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暫綱與98課綱課程內容修訂原因說明: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調整解析

格式
doc
大小
363 KB
頁數
37
上傳者
smart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6-19,离现在 18 1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95暫綱與98課綱之課綱內容修訂原因說明

項目

說明

備註

一、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異動情形

設計圖法ⅠⅡ(95暫綱)修訂為基礎圖學ⅠⅡ(98課綱草案)
原因如下:

1.以一學年時間上完基礎圖學ⅠⅡ課程進度上有點趕,若再加上電腦圖學課程,勢必造成手繪製圖技法練習不足。

2.理應先有基礎圖學概念,再上設計圖學及電腦圖學;如此教學方法、步驟較合適且各校校訂課程都規劃有電腦繪圖課,電腦圖學內容可依各職科需求,在專業電腦繪圖課程中再作加強、精進。

以上修訂經由以下會議確認:

1.951208 98課綱小組第三次工作會議決議:部定專業科目設計圖法ⅠⅡ,該課程名稱改為基礎圖學ⅠⅡ,且將電腦圖學內容予以刪除,原設計圖法ⅠⅡ教學綱要由課綱負責委員再修訂撰寫。

2.960130課綱第二次審查會議,以5:1票決通過。


二、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


科目名稱:
繪畫基礎ⅠⅡ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95暫綱基本設計ⅠⅡ教綱單元內容過多,教學時數必然不足,教與學皆難有成效;且學生需自備多項材料、工具,造成負擔過重。

2.單元主題與內容應求具體實際且彼此關聯呼應(例:原單元八各種繪畫風格的簡介與習作,與其內容綱要1.寫實精確風格的繪畫……5.後現代的風格繪畫等,無法彼此關聯呼應)

3.設計群學生學習重點在於設計手繪能力,有些單元內容不合宜且技法過難,教師無法勝任且時數不足(:水墨畫習作)

4.配合設計群專二(繪畫基礎及基本設計)術科考科,科目屬性修訂為實習科目。


科目名稱:
基本設計ⅠⅡ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課程內容過多應求簡化,且上、下學期各單元內容教學時數及次序應再做合宜調整。

2.攝影單元授課時數不足,宜刪除,應由校訂課程開設攝影課程補足因應。

3.單元主題名稱及內容用詞宜修訂以求明確、合宜。


科目名稱:
色彩原理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自然色彩和每個人切身相關,宜納入色彩觀察與體驗單元等主題(探討:環境空間、生態及情境色彩)且各單元教學時數應配合調整。


科目名稱:
設計與生活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課程內容宜通識、簡化,應由生活角度切入文化之探討,增加設計人之文化素養,避免侷限於設計技術之教授與學習。

2.設計與生活科目名稱與該科教學綱要中之單元主題6(設計與生活)重覆,宜修正。


科目名稱:
造形原理


科目名稱:
數位設計基礎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規劃與計算機概論科目課程銜接的可行性。

2.單元主題應更清楚呈現教學內容。


科目名稱:
設計概論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單元主題1.發現設計之內容綱要過於抽象,高職生不易懂,應再修訂為更具體些;宜以多介紹設計行業為主題,讓學生具體瞭解設計在哪?進而發現設計。

2.單元主題4設計的相關技術,宜多舉例設計行業介紹,以增進學生對設計相關技術之瞭解


科目名稱:
創意潛能開發

原有科目其內容之增刪內容與原因如下:

1.宜多舉實際創意設計案例,落實創意設計實務學習。

2.95教綱內容傾向設計方法課程,太多的設計理論與方法,內容較深奧,高職階段不易瞭解,宜增加實務性教學內容,強調做中學


以上部定專業或實習科目詳細之增、刪內容,請參閱95暫綱與98課綱部定專業或實習科目教學綱要差異說明。


三、校訂參考科目

依各職科專業屬性發展撰寫校訂科目教學綱要。

參閱設計群各職科校訂參考科目教學綱要



95暫綱與98課綱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教學綱要差異說明

課程名稱:()()繪畫基礎ⅠⅡ(Basic Painting and Drawing ⅠⅡ)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科目屬性
一般 專業

實習 □實驗□實務


2-1繪畫基礎Ⅰ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繪畫和設計的關係;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準確的描繪能力;具備使用不同素描媒材的基礎技巧與表現能力;具備繪畫及設計的基礎表現能力。主要內容包含:()基本繪畫與素描概說、()鉛筆繪畫與素描、()形體的觀察與描繪、()光影明暗的觀察與表現、()肌理質感的觀察與表現、()空間的觀察與表現、()炭筆繪畫與素描()構圖概說、()其他材料與形式的繪畫與素描、()速寫與精細描繪、(十一)繪畫的情感表達與創作。教學方法宜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強調個別指導與示範。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繪畫和設計的關係;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準確的描繪能力;具備使用不同素描媒材的基礎技巧與表現能力;具備繪畫及設計的基礎表現能力。主要內容包含:()基本繪畫與素描概說、()鉛筆素描概說、()形體的觀察與描繪、()光影明暗的觀察與表現、()肌理質感的觀察與表現、()空間的觀察與表現、()構圖概說、()其他材料與形式的素描、()速寫練習、()精細描繪。教學方法宜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強調個別指導與示範。



2-2繪畫基礎Ⅰ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
光影明暗的觀察與表現

1.光影明暗變化的觀察與描繪。

2.光影明暗的表現與象徵。

()
光影明暗的觀察與表現

1.光影明暗變化的觀察。

2.光影明暗的徵。

3.光影明暗的表現練習


()
肌理質感的觀察與表現

1.各種肌理質感的觀察與描繪。

2.各種肌理質感的表現與象徵。

()
肌理質感的觀察與表現

1.各種肌理質感的觀察。

2.各種肌理質感的徵。

3.各種肌理質感的表現練習


()
空間的觀察與表現

1.各種空間的觀察與描繪。

2.各種空間的表現與象徵。

()
空間的觀察與表現

1.各種空間的觀察。

2.各種空間的徵。

3.各種空間的表現練習


()
炭筆繪畫與素描

1.工具與基本技法介紹。

2.炭筆素描的練習與創作。

()
構圖概說

1.繪畫與構圖概說。

2.構圖形式介紹。

3.畫面主從關係之處理。


()
構圖概說

1.繪畫與構圖概說。

2.構圖形式介紹。

3.畫面主題與主從關係之處理。

()
其他材料與形式的素描

1.其他材料的素描介紹與練習。

  1. 炭筆素描

  2. 沾水筆素描

  3. 簽字筆素描

  4. 其他

2.其他表現形式的素描介紹與練習。

點畫

線畫

其他


()
其他材料與形式的繪畫與素描

1.其他材料的繪畫與素描練習。

2.其他表現形式的繪畫與素描練習。

()
速寫練習

1.靜態速寫練習。

2.風景速寫練習。

3.動態速寫練習。


()
速寫與精細描繪

1.速寫練習。

2.進階精細描繪練習。

()
精細描繪

1.精細描繪的步驟與方法介紹。

2.精細描繪練習。


(十一)
繪畫的情感表達與創作

1.繪畫與素描的各種表現形式。

2.繪畫與素描的情感表達方法。

3.繪畫與素描的基礎創作。









六、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務科目,可運用繪畫專用教室進行教學。

(2)教學方式宜課堂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讓理論能透過實習靈活運用,並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而學生之優秀作品應時常公布以利觀摩且提升學生的興趣。

(3)教學應充分兼顧紮實的基礎繪畫能力與活潑的創意發想能力。

(4)靈活單元學習,適時融入其他單元中練習之。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務科目,可運用繪畫專用教室及設備進行教學。

(2)教學方式宜課堂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讓理論能透過實習靈活運用,並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而學生之優秀作品應時常公布以利觀摩且提升學生的興趣。

(3)宜充分使用視聽教學設備進行鑑賞教學,以提升生學習興趣及眼界。

(4)教學應充分兼顧紮實的基礎繪畫能力與活潑的創意發想能力。

(5)靈活單元學習,適時融入其他單元中練習之。





2-3繪畫基礎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繪畫和設計的關係;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準確的描繪能力;具備使用不同彩繪媒材的基礎技巧與表現能力;具備良好的繪畫美感與創作基礎表現能力。主要內容包含:()繪畫主題與象徵()繪畫的視覺語言與形式原則、()速寫練習、()創意草圖與彩色稿、()水彩畫習作、()水墨畫習作()其他彩繪材料習作、()各種繪畫風格的簡介與習作。教學方法宜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強調個別指導與示範。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繪畫和設計的關係;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準確的描繪能力;具備使用不同彩繪媒材的基礎技巧與表現能力;具備良好的繪畫美感與創作基礎表現能力。主要內容包含:()繪畫的視覺語言與形式原則、()繪畫的情感表達與創作、()水彩畫習作、()其他彩繪材料習作、()西洋近代繪畫介紹與練習、()創意草圖與彩色稿。教學方法宜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強調個別指導與示範。



2-4繪畫基礎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
繪畫主題與象徵

1.繪畫的主題與藝術家的意念。

2.常見的繪畫主題形式與象徵意義。

3.創作與思想感情的表現。

()
繪畫的視覺語言與形式原則

1.秩序與平衡。

2.繪畫的點、線、面、體。

3.光影與明暗。

4.色彩。

5.空間與透視。

6.肌理與質感。

7.動態與張力。


()
繪畫的視覺語言與形式原則

1.秩序與平衡。

2.繪畫的點、線、面、體。

3.光影與明暗。

4.色彩。

5.空間與透視。

6.肌理與質感。

7.動態與張力。

()
繪畫的情感表達與創作

1.繪畫的情感表達要素與方法介紹

2.繪畫的情感表達練習


()
速寫練習

1.靜態速寫練習。

2.動態速寫練習。

()

水彩畫習作

1.水彩畫基本技法與特性簡介。

2.水彩和素描的結合:淡彩畫。

3.各類型水彩畫作品欣賞。

4.水彩畫的表現與創作練習。


()
創意草圖與彩色稿

1.由創意草圖(thumbnail)、粗稿(roughsketch)到彩色精稿(comprehensive)的發展轉換與練習。

2.各種彩色精細稿的表現與繪製。

3.構圖能力及完整性。

()
其他彩繪材料習作

1.其他各種彩繪材料基本技法與特性簡介。

  1. 乾性顏料:彩色鉛筆、粉彩。

  2. 水性顏料:

水墨、彩色墨水、廣告顏料。

  1. 油性顏料:油畫顏料。

  2. 壓克力顏料。

  3. 麥克筆。

2.其他各種彩繪作品欣賞。

3.其他彩繪材料的表現與創作練習。


()

水彩畫習作

1.水彩畫基本技法與特性簡介。

2.水彩和素描的結合:淡彩畫。

3.各類型水彩畫作品欣賞。

4.水彩畫的表現與創作練習。

()
西洋近代繪畫介紹與練習

1.古典主義

2.浪漫主義

3.寫實主義

4.自然主義

5.印象主義

6.後印象主義

7.野獸派

8.立體派

9.抽象表現主義


()
水墨畫習作

1.水墨畫基本技法與特性簡介。

2.各類型水墨畫作品欣賞。

3.水墨畫的表現與創作練習。

()
創意草圖與彩色稿

1.由創意草圖(thumbnail)、粗稿(roughsketch)到彩色精稿(comprehensive)的發展轉換與練習。

2.各種彩繪材料彩色精細稿表現與繪製。

3.構圖能力及完整性。


()
其他彩繪材料習作

1.其他各種彩繪材料基本技法與特性簡介。

2.其他各種彩繪作品欣賞。

3.其他彩繪的表現與創作練習。




()
各種繪畫風格的簡介與習作

1.寫實精確風格的繪畫。

2.形式主義風格的繪畫。

3.情感風格的繪畫。

4.幻想風格的繪畫。

5.後現代風格的繪畫。




六、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科目,可運用繪畫專用教室進行教學。

(2)教學方式宜課堂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讓理論能透過實習靈活運用,並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而學生之優秀作品應時常公布以利觀摩且提升學生的興趣。

(3)教學應充分兼顧紮實的基礎繪畫能力與活潑的創意發想能力。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科目,可運用繪畫專用教室進行教學。

(2)教學方式宜課堂講授與繪畫實務並重,讓理論能透過實習靈活運用,並常以討論方式啟發學生之想像力和表現力,而學生之優秀作品應時常公布以利觀摩且提升學生的興趣。

(3)充分使用視聽教學設備進行鑑賞教學,以提升生學習興趣及眼界。

(4)教學應充分兼顧紮實的基礎繪畫能力與活潑的創意發想能力。

(5)靈活單元學習,適時融入其他單元中練習之。




課程名稱:()()基本設計ⅠⅡ(Fundamental Design ⅠⅡ)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科目屬性
一般 專業

實習 □實驗□實務


2-5基本設計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概念,並加以應用之;熟悉基本設計原理,並應用於各種設計活動上;正確操作基本設計原理,完成各項基本設計實習;具備銜接設計實務進階課程之能力。主要內容包含:1.導論,2.基本設計要素,3.美的形式原理,4.平面構成原理。教學方法宜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概念,並加以應用之;熟悉基本設計原理,並應用於各種設計活動上;正確操作運用基本設計原理,完成各項基本設計實習;具備銜接設計實務進階課程之能力。主要內容包含:()導論、()基本設計要素、()文字造形()美的形式原理()平面構成方式。教學方法宜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2-6基本設計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導論

介紹教學大綱及課程內容:

1.介紹基本設計之定義及範疇。

2.課程暫行綱要介紹。

()
導論

1.設計之定義。

2.基本設計之範疇。


2.基本設計要素

認識點、線、面、體之構成原理與關係:

1.介紹點、線、面、體的構成原理。

2.運用上述構成原理,傳達各項構成知覺,並完成各項原理操作之練習。

3.基本型態的探討與繪製。

()
基本設計要素

1.基本設計要素介紹:

點、線、面、體色彩、肌理認識

2.基本設計要素構成原理介紹。

3.運用基本設計要素及其構成原理,的實作練習。


3.美的形式原理

體認美的知覺與原理:

1.介紹各種美的形式原理,如:秩序美、反覆美、漸變美、律動美、比例美、對比美、調和美、統一美等。

2.基本美的形式原理之探討與繪製。

()
文字造形原理(12hr 6hr)

1.文字造形之意義。

2.中西文字之發展過程

3.配字原則。

4.文字編排的原則與方法。

5.字體設計、配字及文字編排實作練習。


4.平面構成原理

瞭解各項平面構成之技法及原理:

1.介紹平面構成之方法如:分割、重疊、繁殖、變形、排列、錯開、平衡、放大、縮小、碎形等。

2.運用上述技法完成各項平面構成原理之練習。

3.活用各種技法於平面設計中。

()
美的形式原理

1.各種美的形式原理介紹

(1)反覆。

(2)漸變。

(3)對稱。

(4)均衡。

(5)調和。

(6)對比。

(7)比例。

(8)節奏。

(9)統一。

2.各種美的形式原理之實作練習




()
平面構成方式

1.圖形構成方法介紹:

  1. 圖形並置的型態

分離、接觸、覆疊、透疊、聯合、減缺、差疊、套疊。

(2)圖形分割方法

各種分割、比例與級數。

(3)圖形變形方法

放大、縮小、傾斜、透視、扭曲。

(4)圖形繁殖方法

a.單位形的決定。

b.繁殖創造新圖形:

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碎形其他。

2.運用上述圖形構成方法之實作練習。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設計工作室進行教學。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4)課程內容練習使用之材料,可多樣性選擇,例如:環保回收材料、自然界之資源。

3.教學評量

(1)知識40%(2)技能40%(3)情意20%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設計專業教室進行教學,並採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2)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3)宜充分使用視聽教學設備進行鑑賞教學,以提升生學習興趣及眼界。

(4)本課程操作部分建議以手繪發想構思。

(5)課程內容練習使用之材料,可多樣性選擇,例如:環保回收材料、自然界之資源。

3.教學評量

為達充分、具體、客觀,應依以下四個項目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勤學精神態度、工具設備的維護情形。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導,建立其基本技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課程名稱:()基本設計Ⅱ(Fundamental DesignⅡ)

2-7基本設計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概念,並加以應用之;熟悉基本設計原理,並應用於各種設計活動上;正確操作基本設計原理,完成各項基本設計實習;具備銜接設計實務進階課程之能力。主要內容包含:1.視覺幻象原理,2.特殊技法表現,3.基本攝影原理,4.文字造形原理,5.綜合平面設計構成練習。教學方法宜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概念,並加以應用之;熟悉基本設計原理,並應用於各種設計活動上;正確操作運用基本設計原理,完成各項基本設計實習;具備銜接設計實務進階課程之能力。主要內容包含:()視覺錯視原理()圖文整合構成()視覺效果表現()特殊技法表現。教學方法宜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2-8基本設計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視覺幻象原理

介紹初級視覺幻象原理:

1.認識視覺幻象原理如:圖地反轉、群化圖形、錯視圖形、矛盾圖形、旋轉錯視等。

2.運用上述原理完成各種視覺幻象之練習。

3.多義圖形之設計與繪製。

()
視覺錯視原理(15hr)

1.認識視覺錯視原理:

  1. 圖地反轉

  2. 錯視圖形

長度的錯視、水平垂直的錯視、彎曲的錯視、明暗對比的錯視、透視的錯視、大小對比的錯視、旋轉錯視

  1. 矛盾圖形

  2. 多義圖形。

2.運用視覺錯視原理之實作練習。

3.多義圖形之設計與繪製。

本單元介紹各種圖形構成方法,教師可從中選擇適當之課題教導學生進行練習。

2.特殊技法表現

瞭解各種特殊技法之原理:

1.介紹並示範各種特殊技法:滲透法、蓋印法、黏貼法、謄寫術、拓印法、噴刷法等。

2.運用上述技法,完成各項之練習。

()

圖文整合構成(15hr)

1.圖文整合設計的程序介紹:

(1)設計主題的特性分析。

(2)創意發想

(3)版面規劃。

(4)圖形設計與繪製。

(5)體設計與繪製

(6)圖文整合與配字

2.圖文整合構成實作練習

本單元介紹各種視覺效果營造方法,教師可從中選擇適當之課題教導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攝影原理

瞭解各種圖像取得與拍攝技巧:

1.攝影概說與相機種類。

2.瞭解並熟悉各種拍攝技巧如:風景攝影、人像攝影、產品攝影等。

3.數位相機的介紹與應用。

()
視覺效果表現(15hr)

1.設計主題的特性與圖形視覺效果之搭配。

2.圖形的性格塑造:

陽剛型、陰柔型、新穎型、古樸型、嚴肅型、活潑型、中庸型。

1.圖形的動態效果塑造:

集中、擴散、方向性、速度感。

2.圖形的重心安排:

平衡、偏倚。

3.群化原則。

4.視覺的性格塑造:
喜、怒、哀、樂或其它視覺表現。

5.圖形整體感處理:群化原則運用。

5.運用上述視覺效果營造表現方法之實作練習。

本單元介紹各種視覺錯視原理,教師可從中選擇適當之課題教導學生進行練習。

4.文字造形原理

體認文字造形的重要性:

1.介紹文字造形之意義。

2.瞭解各種中西文字造形之象徵意義。

3.進行字體設計之造形訓練。

()
特殊技法表現(9hr)

1.各種特殊技法介紹示範:

  1. 墨趣渲染、吹彩、滴流、墨紋、彈線等。

  2. 抗水法:飛白、留白膠、塗臘。

  3. 蓋印法拓印、壓印。

  4. 拼貼

  5. 轉印法。

  6. 噴刷法

  7. 其他。

2.運用上述特殊技法之實作練習。


5.綜合平面設計構成練習

運用基本設計原理完成視覺傳達規劃:

1.綜合基本設計之各項技法完成視覺規劃。

2.文字編排與規劃。

3.綜合上述技法,達到完整的圖文設計與編排文案。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設計工作室進行教學。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4)本課程操作部分建議以手繪發想構思。

(5)課程內容練習使用之材料,可多樣性選擇,例如:環保回收材料、自然界之資源。

3.教學評量

(1)知識40%(2)技能40%(3)情意20%

、教學要點: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設計專業教室進行教學,並採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2)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3)宜充分使用視聽教學設備進行鑑賞教學,以提升生學習興趣及眼界。

(4)本課程操作部分建議以手繪發想構思。

(5)課程內容練習使用之材料,可多樣性選擇,例如:環保回收材料、自然界之資源。

3.教學評量

為達充分、具體、客觀,應依以下四個項目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勤學精神態度、工具設備的維護情形。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導,建立其基本技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課程名稱:()()基礎圖學Ⅰ(Basic Drawing Ⅰ)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科目屬性
一般 專業

實習 □實驗□實務


課程名稱:()設計圖法(Design Drawing )基礎圖學(Basic Drawing Ⅰ)

2-9基礎圖學Ⅰ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圖法的基本概念及識圖能力;具體認識各種圖號及基本的製圖能力;能以正確方式繪製準確的基本圖形;學習正確地使用電腦輔助繪圖軟體,並熟悉各種指令;學習利用電腦繪製基本單元、尺寸標註及輸出的能力。主要內容包含:1.儀器及製圖用紙的介紹和使用,2.工程字法,3.線條種類介紹及畫法,4.投影圖法,5.電腦繪圖軟體基本操作,6.基本電腦繪圖,7.電腦繪圖的文字與尺寸標註,8.電腦繪圖標準單元繪製。教學方法宜利用現成作品之正投影圖,作繪圖演練,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臨摹繪製現成作品,以熟悉各種課程內容,增進繪圖及電腦繪圖之技巧。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基礎圖學的基本概念及識圖能力;具體認識各種圖學符號及基本的製圖能力;學習正確地使用製圖儀器,能以正確方式繪製準確的基本圖形。主要內容包含:()圖學概說、()儀器及製圖用紙的介紹與使用、()線條與字法、()幾何圖法、()正投影視圖。教學方法宜利用現成作品或實體模型,加強繪圖演練,增進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並熟練基礎製圖技法,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2-10基礎圖學Ⅰ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四、教學目標:

4.能正確地使用電腦輔助繪圖軟體,並熟悉各種指令。

5.能利用電腦繪製基本單元、尺寸標註及輸出

、教學目標:

4.瞭解電腦輔助繪圖軟體與基礎圖學之關聯性。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儀器及製圖用紙的介紹和使用

(3hr)

1.儀器的介紹和選擇。

2.製圖前的準備工作。

3.儀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4.製圖用紙規格。

5.儀器的操作練習。

()
圖學概說

(3hr)

1.圖學的意義及範圍。

2.圖學要素。

3.圖學內容。

4.工程圖的標準。


2.工程字法



(3hr)

1.工程中文字寫法。

2.工程英文字寫法。

3.阿拉伯數字寫法。

()
儀器及製圖用紙的介紹和使用



(6hr)

1.製圖桌與萬能製圖儀。

2.製圖用紙。

3.製圖儀器。

4.製圖用筆。

5.直尺、比例尺、平行尺與三角板。

6.圓規、曲線板與可撓曲線規。

7.模板與字規。

8.消字板與橡皮擦。

9.製圖的步驟。


3.線條種類介紹及畫法

(9hr)

線條種類的認識。

()
線條與字法

(6hr)

1. 線條的種類、用途與畫法。

2. 標準線寬。

3.工程字法




()
幾何圖法


(12hr)

1.線與面的分類。

2.基本幾何形體。

3.畫已知線段的平行線及垂直線。

4.等分線段、圓弧及角。

5.畫正多邊形。

6.畫切線及切弧。

7.畫橢圓、拋物線及雙曲線。

8.漸開線。

9.圖形的放大、縮小。

10.圖形的遷移。


4.投影圖法



(18hr)

1.投影幾何。

2.正投影的原理。

3.正投影的六個視圖。

4.正投影視圖的選擇。

5.正投影視圖的繪圖程序。

6.尺寸標註方法。

()
正投影視圖


(27hr)

1.正投影原理的簡介。

2.第一及第三投影法。

3.投影面展開的正投影六個視圖。

4.正投影視圖中線條的重疊。

5.中心線的用途與畫法。

6.視圖的選擇。

7.習用畫法。

8.正投影視圖的繪圖程序。

9.讀圖與識圖

10.手繪立體圖。


5.電腦繪圖軟體基本操作


(3hr)

1.軟體基本操作。

2.座標輸入方式。

3.圖紙空間概念。

4.繪圖環境設定。

5.圖框繪製。

6.出圖設定。




6.基本電腦繪圖


(9hr)

1.繪圖指令。

2.編輯指令。

3.查詢指令。

4.更換圖層。

5.應用聚合模組。




7.電腦繪圖的文字與尺寸標註


(3hr)

1.各種標註法介紹。

2.文字輸入與編輯。

3.尺寸標註與編輯。

4.尺度變數介紹。




8.電腦繪圖標準單元繪製


(6hr)

1.基本單元區塊繪製。

2.綜合應用。

3.出圖。




六、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1)因本科教學重視實習課程,宜多舉習作題例,以供教師學生參考。

(2)宜多蒐集有關圖學各式圖片、清晰印刷,以利教學參證。

(3)適合高職程度之教材,輔以深入淺出的系統,並提供最新行業資訊。配合就業的實際需要。

(4)圖學為各種設計之母,宜加強基礎製圖技能力之培養。

(5)宜多蒐集各種製圖之國際規格、慣例,(務期)涵養人才國際化。

(6)宜列舉電腦繪圖與一般圖學的關聯。各種指令的操作步驟,以利教學參證。

(7)宜灌輸正確使用電腦的觀念。

(8)宜加強電腦繪圖與一般圖學的關聯。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可搭配運用電腦專業教室進行教學。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

(3)由廣播教學方式或現成作品中明白示範圖例的意義。

(4)利用現成作品之正投影圖,作繪圖演習,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

(5)利用課堂的操作演練,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

(6)臨摹繪製現成作品,以熟悉各種課程內容,增進基礎繪圖及電腦繪圖之技巧。

3.教學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勤學精神態度、工具儀器設備準備維護情形。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或實務操作等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正,建立其基本技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4.教學資源

(1)製圖教室、電腦教室、視聽教室。

(2)幻燈片、投影片……等。

(3)電腦、繪圖軟體(向量式之繪圖軟體)、輸出設備、單槍液晶投影機。

(4)教科書、各種生活或工業設計產品、建築、空間設計及室內設計相關資料與現成作品。

(5)工地、家具工廠、各類公共空間及住宅。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本科教學理論與實習並重,宜給予學生習作(包括電腦操作)機會。

(2)教學活動應重視示範與個別輔導。

(3)學生作品宜一一分析討論,以期相互觀摩,檢討得失;另視需要經常採取個別指導方式。教學評量之結果,未達標準者應實施補救教學;能力佳者,應給予增深加廣之輔導。

(4)校內作業展覽,力求全體技巧的精進。

(5)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職業道德與正確使用電腦觀念之培養。

(6)蒐集製作或購置範例、幻燈片、影片等,以輔助教學。

(7)宜多舉各種常見個案,作為圖學理論的例證,多蒐集就業市場最新資料,供教學補充參考。

(8)製圖技應重視正確性與確性密度的培養,切勿草率,且注意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9)應兼顧簡易工具與最新精密儀器之學習,務期適應各種不同的就業市場。

、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1)因本科教學重視實習課程,宜多舉習作題例,以供學生參考。

(2)宜多蒐集有關圖學各式圖片、清晰印刷,以利教學參證。

(3)適合高職程度之教材,輔以深入淺出的系統,並提供最新行業資訊。

(4)圖學為各種設計之母,宜加強基礎製圖技法能力之培養。

(5)宜多蒐集各種製圖之國際規格、慣例,涵養人才國際化。

(6)宜列舉電腦繪圖與一般圖學的關聯,以利教學參證。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圖學專業教室進行教學,並採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2)由廣播教學方式或現成作品中明白示範圖例的意義,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

(3)臨摹繪製現成作品,以熟悉各種課程內容,增進基礎繪圖之技巧。

(4)適時搭配、運用電腦專業教室進行示範教學。

3.教學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勤學精神態度、工具儀器的準備情形。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或實務操作等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正,建立其基本技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4.教學資源

(1)製圖教室、電腦教室、視聽教室。

(2)幻燈片、投影片……等。

(3)電腦、繪圖軟體(向量式之繪圖軟體)、輸出設備、液晶投影機。

(4)教科書、各種生活或工業設計產品、建築、空間設計及室內設計相關資料與現成作品。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本科教學理論與實習並重,宜給予學生習作機會。

(2)教學活動應重視示範與個別輔導。

(3)學生作品宜一一分析討論,以期相互觀摩,檢討得失;另視需要經常採取個別指導方式。教學評量之結果,未達標準者應實施補救教學;能力佳者,應給予增深加廣之輔導。

(4)校內作業展覽,力求全體技巧的精進。

(5)蒐集製作或購置範例、幻燈片、影片及各類媒體,以輔助教學。

(6)宜多舉各種常見個案,作為圖學理論的例證,多蒐集就業市場最新資料,供教學補充參考。

(7)製圖技法應重視正確性與高精確性的培養,切勿草率,且注意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8)應兼顧簡易工具與最新精密儀器之學習,務期適應各種不同的就業市場需求





課程名稱:()設計圖法(Design Drawing )基礎圖學(Basic Drawing Ⅱ)

2-11基礎圖學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設計圖法的基本概念及識圖能力;具體認識各種圖號及基本的製圖能力;能以正確方式繪製準確的基本圖形;學習正確地使用電腦輔助繪圖軟體,並熟悉各種指令;能利用電腦繪製三視(平面、立面)圖、剖視(剖面)圖、立體圖及輸出。主要內容包含:1.平、立、剖面圖法,2.立體圖法,3.電腦三視圖繪製,4.電腦剖視圖繪製,5.電腦立體圖繪製,6.屬性與系統設定。教學方法宜藉由廣播教學方式,在現場操作中讓學生明白示範圖例的意義,利用課堂的操作演練,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基礎圖學的基本概念及識圖能力;具體認識各種圖學符號及基本的製圖能力;學習正確地使用製圖儀器,能以正確方式繪製準確的基本圖形。主要內容包含:()尺度標註與符號識別、() 平行投影立體圖法、()剖視圖、()輔助視圖、()展開圖。教學方法宜利用實體模型或電腦3D繪圖示範,增強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立體空間概念,並多作繪圖演練,增進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並熟練基礎圖學技法,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本課程為實習操作課程,宜採分組教學。



2-12基礎圖學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平、立、剖面圖法

1.平面圖原理。

2.立面圖原理。

3.剖面圖原理。

4.平面圖練習。

5.立面圖練習。

6.剖面圖練習。

()
尺度標註與符號識別


(6hr)

1.尺度界線、尺度線箭頭及數字。

2.長度的標註。

3.角度、去角的標註。

4.直徑、半徑、弧及球面的標註。

5.不規則曲線的標註。

6.指線與註解。

7.尺度標註的選擇。

8.尺度標註的安置原則。

9.常用的符號介紹。


2.立體圖法

1.等角圖。

2.一點透視之原理。

3.二點透視之原理。

4.簡易透視。

()
平行投影立體圖法

(18hr)

1.正投影立體圖。

2.斜投影立體圖。


3.電腦三視圖繪製

1.平面圖。

2.立面圖。

()
剖視圖

(9hr)

1.割面與割面線。

2.剖面與剖面線。

3.剖面的種類。

4.剖面圖的習用畫法。


4.電腦剖視圖繪製

1.剖面線設定與編輯。

2.剖面圖。

()
輔助視圖

(9hr)

1.輔助視圖的作用。

2.正垂面、單斜面與複斜面。

3.單斜面輔助視圖的畫法。


5.電腦立體圖繪製

1.座標輸入方式。

2.立體圖繪圖指令。

3.立體圖編輯指令。

4.立體圖視圖控制。

5.立體圖圖檔輸入輸出。

()
展開圖

(12hr)

1.展開圖的作用。

2.展開圖的畫法。

3.紙板模型的製作。


6.屬性與系統設定

1.屬性定義及編輯。

2.系統設定。




、教學要點:



、教學要點:



同上
基礎圖學修訂





課程名稱:()色彩原理(Color Principles)

2-13 色彩原理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色彩學之基礎知識、具備色彩的敏銳度及鑑賞能力、能有效使用色彩,提高用色能力以及能結合理論與實務,並將其落實於設計中。主要內容包含認識色彩基礎知識、配色原理與色彩之應用等。教學方法宜講授與實務並重,利用習作讓理論能透過實習方式靈活運用之。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色彩學之基礎知識、培養色彩觀察的敏銳度及鑑賞能力,期能有效掌握色彩特性,提高用色能力於設計行為中。主要內容包含()認識色彩()自然與色彩、()色彩混合與原色()色彩對比()色彩感覺()配色與調和()色彩之應用()色彩體系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與實務操作並重,利用習作讓理論能透過實作方式靈活運用之。



2-14色彩原理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
色彩觀察與體驗

(2hr)

(1)環境空間色彩。

(2)生態色彩。

(3)情境色彩。

新增單元

2.色彩體系

(4hr)


()
色彩體系

(6hr)



4.彩對比

(8hr)


()
色彩對比

(6hr)



5.色彩感覺

(8hr)


()

色彩感覺

(6hr)



、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教材編選應多方蒐集生活及設計當中有關色彩方面的資料,以實際範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

講堂講授與實務並重,可運用設計工作室進行教學,利用習作讓理論能透過實習方式靈活運用之。

3.教學評量

色彩知識與色彩實務練習並重。

4.教學資源

指定教科書和參考書籍,同時提供各種形式的媒體教學資源:如幻燈片、錄影帶、光碟片、投影片……等,並以實際設計作品豐富課程之內容。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應與其他設計基礎或專業課程協同教學。

、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教材編選應多方蒐集生活及設計當中有關色彩方面的資料,以實際範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

(1)講堂講授與實務並重,可運用設計工作室方式進行教學。

(2)利用習作讓理論能透過實作方式靈活運用之。

(3)由廣播教學或現場操作方式,增進學生理解能力。

3.教學評量

評量內容以色彩知識與色彩實務練習為主,為達充分、具體、客觀,應依以下四個項目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勤學精神態度、工具設備的維護情形。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導,建立其基本技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4.教學資源

(1)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籍。

(2)視聽教室、單槍投影機、電腦輸出設備。

(3)各式色立體、色票。

(4)提供各種形式的媒體教學資源:如幻燈片、錄影帶、光碟片、投影片等。

(5)實際設計案例之作品。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應與其他設計基礎或專業課程協同教學。

(2)各項教學活動應配合教學示範與個別指導。

(3)鼓勵學生進行作品發表,訓練口語表達技巧。

(4)應重視與鼓勵學生之創意思考能力。


課程名稱:()設計與生活(Design and Life)

2-15 設計與生活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的目標,在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基礎和環境本質中,將設計學習拉近到自己的本能、動機和經驗的條件上;因此,自覺到觀察學習和進入設計思維乃形成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主要授課內容包含:().自然與環境觀察觀察環境().自然物和人造物,().日常生活中的造物者,()設計與文化的關係().設計技術的發生,().設計價值的所在,().生活中的設計實例探討。教學方法宜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並輔以生活觀察和參觀教學。

本科目的目標,在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基礎和環境本質中,將設計學習拉近到自己的本能、動機和經驗的條件上;因此,自覺到觀察學習和進入設計思維乃形成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主要授課內容包含:()自然與環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造物者、()設計與文化的關係、()設計技術的發生、()設計價值的所在、()生活中的設計實例探討。教學方法宜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並輔以生活觀察和參觀教學。



2-16 設計與生活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自然與環境觀察觀察環境

觀察「看」的方法及其觀察對象:

1.發現與討論觀察對象及方法

2.討論看的方法分辨自然物與人造物

3.描述和記錄物體與產品的方法

()
自然與環境觀察

觀察的方法及對象:

1.發現與討論觀察對象及方法

2.分辨自然物與人造物。

3.描述和記錄物體與產品的方法


2.自然物和人造物

實質環境中的物體和產品:

1.分辨自然物和人造物。

2.討論人造實質環境。

3.記錄物體和產品的方法。

()
日常生活中的造物者

設計中的主體人及其日常生活:

1.發現了設計。

2.討論設計和日常生活。

3.定義設計師。

新增單元

3.日常生活中的造物者

設計中的主體人及其日常生活:

1.發現了設計。

2.討論設計和日常生活。

3.定義設計師。

()
設計與文化的關係

設計源自於文化根底:

1.設計的概念模式

2.文化的特色探析

3.設計與文化的相互影響


6.設計與生活

設計的目的和生活的目標:

1.發覺目的和目標。

2.討論設計與生活的雙邊關係。

3.定義設計在今日生活中的出路。

()
生活中的設計實例探討

評析設計與生活的關係

1.討論設計、生與環境的關係。

2.舉出實例加以評析。

3.設計在今日生活中的出路與發展

新增單元


課程名稱:()造形原理(Form Principles)

2-17造形原理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以設計學門內相關的「造形原理、色彩學及立體構成」等,為主要教材編選的範圍。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可運用設計工作室進行教學。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3.教學評量

(1)知識40%(2)技能40%(3)情意20%

4.教學資源

指定教科書,並提供媒體教學資源。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各單元之作業量及深度,可依學生程度作若干調整。

(2)各項教學活動應配合教學示範與個別指導。

(3)應重視與鼓勵學生之創造力。

、教學要點:

1.教材編選

以設計學門內相關的「造形原理、色彩學及立體構成」等,為主要教材編選的範圍。

2.教學方法

(1)本科目可運用造形專業教室進行教學。

(2)課堂講授及實際操作為主,並輔以作品鑑賞。

(3)由廣播教學或現場操作方式,增進學生理解能力。

(4)由數位相機紀錄學生作品,透過廣播設備進行作品分析與檢討。

3.教學評量

為達充分、具體、客觀,應依以下四個項目評量:

(1)情意性評量:隨時觀察記錄,包括課前準備、勤學精神態度等。

(2)形成性評量:配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口頭問答討論方式實施評量。

(3)診斷性評量:以作業考核列為過程評量的成績,未達標準者予以逐項指導,建立其基本知能,再予以評量。

(4)總結性評量:以期中、期末測驗成績作總結性評量考核標準。

4.教學資源

指定教科書,並提供媒體教學資源。

(1)指定教科書及參考書籍。

(2)視聽教室、單槍投影機、電腦輸出設備。

(3)提供各種形式的媒體教學資源:如幻燈片、錄影帶、光碟片、投影片等。

(4)實際設計案例之作品。

5.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各單元之作業量及深度,可依學生程度作若干調整。

(2)各項教學活動應配合教學示範與個別指導。

(3)應重視與鼓勵學生之創造力。




課程名稱:()數位設計基礎(Fundamentals of Digital Design)

2-19數位設計基礎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數位設計的相關發展、概念及相關應用軟體;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與正確運用電腦的觀念。主要內容包含數位設計基本概念以及數位設計相關應用軟體的介紹。教學方法宜藉由廣播教學方式,在現場操作中讓學生明白示範指令的意義,利用課堂的操作演練,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數位設計的相關發展、概念及相關應用軟體;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與正確運用電腦的觀念。主要內容包含:()數位設計基本概念、()數位設計相關應用軟體的介紹。教學方法宜藉由廣播教學方式,在現場操作中讓學生明白示範指令的意義,利用課堂的操作演練,增進學生之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示範和個別指導。


2-20數位設計基礎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數位設計基本概念

(12hr)


()
數位設計基本概念

(6hr)



2.數位設計相關應用軟體介紹

(24hr)

1.圖像處理軟體。

2.繪圖軟體。

3.動畫軟體。

4.多媒體編輯軟體。

()
數位設計相關應用軟體介紹


(30hr)

1.繪圖軟體。

向量點陣等繪圖軟體

2.圖像處理軟體。

(1)數位化素材(如數位相機、掃瞄器等介紹使用)

(2)簡易修片、輸出等

3.動畫軟體。

4.多媒體編輯軟體。

(1)錄影

(2)簡易影像剪輯、輸出等

本單元介紹各種數位設計應用軟體,教師可從中選擇適當之課題教導學生進行練習。

課程名稱:(十一)設計概論(Introduction to Design)

2-21 設計概論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從「整體設計」的理想與現實條件中,熟悉其修習學門的「設計對象、生產分工和知識體系」等三方面觀念為主要的能力指標。主要內容包含:1.發現設計,2.設計原理,3.設計與環境,4.設計的相關技術,5.設計的職場行業,6.設計的知識體系。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並輔以習作報告提高認知深度。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從「整體設計」的理想與現實條件中,熟悉其修習學門的「設計對象、生產分工和知識體系」等三方面觀念為主要的能力指標。主要內容包含:().發現設計、().設計原理、().設計與環境、().設計與創意的相關技術、().設計的職場行業分類().設計的知識體系。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並輔以習作報告提高認知深度。



2-22 設計概論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4.設計的相關技術

透過各門課程介紹和設計相關的技術、知識:

1.課程總表的知能結構。

2.學科訓練的要點及其技術。

3.抽象思維和操作技藝的關聯性。

()
設計與創意的相關技術

透過各門課程介紹和設計相關的技術、知識:

1.抽象思維和操作技藝的關聯性。

2.介紹國內各項重要設計創意競賽與展覽及歷年相關代表作品賞析及資料說明


5.設計的職場行業

透過設計實務介紹社會分工中的職業:

1.學門和社會分工中的設計專業。

2.設計專業的實務與理論。

()
設計的職場行業分類

透過設計實務介紹社會分工中的職業:

1.學門和社會分工中的設計專業。

2.設計專業的實務與理論。

3.設計行業分類:
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設計、工業設計、工藝設計、時尚設計、時間設計等六大設計領域與職場行業的分類及未來展望



課程名稱:(十二)創意潛能開發(Creative Potential Development)
2-23 創意潛能開發科目大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本科目目標在透過適當的創造性思考教育訓練,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主要內容包含:1.創造發明的啟示與意義,2.生活中之創意,3.創造的人格,4.創造的歷程,5.創造潛能開發,6.設計創意演練。教學活動:以啟發式、活潑教學內涵為主,善用學校、社會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經驗。

本科目目標在透過適當的創造性思考教育訓練,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用具有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主要的內容包含:1.創造發明的啟示與意義,2.生活中之創意,3.創造的人格,4.創造的歷程,5.創造潛能開發,6.設計創意演練。教學活動:以啟發式、活潑教學內涵為主,善用學校、社會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經驗。



2-24創意潛能開發教學綱要

95暫綱草案文

98課綱草案文

備註

、教學目標:

1.激發個體的創造潛能與創造的生命意義(語意不明,建議刪除)

2.觀察與體驗生活中之創意,養成突破成規、求新求變之探究精神。

3.創造性思考之教育與演練,在於(刪除)增進學生敏覺、流暢、變通、獨特、精進、熱忱自信等人格特質,培養用創意來解決問題之能力

、教學目標:

1.激發個體的創造潛能

2.觀察與體驗生活中之創意,養成突破成規、求新求變之探究精神。

3.增進學生敏覺、流暢、變通、獨特、精進、熱忱自信等人格特質,培養用創意來解決問題之能力。



五、教材大綱: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創造發明的啟示與意義

1.創造發明的故事。

2.創造與人類文明。

3.創造的意義。

1.創造發明的啟示與意義

1.說明創造的意義,及與人類文明的關係。

2.舉出一些創造發明的故事。


3.創造的人格

(4hr)


()
創造的人格

(2hr)



4.創造的歷程

1.問題的形成:需求、刺激或感知。

2.準備與孕育:資料探尋與擴散思考。

3.創新方案與評估。



(合併於5.設計創意演練單元)

5.創造潛能開發

(12hr)

1.人腦的奧秘與創造潛能。

2.歸零思考術:思考歸零、突破常規、無拘無束、重新出發。

3.腦力激盪術:強調團體動腦、交互激盪與自由發揮之情境,獲得創意之質與量。

4.屬性列舉思考術: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強調觀察、分析,排列組合,發現關係、新結構。

5.葛登(Gorden)糾合術(Synectics):強調統合差異,類比、隱喻之運用。

6.自由聯想思考術:運用自由聯想發覺事物間之新意與連結。

7.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與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之互運用。

()
創造潛能開發

(10hr)

各種創造潛能開發方法的瞭解與運用:

1.人腦的奧秘與創造潛能。

2.歸零思考術:思考歸零、突破常規、無拘無束、重新出發。

3.腦力激盪術:強調團體動腦、交互激盪與自由發揮之情境,獲得創意之質與量。

4.屬性列舉思考術: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強調觀察、分析,排列組合,發現關係、新結構。

5.葛登(Gorden)糾合術(Synectics):強調統合差異,類比、隱喻之運用。

6.自由聯想思考術:運用自由聯想發覺事物間之新意與連結。

7.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與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互運用。


6.設計創意演練

(10hr)

1.構想發展。

2.創意企畫提案。

3.創意評量。

4.成果發表與觀摩。

()
設計創意演練

(18hr)

1.問題的形成

2.構想發展。

3.創意企畫提案。

4.創意評量。

5.成果發表與觀摩。


、教學要點:

(2)課堂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並輔以生活觀察、個案研討與作業演練等方法。


、教學要點:

(2)課堂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透過實地參與及演練,並輔以生活觀察、個案研討與設計作業等方法。在教材中應多加安排相關領域創意設計實例,以增進學習效果。






2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