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研究用試卷
自然考科(卷二)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卷卡」上作答;更正時,應
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選擇題作答範例:正確選項(A) 。
˙非選擇題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在「答案卷卡」上
作答;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帶)。
本試卷(含參考答案)預定於107年11月26日
公布在大考中心網站 http://www.ceec.edu.tw
N1
著作權屬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所有,僅供非營
利目的使用,轉載請註明出處。若作為營利目的使用,應事
前經由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書面同意授權。
本試卷與試題為研究測試用,後續仍會進行評估或調整修改,並非大考中心未來正式考試
的最終確定型式。關於適用於 108 課綱相關考試之組卷與試題型式,請以本中心未來公告

第 1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1 -
說明: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計算題必須寫出計算過程,最後答案應連同單位劃線標
出。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非選擇題每一子
題配分標於題末。
題組一
臺灣本島森林面積約占全島土地面積的 58%,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更提供國土保安、水源涵養、休閒遊憩及林產物利用等功能。然而,全球氣
溫持續上升、降雨型態異常、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不斷增加,對森林
環境影響甚遽。例如 2009 年8月侵臺的莫拉克(Morakot)颱風,其所挾帶的
超大豪雨,在短短數日之中重創臺灣全島,尤其在南部山區誘發了洪水、山
崩、土石流及堰塞湖等災害,因而森林環境受到了莫大的衝擊。一旦森林環
境遭逢重大天災影響後,往往會使森林原有的結構狀態受到改變,例如林木
幹折或倒伏、樹冠層受到破壞並產生孔隙,以及植被覆蓋面積喪失等,均會
導致森林生物量及生產力的減損。
遙測(remote sensing)技術可迅速解讀大範圍的地表資訊,尤其應用於評
估天然災害的影響上,可透過不同時期的影像變遷分析,全面監測和掌握森
林環境受影響的狀態和過程。
某研究者利用遙測技術,希望瞭解臺灣南部某地區森林受到天然災害干
擾的情形,研究區的地理位置如圖 1。他們以該地區所設置的試驗站範圍為
核心區,以間隔 1公里的距離,由核心區向外劃設 5個小區(如圖 1所示)。
此外,並蒐集受天然災害影響之前期及後期(2009 與2013 年)的衛星遙測影
像與相關數據,以進行比較分析。圖 2是以遙測的方式判讀出來的土地覆蓋
圖,表 1則是實際的覆蓋情形數據。

N107132 第 2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2 -
表1
分類 2009 2013
面積(公頃) 比例(%) 面積(公頃) 比例(%)
森林 10,954.62 92.58 9,617.76 81.25
非森林 882.09 7.45 2,218.95 18.75
1. 依據所提供的圖文資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5 分)
(A) 圖1中的虛線屬於一種等高線
(B) 由圖 1可知,此試驗站(核心區)的海拔較各區為低
(C) 研究區在2009 年的地景配置以森林為主,2013 年則以非森林為主
(D) 2013 年的非森林範圍較 2009 年為增加
(E) 比較圖 1和圖 2可知,非森林的範圍與溪流的狀態關係不大
森林
非森林

第 3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3 -
承上題,參考遙測影像及資訊的轉換,可計算出監測森林的干擾度指標
(disturbance index, DI),並可用於後續比較不同地區經天然災害後,森林受
影響的程度。研究者將森林受影響的等級分為五級,包括輕微、次輕微、中
度、次嚴重及嚴重。研究者分別計算研究區中的 6個小區,其各種森林所受
到的影響等級所占的面積百分比,結果呈現如圖 3。
2. 依據所提供的圖文資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 2項)(5 分)
(A) 6個小區的森林所受到的影響程度均為中度影響等級為主
(B) 核心區森林所受到的影響程度最大
(C) 此森林所受到的人為影響大於天然災害影響
(D) 第四區與第五區森林所受到的影響程度大於第三區
(E) 離核心區越遠,森林所受到的影響程度越趨緩
比例(%)
核心區
比例(%)
第一區
比例(%)
第二區
比例(%)
第三區
比例(%)
第四區
比例(%)
第五區
微
輕微
度
嚴重

N107132 第 4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4 -
3. 請根據選文及圖表回答問題:
(1)非森林的面積範圍在2009 年~2013 年五年間,平均每年有何變化?
請寫出計算方式及答案。(4 分)
(2)搭配下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 2項)(5 分)
(A) 颱風 A比颱風 B更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森林面積收到干擾而變化的原
因
(B) 颱風 B比颱風 A更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森林面積收到干擾而變化的原
因
(C) 人為森林砍伐比較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森林面積收到干擾而變化的主
因
(D) 本研究資料可看出,原本為森林的區域比原本為非森林的區域容易受
到干擾
(E) 可以看出森林受干擾的速率是平均緩慢的改變
中度颱風

第 5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5 -
題組二
炎炎夏日,熱愛戶外運動的小艾想替自己調製適當的防曬乳,做好防曬
工作。於是小艾上網查詢資料如下: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曬傷的主要原因。紫外線依波長大略分為:
UVA (波長 320~400 nm)、 UVB (波長 280~320 nm)以 及 UVC (波
長100~280 nm)。波長越短的紫外線能量越強、對組織的傷害性越大,
但是穿透能力也越差。
UVA 主要會使皮膚曬黑、老化、產生皺紋;UVB 則因能量較強,會使皮
膚紅腫、曬傷,也較容易造成皮膚癌;UVC 雖然能量最強,但幾乎無法
到達地表。
防曬產品針對 UVB 與UVA 的防護會有以下兩項指標:
1. 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 是指塗抹防曬劑後,在 UVB 光源的照射下,皮膚發生紅腫所需的
時間與不擦防曬劑時所需的時間之比值。
2. 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PA 是日規的 UVA 防曬係數。PA+表示可延緩 2-4 倍曬黑的時間;
PA++:表示可延緩 4-8 倍曬黑的時間;PA+++:表示可延緩 8倍以上
曬黑的時間。」
然而針對紫外線中央氣象局提供一項「紫外線指數(UVI)」數值。所謂紫
外線指數即測報一個小時中,使皮膚致紅的紫外線,到達地面時單位面積的
輻射量之數值(其單位為百焦耳/平方公尺),例如:若到達地面的輻射量
為六百焦耳/平方公尺,則轉換為紫外線指數為 6。紫外線指數的大小和太
陽角度、臭氧總量、雲、懸浮微粒、地表反照率與高度有密切關係。
小艾想自製防曬乳液,並進行二氧化鈦防曬效能相關實驗設計,利用下
述物質調製兩杯乳液(編號 1及編號 2):

N107132 第 6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6 -
編號
編號
二氧化鈦
B
荷荷芭油
堅果油
開心果油
甜杏仁油
乳化劑
水
葡萄柚萃取液 2-3 滴
維生素
滴
玻尿酸水溶液
步驟一、將 B、C加熱後混合均勻
步驟二、再添加 D混合均勻
步驟三、冷卻後添加 A、D、E、F均勻混合。分別塗抹在紫外線試紙並記錄其變色程度。
曝曬時間
分鐘
塗抹編號 1乳液的試紙
顏色等級 I II III IV V VI VI
塗抹編號 2乳液的試紙
顏色等級 I III V VI VI VI VI
1. 小艾不擦任何防曬用品時,在陽光底下站立 15 分鐘,皮膚會出現紅腫的現
象。塗抹甲牌防曬乳後,在陽光底下站立三小時才出現皮膚紅腫。假設陽
光強度均勻不變的前提下,甲牌防曬乳的 SPF 數值應標示為何?(5 分)
(A) 2
(B) 3
(C) 8
(D) 12
(E) 20

第 7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7 -
2. 下圖 X、Y、Z三種乳液在 200nm~600nm 之入射光阻隔率,下列敘述哪些
正確?(應選 2項)(5 分)
(A) 於UVA 波段,X最能抵禦紫外線
(B) 於UVA波段,Y最能抵禦紫外線
(C) 於UVA 波段,Z最能抵禦紫外線
(D) 於UVB波段,X最能抵禦紫外線
(E) 於UVB波段,Z最能抵禦紫外線
3. 已知乳液能區分成水包油及油包水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油佔的比例分別
為10~30%和50~70%,請問小艾調配的乳液中,溶液中乳化劑呈現方式比
較接近下列哪個選項?(5 分)
親水端 親油端
乳化劑
(A) (B) (C) (D)

N107132 第 8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8 -
4. 若小艾查到測試當日 12 時至 13 時紫外線指數為 12;倘若於當日
16 時至 17 時同樣進行塗抹編號 1乳液的試紙測試,60 分鐘後其
呈色如右圖(顏色等級:IV),請問這段期間紫外線指數為何?(假設
呈色結果與紫外線指數呈正相關) (5 分)
(A) 2
(B) 3
(C) 4
(D) 6
(E) 9
5. 根據測試結果,小艾計算出若每小時僅觀察一次,塗抹編號 1乳液的試紙,
可以明確判斷的最低紫外線指數是 2;對於該實驗方法,此試紙對於紫外
線指數最大偵測極限為多少,並說明判斷依據?(請依照下表填答;假設日
照在單位時間輻射量均相同)(4 分)
偵測極限
(請填整數數字) 判斷依據
6. 倘若小艾想要進行第二次測試,隔日同一時間測試想要比對減少添加二氧
化鈦重量對紫外線遮蔽效果,希望固定日照時間再觀察其呈色變化。試問
日照時間選擇為何?(5 分)
(A) 30 分鐘
(B) 50 分鐘
(C) 90 分鐘
(D) 120 分鐘
(E) 160 分鐘

第 9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9 -
題組三
物候學是一門研究生物的週期性現象與季節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而高山植物的物候可
做為氣候變遷的指標之一。研究者希望瞭解氣象因子與高山植物開花結實情形的關係,他們
調查玉山主峰線步道沿線高山植物開花結實情形,並記錄各月份的降水和溫度。調查時間從
2016 年3月至 2017 年10 月,調查結果如圖,圖中同時呈現往年(1961 至2016 年)各月份
的平均降水及平均溫度之情形。請根據圖中資訊回答下列問題。

N107132 第 10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10 -
1. 依據圖中資料,
(1) 哪個年度及月份的開花物種數最多?(2分)
(2) 哪個年度及月份的結實物種數最多?(2分)
2. 依據圖中資料,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項)(5 分)
(A) 往年各季節的降水情形為夏季降水多於冬季
(B) 2016至2017年間,平均降水最低的月份為2月
(C) 往年平均溫度最高的月份為9月
(D) 2016至2017年間,平均溫度最高的月份,其兩年的平均溫度約為10℃
(E) 此調查路線在2016及2017年間的年均溫都比往年為高
3. 試比較溫度和降水兩因子,分別對開花物種數與結果物種數比較其相關性高低,請依照
下表填寫並詳述判斷的過程為何?(8 分)
與開花的相關性
(請填高或低)
與結實的相關性
(請填高或低) 判斷的過程
溫
度
降
水

第 11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11 -
題組四
外傘頂洲
年內消失
一座存在兩三百年,台灣沿海最大沙洲──外傘頂洲,已面臨壽終正寢的時刻,當
地漁民說,「再三、五年,就不見了。」學者專家也說:「再八年吧!」。到底外傘頂
洲為何會消失,各方說法不一,但有不少人把矛頭指向北邊新建的工業區。
這座原被暱稱為「移動的國土」的沙洲,即將成為消失的國土,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就是雲嘉地區的蚵農及沿海養殖漁業,蚵農張○○無奈地說:「如果這地方消失,只能
自求多福了!」
依據○○大學水工試驗所調查資料,外傘頂洲超過平均海水位面積,在 1999 年約
有2888 公頃,而 2012 年僅剩 1220 公頃。依目前沙洲淺化速度,倘若沒有適當防治措
施,不久的將來可能就會成為潛沒沙洲。
(潛沒沙洲:沙洲最高點低於平均乾潮位,亦即乾潮時看不到的沙洲)
外傘頂洲 小檔案
◎位置:嘉義縣、雲林縣外海
◎面積:2013 年乾潮時面積 1000 多
公頃,滿潮時約 200 多公頃。
◎形成時間:約西元 1600 年~1700 年
(約清朝康熙年間)
◎形成原因:主要由濁水溪、北港溪
泥沙沖積而成
◎人口:傳聞清朝曾居住逾千人,
1960 年代則有數百人,
最後一對夫婦於 2012 年搬離

N107132 第 12 頁
自然考科 共 15 頁
- 12 -
1. 如果要驗證該媒體報導所述「有人認為近年外傘頂洲面積消減主要由北邊新建的工業區
建廠造成」是否為真,下列哪二項是可用來對照佐證的資料?(應選 2項)(5 分)
(A)外傘頂洲面積變化歷史
(B)外傘頂洲人口數的變化歷史
(C)外傘頂洲產業及經濟的變化歷史
(D)外傘頂洲附近海流流向的變化歷史
(E)外傘頂洲與嘉義縣、雲林縣海岸線距離的變化歷史
(F)各種可能會影響外傘頂洲面積事件的發生時間
2. 沙洲的面積是依沙洲露出海面的部分來計算。阿文從某張衛星照片計算為 800 公頃,小
星從另一張衛星照片計算沙洲面積為 400 公頃。已確認兩人計算面積的方法及結果都是
正確的,下列哪些最有可能是造成兩者結果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應選 2項)(5 分)
(A)照片解析度不同
(B)拍攝的年份不同
(C)拍攝取景的角度不同
(D)衛星偵測到的電磁波波段不同
(E)因潮汐造成的海平面高度不同
(F)拍攝照片的衛星軌道高度不同
3. 請根據報導中標示 底線 部分的資料,將外傘頂洲面積變化數據在方格紙上作圖。
(1) 假設外傘頂洲面積縮減速率維持不變,試畫出其面積變化趨勢線(請以實線畫出趨
勢線,並標出兩軸的單位以及資料點點座標)。(4分)
(2) 請由上圖趨勢線,用作圖法推估外傘頂洲消失的年份為多少(請以虛線表示推估
線)?(2分)

第 13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13 -
4. 下列是一段對於外傘頂洲面積變化及其影響的推論,下列哪些文字的推論是 不合理的,
並說明理由?(應選 2項)(6 分)
(A)外傘頂洲被稱為「移動的國土」,表示沙洲靠近海岸部分的沙,是不斷被侵蝕和沉積
的。
(B)外傘頂洲主要由濁水溪、北港溪泥沙沖積而成,所以兩條河流上的水庫和攔沙壩等工
程也會影響其面積變化。
(C)如果沒有北方的工業區和其他陸地上的人為工程,沙洲的面積就可以維持恆定,不會
改變。
(D)以目前外傘頂洲面積不斷減少的狀況,表示沙洲被侵蝕的速率大於沉積的速率。
(E)在外傘頂洲上放置消波塊,可以減緩海浪侵蝕的速率,增加沈積物的來源及沉積的量。
(F)外傘頂洲面積的縮減可能減少沙洲對雲嘉海岸線的屏障,造成其海岸線的後退
(G)如果外傘頂洲消失,附近雲嘉海岸生態及經濟產業可能要改變。
不合理的推論
(填寫選項代碼)
你認為不合理的理由
後面尚有問卷

第 15 頁 N107132
共 15 頁 自然考科
- 15 -
Q6 請問您最喜歡哪個大題?
(A) 題組一
(B) 題組二
(C) 題組三
(D) 題組四
(E) 都喜歡
Q7 承上題,試說明最喜歡的原因。(請以 30 字內作答)
(例如:創新、結合多種領域、生活化與實用性等)
Q8 請問您較不喜歡哪個大題?
(A) 題組一
(B) 題組二
(C) 題組三
(D) 題組四
(E)都不喜歡
Q9 承上題試說明較不喜歡的原因以及建議。(請以 30 字內作答)
(例如:題意不清、題目過難、文字過於冗長等)
Q10 您覺得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搭,是否影響考試難易度?
(A) 難度大幅增加
(B) 難度稍微增加
(C) 不影響難易度
(D) 難度略為減少
(E) 難度大幅減少
Q11 相較於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分開的試題,請問您是否喜歡混搭題型的試卷?
(A) 很喜歡
(B) 稍微喜歡
(C) 沒什麼感覺
(D) 稍微不喜歡
(E)不喜歡
Q12 關於答案卷的設計,請問您覺得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交錯是否會影響作答節
奏?(A、B中選一個選項)若是混搭題型的試卷,您希望答案卷設計是「選
擇題與非選擇題交錯」還是傳統的「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分開」(但答案卷題號
順序可能會不連續)?(C、D、E中選一個選項)
(A) 會影響
(B) 不影響
(C) 比較偏好「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交錯」
(D) 比較偏好「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分開」
(E)沒意見 試卷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