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105學年度教育概論期末考試題

格式
doc
大小
55.5 KB
頁數
6
上傳者
Colli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01-05,离现在 8 29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作答完畢,試卷請繳回!

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105學年度

教育概論考試題

班級:姓名:學號:


一、選擇題(每題2分,50題,100)

1.在知識論上,實用主義一般也被稱為? 
(A)功利主義 (B)理性主義 (C)唯物主義 (D)工具主義

2.在哲學論述的範疇中,何者討論「存有」(being)與「實體」(reality)的本質?

(A)形上學(B)知識論(C)價值論(D)方法論

3.近代探討社會階層化(social stratification)的理論相當多,主要仍受功能論與衝突論的影響。請問下列那項敘述正確? 
(A)功能論認為擁有權力和利益的成員能夠位居社會的高階層 
(B)衝突論主張社會階層化可分配成員至不同職位中以完成社會責任 
(C)功能論認為社會階層化是因為社會分工所需 
(D)衝突論主張職務功能的重要性和待遇高低有必然的關係

4.多數人認定最早使用社會學(Sociology)一詞,並對社會學理論區分社會靜學(Stasics)及社會動學(Dynamics)的人是? 
(A)孔德(Comte) (B)米德(Mead) (C)柯萊(Cooley) (D)帕森斯(Parsons

5.有學者認為學校教育是一種公平的選擇機制,也是有效的分類機制,並且相信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其分配到不同的社會位置,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此種概念是來自下列何種理論?
(A)結構功能論 
(B)社會衝突論 (C)A號互動論 (D)有機比擬論

6.康德(I.Kant)試圖調合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在知識論上的對立觀點,學說被稱為批評主義,康德認為知識的構成有兩條件不可偏廢,下列何者是有關兩條件的正確敘述?
(A)份量、性質、關係與型態的範疇
(B)本體論與宗教
(C)先天的型式與後天的材料
(D)直覺與感官知覺

7.近年來,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在西方世界重新受到重視。相較而言,下列哪一種德育立場最重視強調實踐、習慣養成的品格教育?

(A) 效益倫理學(B)義務倫理學(C)正義倫理學(D)德行倫理學

8.有人主張「教育目標要尊重差異」、「教育內容要朝向多元文化」、「教育方法要重反省能力且反對固定的方法」,此思想傾向於哪一種主義的思想?
(A)存在主義 
(B)實驗主義 (C)理性主義 (D)經驗主義

9.康德的批評主義知識論所反映於教育學理上的看法,可用論語中的哪句話來概括? 
(A)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10.下列有關知識論與教育的敘述,何者為「非」? 
(A)理性主義知識論認為知識來自於先天理性,教育上重視理性啟發 
(B)經驗主義知識論認為知識來自於後天經驗,教育上強調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 
(C)批判主義知識論認為無經驗的理性是空的,無理性的經驗是盲的 
(D)實驗主義知識論知識論主張追求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

11.某位學者指出一英畝之土地種植燕麥對人類所能提供的熱量將六倍於以等量的土地放牧牛羊,這位學者因此得出人類應該素食並解放動物的結論。這位學者的論述方式最為接近倫理學的: 
(A)義務論(
deontological theory)  (B)效益論(utilitarianism
(C)德行論(
virtue ethics)  (D)權利論(Natural rights)

12.惠慈從小就很喜歡閱讀哲學與思考,常常問一些老師不易回答的問題。有一天上課時,老師正在解說人體的構造,惠慈又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身體看起來應是物質性的東西,但心靈也是物質性的東西嗎?還是屬於非物質性的東西呢?身體與心靈相比較,哪一個較為根本呢?兩者如何互動?」就哲學領域而言,惠慈的問題一般被歸屬於哲學哪一部門的研究主題?

(A)倫理學(B)價值論(C)知識論(D)形上學

13.老師非常注重教育環境的功能,並認為學生如同一張白紙,而這白紙可「染黑則黑,染黃則黃」。因此,張老師在教育方法上相當注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請問張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傾向下列哪一種主義? 
(A)理性主義 
(B)實驗主義 (C)批判主義 (D)經驗主義

14.下列何者主張學校應為純淨之地,以利學生經驗重建促進知識成長?

(A) 杜威(B) 盧梭(C) 培根(D) 福祿貝爾

15.倫理學上判別一件事情或行為的是非善惡,如果依結能否增進最大多數人幸福此種論?

(A) 德行論(B)效益論(C)義務論(D) 神律論

16.倫理學上判別一件事情或行為的效益論者彌爾(J. Mill) 主張行為之善惡,視其傾向於產生快樂或痛苦程度衡,因而他倡議的道德判斷對象何?

(A)行為動機(B)行為結果

(C)行為者本身品格(D)動機與結果銜接永恆知識的精熟

17.柏拉圖(Plato)曾用「洞穴」的寓言來說明知識、真理不能靠表象的感官經驗,其知識論立場是屬於下列何種理論?
(A)實在論 
(B)觀念論 (C)實用論 (D)存在論

18.以下何者係運用鉅觀的教育社會學觀點來解釋人類行為的理論?

(A) 鏡中自我(the looking-glass self) (B)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

(C)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D)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19.下列有關德行倫理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行為結果的苦樂來界定善惡 (B)重視倫理學語言的分析和定義 
(C)主張善惡的判斷是訴諸直覺的作用 (D)強調道德應該重視人的品性和行為

20.實驗主義重視經驗改造,使內在智力與外在經驗交互作用,在經驗中不斷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教學法以何者為中心? 
(A)教師 (B)學生 (C)教材 (D)情境

21.教育中的唯實主義(realism,或譯為實在論)由來已久,下列的教育主張或措施中,何者最為接近唯實主義的精神?
(A)閱讀經典 (B)形式訓練(C)尊重人的主體性 (D)教育科學運動

22.小新向已經是癌症末期的母親謊稱這學期成績是班上第二名,以獲取母親的歡心。此一行為若由下列何種規範倫理學的觀點而言,是可以諒解的? 
(A)動機論
(B)快樂主義(C)德行倫理學(D)道德相對論

23.自由、平等、權威、紀律和懲罰等教育議題的探究,屬於教育哲學哪一分支的研究重心?
(A)認識論
(B)價值論(C)心靈哲學(D)倫理學

24.以下何者是理性主義的知識觀?

甲、人類的感官難免產生幻覺

乙、知識具有普遍性和不變性

丙、知識可以透過人類經驗檢證

丁、人類必須經由理性思考去獲得知識

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丁乙

25.關於知識論當中的經驗論,下列何者錯誤

(A)對真理的看法是採取「符應說」(correspondenttheory of truth),真理需符合人的經驗 

(B)代表人物有洛克(J. Locke)、巴克萊(G. Berkeley)、休謨(D. Hume)等人 

(C)認為認知一定要與邏輯推理或是知識系統的一致性相契合 

(D)在教育上重視外在的指導與訓練

26.笛卡兒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是何種知識派別? 
(A)理性主義 
(B)經驗主義 (C)批評主義(D)試驗主義

27.關於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做法,下列何者錯誤? 
(A)道德教育的實踐可結合情意教育與美感教育 
(B)權利倫理主要重視個人在人格修養上追求卓越 
(C)學生品德表現不佳的可能原因之一是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教育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同理反思、批判與實踐能力


28.一九七O年代興起的新教育社會學(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者對於教育現象的社會學分析,傾向於採取何種理論學派之立場?
(A)結構功能論
(B)衝突論(C)功能論(D)俗民方法論

29.下列有關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對於學校的看法,何者「錯誤」?

(A)學校是偉大的平衡器(equalizer(B)學校是傳遞共同價值與信念的場所

(C)學校合法化社會階級的不平等(D)學校是公平有效的選擇機制

30.康德(I. Kant)的道德學說屬於主內派,他主張道德教育訓練:
(A)習慣的養成比意志訓練重要 
(B)意志訓練比習慣的養成重要
(C)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都不重要 (D)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同樣重要

31.以常識性知識為研究對象,主要在探討人們日常生活的態度與行為,亦即人們如何瞭解生活世界的意義。請問這是採取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研究教育?

(A)結構功能論(B)符號互動論(C)後現代主義(D)俗民方法論

32.重視對學校教育中人際關係的過程,及這些過程中所隱含的意義進行研究,是屬於教育社會學中之何種學派的研究觀點

(A)和諧理論學派(B)衝突理論學派(C)解釋論學派(D)結構論學派

33.「背誦古文可以增進記憶力」,這種看法符應何種教育哲學觀點?
(A)行為主義
(B)實在論(C)觀念論(D)實驗主義。

34.下列何種理論強調「直觀本質」,對事物「存而不論」,以「還原」的方式找尋事物的本質與真相?

(A)象徵互動論(B)現象學(C)俗民方法論(D)批判理論

35.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是屬於哪一學派的理論?

(A)合諧理論學派(B)衝突理論學派(C)解釋理論學派(D)批判理論學派

36.現象學在教育研究方面促成了「質性研究」典範的產生,其中它所指的「客觀」是指下列何者?
(A)知識的可靠性 
(B)研究結果的一致性

(C)標準化的操作程序 (D)讓事物呈現其自身

37.不同哲學派別具有的不同的認識觀。以下各派別的知識觀的敘述何者正確?(A)經驗主義主張知識是經驗的產物,強調教育的效能

(B)實驗主義重視永恆知識的精熟

(C)經驗主義強調知識來自先天直覺與推理

(D)精粹主義主張知識係從做中學習得

38.根據符號互動論,人類對外在世界之所以擁有主動性,而非被動接受環境刺激反應而已,其因為何?

(A)因人類有理性與計算的能力(B)因人類有遵從大自然規律的能力

(C)因人類是生產方式改變的接受者(D)因人類有詮釋與定義的能力 


39.梅教授計劃研究隔代教養問題,他設計了兩個問題訪問祖父母:『為什麼是由你來照顧孫子女?』,『你覺得自己的角色比較像父母還是祖父母?』。請問梅教授最可能使用那一個理論取向?

(A)衝突論(B)結構功能論(C)方法論(D)象徵互動論

40.主張學校是情境中的人透過社會互動建構意義的地方,著重在分析教師與學生如何協力完成教學活動,以及師生如何詮釋教學情境中的意義。請問這是採取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研究教育?

(A)社會轉化論(B)解釋論(C)功能論(D)衝突論

41.以下何者屬於「微觀教育社會學」(micro-sociology of education) 的研究主題?

(A)再製(reproduction) (B)符應(correspondence)

(C)互動(interaction) (D)抗拒(resistance)

42.下列教育現象的敘述,何者屬於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取向?

(A)學校教育在為資本主義服務(B)學校教育促進社會文化的傳遞

(C)學校教育的結果為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

(D)師生之間存在制度化的「支配與從屬」(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關係

43.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分類,可分為鉅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下列何者「不」屬於微觀研究的論述?

(A)強調社會變遷的研究(B)重視實際社會生活的探究

(C)在社會行為研究中,著眼於行為情境因素

(D)凸顯個人在社會實體建構中主動性的研究

44.重視父母教育子女的職責分配與社會階級可能有關的探討,是屬於哪個時期的教育社會學?

(A)規範性教育社會學時期(B)證驗性教育社會學時期

(C)新教育社會學時期(D)傳統教育社會學時期

45.孔德認為社會發展經歷什麼階段?
(A)玄學—神學—實證 
(B)神學—玄學—實證
(C)玄學—實證—神學
(D)神學—實證—玄學

46.曾老師認為兒童的品格教育應由習慣的養成著手,然後逐步形成穩固的品格。請問老師的品格教育觀,最傾向於下列哪一種學說的體現? 
(A)關懷倫理學(
Caring Ethics)  (B)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
(C)正義倫理學(
Justice Ethics)  (D)效益倫理學(Utility Ethics)

47.主張學校是情境中的人透過社會互動建構意義的地方,著重在分析教師與學生如何協力完成教學活動,以及師生如何詮釋教學情境中的意義。請問這是採取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研究教育?

(A)再製論(B)解釋論(C)功能論(D)衝突論


48.下列有關J. Dewey(1859-1952)知識論的敘述,何者為「非」?

(A)強調知識是為用,而非為純粹的認知,故又稱為"實用主義"的知識主張

(B)知識的探究需要科學步驟,並且需要儀器為工具,故又稱為工具主義

(C)知識的獲得是證驗的結果,故又稱之為實驗主義

(D)知識是個體參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故又稱之為參與論的知識論

49.下列何種理論最適用於解釋城鄉教育差距及學生成就M型現象,所引發的教育不平等問題? 
(A)結構功能論 (B)社會衝突論 (C)符號互動論 (D)現象學

50.有學者認為學校教育是一種公平的選擇機制,也是有效的分類機制,並且相信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其分配到不同的社會位置,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此種概念是來自下列何種理論?
(A)結構功能論 (B)社會衝突論 (C)符號互動論 (D)俗民方法論


25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