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若將某區域的原始森林育林成種植單一物種的樹林時,則此區域最可能出現下列何種變化?
(A)生態系變得比較不穩 (B)消費者的物種數增加 (C)食物網變得比較複雜 (D)生產者的物種數增加定。
( )39.附圖為某兩條食物鏈依生物各階層所含能量的關係繪製成甲、乙能量塔之示意圖(面積不代表實際能量大小)。
已知兩能量塔最高階層的生物總能量皆相同,則下列推測何者錯誤?
(A)消費者的總能量:乙>甲 (B)生產者的總能量:乙>甲 (C)甲的初級消費者總能量大於乙的初級消費者 (D)
甲的初級消費者總能量大於乙的三級消費者。
( )40.下列何者不屬於碳元素的循環途徑? (A)生產者行蒸散作用將二氧化碳釋放回大氣中 (B)消費者行呼吸作用產
生二氧化碳 (C)分解者行分解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D)化石燃料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
( )41.人類將人工魚礁投入水底以增加藻類、珊瑚及魚類的棲息空間,這些魚礁最可能被置放在下列哪一地區?
(A)溪流區 (B)河口區 (C)淺海區 (D)大洋區。
( )42.某國漁船對外宣稱以研究為目的,在北太平洋獵捕塞鯨,但實際上卻進行商業銷售。塞鯨是鬚鯨的一種,目前塞
鯨的全球數量估計剩下 54,000 隻,屬於瀕危的物種。請問該國漁船這樣的作法可能違反了下列哪一個國際公約?
(A)華盛頓公約 (B)拉姆薩公約 (C)巴黎協議 (D)京都議定書。
( )43.新臺幣兩千元面額鈔票,背面印的生物是櫻花鉤吻鮭。臺灣目前只在海拔 1500 公尺以上的溪流發現其蹤跡。因
此,若想觀賞櫻花鉤吻鮭,應到哪個地點最適合?
(A)墾丁國家公園 (B)陽明山國家公園 (C)玉山國家公園 (D)雪霸國家公園。
二、題組:
1. 「路殺」是指的是野生動物不小心移動到人類的道路上,被車輛撞擊而死亡的現象。依照臺灣過往的路殺相關研究文獻
估計,臺灣每年至少有 40 萬∼400 萬的野生動物慘死輪下。當我們開發的道路愈來愈多條,道路系統形成網狀時,便
會將大面積的棲地切割成許多小面積的棲地,稱為「棲地破碎化」,破碎的棲地會導致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增
加,使野生動物受到更大的干擾,物種滅絕的風險隨之增加。因此人類在開發前都必須經過審慎的環境評估。
( )44.關於道路的開發,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會使野生動物的棲地變小 (B)會使生物多樣性下降 (C)會加速生物
滅絕速度 (D)會導致棲地集中化。
( )45.關於棲地破碎化的敘述,何者有誤? (A)人為開發道路會導致棲地破碎化 (B)會降低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
會 (C)會增加路殺的機會 (D)野生動物受到的干擾增加。
2.小櫻到海生館參觀,看到了文蛤、水母、海參、海星、烏賊、螃蟹、珊瑚、海膽、龍蝦等。試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回答
下列問題:
( )46.試問小櫻看到下列哪一門的生物種類最多? (A)軟體動物門 (B)節肢動物門 (C)刺絲胞動物門 (D)棘皮動
物門。
( )47.下列哪種生物具有外骨骼的構造? (A)文蛤 (B)龍蝦 (C)海星 (D)烏賊。
( )48.和蜘蛛屬於同一門的生物有哪些? (A)螃蟹、龍蝦 (B)海星、海參 (C)珊瑚、水母 (D)文蛤、烏賊。
3.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指出,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最大的差別是珊瑚礁是「動物」造礁,而藻礁是
「藻類」造礁,兩者同在海岸多孔隙環境生長。附表是兩種造礁之比較,請根據表中資料回答問題:
( )49.有關兩種造礁生物所屬五界分類的描述,何者正確?
(A)藻礁,原核生物界;珊瑚礁,真菌界 (B)藻礁,植物界;珊瑚礁,原生生物界 (C)藻礁,原生生物界;珊瑚
礁,動物界 (D)藻礁,植物界;珊瑚礁,動物界。
( )50.現今地球環境由於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太快,導致極端氣候頻率增加,產生更強的颱風、更大的瞬間降雨,而這些
氣候都會對地形、地表造成破壞。若以治本的角度思考,下列何種措施能改善溫室效應?
(A)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B)出門以車代步 (C)保護珊瑚礁與藻礁 (D)禁止氟氯碳化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