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豐富化』又稱為『環境豐富化』,是全世界動物園近年來在動物飼養管理上的重點。」
所謂的「行為豐富化」便是改變環境,增加外在元素,讓動物能活得更有樂趣,同時達到促進競
爭的效果。園區內動物因為活動範圍受限,除了無法體驗如身處大自然般危機重重地覓食行為;
更可能因為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出現異常的「刻板行為」,如在僅限的範圍內持續地進行八字
型路線的移動。
以黑熊展示場內的飼料供應水管為例,因風力與高度等物理變因會影響飼料的落地位置,黑熊必
須主動尋覓,擊退如麻雀、螞蟻等其餘生物的搶食;而給皂機改製成的給蜜機,則是需要經由熊
掌的運動才能吃到香醇的蜂蜜。或許是出自本能,亦或是智能的展現,園區的祖母級人猿,經由
模仿清掃人員,學會熟練地擰乾抹布,並了解換水與藉由擦拭來達到此「文明工具」的性能。
動物活動受限於園區範圍而引發的種種刻板行為。(影片來源/Youtube)
動物園的存在意涵動物園的存在意涵
在書中作者雖對於動物園有正面評價,但事實上動物園裡的動物卻面臨到書中不曾提到的困境。
像動物園又名為動物學公園,是人類聲稱用於研究、教學及保育瀕臨動物的所在,然而現今許多
聲援動物權力的活動人士,抗議動物園的設立是人類控制欲的展現,動物的刻板行為便是受限於
這知識牢籠下的產物,施於文明性的工具只會讓動物更為脫離自然本貌,淪為「遊玩」文明工具
的表演者。
斑馬黑白相間條紋與柵欄呼應,像極了監獄服刑的囚犯。
(圖片來源/KingKongBruce記事)
寵物與動物 飼養前的審思寵物與動物 飼養前的審思
而在寵物方面,動物們的生活也是面臨著困難。人類飼養寵物的歷史可以回溯到一萬兩千年前的
中東古墓呈現的人犬合葬,而在近代,寵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心靈良伴,話雖如此,不肖飼主與
棄養事件卻於當今社會仍時常發生,以風靡一時的蜜代鼯為例,密袋鼯實際上為非法貿易的物種
,卻於棲息地澳洲以外被普遍飼養,而後因飼養不易引發了大量寵物店的回收密袋鼯作業。
因為動物種類新奇而一時興起的飼養行為,往往因為知識不足而使無辜的生命相繼慘死於無知的
飼主。看似易於飼養的動物,如作者的第二隻寵物──倉鼠,突然的食欲驟減與變長的門牙,在措
手不及的情況下被誤判為磨牙不順,飼養槽被放置了木頭便結束診療,但日後病況卻急傳直下,
經由作者學醫的友人接手,診斷為淋巴癌末期無法醫治後,便將倉鼠的脖子折斷結束其生命。誤
解終而引發了生命的結束,儘管如同動物學博士身分的作者,亦無法臆測動物的身心靈狀況,飼
養是一門大學問,在學會照護動物之前,充足的知識比任何血統證明更是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