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四維國小 五年級 112 上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44.95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2-02,离现在 1 27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中市北屯區四維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 第二次定期評量試卷 題目卷
命題教師: 老師 班級:五年 座號: 姓名:
一、 是非題(每答 1分,共 8)
1.臺灣北部適合興建港口、從事漁業或貨物航運是因海灣內水深、風浪小。
2.地球表面是由數個巨大板塊組成,而臺灣島位於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板塊東西
兩側互相推擠後,使臺灣島隆起。
3.我們可從史前時代遺留下來的居住痕跡或器物,推測當時先民的生活情形,故這些遺址與
遺物是我們認識史前文化的重要依據,需要妥善地維護。
4.十三行人已經掌握煉鐵技術,因此不再使用石器和陶器。
5.十六世紀以來,歐洲人不斷尋找能到達東方的新航路。傳說當時歐洲人行經臺灣時,讚嘆
臺灣為「美麗之島」,後來就常用「福爾摩沙」來稱呼臺灣。
6.西班牙人在雞籠(基隆)、淡水等地建立城堡,作為貿易據點,後來被日本人派兵驅逐。
7.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期徵收各種稅金,壓迫漢人,曾於西元 1652 年引發郭懷一事件。
8.曾經在臺灣經營、統治的荷蘭人、西班牙人和鄭氏政權,都有在臺進行貿易經濟活動
二、題組:
(一)臺灣山海環境及地理位置:(每題 2分,共 23 )
1.下列哪一個地方因氣候溫暖、海水清澈,適合珊瑚生長,有珊瑚礁岩海岸的分布
1屏東 2基隆 3花蓮 4彰化
2. 下列關於竹東丘陵的敘述,何者錯誤
1在此上空進行空拍,可見埤塘遍布 2許多居民從事採茶、種茶及製茶的農業活動
3新竹科學園區、清華大學等位於其 4過去許多居民以砍伐樟樹,製作樟腦為生
3. 隨著都市與工商業發展,現今桃園台地的埤塘,較不可能轉變為何者?
1改為工廠與住宅用地
2被棄置或填平
3規畫成生態公
4擴建成民生水
4.下列關於臺灣原住民族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甲、西部海岸、平原或丘陵地區的原住民族,因地理位置關係,較早接觸漢人和外國人
乙、根據考古研究,史前時代尚未有原住民族在臺灣居住的痕跡
丙、目前根據政府的認定,臺灣的原住民族共有十六族
丁、臺灣所有的原住民族都分布在臺灣本島各
1甲乙
2甲丙
3丙丁
4乙丁
5.文化部舉辦美術比賽主題是「畫我家鄉」,家鄉是臺北市的同學,繪畫作品最可能是畫下
列何種地形? 1平原 2台地 3盆地 4丘陵
2
6.下列何者不是許多全球知名貨櫃航運公司選擇高雄港作為環太平洋航線、歐洲航線的貨櫃
轉運港的原因?○
1優越的地理位置○
2天然的遼闊港灣○
3穩定的氣候○
4完善的都市發
7.下列何者不是臺灣可以吸引眾多候鳥來此休憩覓食、度冬繁殖的原因?
1位於遷徙路線中
2適宜的氣候
3多樣化的地
4人們表現得很友善
8.小維看到新聞上提到臺灣地理位置很重要,不大明白,便詢問了同學,沒想到每個人說的
都不同。其中有一個人的說法是錯誤的,你知道是哪一位嗎?
小淳說:臺灣是亞洲東部通往太平洋的必經之
小勇說:臺灣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間的中點
小綺說:臺灣位於大西洋和太平洋間的中間
小瑋說:臺灣位於亞洲東部和太平洋交界
1小淳 2小勇 3小綺 4小瑋
9.下課時,小維和同學們分享家鄉的海岸景觀特色。小維說:「阿嬤家附近搭了許多蚵架,
每次回去,我都會幫阿嬤剝蚵。」請問這個小維的家鄉可能是位於哪裡呢?
東部海岸 西部海岸 南部海岸 北部海岸
10. 下列特徵是哪一種地形?請畫線連起來。(每題 1)
()史前生活大探索:(每題 2分,共 17 )
1.學者專家們將歷史分為「史前時代」和「歷史時期」兩大段落的依據為何?
是否留下文字紀 是否畜養家畜 是否開始貿易 是否種植農作物
2.下列關於十三行遺址的敘述,何者有誤?
頂罟里別名為「十三行庄」 十三行遺址鄰近淡水河
多年前,政府在頂罟里興建圖書館時,挖掘出許多史前時代的器物。
臺灣已發現約兩千多處遺址,十三行遺址就是其中之一
3.根據考古學家推論,十三行人是透過何種方式擁有煉鐵技術?
1不斷努力自行研發出來
2把製作陶器的技術應用於煉
3和臺灣島外的人交流而學會
4在製作玉飾時不小心發現
4.十三行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何者可以讓我們推論當時人們與島外族群有交易行?
貝塚 玻璃製品和瑪瑙 人面陶罐 精美的玉
海拔低、地勢平坦且開闊 丘陵
地勢高聳,海拔高於 1000m 的地形 盆地
低矮山丘、地勢起伏不平 平原
地勢四周高、中間低,狀似臉盆 台地
地勢稍高,頂部平坦的地形 山地
3
5.下列哪種飾品較不會十三行人身上看到?○
1玉質耳飾○
2鑽石戒指○
3玻璃環○
4瑪瑙珠飾
6.綺綺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後畫出十三行人的生活圖,該圖較不會有何內容?○
1種植農作物○
2
用火烹煮食物○
3畜養動物
4以現成山洞當住屋
7.關於十三行遺址中發現幾何紋飾的陶器碎片,下列哪個描述是錯誤的呢?
這些陶器是和島外的人交流來的
這些陶器可以展現當時人們的美學觀念
當時的人們已有精湛的製陶工藝技
這個陶器可以用來烹煮食物或存放物品
8. 請將下列史前時代器具演變,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並將代號填入( )中。(每格 1)
A.磨製石器 B.敲打石器 C.製作鐵器 答: ( ) ( ) ( )
(三)穿越時空看荷西:(每答 2分,共 24 )
1.仔細觀察右圖,十六世紀時的歐洲人來到東方會先經過
界三大洋中的兩個,即圖中 AB代表的海域,請問 A
應的海洋為何?
1大西洋
2太平洋
3印度洋 地中海
2.呈上題,歐洲人前來東方的中途,會繞過甲地,甲地指
是下列何處?○
1富貴角
2三貂角
3好望角 鵝鑾鼻
3.阿勇到紅毛城玩,看到荷蘭人在臺灣生活的紀錄,心裡
想:「歐洲人為什麼能來到臺灣發展貿易呢?」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1地理位置接近 2航運技術的進步 3有很強大的武力 4喜歡冒險的生活
4.淳淳到臺南古蹟旅遊,看到聖經上的文字,發現這是十七世紀臺灣原住民族最早接觸的文
字,該文字應是何者? 1漢文 2荷蘭文 3西班牙文 4以羅馬字母拼寫的原住民族語言
5. 阿諺為瞭解荷蘭和西班牙人在臺活動情形的差異,
他們在臺灣的統治情形做了對照表。不過,粗心的遺漏
些部分,請幫他完成右表缺空處並回答下列問題。
(1)荷蘭人於西元 1624 年來到臺灣,主要為了和
哪些國家進行貿易? 中國和英國 中國和
日本 日本和南韓 中國和新加坡
(2)荷蘭人引進哪種動物到臺灣
1黃牛
2大象
3梅花鹿
4山羊
(3)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為防止漢人群起反
抗,之後又建立哪座城加強防衛?
1紅毛城 普羅民遮
熱蘭遮城 聖薩爾瓦多
中國
西班牙
荷蘭
印尼
臺灣
荷蘭
西班牙
1624~1662
(38)
1626~1642
(16)
今臺南 安平一帶
基隆的社寮島
(今和平島)
臺灣( )部
(1%)
臺灣( )部
(1%)
1.熱蘭遮城
( )
2.普羅民遮
( )
1.聖薩爾瓦多城
2.聖多明哥
( )
班級:五年 座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
4
(4)早期臺灣島上有許多野生梅花鹿,但是在荷 西時期卻迅速減少,造成這種狀況主要
因商人將鹿的哪項成品外銷世界各地? 鹿皮鹿角鹿茸鹿肉
(四)鄭氏政權治台灣:(每答 2分,共 28 )
1.「他生於中國福建,是延平郡王的父親,曾經是海盜,也是商人,曾到過日本、臺灣,也
掌握當地的海上貿易勢力。」以上短文中的「他」最有可能指的是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
1鄭芝龍
2郭懷一
3顏思齊
4陳永華
2.率軍渡海來臺,驅逐荷蘭人離開臺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的是哪個人?
鄭芝龍 陳永華鄭經 鄭成功
3.有關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由鄭芝龍所建立 從三貂角登陸
為了解決軍隊糧食問題,實行屯墾制度 劍潭也是軍隊屯田的地點之
4.阿諼想從地圖尋找因軍隊屯墾而留下的地名,但是她不知從何找起,
觀察右圖,何地最有可能找到相關地名呢?
1甲○
2乙○
3丙○
4
5.明朝君主曾賜給鄭成功哪個姓氏,使得鄭成功也有國姓爺之稱?
「張」姓 「陳」姓 「朱」姓 「劉」姓
6.鄭氏時期曾對外輸出產品,進行貿易以賺取可觀的利益。請問當時用來進行國際貿易的輸
出品是哪些?(A鹿皮、B茶葉、C樟腦、D蔗糖 AB CD AD BC
7.鄭嘉瑋拿著這張十七世紀臺灣某個地方的地圖,觀察右圖建築及名稱,這可能是自己祖先鄭成功攻
打臺灣的重要史料
(1) 這幅地圖繪製的地方當時應該是由哪群人所統治?
漢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葡萄牙人
(2) 右圖中「甲」是什麼海域?
南海 太平洋 臺灣海峽 台江內海
(3) 鄭氏來臺後,在今日的臺南市設立下列何者?
1天興縣
2萬年縣
3承天府
4承天縣
(4) 鄭嘉瑋發現有些人用不同稱呼來代表他的祖先,可見自己的祖先對臺灣影響很大,但是
下列稱呼中一個不是他祖先的稱呼開漳聖王 國姓爺 延平郡王 開山王
8. 根據題目的敘述,配對正確選項,並將代號填入( )中:
1祭祀陳永華的地方:(
2臺灣最早的孔子廟:(
3位於孔廟內,是學生學習的地方:(
4選拔優秀人才方式:(
A、臺南市 孔廟 B、永華宮 C、普羅民遮城 D、明倫堂 E、屯墾制度
F、臺中市 孔廟 G、慈聖宮 H、延平郡王祠 I、諸聖教堂 J、考試制度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