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內湖國中110學年度七年級生物科第一次段考

pdf
688.87 KB
6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頁,共 6
臺北市立內湖國中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 第一次段考題目卷
圍:科學方法~跨科主(康軒版) 班級: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記在電腦卡
一、單選題,每題 2
1. 進入實驗室做完實驗後,哪一項是不應該的行為?
(A)將重金屬溶液倒入廢液回收桶 (B)清理桌面及水槽中的雜物
(C)用試管刷清潔試管 (D)將酒精燈的酒精裝至全滿,方便下一個班使用。
2. 進行實驗時,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請問下列實驗操作何者正確?
(A)直接使用量筒配製藥品 (B)為了清楚觀察,將試管口對準眼睛
(C)用玻璃棒攪拌溶液,不用溫度計攪拌 (D)使用滴管吸取液體時,為防止液體滴出應將滴管倒立
3. 小愷為了看到葉下珠的果實,得到有立體感的影像,應該採用實驗桌上的哪兩個器材進行觀察活動,比較合適?
(A)培養皿,解剖顯微鏡 (B)載玻片,複式顯微鏡 (C)研缽,解剖顯微鏡 (D)錐形瓶,複式顯微鏡。
4. 使用顯微鏡時,下列操作,何者是不適當?
(A)高倍觀察時,將光圈放大 (B)低倍觀察時,先轉動粗調節輪,再轉動細調節輪
(C)口腔皮膜細胞太透明,用亞甲藍液染色後再觀察比較清楚 (D)草履蟲體型太小,所以直接用高倍觀察即可
5. 下列何者不是生命現象中的感應?
(A)小勳在暑假增胖了 5公斤 (B)捕蠅草抓到蒼蠅 (C)小祐腳踩到尖物,立刻縮回來 (D)小禎因為天氣很熱,一直流汗
6. 關於生物的生存條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動物的細胞會消耗氧氣,植物則不需要消耗氧氣 (B)植物依賴陽光生存,而動物的生存與陽光是無關的
(C)水是組成生物體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和代謝作用密切相關 (D)土壤也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
7. 關於地球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方式,下列何者錯誤?
(A)仙人掌用針狀葉適應乾燥的沙漠 (B)蝙蝠用回聲定位的方式在黑暗中飛行
(C)食蟲植物用捕食昆蟲來適應黑暗洞穴 (D)北極熊有毛髮和皮下脂肪可以禦寒
8. 梅雨季時陰雨連綿,媽媽擔心儲藏櫃裡面的皮包會發霉,叫映欣把除濕機打開,映欣思考著:「難道濕度會影響黴菌的
生長嗎?」她查了許多資料後認為,雨季溼度高,充足的水分應該會促進黴菌的生長。其「 」的內容是屬於科學方法
中的何者? (A)觀察 (B)提問 (C)實驗 (D)學說
9. 在實驗室中拿了一張小紙片,寫上「bdopqx,放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則所看到的影像方向應該是下列何者?
(A) dboqpx (B) xbdopq (C) xpqobd (D) qpodbx
10.附圖是小五郎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視野中所見的影像。想將蜜蜂影像移至視野中央,
則應將蜜蜂往哪一方向移動? (A)右上 (B)右下 (C)左上 (D)左下。
11. 小蘭看到一則網路新聞說「將銀幣放入牛奶中,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她針此新聞設計下列實驗。先將甲、乙
和丙三個相同的燒杯和銀幣都消毒殺菌後,再將鮮奶開封立刻檢測細菌數,結果為「未檢測出」,接著在各燒杯
倒入鮮奶,並以保鮮膜密封,實驗條件與實驗結果如表所
示:理?
(A)本實驗結果不能支持銀幣會抑制細菌生長的說法
(B)放冰箱冷藏以及放銀幣,三小時內都能有抑菌效果
(C)室溫下放置 3小時的牛奶,每杯牛奶細菌數達 5.1×104 CFU
(D)若將銀幣改成金幣進行相同的實驗,應該會達成相同的抑
菌效果
12.下列關於科學方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A)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相同的因素稱為控制變因
(B)搜尋文獻時可以完全信任網路上的資料
(C)用科學方法所成立的學說,是不變的真理,永遠不會改變
(D)實驗時,為了節省時間,實驗組與對照組可以同時有多個變因不同。
13.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虎克觀察軟木塞薄片,發現是由一些蜂窩狀小格子組成,當時他觀察到的是何種構造?
(A)活細胞的細胞膜 (B)死細胞的細胞壁 (C)活細胞的細胞質 (D)死細胞的細胞核
倒入牛奶量
300mL
300mL
300mL
是否放入銀幣
靜置溫度
室溫
室溫
冰箱冷藏
靜置時間
3小時
3小時
3小時
檢測結果
平均細菌數
(CFU/g)
5.1x104
未檢測出
未檢測出
1.「未檢測出」,代表細菌數低於儀器能檢測出的
最小值
2. CFU 為計算細菌數的單位
請翻頁繼續作答
2頁,共 6
14.有人認為維生素 C可以預防感冒,為了求證,將 1500 人分成三組,一年中每人每天清晨服用一粒藥丸,如附表所示。
關於本實驗結果,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組別
感冒人數
90
88
92
(A)組別甲應該是對照組 (B)由乙丙兩組結果可知,維生素 C含量提高,無法提高效果
(C)維生素 C與葡萄糖合併使用才能防止感冒 (D)維生素 C與預防感冒無關
15.右圖為地表的分布概況,下列關於此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C 區域的生物種類與數量最多
(B)D 區域能找到許多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C)E 區域的空氣稀薄,不適合生物生存
(D)F 區是黑暗的深海,深海魚在此生存時,完全不需要利用
太陽能
16.關於細胞學說,下列何者正確?
(A)由英國科學家虎克提出 (B)說明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
(C)指出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所構成 (D)分析出只有植物細胞才有細胞壁
17.已知 X是一種抑制細胞產生能量的化學物質,阿忠老師為了研究植物的根細胞吸收磷酸是透過擴散作用或需要消耗能
量,他提出一個實驗設計,將根浸泡在不同濃度 X的磷酸溶液中,並測量根細胞
對磷酸的吸收速率,得到實驗結果如附圖。請你根據阿忠老師的實驗結果,找出
以下四個推論中,最不合理的一個。
(A)X 的濃度越高,根部吸收的磷酸越少
(B)X 的濃度是屬於操作變因
(C)根部吸收的磷酸量是應變變因
(D)此植物根部吸收磷酸應該是不需要耗費能量的
18.劭齊用 10X 物鏡(如圖一),觀察水中的小生物,在視野內看到一隻水蚤(如圖二),如果他要換成高倍的物鏡繼續觀察
此水蚤,下列有五個使用複式顯微鏡的操作步驟:()轉動旋轉盤換物鏡甲、()轉動旋轉盤換物鏡乙、()將載玻
片向左下方移動、()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轉動細調節輪、()轉動粗調節輪,請問下列哪一項操作順序是
正確的?
圖一
圖二
(A)丁甲戊 (B)丙甲戊 (C)乙丙己 (D)乙丁己
19.栯勳以顯微鏡觀察人體內的細胞,並分別紀錄如下,請問下列分析何者正確?
細胞圖
(A)細胞名稱
口腔皮膜細胞
保衛細胞
肌肉細胞
紅血球
(B)細胞核
(C)真實顏色
透明
綠色
紅色
紅色
(D)功能
保護
保護
收縮產生運動
運輸氧氣
請翻頁繼續作答
3頁,共 6
()
20.元芯在實驗課觀察完三種細胞後(甲乙細胞來自石蓮的葉下表皮,丙細胞來自元芯的口腔),做了一個比較表,哪一個
項目可能錯誤
21.右圖是湖中校園中某生物細胞構造圖,下列判斷何者錯誤
(A)甲構造位在細胞最外層,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門戶
(B)己構造可以協助生物產生能量,因此是細胞的發電廠
(C)由庚構造可知,此生物可以自行製造養分
(D)此生物可能是湖中校園的榕樹
22.關於原子與分子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 H 代表碳原子 (B) CO2 代表氧氣 (C) H2O代表胺基酸 (D)葡萄糖是小分子,可構成澱粉這種大分子
23.關於擴散作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細胞可藉由擴散作用得到小分子養分與水分
(B)需要能量才能進行擴散作用
(C)物質會由濃度低的地方往濃度高的地方移動
(D)只有在生物體內才有擴散作用
24.右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的模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細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 (B)甲可能為氧氣
(C)乙可能為蛋白質 (D)丁不可能為葡萄糖
25.若將大湖公園的鯉魚放生到海洋中,請問鯉魚會存活嗎?
(A)會,海水能讓鯉魚免於乾燥死亡 (B)會,海水就像生理食鹽水,有利於鯉魚生存
(C)不會,鯉魚會因缺乏養分死亡 (D)不會,鯉魚會因脫水死亡
26.將紅血球放在不同濃度的鹽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後,結果如附圖所示,請依紅血球外形變化,判斷鹽水溶液的濃度
由高到低依序為何?
(A)甲丁乙丙 (B)丙乙甲丁 (C)丙乙丁甲 (D)甲乙丁丙
27.腸胃炎病人因虛弱而施打點滴時,會採用葡萄糖溶液而非澱粉溶液,下列何者為其主要原因?
(A)澱粉無法穿過細胞膜 (B)澱粉溶在水中會被分解 (C)葡萄糖比澱粉容易取得 (D)人體無法分解澱粉
28.若將植物的保衛細胞與人體的白血球分別置於兩杯清水中一段時間,關於細胞的改變,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保衛細胞會膨脹破裂,因具有葉綠體 (B)保衛細胞會萎縮,因具有細胞壁
(C)白血球會萎縮,因具有細胞膜 (D)白血球會膨脹破裂,因缺乏細胞壁
29.俊傑在中秋節準備的烤肉食材如下:玉米、蝦子、豬肉片、蛤蜊、雞心、青椒,請問有幾項是屬於組織」的組成層
次? (A)1 (B)2 (C)3 (D)4
30.下列何者的生物體組成層次中,沒有器官系統這個層次?
(A)梅花鹿 (B)杜鵑花 (C)花栗鼠 (D)櫻花蝦
31.關於臺灣黑熊的組成層次,由簡單到複雜如何排序?
(A)組織→細胞→器官→器官系統→個體
(B)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D)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個體
32.下列有關柚子樹的組成層次之敘述,何者正確?
(A)柚子樹的葉下表皮與人類的血液同屬組織層次
(B)柚子樹的種子與鴕鳥的卵同屬細胞層次
(C)柚子樹的營養系統包括根、莖、葉等器官
(D)柚子樹的果實與人類的肌肉都屬於器官層次
33.光速約為 300000 公里/秒,若以科學記號表示,可以表示為下列何者?
(A)3×104公里/ (B)3×105公里/ (C)3×106公里/ (D)3×108公里/
選項
構造
甲細胞
乙細胞
丙細胞
()
細胞核
()
細胞膜
()
細胞壁
()
葉綠體
丙細胞
請翻頁繼續作答
4頁,共 6
34.下表關於單細胞生物與多細胞生物的比較,有哪些項目是正確的?
(A)甲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項目
單細胞生物
多細胞生物
甲、單一細胞的獨立性
乙、體型
丙、細胞的分工合作現象
丁、舉例
眼蟲
台灣藍鵲
35.請將下列尺度單位所表示的長度由長至短排列:
甲-7 m、乙-500 毫米、丙-90 奈米、丁-14 µm、戊-800 公分
(A)甲戊乙丙丁 (B)甲戊丙丁乙 (C)戊甲乙丁丙 (D)戊甲丁乙丙。
二、題組題,每題 2
【題組一】定瑋在生物實驗室中,取得兩部顯微鏡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顯微鏡 X) (顯微鏡 Y)
36.他想要觀察草履蟲,應該選用哪一部顯微鏡比較合適?
(A)顯微鏡 X (B)顯微鏡 Y (C)兩部都能清楚觀察草履蟲
37.若定瑋改變放大倍率後(40 倍調到 100 ),草履蟲往左下方遊走且影像有些模糊不清,應如何調整,才能在視野中
央看見清晰的草履蟲?
(A)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並轉動乙 (B)將玻片往左下方移動,並轉動丙
(C)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並轉動丁 (D)將玻片往左下方移動,並轉動乙
38.當放大倍率從 40 倍調到 400 倍時,定瑋觀察所得的視野可能會產生什麼變化?
(A)視野變大 (B)草履蟲變多 (C)視野變暗 (D)草履蟲較不易離開視野
39.右圖是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草履蟲,根據比例尺,請問草履蟲的實際長度為
多少?(請用直尺測量輔助)
(A) 200μm (B) 2.25x10-2mm (C) 2.25x10-3m (D) 2.25x10-4m
40.定瑋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已染色的人體血液玻片標本,視野下清晰地看到許多紅血球,
卻看不到白血球,如附圖表示。已知白血球的數量比紅血球少但是體積比較大,
定瑋需利用下列哪一步驟,就有機會觀察到白血球?
(A)放大光圈 (B)更換高倍物鏡 (C)滴加生理實驗水 (D)移動玻片
【題組二】小美將白蘿蔔切成 4 片後,用模型壓出 4個星型,分別做 4種處理,每 10 分鐘取出秤重 (不含容器和鹽
的重量),數據如下,試回答問題 : (表中的測量單位都是公克)
組別
處理方式
0 分鐘
10 分鐘
20 分鐘
30 分鐘
泡清水
9.9
10.0
11.0
11.8
靜置
10.8
10.8
10.6
10.5
撒鹽
10.5
9.8
8.5
8.0
切成條狀再撒鹽
10.4
9.5
8.2
7.4
41.根據實驗結果,小美不能做出何種推論?
(A)蘿蔔泡清水會吸水膨脹
(B)靜置的蘿蔔不會有脫水的現象
(C)蘿蔔泡鹽水會脫水萎縮
(D)蘿蔔的脫水速率和作用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請翻頁繼續作答
5頁,共 6
42.小美依據實驗結果,畫了白蘿蔔重量和時間的關係圖,請問下列哪張圖是正確的?
(A) (B) (C) (D)
43.下列何者,和本實驗的原理最相關?
(A)大雄帶鹹酥雞搭公車,公車上充滿鹹酥雞的香味 (B)小夫畫水彩畫時,用水彩筆將顏料暈染開來
(C)靜香將砂糖放入水中,最後整杯水嚐起來甜甜的 (D)哆啦 A夢用海水灌溉植物,造成植物枯萎死亡
【題組三】請依據下面文章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回答問題
哺乳類特有的「雙凹圓盤狀」紅血球
紅血球(英語:Red blood cells,簡稱 RBCs,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球,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運送氧
氣到身體各個組織的最主要的媒介。在哺乳動物中,成熟的紅血球是無細胞核的,這意味著它們不含有儲存於細胞核
中的 DNA,且哺乳動物的紅血球也沒有粒線體,它們通過糖解產生能量。由於缺少細胞核和胞器,因此紅血球不能生
產結構蛋白、修復蛋白或酶,使得紅血球的壽命很短(120 )
紅血球是由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持續製造,產率為每秒兩百萬個。人類的紅血球是雙凹圓盤狀,直徑通常是
6~8µm,比多數的人類細胞要小。成人體內大約有 2×1013~3×1013 個紅血球(女性大約為 45百萬/微升血液,男性
56百萬/微升血液;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由於低氧壓力,會有更高的紅血球含量)
由於人類微血管平均直徑和紅血球直徑比約為 1.251,故當紅血球進入管徑僅有 3-6μm的微血管時,紅血球
需彎曲變形才可通過,待通過後又可迅速恢復原狀。
歸納而言,哺乳動物紅血球的演化優勢包括:無核又無大多數胞器的紅血球,一方面減少能源及氧氣使用,可節
省能量提供給個體其他部分;一方面又因為換氣總表面積大,能攜帶較多氧氣。又因無核的形態,使其有較佳變形能
力,便於進入微血管,又不容易出現阻塞現象。
44.文章中提到,女性的紅血球數量約為 45百萬/微升血液,換算起來,女性每毫升血液中大約有多少個紅血球呢?
(A) 4x109 (B) 4x106 (C) 4x1010 (D) 4x103 (: 微升=10-6 公升、每公升=1000 毫升)
45.關於人類的紅血球的敘述何者錯誤
(A)紅血球不需要能量就可以存活很久 (B)人類成熟紅血球沒有細胞核
(C)人類成熟紅血球不具粒線體 (D)人類成熟紅血球為雙凹圓盤狀
46.根據上述文本,請選出正確的敘述
(A)紅血球的直徑小於微血管直徑,所以易於通過 (B)肝臟是健康人體最主要製造紅血球的場所
(C)雙凹圓盤的形狀,使得紅血球的換氣表面積變大,供氧更有效率 (D)女性體內的紅血球數量一般而言都比男性更多
【題組四】請依據下面文章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回答問題
水如何進出細胞
臺灣大學趙治宇教授利用自製研發之「生物環境穿透式電子顯微鏡(Bio TEM)」 –在奈米尺度下觀察活體細胞中水
分子等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情形,發現細胞膜具有液態的流動性與固態的有序性,是介於液態與液晶間的『第五態』物
質,稱為脂雙層結構(lipid bilayer,並推論水能夠經由與脂雙層分子間的互動而滲透直接進出細胞膜。
美國科學家阿格雷(Peter Agre)從紅血球的細胞膜上分離出一種膜蛋白,在經過多種分析與蛋白質定序後,他確
定這就是科學家們尋覓已久的水通道。阿格雷將之命名為“Aquaporin”,意即「水孔」Aquaporin 的形狀,正是它只
能讓水分子通過的原因。水分子會成單一縱列,進入彎曲狹窄的通道,通道中的極性與偶極力會幫助水分子旋轉,以適
當的角度擠過狹窄的通道。
47.關於本篇文章的描述,何者正確?
(A)水分子的大小太大,無法通過細胞膜
(B)水分子僅能透過「Aquaporin」通過細胞膜
(C)水分子僅能與「脂雙層互動」而進出細胞
(D)水分子能透過與「脂雙層互動」以及「Aquaporin」的協助進出細胞
請翻頁繼續作答
6頁,共 6
48.關於「Aquaporin」的描述,何者錯誤
(A)成分為蛋白質
(B)能專一性的讓水通過細胞膜
(C)葡萄糖也可透過「Aquaporin」的協助進出細胞
(D)鈣離子無法通過「Aquaporin
【題組五】請依據下面文章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回答問題
仿生技術新突破!壁虎助機器人垂降不突槌
仿生技術是通過了解及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研發出新的機械技術、及解決機械問題,從蓮花不沾污的特性中
研發出防潑水的材料,到模仿象鼻抓取物件的生物結構研發出機器人手臂等,可見仿生技術的科技應用範圍甚廣。
科學家發現,當壁虎正面撞向一棵樹時,會用腳趾抓住樹幹,而當牠的頭和肩膀反彈,透過將尾巴壓在樹幹上的槓桿
作用,可防止牠向後翻滾掉落。這一連串的動作啟發研究人員揭示其中的物理機制,並指出可利用壁虎尾巴的結構技術來
幫助像空拍機這種飛行機器人,以壁虎抓住樹幹的運動原理進行技術發明,使機器人能輕鬆降落在垂直的表面上。
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 3D 列印機製作零件,建造出機器人的尾巴,他們將機器人的腳上安裝了魔鬼氈,以便在接觸
時黏住物體表面,然後在尾巴上增添一種機制——當機器人前腿碰到表面並滑動時,尾巴會向下壓,就像壁虎的尾巴反射
動作一樣。
結果發現,有 15%的無尾巴機器人能在試驗中成功降落在垂直表面上,而有尾巴的機器人,成功降落則高達 55%。研究
人員還發現,當機器人的尾巴超過一定的長度後,長尾巴機器人的功能表現並不一定比短尾巴機器人好,只是,短尾巴機
器人需要兩倍的腳力才能保持附著在樹上。
愈來愈多的研究人員發現,沒有明顯飛行形態的小型樹棲動物,往往表現出更驚人的空中機動能力,而軟機器人的
物理模型,可幫助解讀和控制這些以機械為媒介的降落技術,像是無人機一直無法突破的垂降問題,也許可藉由壁虎機器
人的技術,解決無人機降落時的穩定性,令以無人機運送物資的物流領域獲得更良好的拓展性。
49.關於本篇文章的描述,何者正確?
(A)壁虎只依靠腳趾的力量牢牢抓住樹幹,以免翻滾掉落
(B)機器人的尾巴愈長,成功降落的機率愈高
(C)有尾巴的機器人,成功降落的機率比無尾巴機器人高
(D)壁虎機器人的技術可讓空拍機飛得更高
50.有些生活週遭的用品,發明靈感也是來自於自然界的生物,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機器人手臂的結構是模仿壁虎尾巴
(B)蓮花與睡蓮的葉子表面都能聚集小水珠,產生蓮葉效應
(C)防潑水外套的表面結構與蓮葉自潔效應有關
(D)魔鬼氈的特殊結構與蝸牛殼表面相似
壁虎以尾巴來穩定著陸的動作,讓德國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創造出一個帶有尾巴的軟機器人
試題結束,再檢查一次!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