四年級學生運用「心智圖」(mind map)進行課文大意
的摘取與文章結構的整理,但王老師第一次運用,就發現學生不但無法使用心智圖進行課文大意的整理,反而連平
常都會的大意摘取都出現困難,請問學生的學習困難,可能導因於:
(A)內在認知負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B)外在認知負荷(extrinsic cognitive load)
(C)增生認知負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
(D)衍生認知負荷(extended cognitive load)
( A )26.張老師教導學生「預測、澄清、提問、總結」的閱讀策略,他先自己示範這個策略,並向學生說明,而後再由學
生上臺來根據這四個策略與全班討論他們所閱讀的材料,請問張老師的教學方法所根據的學理為:
(A)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B)PQ4R
(C)同儕教練(peer coaching)
(D)PIRLS
( A )27.老師請同學在校內訪問來自東南亞的國際學生,以了解其學習上的困難,這份作業比較有利於哪一種智能優勢
的學生?
(A)人際 (B)自然 (C)空間 (D)肢體動覺
( B )28.下列是關於十二年國教課程的描述,請選出正確的答案:
甲、國小階段校訂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每個學習階段學分數並不相同
乙、「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是屬於三面九項中的自主行動面向
丙、總綱以「核心素養」連貫各教育階段與統整各領域/科目課程之發展
丁、110 年總綱修正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國家語言包含國語文、本土語文及臺灣手語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 A )29.趙老師想要評估學生組織想法的能力而非記憶事實的能力。他應如何陳述問題,比較能達到他的評量目標?
(A)評論、比較「甲」理論與「乙」理論
(B)定義、陳述「甲」理論與「乙」理論
(C)說明「甲」理論及「乙」理論中的主要概念
(D)列出「甲」理論及「乙」理論的階段順序
( C )30.為了確認班級裡潛在的高關懷個案,輔導教師需要實施下列何種心理測驗?
(A)學業性向測驗
(B)兒童智力量表
(C)身心適應量表
(D)感覺統合量表
( B )31.郝老師是三年級的導師,因為對班上學生比較熟悉,因此有意擔任班上賀小美的兼任輔導老師。輔導室擔心,郝老
師這樣做可能違反下列何種輔導倫理?
(A)保密與通報
(B)雙重關係
(C)知後同意
(D)欺瞞
( C )32.為了促使小重改善上學遲到的習慣,何老師的作法如下:每當小重遲到,就刻意忽略他的行為;每當小重準時到校,
就得到老師的稱讚。請問何老師運用了哪些行為改變策略?
(A)正增強、負增強
(B)懲罰、負增強
(C)正增強、消弱
(D)暫停、懲罰
( D )33.杜老師跟小華正在進行遊戲治療,小華拿起玩偶想朝著杜老師丟過去,杜老師如何為小華設限?
(A)立刻停止你的動作
(B)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C)你可以丟我,但是不要太用力
(D)你不可以丟我,你可以朝地下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