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編號:6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宋濂《燕書》
測驗目標:A2.語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測驗考生閱讀寓言,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本文描述晨風因外形凶猛,當其獵捕小
雞時,其他雞立即護之,使晨風無法獵捕。烏鴉因為善於偽裝隱藏,故當其與蜀雞友好,
卸除雞群的防備之心後,便趁機將小雞銜走。此故事旨在警示「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
之所倚」的道理,並勸誡世人不要因為對事物熟悉而懈怠警覺,釀成災禍。因此,最能
與文旨呼應的是選項(C)福生於畏,禍起於忽。其餘選項說明如下:
(A)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B)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後,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掉。
(D)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在這方面有所失,卻在另一方面有所得。
試題編號:7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改寫自 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前言》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題幹選文談論黑天鵝事件的發生,讓人們了解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其侷
限,而在這之後,人們又會設法賦予它合理的解釋,好讓它成為是可預測的。因此,
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作者認為雖然黑天鵝事件經常衝擊現有的局勢,但
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進而從中僥倖獲利。本
題旨在測驗考生閱讀文本、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文中提及「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說明了人們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
其侷限」,可見黑天鵝事件雖然出人意料,但它說明的是人類經驗與觀察的侷限性,
而非難以理解。
(B) 作者認為「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從中僥倖獲利」、「發明家和企業家
往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並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可見留意細微徵兆,在機會
出現時認出機會,或可從中獲利,而非防範黑天鵝事件發生。
(C) 文中說明「事實上,在某些領域
—
例如科學發現和創業投資,來自未知事件的報
酬非常大」可見投資致富的關鍵,便是懂得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中認出機會,進而得
到報酬,而非避開。
(D) 從「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可推知科學研究若出現黑天鵝事件,可能翻
轉知識,故本選項符合作者看法,是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