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太平國小 五年級 112 下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68.13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6-28,离现在 1 12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第二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期末評量試卷
五年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 18 題,每題 2分,共 36 分)
1..( )花蓮、臺東地區,能夠保留較多自然資源的原因,
可能和清帝國統治前期,禁止漢人入山開墾有關。
2..( )日治初期,臺灣各地有抗日事件,局勢不穩定,總
督府為了能分配資源與人力,加強地方控制,不斷
地調整行政區域劃分。
3..( )日治時期,為解決臺灣西部人口過剩的問題,總督
府強制遣返在清帝國統治期間移民來臺的漢人。
4..( )日治時期,興建縱貫鐵路串連南北,中部各地也興
建輕便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使聚落發展從臺中
火車站附近移到港口。
5..( )高雄,是政府設立第一座加工出口區的地點,主要
是考量到高雄有許多天自然資源可供加工出口區使
用。
6..( )日治時期,為了打造「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願
景,總督府積極實施農耕教育,鼓勵農民耕作,並
將土地平均分配給臺灣農民人民。
7..( ) Apple MacBook,是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
筆記型電腦,不僅是全球最多人購買的筆電品牌,
更在全球筆電市占率中佔了 24.6%。
8..( )戰後,政府在南部興建曾文水庫,對南部的農業生
產貢獻很多,不僅提供灌溉,還具有水力發電和防
洪的功能。
9..( )金門、馬祖是鄰近中國外海的離島,戰後成為臺灣
軍事防禦的重要據點。
10.( )臺灣的醫院多分布在都市,其中又以臺北市所擁有
的資源最多。
11.( )由臺灣著名作曲家鄧雨賢譜曲、作詞家周添旺填詞
的經典臺語歌曲《月夜愁》,歌詞裡提及了年少女
子於三線道等待無緣愛人的淒美故事。三線道,是
戰後初期,由政府規劃興建的道路。
12.( )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將臺灣分成北、中、南、東
四大地區,其中宜蘭縣屬於東部地區。
13.( )戰後,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的民眾到東部開墾荒地
,人們以牛車搬運土來填地,改善當地土質,歷經
辛苦的整地後,才能種植水稻、鳳梨等農作物。
14.( )西元 1945 年後,政府以臺北市作為首都,積極推
動都市計畫,加強興建公共設施,改善生活環境,
使人口快速增長,形成了大臺北都會區。
15.( ) 桃園市設有臺灣第一座國際機場,是臺灣與外國
聯繫最方便的地方,因此吸引許多國內外企業將
工廠設在這邊
16.( )臺南水道是臺灣自來水發展的起源,提供我們乾淨
的自來水,為了紀念,政府在民國 82 年建造自來
水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臺灣現代化自來水開展過
程,提供我們到此參觀。
17.( )民國 112 年推出 TPASS 行政院通勤月票,可在指定
的時間及生活圈內,都能透過同一張月票,無限次
數搭臺鐵、捷運、公車等交通工具。
二、選擇題 14 題,每題 2分,共 28 分)
1.( )臺灣在某時期的行政區,被劃分成五個州三個廳,
下列哪個不是在五個州的劃分裡?1)臺南
2)臺中州(3)臺東州(4)臺北州
2.( )承上題,某時期指那個時代?(1帝國時期
2)日治時期(3)民國 40 年代(4)民國 50 年代
3..( )臺灣各時期的經濟發展,請由早到晚順序排列?
(A)設科學園區發展高科技業 (B)推動十大建設提升
經濟發展(C)在高雄設立加工出口區(D)全村於收割
時期投入大量人力割稻
1DCBA 2CBAD
3BADC 4ADCB
4..( )承上題,在政府確立發展高科技產業後,設立了
什麼?(1)臺中科學園區(2)臺南科學園區
3)新竹科學園區(4)路竹科學園區
5..( )曾在有一本書將臺灣分為前山後山,下列說法何
正確?(1)以海岸山脈為界來區分前、後山
2)前山的交通建設發展都比後山晚(3)後山是
指現今臺灣的北部地區(4)後山地區以雄偉壯麗的
斷崖景觀聞名
6..( )臺灣西部地區因某建設已興建完成,現在從臺北到
高雄搭乘直達車,車程不用 2小時就可抵達,讓臺
灣西部地區,實現「一日生活圈」的理想。請問上
述中,某建設指的是?(1)臺灣高速鐵路(2)國
1號(3)雪山隧道(4)中橫公路
7. ( )當年政府實施的土地改革,分為幾個階段下列哪一
個敘述正確?(1)政府補助佃農 37.5%的租金,
減輕負擔(2)政府幫助農民取得自己耕作的土地
,成為土地的主人(3)政府以強制徵收的方式取
得地主的土地,且不給任何補償(4)政府幫助農
民取的土地,但他們的生和並沒有獲得改善
8..( )清帝國統治後期,來臺開墾的漢人越來越多,臺灣
各地陸續完成開墾,請問:於清帝國統治前期
,臺灣的土地開墾範圍的變化為何?
1)北南,東西 2)西東,北
3)南北,西 4)西東,南
9. ( )政府為提升臺灣經濟,推動十大建設,創造大量就
業機會,不會帶來什麼問題?
1)上下班交通擁塞(2)環境污染變嚴重
3)城鄉差距擴大 4)人口老化
10.( )隨兩岸關係逐漸穩定,金門、馬祖開放觀光,民眾
紛紛前來觀光、欣賞當地景觀,下列敘述,何者
1這裡的原住民人口比例高,有獨特的
民文化(2)金門有特殊的自然景觀「藍眼淚」
3現今離島地區的醫療資源與本島一樣充足,離
島居民不必前往臺灣就醫4金門設立「古寧頭戰
史館」是紀念曾在此發生的激烈戰役
11.( )臺灣茶農想進行產業轉型,請問下列個方法錯誤
1)與學校合作,開設培茶藝師訓課程(2)強調
有機的茶葉產品,並透過經濟部產銷履歷制度,建
立良好品牌形象(3)走高品質、精緻化的路線
4)發展在地文特色的茶種
12.( )南投縣魚池鄉培育出知名的阿薩姆紅茶,是日治時
期成功培育出的新茶種,其茶種原本源自那個國家
?(1)臺灣(2)印度(3)中國(4)日本
13.( )政府為了加速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做了什麼,請
從下列選出正確的答案?(1)鼓勵學校與企業合
作(2)推動工業改革(3)鼓勵產業外移(4)增
加工作時間
14.( )下列哪個條件不適合茶樹生長
1)氣候溫暖潮溼(2)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形(3
排水良好的山地地形(4)平坦廣闊的平原地形
、綜合題 9題,每題 2分,共 18 分。)
以下選項,選出最適合答案並填入下面空格中
10Formosa Tea20Fortnum Tea 30)學校
40)臺北 50)大稻埕 60)銀行
70)茶葉 80)樟腦 90)新式醫院
10)淡水港 11)基隆港 12)下水道系統
13)捷運 14)自來水系統 15)橋頭糖廠
16)臺南 17)架設電線桿 18)艋舺
【一】
日治時期以某地區1,作為主要統治中心,為了整體
的都市規劃,首先,總督府拆除舊城牆,重新規劃街道,接
著,建設2)、(3)、(4)、(5)、(6)、7公共設
施。這些建設不僅幫助產業推動,成為臺灣日後經濟發展的
基礎,更使此地發展成臺灣第一個十萬人以上的都市。請將
1)~(7)的答案填入下面空格中。
【二】
1860 年清帝國統治,一位來自泉州的貧窮商人--周成,
拋下故鄉的妻兒,獨自一人到臺灣經商。周成抵臺時,正逢
臺灣因開港通商,經濟商品8外銷到國外,深受歐美人喜
愛,還以名稱9作為品牌大量外銷。周成靠著在大稻埕從
事經濟商品的出口貿易致富,更因某港口10通商,此地成
為該商品重要的貿易集散中心。經商成功成為有錢人的周
成,竟移情別戀謀害來臺探視的妻子,最終受到報應而死。
取自民間故事《周成過臺灣》
請將(8)~(10)的答案填入下面空格中。
五、題組(共 9題, 每個答案 2分,共 20 分)
【題組一】閱讀下列文章,回答第 13題:
經典台語老歌〈孤女的願望〉,是首臺日混血歌曲。
歌詞描述著當時臺灣年輕人離鄉背井到都市的情形,唱進
人們的心坎裡,因此紅遍大街小巷……請問:
1. ( )歌詞中提到了那一種社會現象?
1)環境遭到破壞 2)減少工業就業人口
3)交通生活便利 4)人口遷移到都市
2. ( )依據歌詞,鄉村的少女想到都市,最主要的原因可
能是什麼?
1)都市自然資源比較多(2)都市土地比較寬廣
3)都市工作機會比較多(4)都市氣候適合居住
3. ( )請你從歌詞,雖然無人替阮安排將來代志,阮想
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這種景象,推
論臺灣當時屬於哪一時期?(1)日治時期(2)戰
後初期(3)民國 60 年(4)民國 90
【題組二】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第 47題:
臺灣南部平原面積廣大,具有發展農業的優勢,過
去因受限於水利設施不足,降雨時間分布不均,導致水
資源不足,影響農耕生產。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提高某
產品的產量,規劃興建水利設施,該水利設施可灌溉的
地區,涵蓋了今日的雲林、嘉義、臺南等,由於此項灌溉
工程的完成,提供穩定、充足水源,使得種植面積增加許
多,作物量因而大增。
4. ( )依上文,日治時期總督府為提高某農產品產量,
規劃興建水利設施,該水利設施是?(1)桃園圳
2)八堡圳(3)嘉南大圳(4)曹公圳
5. ( )承上題,除了蔗糖外,下列哪個農產品也在其水利
設施完工後,使得種植面積增加,大幅提高產量?
1)茶葉(2)稻米(3)芋頭(4)樟腦
6. ( )依據上文,導致水資源不足,無法穩定收成的原因
,除了水利設施不足之外,南部降雨多集中在什麼
時候?(1)冬季(2)秋季(3)夏季(4)春季
7. 承【題組二】此地仍留有一座日人銅像,是當地人民為
了感念這位日籍技師(a,不僅設計水利設施外,也負
建造設施中的某水庫(b對臺灣水利設施中的的貢
獻,為他建立的銅像,請從下列圈出正確答案
a八田與一 / 東填曉雨 / 伊藤博文
b曾文水庫 / 烏山頭水庫 / 牡丹水庫
【題組三】
閱讀下列文章,請選出第 810 題的正確答案
有一群日本人,他們擁有日本護照,但卻在臺灣出
生,因為戰爭的無奈,必須離開他們出生的地方,他們是
灣生,一群很愛臺灣,將臺灣視為自己家鄉的異邦人
《灣生回家》,2015 年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灣生」及
他們的後代,講述灣生們回到日本後的生活與對臺灣的認
同及情感。
1895 年,僅憑一張馬關條約,臺灣成為日本領土最南
端的島嶼。日治時期,總督府積極鼓勵日人移民臺灣,在
臺灣建設日本移民村、神社、民生設施等,吸引日人移
民,其中最知名的日本移民村,就是吉野移民村。
來臺的第一代日本移民者,透過總督府的指導及協助
整地、修建道路、建設學校等,在這一片荒無的土地上,
一點一滴辛勤開墾、建立家園、孕育下一代。
西元 1945 年,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當時前來接收臺
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去日本化為前提,命令日本政府配
合,將在臺的日本人全數遣返回國。他們被迫留下在臺灣
的所有財產,就這樣被趕回陌生的日本。隨後因臺日關係
緊繃,臺灣政府頒佈戒嚴令,許多灣生早已視臺灣為自己
的故鄉,此生懷著對臺灣的思鄉之情終老,卻再也不曾有
機會,在辭世前踏上臺灣的土地。
8. ( )依據上文,對於「灣生」的解釋,那個正確?
1)日治時期,來臺灣的第一代日本移民者
2)日治時期,在臺灣出生的第二代日本移民
3)日治時期,所有在臺灣出生的新生兒
4)日治時期,移居花蓮開墾得原住民人
9. ( )「灣生」為何成為異邦人?
1)因為他們不認為臺灣是故鄉
2)因日本戰敗而離開故鄉,分隔兩國
3)因不適應臺灣環境而返回日本
4)因為與第一代日本移民者有不同生活經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