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25 MB
頁數
8
作者
陳柏宇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02,离现在 4 3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08學年度 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試卷注意事項
1.本份試卷共有兩張三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交回。
2.每題皆有ABCD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計分。
4.本份試卷共有40題,合計100分。第41-60題,每題3分;第61-80題,每題2分。
( )41.根據「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文件記載:「……爰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國,官吏全由民選,一切
政務從公處置。但為禦敵及推行政事,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秩序而保安寧,巡撫□□□夙為人民所敬
仰,故由會議公推為民主國總統。」請問:空格內應入下列何人的姓名?
(A)丘逢甲 (B)余清芳 (C)劉銘傳 (D)唐景崧。
( )42.小凡擔上網查甲午戰爭爆發的始末,得知因為某國發生動亂,中、日協助平定後,日本又趁機出兵侵佔,導致中
、日開戰。請問:某國是指哪個國家?
(A)臺灣 (B)越南 (C)朝鮮 (D)菲律賓。
( )43.有臺灣「現代文學之父」之稱的賴和,其著作《一桿稱仔》描述某一角色在日治時期的權威管理:「……什麼通
行取締、道路規則、飲食物規則、行旅法規、度量衡規紀,舉凡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通通在他干涉和取締範圍
中。」請問:此角色指的是下列何人?
(A)總督 (B)保正 (C)甲長 (D)警察。
( )44.臺南地區目前仍留有一座日人八田與一的銅像,當年建立這座銅像,主要目的是為感念他修建哪個水利工程?
(A)曹公圳 (B)石門水庫 (C)嘉南大圳 (D)八堡圳。
( )45.1930年代,總督府為配合「南進政策」,將臺灣的經濟策略改為何?
(A)工業臺灣,農業日本 (B)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C)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D)工業南洋,農業臺灣。
( )46.日治初期,日本曾有以一億日幣將臺灣賣給法國的計畫,直到某位民政長官就任後,以比目魚和鯛魚做比喻,主
張治理殖民地要遵循「生物學原理」,先瞭解臺灣人習性,再訂出一套管理辦法。此民政長官以此展開對臺灣的
調查與建設。請問:此民政長官應是何人?
(A)八田與一 (B)後藤新平 (C)唐景崧 (D)余清芳。
( )47.承上題,下列何者不是此時調查與建設?
(A)土地調查 (B)人口調查 (C)興建日月潭發電所 (D)興建公路。
( )48.早期,臺灣米普遍口感不佳、產量不高;日治時期,日本人磯永吉研發口感佳的蓬萊米,但當時負責栽種的臺灣
人無法品嚐到,這是因為蓬萊米主要外銷到何處?
(A)中國 (B)日本 (C)朝鮮 (D)越南。
( )49.透過許多古蹟,可以得知臺灣曾發生過的歷史。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
(A)總統府 (B)蔣公陵寢 (C)安平古堡 (D)石門水庫。
( )50.臺灣總督府管理臺灣後,由於抗日事件層出不窮,因此1896年,日本國會公布「應於臺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
,部分條文:「第一條,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請問:日本制定此法律,
乃受下列哪一事件影響較大?
(A)臺灣民主國 (B)西來庵事件 (C)霧社事件 (D)噍吧哖事件。
( )51.承上題,上述日本國會所制定的法令,應是下列何者?
(A)臺灣警察法 (B)臺灣保甲法 (C)法律第六十三號 (D)臺灣憲法。
( )52.50 題,此法律通過後,臺灣總督總攬哪些權力?()司法權 ()立法權 ()軍事權 ()行政權 ()
宗教權。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丁戊。
( )53.下表為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圖。由圖中可知1930年代以後,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大幅上升。請問:此現象與下列
何者最有關?
(A)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 (B)總督府積極發展臺灣糖業 (C)西部縱貫鐵路完工 (D)日月潭發電所完工。
2
( )54.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進行一連串基礎建設,其主要目的為何?
(A)獲取臺灣資源 (B)加強臺灣人對日本的認同感 (C)鼓勵日本人到臺灣來生活 (D)改善臺灣的衛生環境。
( )55.「二林□農組合」是日治時期,臺灣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團體,目的在抗議當時政府的政策,如規定農民必須將產
品賣給日本人成立的會社(公司),但收購價格卻由會社單方面決定,種種只讓日本會社受益的內容,卻犧牲農民
的權益。此團體希望爭取提高收購價格,改善農民生活。從上述內容判斷,□中應填入何者?
(A)甘蔗 (B)茶葉 (C)香蕉 (D)鳳梨。
( )56.春上村樹在日治時期到臺灣旅遊,他選擇搭乘縱貫鐵路旅遊臺灣。若是他從基隆出發,則最遠可抵達何處?
(A)臺北 (B)新竹 (C)臺中 (D)高雄。
( )57.曾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淡水郡,中學時期曾取日本姓名「岩里政男」,並
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就讀。請問:何者是李登輝取名「岩里政男」的時代背景?
(A)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B)總督府標榜「日臺合一」 (C)總督府實施人口調查 (D)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
( )58.2007年,李登輝赴日本,參訪東京靖國神社,祭拜以臺籍日本兵身份,陣亡於南洋的兄長李登欽。請問:李登輝
的哥哥,可能被徵召參加哪場戰爭?
(A)甲午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中日戰爭 (D)南洋戰爭。
( )59.1915 年,起事者密謀籌組大明慈悲國,和人在西來庵商討抗日事宜。起事者允諾參加的信徒:起義成功後,會將
當時政府的土地沒收,分給參加的信徒們良田萬甲。起義行動被當時的政府得知,下令全國各地嚴密查緝,發現
參與此事群眾遍及全臺,被捕之人將近 2,000 人,成為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抗日事件。請問:敘述中的起事者應
是何人?
(A)余清芳 (B)莫那魯道 (C)八田與一 (D)唐景崧。
( )60.承上題,事件後曾留下一份偵訊筆錄如下:「現在之政治太嚴格,不得擅自開墾,負擔亦重,輕微小事均不放過
,因而夢想利益,始行入黨。」請問:筆錄中的「輕微小事均不放過」,主要是受到哪項政策的影響,使得「輕
微小事」也會遭到處罰?
(A)人口調查 (B)理蕃政策 (C)土地與林野調查 (D)警察與保甲制度。
( )61.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潮流。當時政府為安撫臺灣人,在臺採取何種方針?
(A)內地延長主義 (B)南進政策 (C)種族隔離 (D)皇民化運動
( )62.臺灣人在日本統治期間,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爭取自身權利,其中哪個事件後,臺灣人改以政治社會運動爭取自身
權利?
(A)內地延長主義的實施 (B)西來庵事件後 (C)臺灣民主國失敗後 (D)霧社事件後。
( )63.關於「臺灣民主國」,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年號為永清,以宣示仍舊效忠清帝國 (B)建國主要目的是抗拒日本接收 (C)清帝國宣布割讓臺、澎、金、馬
給日本後,隨即成立 (D)歷時5個多月,最終失敗。
( )64.阿旺的爺爺在日治時代,曾擔任過「保正」一職。下列有關他爺爺敘述的內容,何者有誤?
(A)總督便管地方鄭成 (B)保設保正,甲設甲長 (C)
(D)協助督責近百戶人家,若有差錯,一樣受連坐責任。
( )65.假日時,小芳和爸爸到某一港口參觀,導覽牌上提到「17 世紀時,西班牙以本港作為在臺灣的根據地之一,
日治時期,總督府展開整建工程,清除港區內礁石,並興建造船廠、軍港區及漁港區等設備,使本港成為臺灣對
日本的重要貿易基地。1970 年代以前,本港為臺灣第一大港,在國際貿易的拓展上功不可沒。」請問:小芳到訪
哪個港口?
(A)高雄港 (B)基隆港 (C)台中港 (D)安平港。
( )66.下列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
(A)發生在甲午戰爭結束後 (B)強調日臺合一 (C)此時風行「民族自決」思潮 (D)臺灣人事實上未獲得與日本人
一樣待遇
( )67.承上題,當中的「內地」指的應該是哪個地方?
(A)日本 (B)中國 (C)臺灣 (D)朝鮮。
( )68.()18961906 年,臺灣財政收支圖,從圖中看來,總督府在臺灣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請問:此情形的主
要原因為何?
(A)實施專賣制度 (B)實施內地延長主義 (C)推行南進政策 (D)臺灣人不再武裝抗日。
()
3
( )69.已故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先生,年輕時曾被迫把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以日本話做為旁白,木偶則拿著
武士刀在臺上砍來砍去。請問:當時將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的原因為何?
(A)中日戰爭失敗 (B)民族自決思潮蔓延 (C)霧社事件抗日失敗 (D)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
( )70.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臺灣農業生產環境曾有描述:「現在臺灣的生產,以米居首位,但其廣闊的水田,雖具
氣候、風土之天惠,奈因水利未修,可收穫之處,與其廣的面積不能相配,產量甚少,且品質低劣。……若能通
水利、慎耕作,則將可收穫之處擴大為現今所有面積的三倍並不困難,如此則不但居民可以飽食三餐,而且還可
將剩餘輸出海外,使之成為一項大宗的貿易品。」 請問:下列哪一項建設是呼應上文中的需求?
(A)興建嘉南大圳 (B)改良出新品種的鳳梨 (C)推動「南進政策」 (D)建設日月潭發電所。 .
( )71.臺灣西部河川多東西流向,造成早期南北陸路交通不便。請問:一直要到什麼時候,臺灣南北陸路才開始通行
無礙?
(A)荷蘭時期的海外貿易 (B)清領後期的開港通商 (C)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 (D)日治時期南進政策的進行。
( )72.日本統治臺灣期間依統治策略的不同,可分成哪三個時期?
(A)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B)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皇民化運動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D)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
化運動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 )73.日本治臺為因應不同階段,派不同出身的總督來臺。請問:下列順序何者正確?
(A)文官→武官→文官 (B)武官→武官→文官 (C)文官→武官→武官 (D)武官→文官→武官。
( )74.日治時期,總督府曾成立「臺灣舊慣調查會」,對臺灣的風俗習慣進行了一連串的調查,此時期總督府尚尊重台
灣人的風俗習慣等。請問:此組織最有可能成立於哪個時期?
(A)殖民地特殊統治 (B)皇民化運動 (C)內地延長主義 (D)南進政策。
( )75.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增加財稅收入,實施專賣制度。請問:下列哪一項商品,曾於清領後期,出口產量居世界
第一;日治時期,被列為專賣商品?
(A)甘蔗 (B)樟腦 (C)鴉片 (D)稻米。
( )76.臺灣導演魏德聖曾拍攝一部電影,關於1930年代,原住民人反抗政府的故事。請問:關於此電影的內容,何者錯
誤?
(A)統治者為取得鴉片、稻米,而嚴格管理 (B)統治者會邀請頭目前往日本,見識政府的興盛 (C)政府一開始採
取防堵、安撫方針對待原住民 (D)反政府事件後,統治者決定加強教化,加強教育各族原住民。
( )77.承上題,此故事所描述的主角是何人?
(A)莫那魯道 (B)余清芳 (C)磯永吉 (D)八田與一。
( )78.76題,此一事件的爆發時,正值日本治臺政策中的哪個時期?
(A)殖民地特殊統治 (B)皇民化運動 (C)內地延長主義 (D)武裝抗日時期。
( )79.承上題,此故事發生的地點,於圖()中何處?
(A)A (B)B (C)C (D)D
( )80.()是小明在書上看到一幅關於 1895 年「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的想像圖。請同學依照的歷史知識
,判斷關於此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這位「劉大將軍」是最後一任臺灣巡撫 (B)1895 年,在圖中劉大將軍的努力下,成功的驅離日本 (C)這幅圖
表達當時臺灣人盼望,希望成功擊敗日本 (D)這位「劉大將軍」抗日失敗,離開臺灣後,臺灣人不再武力反抗日
本。
()
()
4
日本對臺灣的統治被視為「典型的警察政治」,其原因 應為下列何者? ()警察是地方上最高行政首長 () 警察可以自
行處理地方行政工作 ()警察掌管行政、 立法、司法和軍事大權 ()地方行政以警察為中心, 不少事務都有警察介入。
臺灣總督府利用下列哪三個環節,在臺灣建立起堅實的 統治基礎? ()警察、軍人、壯丁 ()警察、保甲 、壯丁團 (
)軍人、保甲、壯丁團 ()軍人、警察、 保甲。
.
某份歷史上的公告文件如下:「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 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
恨,哭聲震天。雖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 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甚眾,無如勢難
挽回……」以上史料中所抗議之事,是哪一次戰爭失敗後的 結果?(A)中法戰爭(B)中日戰爭(C)牡丹社事件(D)甲午戰爭。
8.承上題,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臺人曾有如下的言論: 「不與日人共日月,願與臺地共存亡。」並且以下列哪種
作法 回應這樣的變局?(A)以劉永福為義軍統領抗日(B)以丘逢甲為 大將軍抗日(C)組織壯丁團抗議(D)成立臺灣民主國
日治時期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臺任期兩年。西元 1895 年,民間曾經流傳過一幅名為「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資紀斬首全
圖」的畫作,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歷史思維進行解讀? (A)此圖既然出現在西元 1895 年,所以此圖內容必為真實 (B)此圖
出現時,樺山資紀已經死亡,所以此圖內容必為真 (C)此圖屬於有心人士的想像,內容必為假,因此無任何歷史意義
(D)此圖內容雖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反映出當時群眾的心態。
日治時期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臺任期兩年。西元 1895 年,民間曾經流傳過一幅名為「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資紀斬首全
圖」的畫作,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歷史思維進行解讀? (A)此圖既然出現在西元 1895 年,所以此圖內容必為真實 (B)此圖
出現時,樺山資紀已經死亡,所以此圖內容必為真 (C)此圖屬於有心人士的想像,內容必為假,因此無任何歷史意義
(D)此圖內容雖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反映出當時群眾的心態。
)「春帆樓的這杯茶太苦了,無論如何也喝不下,偏偏又非喝不可。」李鴻章這樣想著。西元1895320日這一天,李鴻章
從居住的旅館出發,目的地是位於日本馬關的春帆樓。請問:當時的中國剛打完哪場戰爭 (A) 鴉片戰爭 (B) 英法聯軍 (C)
午戰爭 (D) 八國聯軍。
5
2. 承上題,此戰爭是由於哪個地區的東學黨為亂,而引發中日兩國的衝突?(A)越南 (B) 臺灣 (C) 緬甸 (D) 朝鮮
(C)沈葆楨 (D)李鴻章。
4. )根據「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文件記載:「……爰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國,官吏全由民選,一切政務從
公處置。但為禦敵及推行政事,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秩序而保安寧,巡撫兼署臺灣防務□□□夙為人民所敬仰,故
由會議公推為民主國總統……。」空格內應入下列何人的姓名?(A)逢甲(B)劉永福(C)劉銘傳(D)唐景崧。
在臺北市有許多歷史標記,從中可以了解當時人、事、地的現象。請問:下列何者可視為「日治時代」的標記?
(A) 凱達格蘭大道的命名 (B) 總督府(今總統府)的完工 (C) 龍山寺的落成 (D) 二二八紀念碑的建立。 .
正男在查資料時,發現在 1898 年臺灣總督曾突然公布僅適用 於臺灣的〈匪徒刑罰令〉,其一特點為,就算無具體犯罪事
實, 也視為「匪徒」,且諸多科罰皆是處死。因此法喪命的臺灣人, 有正式紀錄者達四千人以上。該令也是日本帝國憲
法下,處死 人數最多的法令。請問:當時究竟是哪一部法律,授權臺灣總 督能公布威力這麼大的法令? A)法三號
B)六三法 C)三一法 D)三六法
1. 臺南的西來庵事件又稱為「噍吧哖事件」,而此事件對漢人的抗日運動有何影響? (A)人的武裝運動從此變本加厲
,日人防不勝防 (B)漢人武裝運動結束,改以社會運動的方式爭取臺人的權利 (C)由於日本強勢鎮壓,全臺風
聲鶴唳,從此不再有抗日事件 (D)抗日運動化暗為明,並且亦加入許多原住民的分子。
西元 1915 年,總督府將參與抗日事件的民眾判處死刑,20 名抗日義士在刑場上均表現出從容赴死的氣魄,使現場
的日本官員為之動容。請問:關於此抗日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事件結束後,臺灣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抗日事
(B)此事件是由余清芳所領導 (C)領導者分東西兩路召集民眾起義抗日 (D)此事件的發生是受到中國辛亥革命成功的
鼓舞
翻閱歷史紀錄,曾記載一事件如下:「此一事件假藉宗教名義起事,失敗後多人被捕,受審被告有一千多人,866 名被判
死刑,後因天皇登基頒布大赦,僅 95 人遭到處決。」請問:下列何人和此事件有關? (A)劉永福 (B)余清芳 (C)唐景崧
(D)莫那魯道。
( )1. 1919 年,田健治郎出任臺灣總督。因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帶來的時代潮流,田健治郎的身分格外引人注意。下
列何者應該是他的身分?
(A)文官 ——日本貴族院議員 (B)武官 ——日本海軍大將 (C)武官 ——日本空軍大將 (D)武官 ——日本陸軍大將
( )2. 表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後幾任的總督,下列對於此表的理解,何者最為恰當?
總督
在任年份
背景
石塚英藏
19291931
民政黨
太田政弘
19311932
民政黨
南弘
1932
政友會
中川健藏
19321936
民政黨
小林躋造
19361940
預役海軍大將
長谷川清
19401944
海軍大將
安藤利吉
19441945
陸軍大將
(A)日本政府一度派任文官總督,係因應世界「民族自決」風潮,所採取的對策之一 (B)1936 年,改派武官擔
任總督,是因為臺灣獨立運動節節升高,日本企圖鎮壓所致 (C)在文官總督時期,臺灣已實現高度地方自治、
完全民選之議會 (D)在武官總督時期,由於實施軍事高壓統治,使得臺人政治社會運動更加蓬勃發展,起而反
抗總督府專制
6
1940年代,臺灣人因為愛國情操的影響下,不少人響應政府招募當兵。
日治時期總督府之所以能夠有效防範並鎮壓一連串的抗日 行動,與下列何者最相關? (A)地方行政附屬於總督之下難
以自主成氣候 (B)總督府宣傳皇民化思想發揮成效 (C)保甲制度有效發揮監視作用 (D)抗日行動缺乏足夠號召力
小杉對臺灣的總督們極感興趣,便上網找了不少總督的生平經 歷。請問:根據以下小杉所找的資料判斷,哪一位總督最有
能在「內地延長主義時期」來臺灣任職?
A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 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官階正二位・大 勳位・功一級・伯爵。 B
伊澤多喜男,1895 年畢業於東京帝大政治 科,高等文官及格。1907 年起歷任和歌 山、愛媛、新潟縣縣知事(縣長)
C 安東貞美,飯田藩(今長野縣)出身。曾 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15 年為陸軍 大將身分。 D 長谷
川清,大日本帝國海軍將官。最終階 級正三位、勳一等、功一級,海軍大將
日本治台時間長達50年,19任總督,依其治台政策之不同,可分為3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首任總督是樺山
資紀,他以文官將領的身分來到台灣進行管理 (B)第一期除了武力鎮壓反抗外,也尊重台灣人風俗習慣,以攏絡台人 (C)
二期日本政府採內地延長主義,將台灣視為是日本的一部分(D)第三期日本為了擴張勢力引發戰爭,再度由軍事將領擔任總
督。
小文在書上讀到臺灣歷史上某個時期政府的政策為「戰後,全 球瀰漫著民族自決思潮,政府為安撫國人,改以『內地延
長主義 』為施政方針,加強推行國語。」請回答下列問題:
47.文中的「戰後」,指的是哪次戰爭之後?(A)中法戰爭(B)甲午 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D)中日戰爭。
48.文中的「民族自決」是誰提出的?(A)劉銘傳(B)唐景崧(C)威爾 (D)後藤新平。
49.文中的「國語」,指的是哪種語言?(A)荷蘭文(B)滿文(C)日文 (D)中文。
50.文中關於「內地延長主義」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標榜日 臺合一(B)日本法律用於台灣(C)實際上台人未獲得與日人
相同 待遇(D)時間為 1895-1919
關於日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的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A)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後(B)強調臺灣是日本的一
部分,應一視 同仁(C)總督由文官擔任(D)臺灣人終於得到 應有的公平待。
14.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所施行的「內地延長主 義」中的「內地」指的應該是哪個地方?(A) 台灣(B)中國(C)日本(D)
1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的知識分子受 到何種風潮的影響,引起日本人的擔憂恐慌 ,而使得殖民政策改採較緩
7
和的方式,標榜 「日台合一」?(A)民族自決思潮 (B)無方 針主義(C)社會主義(D)共產思想。 16. 承上題,請問這種風潮
是誰提出的?(
說《川中島》描述1930年代,台灣中部一場原住民大規模叛變,事後倖存的原住民被日警強制遷移到川中島嚴加監控。《川中
島》最可能在描述下列哪個事件?(A)噍吧哖事(B)霧社事件(C)苗栗事件(D)牡丹社事件。
2. 承上題,此事件的領導人物是誰?(A)
日治時期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是任期最久的總督(西元 1906 1915 )。在任期間,積極鎮壓漢人抗日事
件。同時頒訂「五年理蕃計畫」,擴張隘勇線,且架設高壓電鐵絲網、埋設觸發性地雷及電氣地雷等,以圍堵
蕃界。總督更親自督軍動員軍警一萬餘人,武力鎮壓原住民之反抗。
( )(1)依照本篇文章內容判斷,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統治期間的主要施政特色為何? (A)安撫各族群 (B)
經濟發展至上 (C)實施皇民化運動 (D)加強高壓控管。
( )(2)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所以推動「理蕃」政策的主要目的應為何者? (A)聯合原住民打擊漢人 (B)
增加勞動生產的人口 (C)原住民造成治安問題 (D)為掠奪山林資源。
日治時期,日人於 1905 年實施第一次的人口普查以及舊慣調查,下列何者不是實施這種政策的目的?
(A)準確的掌握人口動態 (B)有助於了解臺灣的風俗民情 (C)了解臺灣的舊有習慣 (D)配合臺灣人的需要,進行民主政治
改革
本介紹台灣的港口的書提到:「這座港口在清末開港通商,曾受中法戰爭的戰火波及。日本統治時重建,由於其位置交接近日
本,因此成為當時進出日本的主要門戶。請問是何港口?(A)基隆(B)淡水(C)安平(D)高雄
( )74.「第一憨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請問:日治時期出現這句諺語的原因為何? (A)日本人給臺灣人給予市場保護措施
(B)臺灣人擁有充分的參政權 (C)日本人故意壓低甘蔗的買價 (D)當時臺灣是著名的蔗糖出產國。
參看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臺灣鄉間的諺語: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稱重量)。」
資料二:「1905
6
月臺灣總督府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劃定為一定範圍的區
域。此區域內的甘蔗未經許可,不得運出區域之外,或供作砂糖以外成品的製作原料」
根據以上資料,下列敘述何者適當?
()保障臺灣蔗農,使蔗農有固定買主與穩定的銷路()保障新式糖廠,使其降低收購甘蔗原料的價格()政府照顧臺人
生活,引進製糖業,糖從此成為重要輸出物資 ()使臺灣舊糖廠在政府補助下轉型為新式糖廠,奠定工業的基礎。
『二林 xx 農組合』是日治臺灣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團體,目的在 抗議當時政府的指定原料採收政策,只讓資本家受益,而
犧牲農人的權益,因而要求提高收購價格。從上述內容判斷,xx 中應填入何者?(A)(B)(C)(D)蕉。
現代臺灣人很難想像沒有電的日子,想知道家中電力的來源 ,就要了解臺灣電力公司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臺灣電力
株式會社。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最大的成就,是在 1934 年完成 哪個水力發電工程系統?(A)石門水庫(B)烏山頭水庫(C)嘉南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6.承上題,此水力發電工程,是日治時期哪一個政策下的產物? (A)工業南洋,農業台灣 (B)工業台灣,農業南洋(C)工業
日本 ,農業南洋(D)工業台灣,農業日本。
小杉正在統整這一次段考的筆記,將臺灣在日治時期的三種 分期整理成下圖示: 請根據小杉的筆記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8
。圖中甲、乙、丙三種分期方式,若要依序訂定合乎內容的主
名稱的話,則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A)總督府鎮壓臺灣-漢人的政治活動-日治臺灣的農業發展 B
漢人的抗日活動-台人的政治活動-日治臺灣的產業發展 C)治臺策略的演變-漢人的抗日活動-日治臺灣
的商業發展 D)漢人的抗日活動-治臺策略的演變-日治臺灣的經濟發展 38. 請問關於圖中分期關鍵事件 a
bc 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a 是霧社事件 Bb 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Cc 是中日戰
爭爆發 D)臺灣首次戶口調查的時間點在 b c 事件間 39. 請問甲分期中,在 a 事件結束後,總督府最
有可能著手進行下 列何事? A)對臺灣的宗教展開詳細的調查 B)不再以大規模武力鎮壓原住民 C
整修埤圳,興建大規模水利設施 D)加緊工業化的腳步,以侵略南洋 40. 請問下列何種主張或行為,應是受
b 事件的影響? A)余清芳在噍吧哖聚眾建立「大明慈悲國」 B)田健治郎總督上任後標榜「日臺合
一」 C)磯永吉教授成功培育口感佳的「蓬萊米」 D)小林躋造總督就任後高喊「南進基地化」 41. 在丙
分期中,臺灣發展的重心會從農業轉變為工業,主要和日 本推動的何項策略有關? A)土地調查 B)日
臺合一 C)配給制度 D)南進政策 42. 承上題,下列何項建設是推動工業化最重要的基礎? A)完成
西部縱貫鐵路 B)修築現代化的公路橋梁 C)引進新式製糖工廠 D)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