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26.29 KB
頁數
5
作者
feh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02,离现在 4 3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段考七年級自然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80%
1.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生物圈包含了低層大氣、水域及地表 (B)生物圈的範圍永遠不會變
(C)生物圈為生物在地球上生存與活動的範圍 (D)生物圈的範圍約是海平面上下共二萬公尺。
2.下列何者符合「族群」的定義? (A)池塘中的所有魚類 (B)校園中的所有樟樹 (C)石門山上的所有哺乳類
(D)七股濕地的水鳥。
3.小明看到一片荒地從滿布雜草慢慢長成一叢矮樹林,五年後發現該處已變成一片小樹林,此種生物種類組成
可能因為時間或環境的變化而產生改變的過程稱為 (A)演化 (B)物累積 (C)突變 (D)演替。
4.請問捉放法不適合用在估計下列哪一種生物的數量? (A)草地上的咸豐草 (B)池中的吳郭魚 (C)森林
中的松鼠 (D)紫蝶谷的紫斑蝶。
5.在某針葉林中,主要的食物鏈為「松果松鼠老鷹」,請問在此食物鏈中,三種生物所含總能量關係下列
何者正確?(A)松果=松鼠=老鷹 (B) 松果>松鼠>老鷹 (C) 松果<松鼠<老鷹 (D) 松果>松鼠=老鷹。
6.大氣中的碳元素是藉由哪一種方式進入植物體內 (A)攝食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分解 (D)光合作用。
7.關於生物防治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間的交互關係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B)效果
一定比使用農藥好,而且能立即見效 (C)可減少農藥的使用,對生態環境較友善 (D)「鴨稻農法」是一種生
物防治的方法
8.下列關於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何者錯誤? (A)同一地區的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就越穩定 (B)當環境具有多
樣性可提供各種生物棲息,有利於各種生物生存 (C)物種多樣性替人類保存了未來可用的資源 (D)個體間
性狀與特徵差異越大,該物種對環境的適應力就越差。
9.有關生物資源的敘述,何者正確? (A)野生動、植物因其繁殖力強,故可取之不盡 (B)洋資源是無限
的,人類應高度發展漁業技術,獵捕大量魚類,以解決人類糧食不足的問題 (C)眾常使用犀牛角、虎骨及
魚翅等作為藥材與食材的行為,會使這些生物瀕臨絕種 (D)為了促進經濟活動,我們可以大量向國外購買
象牙、動物毛皮。
10.有關河口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河口生態系的水分含鹽量低,有助於生物生存 (B)活在此區域
的生物,必須要能適應一天之中鹽度的高幅度變化 (C)紅樹林為其主要的生產者,為裸子植物的一種 (D)
筆仔為紅樹林的一種,具有胎盤構造,故水筆仔為胎生植物。
11.有關生態保育的目的,下列何者錯誤? (A)大量繁殖瀕臨絕種的生物作為寵物 (B)保育生態環境也是保
障人類未來的生存環 (C)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D)保存野生物種的遺傳基因,使其永續生存。
12 下列何者不是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的環保觀念? (A)搭乘大眾運輸系統 (B)以個人餐具取代免洗餐具
(C)物品回收再利用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 (D)砍伐森林,以木材取代所有房屋建材。
13.下列為國際間為了維護地球環境與生物所成立的組織或簽訂的公約與其內容,何者配對正確 (A)拉姆薩
公約:保育溼地 (B)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評估現存生物危險等級 (C)生物多樣性公約:保
育綠蠵龜 (D)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管制野生動、植物的貿易。
14.小明想知道烤肉區邊的草地上有多少的牛筋草族群數量,他先將該草地劃分為 20 個一樣大小的單位區域,
然後調查其中五個區域中牛筋草的數量,所得數據為 2632342830 。請問由小明所測得的數據,
可估計出該草地的牛筋草族群約為多少棵 (A)300 (B)600 (C)680 (D)500
2
15.下列為生態系中的各個層次,由小到大排列應為何? .生物個體;乙.族群;丙.生態系;丁.群集。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丙丁甲乙。
16.池塘中的「藻類」,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細菌 (B)禿鷹 (C)兔子
(D)捕蠅草。
17.下列有關生態系中能量的流轉敘述,何者錯誤? (A)能量隨著攝食作用在生態系中循環使 (B)能量流動呈
現單一方向的傳遞 (C)生產者體內的能量無法完全傳遞到消費者體內 (D)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會有熱能的散
失消耗。
18.下列何種作用無法使生物圈中的水直接回歸大自然? (A)生物的飲水 (B)人類呼吸所呼出的氣體
(C)細菌分解生物遺體 (D)植物的蒸散作用。
19.在目前生物圈的食物關係中,缺少下列哪一項生物,地球生態系仍能生生不息,連綿不斷 (A)人類
(B)綠色生 (C)細菌及黴菌 (D)綠色生物及細菌。
20.關於能量金字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愈接近塔頂,生物數量愈多 (B)愈接近塔頂,所含總能量愈
(C)在能量塔中,每高一個階層,就有能量散失,只有約 10%的能量可傳遞上去 (D)一般說來,愈接近金字
塔底部的生物個體,體型較大。
21.下列哪一圖形可以說明生存於同一區域的螞蟻與蚜蟲間之交互關係
(A) (B)
(C) (D)
22.右圖為一「池塘生態系」的示意圖,若池水受不能自然分解的殺蟲劑汙染
則哪一個階層的生物,其體內所累積的殺蟲劑量最高? (A)浮游藻類
(B)草食性小動物 (C)食小魚的魚類 (D)細菌和黴菌
23.下列關於「生物競爭」的敘述,何者錯誤?(A)同種生物內不會發生競爭作用
(B)不同種的生物不一定會發生競爭 (C)生物之間若是有相同的生活資源需
求,則會發生競爭作 (D)榕樹底下周圍區域少有其他植物生長,這是榕樹競爭養分與陽光的結果
24.台南七股的曾文溪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的交會處,河川中的有機物質在此處堆積,吸引許多節肢動物及鳥類
在此聚集,黑面琵鷺及許多其他候鳥也在此渡冬。依據上述,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每年到此渡冬的所
有候鳥可稱為一個族 (B)在此棲息的所有生物族群可組成一個群集(群落) (C)在此棲息的黑面琵鷺和節
肢動物可組成一個生態系 (D)在此生態系中,節肢動物為生產者,鳥類為消費者。
25.海洋探測船在例行探測任務中,於深度 300 公尺處,發現有烏賊、蝦、蟹、魚等生物,卻沒有綠色植物的
蹤影。下列何者是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A)溫度太低 (B)壓力太大 (C)缺乏陽 (D)缺乏空氣
26.請問陸域生態系分為沙漠、草原、森林的主要依據為何? (A)日光 (B)空氣 (C)溫度 (D)雨量。
27.臺灣沿海發生的「綠牡蠣」事件及農地污染所造成的「鎘米」事件,均因水質受到重金屬汙染所致,試推
測其重金屬汙染的來源為下列何者? (A)工業廢水 (B)農地所使用的農藥及肥料 (C)畜牧養殖廢水
3
(D)家庭廢水。
28.海洋生態系以何者為標準區分出淺海區及大洋區? (A)水深 200 公尺 (B)海洋中的生物種類 (C)水深
100 公尺 (D)離岸邊陸地 200 公尺為界。
29.近年來的生態研究,發現許多生物分布的區域有逐年往更高緯度或更高海拔處移動的趨勢,下列何者是最
主要的原因? (A)臭氧層破洞面積增加 (B)聖嬰現象 (C)全球暖化 (D)酸雨愈趨嚴重。
30.有關於「水域優養化」的描述,何者錯誤? (A)家庭廢水中所含的含氮及含磷化合物所導致 (B)當細菌分
解藻類及魚類遺體時,會消耗大量氧氣 (C)藻類的大量繁殖,可增加水中生產者的數量,使水域生態系愈
穩定 (D)水域優養化會使水中生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影響。
31.何者是生態學上所謂的「生物累積」? (A)生物累積了許多變異後,促成新種的形成 (B)大氣中累積了許
多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溫室效應 (C)生態系中若無分解者,將造成生物遺體的累積 (D)生態系中某些無法
被生物分解的毒物,在食物鏈中層層累積的過程。
32.酸雨是工業開發所造成的一種汙染,其影響所及包括農作物死亡、建築物侵蝕、水域生態酸化等。請問下
酸雨的主要原因為何 (A)空氣汙染 (B)水汙染 (C)噪音汙染 (D)臭氧層破洞
33.下列有關「外來生物引入」的敘述,何者錯誤 (A)外來生物可能經由船隻捕撈漁獲時引入 (B)進行生
物防治時也有可能造成外來生物的引入 (C)引入外來生物並不會影響生態系中原有生物的交互作用
(D)外來生物有可能使當地物種減損。
34.基於維護生態的觀點,下列哪一項行為最具體實際? (A)發展太空科技,以尋找更多生存空間 (B)消滅對
人類無直接利益的生物種類,以減少生存競爭 (C)有效控制人口成長,綠化環境 (D)廣為興建共路、水庫
等以利提升生活品質
35.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於民國 90 年擱淺在屏東鵝鑾鼻外海,使得龍坑海岸岩礁上布滿油汙,對當地海洋生態
造成的影響,下列相關推論何者正確?
()可能導致生物突變,產生新品種,可增加生物多樣性;
()因透入的光線減少,故生產者的數量會減少
()原油具有毒性,將水面覆蓋,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只有一點點油汙,生態系有自我恢復的能力,不會受到破壞。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6.有關國家公園的敘述,何者錯誤? (A)以政府的力量保護當地的珍貴資源 (B)兼具保育和教育的功能
(C)只提供進行學術研究,一般民眾不能到裡面遊憩 (D)與自然保留區相較,其保育相關規定較不嚴格
37.有些資源是地球經過漫長時間所累積的財富,一旦耗盡,絕無法在你我有生之年補充再生,因此又稱之為
「非再生資源」。下列何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之「非再生資源」 (A)空氣 (B) (C)稻米
(D)石油。
38.地球上的生物遭遇到的危機為何? (A)棲地的減少與破壞 (B)過度獵捕或採摘野生動、植物 (C)不當引
入外來種生物 (D)上述三者皆是
39.下列何種措施對於維護台灣生物的多樣性具正面的效益? (A)開發山坡林地,設立公園 (B)由國外引進外
來種生物 (C)設立生態保護區或國家公園 (D)台灣特有種的野生動物統一飼養在動物園中
4
40.「鉛或鉛的化合物會隨空氣、食物或飲水進入人體,被人體吸收的鉛約有 90%會蓄積於骨骼。鉛在骨髓中
會抑制紅血球的合成,造成貧血;在腎臟中,會造成腎水腫;對中樞神經系統,更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若懷孕的婦女吸收過量的鉛,可能會造成新生兒智能發育遲緩。」關於鉛污染對人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鉛只經由消化系統進入人體 (B)鉛可經臍帶由母體進入胎兒體 (C)鉛只造成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傷
(D)鉛在人體內有促進紅血球合成的功能
二、綜合題20%
()下表為甲、乙、丙、丁四個族群間的交互關係「○」表示有利;「×」表示有害「-」表示無影響,
試回答下列問題
×
(1)下列哪兩者間的交互關係為寄生? 1 (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2)下列哪兩者間的交互關係為片利共生 2 (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生物多樣性包括 3 多樣性(個體間的特徵不完全相同) 4 多樣性(同一環境中,有各種不同的生物
生存) 5 多樣性(地球上各種環境,構成不同的生態系)三個層次。
().右圖為小花到某一針葉林做生物調查後,粗略繪出的食物網,
顯示針葉林中生物彼此間的食性關係。已知能自行製造葡萄糖的是
生產者,吃生產者的是初級消費者,吃初級消費者的為次級消費者,
依此類推。試回答下列問題:
(1)哪兩種生物有競爭關係也有捕食關係 6 (A)老鷹、蛇 (B)蛇、青蛙 (C)老鷹、松鼠
(D)朱雀、松鼠
(2)若此環境受到生物體無法分解、代謝的重金屬汙染,則圖中何者體內所含的重金屬濃度最高? 7
(A)松果 (B)朱雀 (C)松鼠 (D)老鷹
(3)在此食物網中,是三級消費者的生物有哪些? 8
()右圖為世界人口的成長曲線,試問
(1)下列哪一時期,人類消耗的環境資源及所製造的汙染問題
將最為可觀? 9
(A)狩獵時期 (B)農耕時期 (C)工業時期 (D)各時期皆
相同。
(2)當人口突破 60 時,下列何者會隨人口上升而減少?
10
(A)環境中可利用的資源 (B)遭受汙染的土地面積
(C)引進外來種所造成的環境危 (D)生物無法生存的棲地數量。
5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段考七年級自然科答案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80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二、綜合題:20
2
3
4
5
7
9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