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17. ( )下列為國際間為了維護地球環境與生物所簽定的
公約與其內容的相關敘述,何者有誤?
(A)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穩定維持大氣中溫室氣
體的濃度 (B)拉姆薩公約-鼓勵開發濕地 (C)華盛
頓公約-管制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 (D)蒙特婁議
定書-減少氟氯碳化合物的使用
18. ( )到國家公園旅遊時,下列何者是不當的做法?
(A)在溪畔建立營地,進行烤肉活動 (B)認識當地自
然地理環境 (C)了解當地植物分布情形 (D)認識特
有動物的名稱及生態環境。
19. ( )(甲)推動環境教育;(乙)使用免洗餐具,用完即
丟,以免浪費水資源;(丙)開發前進行環境評估;
(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戊)垃圾不分類,直接丟焚
化爐燃燒,可以節省人力;以上哪些是正確的環保作
為?
(A)甲乙丁 (B)乙丙戊 (C)甲丙丁 (D)丙丁戊。
20. ( )關於環境汙染的問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二氧化碳排放過量會造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暖化
(B)酸雨是工廠和汽機車排放廢氣中含有汙染物質溶在
雨水中所致所致 (C)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使細懸浮微
粒PM2.5 布滿天空,造成沙塵暴 (D)戴奧辛是燃燒垃圾
的產物,主要會造成空氣汙染,也會造成食物鏈的生
物放大作用。
二、題組:
(一)下圖是臺灣地區一個生態系的食物網,每個字母代表
一個物種,箭號的方向為能量流動的方向。試回答下列
問題:
21. ( )在此食物網中,光合作用的物種會是哪一個字母
所表示的呢? (A)A (B)B (C)C (D)D。
22. ( )若人類出現在此食物網中,哪一個物種是最類似
人類的角色? (A)A (B)B (C)C (D)D。
23. ( )下列何者可能為生態系中的分解者?
(A)禿鷹 (B)馬陸 (C)藍綠菌 (D)腐生真菌。
24. ( )食物鏈中,每向上傳一層,能量就會散失原本的多
少? (A)1/10 (B)5/10 (C)9/10 (D)10/10。
25. ( )承上題,能量散失最多的形式為何?
(A)生物電能 (B)化學能 (C)光能 (D)熱能。
(二)附圖為海洋生態系的分區示意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26. ( )有關各區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甲區是潮間帶 (B)乙區是淺海區 (C)大陸棚位於
甲、乙之間 (D)丙區主要生產者為大型藻類。
27. ( )有關海洋生態系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海洋生態系依陽光能否到達分為淺海區和大洋區
(B)潮間帶和淺海區生物種類繁多,是觀察海洋生物的
好場所 (C)珊瑚、水母為淺海區常見的消費者
(D)大洋區深海層的消費者以上層水域沉降下來的生物
屍體為食。
(三)瑞瑞想估計校園內的一塊草地上到底有多少株牛筋
草,於是和阿威一起合作。兩人先將草地的劃分為 100
個區塊,然後任意挑選四個區塊,並計算出此四個區塊
中牛筋草的數目分別為 3 株、2 株、4 株、3 株。試回
答下列問題:
28. ( )根據實驗數據,瑞瑞和阿威估算出校園內這塊草
地上的牛筋草數量約為多少株?
(A)250 株 (B)270 株 (C)300 株 (D)360 株。
29. ( )瑞瑞和阿威估算草地上牛筋草數量的方法,適合
用來估計下列何種族群的數量?
(A)溪湖國中的學生人數 (B)校園生態池中錦鯉的數
量 (C)校園中松鼠的數量 (D)操場上大花咸豐草的
數量。
(四)有一群探險隊到太平洋的某島嶼探險,他們在小島上
發現了許多珍奇異獸,其中包括一種僅存於該島嶼、生
活於陸地上的鬣蜥。為了更瞭解此鬣蜥族群,探險隊首
先要了解鬣蜥族群的數量變化。附圖為鬣蜥族群的數量
變化圖,此圖為該鬣蜥族群的數量在 10 個月內的變化
情形,因為海洋將島嶼與其他陸地隔絕了,因此已知此
變化不包含遷入與遷出情形,根據圖中線索回答以下問
題:
30. ( )根據以上敘述可以得知,圖中哪個階段的出生率
可能小於死亡率?
(A)A 期 (B)B 期 (C)C 期 (D)D 期。
31. ( )探險隊想採用「捉放法」來計算鬣蜥的數目,在
D 期時,首先捉了 10 隻鬣蜥並做上標記放回,一週後
又再捉了 15 隻,發現其中具有標記的鬣蜥有 3 隻,依
此估計鬣蜥在 D 期大約有幾隻?
(A)15 隻 (B)30 隻 (C)45 隻 (D)50 隻。
32. ( )若想估算得更精準,可以利用下列何種方法?
(A)降低首次捉回標記的鬣蜥數量 (B)大量降低再次
捕捉的鬣蜥隻數 (C)額外再放生外來的鬣蜥,使鬣蜥
量上升 (D)捉放法多做幾次,算出各次結果後再平
均。
第 3 頁尚有試題,請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