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建德國小一年級生活課:親近大樹與小花公開教案

pdf
114.35 KB
2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生活領域
設計者
李涔崴
實施年級
一年級
教學節次
6節,本次教學為第 2
單元名稱
第三單元-親近大樹和小花
設計依據
A自主行動 (A1.身心健康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生活美學)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責任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生活-E-B2: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
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生活-E-C1: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
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
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
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
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
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4-I-2 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I-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1 了解安全教育。
E2 了解危機與安全。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 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環境教育。
安全教育。
戶外教育。
/
科目的連結
教材來源
翰林一上生活課本
教學設備/
資源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A4 紙、圖畫紙、蠟筆
學習目標
1. 能知道親近和觀察樹木的方法。
2. 能運用知道的方法親近和觀察樹木。
3. 能分享親近樹木的發現。
4. 能用彩色鉛筆或蠟筆拓印樹皮與樹葉。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第二節
活動一、思考與探索
1.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想拓印植物葉子,你會找哪一種植
物的葉子呢?」
2. 教師提問:「要用什麼筆來拓印比較好呢?」
3. 教師提問:「要如何拓印,葉子紋路才會比較清楚呢?」
◎拓印時要壓緊,紙張盡量不移動,並多次用蠟筆來回
塗上顏色。
活動二、拓印「我的樹朋友」
1. 請兒童準備彩色鉛筆或蠟筆及白紙。
2. 教師帶領大家到校園,找大樹拓印樹皮。
◎出發前,再三叮嚀出班級的秩序和安全。
3. 教師示範拓印樹木表皮的技巧。
4. 請兒童動手拓印樹皮,教師輪流指導兒童進行拓印。
5. 拓印完成後,請兒童在校園中找落葉,帶回教室拓印樹
葉。
◎盡量不摘下葉子,以落葉為主。
6. 教師指導兒童拓印樹葉的技巧。
7. 完成拓印後,請兒童將雙手洗乾淨。
10 分鐘
20 分鐘
10 分鐘
1.形成性-口語評
量:能知道如何拓
印,葉子紋路才會
比較清楚。
2.總結性-作品評
量:能利用拓印好
的成品,剪貼拼出
一棵大樹,彩繪完
成作品,並和同學
分享自己的作品。
參考資料:教師手冊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