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南磺溪流域學校永續系統會議紀錄:探究與實作課程合作方案

格式
docx
大小
6.91 MB
頁數
2
上傳者
first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6-14,离现在 0 1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中國文化大學

南磺溪流域學校永續系統

會議紀錄表


本計畫陳盈宏老師與新北市三民高中洪晨凱老師針對大學如何與高中針對以在地為基礎的探究與實作課程進行合作,重點如下

  1. 大學端須熟悉108課綱「核心素養導向」與「探究歷程五步驟」,提供支援時應依高中學生的認知與能力層次設計協作內容,而非簡化大學課程直接下放。

  2. 大學師資應將複雜的在地研究資料或理論知識進行適度轉譯與教育化處理,使高中生能理解、分析並運用,提升探究的深度與實用性。

  3. 大學端可協助引導高中生學習質化訪談技巧、問卷設計、資料蒐集與分析工具(如KJ法、SWOT分析等),強化其研究能力與行動規劃。

  4. 大學應與高中教師共同規劃,讓學生保有主導議題選定與研究方向的自主性,強化課程歸屬感,合作過程中應避免由大學「灌輸」地方知識的做法,而應營造雙向學習情境,鼓勵高中師生主動提出觀察與詮釋。

  5. 大學應鼓勵與高中社會科教師、自然科教師共同備課,發展跨領域探究模組,如「地方環境與社會關係」、「空間變遷與文化記憶」等。

  6. 大學與高中可共同建置「區域探究教案共享資料庫」,彙整歷年探究作品、影像紀錄、教師心得等,做為持續性課程推動的資源基礎。

  7. 大學與高中可以共同辦理區域性高中教師工作坊,由大學教師分享研究方法、地方資料、課程評量設計,建立穩定的高中教師支持系統。

  8. 除課堂成果發表外,可引導學生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公共展覽、地方論壇、青年提案計畫等具社會參與性的實踐形式。

  9. 在訪談記錄、影像製作、展覽策畫等過程中,應強調高中生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說在地的故事,而非模仿專業術語與報告格式。

  10. 在學習評量方面,以歷程性學習指標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包括問題意識的形成、資料的處理能力、觀點的轉變等,避免過度重視最終產出樣貌。


會議照片

本計畫陳盈宏老師與新北市三民高中洪晨凱老師針對大學如何與高中針對以在地為基礎的探究與實作課程進行合作進行熱烈對話

洪晨凱老師提醒大學與高中針對以「在地為基礎」的108課綱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進行合作時,應建立兼顧課程自主、學生需求與場域連結的協作模式




洪晨凱老師提醒以高中課綱脈絡出發、強化學生自主性、促進夥伴式共備與反思型教學文化,有助於深化大學與高中間真正的教育對話與地方實踐連結。

本計畫陳盈宏老師與洪晨凱老師討論分享彼此未來合作方向,並合影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