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 九年級 自然科 第一次段考試題
第 - 4 - 頁,共 4 頁。
( )32.某地質觀察紀錄如下:「營地位於溪流旁,四周的
山壁呈現一層一層的岩層,岩層組成的顆粒細小均勻,
甚至可以發現貝殼的化石。」此紀錄所描述的最可能
是下列哪一種岩層?
(A)火成岩層 (B)沉積岩層
(C)變質岩層 (D)花岡岩層
( )33.下圖為 x鎮附近海岸線變化圖,試問可能的原因
為下列何者?
(A)河上游興建水庫蓄水
(B)海平面上升
(C)陸地下沉
(D)河流上游樹林濫砍導致土石流
( )34.台灣島因地殼運動不斷隆起,加上立霧溪終年豐沛
的溪水,造成快速的河流下切侵蝕速率,太魯閣峽谷地
區每年以超過○.五公分的速度向上抬升,造就舉世稱奇
的太魯閣峽谷。上述改變地貌的作用類型與下列何者的
作用最為相近?
(A)空氣中的氧氣與岩石中的鐵金屬作用,產生氧化鐵,使
土壤顏色改變
(B)河水夾帶泥沙注入水庫,使水庫泥沙淤積,導致蓄水量
減少
(C)冰川不斷磨蝕山谷,使原本的山谷變成 U型谷地
(D)礫石在河流中不斷碰撞、摩擦,使其顆粒變得更加圓潤
( )35.小美在同一條河川的上
游與下游河谷,分別採集了當
地河谷中主要外觀類型的石
頭,並依採集地點分成甲、乙
兩組。已知這兩組石頭的組成成分皆相同,但甲組表面
具有明顯稜角,乙組表面則光滑平坦且大致呈橢圓形。
關於甲、乙兩組石頭的採集地點與造成兩組石頭外觀差
異的推論,下列何者最合理?
(A)甲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撞出稜角
(B)乙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磨圓磨平
(C)甲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易撞出稜角
(D)乙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易磨圓磨平。
( )36.下圖為某地河流的示意圖,箭
頭為水流方向,請問河流兩岸的甲乙
丙丁這四處中,依據河流的侵蝕與堆
積作用觀點來判斷,在那些地點蓋房
子會比較安全?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 )37.附圖中砂岩層形成尖銳突出的山
脊,而頁岩層形成低窪的山谷,下
列何者為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A)砂岩受到的侵蝕力量較頁岩強
(B)砂岩受侵蝕的時間較頁岩受侵蝕的
時間短
(C)砂岩層較頁岩厚,耐侵蝕力較強
(D)砂岩與頁岩抗風化和侵蝕的能力不同
( )38.自然實驗室中有一個岩石標本的圖示卡被汙損了。
如下圖。為了找確認該岩石的成分,小華利用鹽酸滴
在該岩石標,發現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冒出,則
此標本應該為
(A) 頁岩 (B) 大理岩
(C) 花岡岩 (D) 石灰岩
( )39.安山岩雕成的龍柱時常出現在廟宇;花岡岩則常用
於大樓的外牆與地板;大理岩雕塑在歐洲非常普遍。
比較這三種常出現的岩石,下列何者正確?
(A)大理岩是由安山岩變質而成的
(B)花岡岩主要含有石英、長石和雲母等礦物
(C)由火成岩噴發岩漿快速冷卻形成的有花岡岩和安山岩
(D)大理岩雕刻比較適合放在戶外,因為不怕酸雨腐蝕。
( )40.水藉由水循環的過程產生力量,以海平面分界出侵
蝕作用和沉積作用。侵蝕作用主要發生在海平面以
X 的河段,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海平面以 Y 的
河段。因此海平面又稱為 Z 。試問 X、Y、Z應該
分別填入?
(A)上、下、最終侵蝕基準面
(B)下、上、最終侵蝕基準面
(C)上、下、暫時侵蝕基準面
(D)下、上、暫時侵蝕基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