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 七年級 生物科 第二次定期評量
第 3 頁,共 4 頁
關於此浮現的血管的敘述,何者最合理?
(A)此血管應為靜脈,是因血液流向手掌的途徑受
阻而浮現
(B)此血管應為動脈,是因血液流向手掌的途徑受
阻而浮現
(C)此血管應為靜脈,是因血液流向心臟的途徑受
阻而浮現
(D)此血管應為動脈,是因血液流向心臟的途徑受
阻而浮現。
29.( )人類的血球中,何者具有細胞核?(A)紅血球
(B)血小板 (C)白血球 (D)三者皆有。
30.( )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系統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膜與黏膜
(B)第二道防線是具專一性的白血球吞噬作用
(C)發炎反應會讓受傷部位有紅、熱、腫、痛等現
象,可以增加白血球的聚集
(D)注射疫苗可以引發第三道防線,使淋巴球產生
對抗病毒的抗體。
31.( )下圖中甲、乙兩種酵素,何者達到最佳活性時的
溫度比較高?
(A)甲 (B)乙 (C)兩者相同 (D)資料不足,
無法判斷。
32.( )本氏液與碘液可以用來檢測物質的成分,比較兩
者的使用方式,何者正確?
(A)本氏液需要加熱 (B)碘液需要加熱
(C)兩者皆需要加熱 (D)兩者皆不需要加熱
冠龍將白玫瑰放入花瓶中,並在花瓶內加入含有灰色顏料的
水,置於講桌上。一段時間後發現玫瑰的花瓣變成灰色,如
下圖所示,冠龍推論是由於玫瑰的維管束將灰色顏料由莖的
基部運送至花所造成。試根據上述,回答以下問題:
33.( ) 根據本文,若以示意圖
的灰色部位代表木質
部、白色部位代表韌皮部,則推論玫瑰莖內維管束
之排列,下列配對何者最正確?
(A)
(B)
(C)
(D)
34.( ) 根據本文,推論灰色顏料經由下列何種生理作用及
部位運送至花瓣?
(A)蒸散作用,韌皮部 (B)蒸散作用,木質部
(C)光合作用,韌皮部 (D)光合作用,木質部。
棠語取一盆桑樹盆栽進行「光與光合作用」的實驗,如下圖,
A
為覆蓋鋁箔區,B
為未覆蓋區,實驗採用下列某些步驟:
(甲)滴加碘液、(乙)滴加本氏液、(丙)將葉片放在酒精中加
熱、(丁)將葉片放在水中漂洗、(戊)以鋁箔包裹葉片、
(己)將葉片在水中加熱;試回答下列問題。
35.( ) 實驗過程中,正確的先後步驟排序應為何?
(A)戊己丙丁甲 (B)戊己丙丁乙
(C)戊丁己丙甲 (D)戊丁丙己乙。
36.( )此實驗結果中,圖中的
B
部分應該是呈現何種顏
色?
(A)紅色 (B)綠色 (C)黃褐色 (D)藍黑色。
37.( )將葉片放在水中加熱的主要目的為何?
(A)軟化葉片 (B)洗去多餘酒精
(C)溶去葉綠素 (D)使試劑呈色更明顯。
38.( )此實驗目的在於證明光合作用與何種因素有關?
(A)葉綠素 (B)空氣 (C)水 (D)光。
39.( )實驗中,將葉片放在酒精中加熱,下列哪一個裝
置才是正確的?
(A)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