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27.71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08,离现在 4 3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北市立新興國中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國文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字音字形:12% (每題 1分,請就答案卷作答)
1.敷「ㄧㄢˇ」 2.「ㄕㄢˋ」長 3.「ㄩㄣˋ」藏
4.有備無「ㄏㄨㄢˋ」 5.「ㄇㄠˋ」然行事 6.絡「一ˋ」不絕
7.精「湛」 8.前「瞻」 9.一小「撇」
10.驚「濤」駭浪 11.「敦」厚樸實 12.反躬自「省」
二、注釋:18% 12每題 1分,310 每題 2分,請就答案卷作答)
1.不亦「說」
2.一絲不「苟」
3.便辟 4.文雅
5.時習
6.疆土
7.法號
8.賠小心
9.一命嗚呼
10.不厭其煩
三、默寫填空題:6% 1分,請就答案卷作答)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 )(
2 )。」
2.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直,(
3 )(
4 )益矣。
友便辟,(
5 ) (
6 ),損矣。」
四、閱讀素養題:6% (每格 2分,請就答案卷作答)
……
隨著時序流轉每天這一段搭校車的路似乎成為馬托很重要的練習他越走越穩
展示醫療與自身鍛鍊的成果有幾次甚至跑了幾步他的媽媽仍然一派從容走在後面
有時,連輪椅都沒帶。
接著,這個小男孩跟大家一起排隊,站在草地等校車。之前,他與輪椅站在隊伍最
前面,總是第一個上車。排隊的二十多個孩子們無須任何提醒,自然而然等著,讓馬托
先上車,沒人催他快一點,沒人不耐煩發出叫聲,一切是這麼自然、平安。即使是宿舍
村有名的兩位脾氣較不易控制的孩子,我默默觀察到他們對馬托的善行:為他開柵門,
走在他旁邊以防路滑跌到。現在,馬托不做例外的那一個,他要跟大家一樣,開開心心
地排隊,聊天。
下雪次日,小徑非常滑,我必須摟著姚小弟慢慢走。卻看到馬托拄杖如騎著他的寶
馬一般,慢慢地穩穩地走著每一步。他戴帽子、手套,穿大夾克、小靴,臉上的眼鏡因
溫差而模糊,依然踏上積雪草坪加入隊伍之中,因下雪而歡叫的孩子們嘴裡呼出一朵朵
熱霧。
……
──節選自 簡媜〈拄拐杖的小男孩〉
1. 子曰:「見賢思齊焉。」說說看,馬托及其同學們身上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態度?
值得學習的態度
馬托
1
同學們
2
2. 就你在新興國中這三個多月的觀察,請提出一項
合理具體
的無障礙措施改善建議:
:【
3
五、單題:50% (每題 2分,請就電腦卡作答)
1.下列詞語「 」中的字,何者字義相同?
(A)「潰」不成軍/洪水「潰」堤 (B)「苟」延殘喘/「苟」且偷生
(C)飛蛾「撲」火/「撲」滅火源 (D)損壞「賠」償/穩賺不「賠」。
2.宜樺參加朗讀比賽拿到的文稿不小心被墨汁汙損了部分標點符號看不清楚請幫她
依序填入恰當標點符號?
有人走路迅如疾風,有人四平八穩,有人浮如遊雲……。一切都顯示著行路,只是
一個現象一個結果,她有一個掌舵的主人心。
(A) ―― (B) ―― (C) ―― (D) ――
3.玟玟想在圖書館借閱《鬼滅之刃》這本書,查找流程應為下列何者?
()持證件到服務台辦理借閱
()利用館內標示,確認該書所在位置
()確認書刊位置出借狀態,記下索書號
()到書庫中,依索書號標示,找到《鬼滅之刃》
()使用館藏查詢系統,在書名欄位輸入《鬼滅之刃》
(A) (B)
(C) (D)丁。
尚有試題,翻頁奮戰下去
2
4.下列名言,何者與<差不多先生傳>一文的主旨互相呼應?
(A)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B)一個不注意細節的人,做什麼都很容易失敗
(C)生命不在於活得長與短,而在於頓悟的早與晚
(D)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積極人生促進社會進步。
5.〈那默默的一群〉結語:「她們的名字不會被人知道,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她們是有資
格被稱之為『人物』的一群。」這裡「人物」的意思指的是什麼?
(A)眾所矚目的名人巨星 (B)流芳百世的不朽偉人
(C)功勳卓絕的民族豪傑 (D)貢獻社會的無名英雄。
6.讀完關於孔子的介紹老師請同學發表對孔子的看法以下哪位同學的意見與事實誤差
最大?
(A)小丸子:孔子是一個積極堅持的人,他周遊列國去尋找實踐理想的機會
(B)花輪:孔子是一個求知若渴的人,他樂於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智慧與態度
(C)濱崎:孔子是一個樂學善教的人,他寫下《論語》,成為千古讀書人最佳的教材
(D)小玉孔子是一個不畏艱困的人他克服生命中的種種困境卓然自立成就斐然。
7.〈那默默的一群〉敘述道路清潔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也對認真努力的工作者表達敬意,
文中以什麼貫穿全文?
(A)敦厚樸實 (B)忠實的態度
(C)護衛著街道和巷弄 (D)照掃不誤,一絲不苟。
8.言語表面的意思與作者內心真正的意思相反,稱為「倒反」,下列文句何者使用了這樣
的寫作手法?
(A)小夫是個見利忘義、自私自利的人嗎?
(B)胖虎的演唱會像一場夢魘,我再也不願經歷。
(C)這麼簡單的題目大雄居然考零分了,真是天才呀!
(D)靜香烤了香噴噴的蛋糕,令人聞了不禁垂涎三尺,真想偷吃!
9.胡適藉差不多先生這個虛構的人物來諷刺當時中國人「凡事不求真」的態度請問以下
哪一句話表現「求真」的科學精神?
(A)盡信書,不如無書
(B)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10.網路資訊取得容易,是現代人時常使用的查詢方式。以下幾人使用網路資路的方式,
何者最正確?
(A)哥哥注重隱私權,引用資料時不會透漏原作者姓名與網站來源
(B)奶奶遇到疑惑會到網路論壇發問,依據網友的答案來解決問題
(C)姊姊謹慎細心,搜尋資料時會多查找一些網站,互相比對資料再引用
(D)爺爺認為網路訊息更新即時較書面資料可信時常將接收到的訊息轉傳給家人。
11.〈那默默的一群〉全文統一將道路清潔人員比喻為護衛疆土安全的兵士,以下哪一句
沒有呼應到此一比喻?
(A)從來沒有一寸路面會在他們的掃把底下漏掉
(B)最勇敢的戰士常常朝著最危險的地方走去,他們好像也是
(C)凡被認為是垃圾的那些東西出現在他們的防區,他們便予以清除
(D)一位肥胖婦人,端著長長的掃把追趕一個空塑膠袋子,像追趕一個敵人那樣。
12.〈差不多先生傳〉提到:「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
樣。」這句話主要表達什麼?
(A)中國人深具蕭規曹隨的智慧 (B)馬虎輕率的行事態度隨處可見
(C)差不多先生名留青史的偉業 (D)人只要處事圓通就能一呼百應。
13.《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分別談論「為學」的哪些面向?
(A)要求、效用與境界 (B)次序、心態與修養
(C)過程、深度與涵養 (D)方法、樂趣與態度。
14.老師批閱聯絡簿,發現同學寫作常有冗詞贅字。下列同學的文句,何者最為精簡?
(A)育育:他上課喜歡插嘴搗亂,常常被老師挨罵
(B)璇璇:校門前的馬路上常常可以能看見車輛急駛而過的畫面
(C)庭庭:老師總是要求我們,凡事反求諸己,不怨天,也不尤人
(D)均均:她總是默默不張揚的協助同學解決問題,獲得大家的愛戴
15.「丟了一顆鐵釘,壞了一隻馬掌;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捐贈了一位騎士,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這是西方的一首歌謠,敘述十五世紀一位英國君王因
少了一顆鐵釘,導致帝國覆滅的故事。以下哪句名言最適合詮釋這首歌謠?
(A)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B)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D)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尚有試題,切勿掉以輕心
3
16.下列「 」中的成語,何者替換後意思不變
(A)小妮在競賽中表現傑出,其他參賽者「望塵莫及」,自嘆不如/望其項背
(B)本校網球隊的水準超群,南征北討,大小戰役無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C)老師上課時認真盡責、「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令人們敬佩不已/勞逸結合
(D)獲得成功的祕訣不僅是「全力以赴」要在全力以赴中尋找出快樂/按部就班。
17.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段話強調何種道理?
(A)為學的成敗操之在己 (B)為學目的在充實自我
(C)為學首要在專心致志 (D)為學過程應虛心求教。
18.「雙重否定」是指藉由兩個否定詞表達肯定的語意,如:「無所不能」(沒什麼做不到
的,凡事都能辦到)。下列文句都含有兩個否定詞,其中何者使用了「雙重否定」的句
法?
(A)無法無天 (B)無遠弗屆 (C)不知不覺 (D)人不知而不慍。
19.古人說話或行文時,對於「死亡」常忌諱而不直言,因此產生不少替代詞語。下列詞
語,何者沒有「死亡」之意?
(A)行將就木 (B)撒手人寰 (C)壽終正寢 (D)駕鶴歸西。
20.胡適先生曾說過「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這段話的含義最接近下列何
者?
(A)讀書是為了追求廣大高遠的理想
(B)讀書做學問要有開闊的胸襟,包容各方見解
(C)讀書的正確方法是多方涉獵,且深入專精研究
(D)讀書的快樂來自於與他人切磋,並發揚光大自己的論點。
21.「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
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雲而我們呢?我
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煙(張曉風)根據以上這段文字,
「我們」所描述的應該是什麼?
(A)煙囪 (B)路燈 (C)行道樹 (D)紅綠燈。
22.清朝有一句格言是「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
之。」依據這句話的觀點,值得結交的好朋友類型是哪一種?
(A)能規過勸善的朋友 (B)能趨利避害的朋友
(C)能有福同享的朋友 (D)能耐心傾聽的朋友。
23.女星鄧紫棋創作了一首歌叫《差不多姑娘》,部分歌詞如下:
「差不多的姑娘/追逐差不多的漂亮/她們差不多的願望/牽著她們鼻子方向
都露著差不多的腰/Fake 著差不多的微笑/撒著差不多的嬌/關係差不多的靠
差不多的大腿/語氣差不多的騷/靠 差不多的方法/買了差不多的包」
依據歌詞內容,作者的創作目的可能為何?
(A)鼓勵女孩們活出自己的個性與美麗
(B)鼓勵女孩們追逐普世價值,實現願望
(C)提醒姑娘們隨時注意自己的儀容與表現
(D)提醒姑娘們對生活要認真精細,不苟且隨便。
24.《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的主旨與下列
何者相近?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B)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
(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D)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5. 閱讀下文,並回答問題: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1),久而自臭也。
墨翟悲於染絲(2)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 :『 _____、閔之徒(3),何
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 顏之推《顏氏家訓》
根據前後文意,_____處最宜填入的句子為何?
(A)友便辟
(B)無友不如己者
(C)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D)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尚有試題,翻面抗戰到底
1. 鮑魚之肆:賣醃魚的店鋪,比喻臭
的環境。
2. 墨翟悲於染絲:墨翟見絲遇染料而變
悲嘆人如絲一般易受環境影響
3. 顏、閔之徒:像顏淵、閔子騫那樣德
行完美的人。
4
六、題組:8% (每題 2分,請就電腦卡作答)
(一)
夢與詩 胡適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著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26.本詩中,「夢」與「詩」的共通點為何?
(A)都源自於日常生活 (B)都一樣平凡無奇
(C)都因碰著詩人而有不同 (D)都有影像與言語的表現形式。
27.作者藉本詩表達其創作理念,以下何者與胡適的新詩創作理念最相近?
(A)創作須不斷求新求變
(B)適度模仿是創作的原動力
(C)由生活經驗出發才能展現個人特色
(D)創作過程中與友人把酒切磋才能更上層樓。
()
學,一定要問,學而不問,永遠沒有學問。問是孔子智慧知識最大來源之一
部《論語》便出現了一百一十七次的問,可以看出孔子對問的重視。
《論語.八佾篇》,記載孔子好問的故事,經文說:「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
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本章應是孔子在青少年未成名時自我學習的生活片斷在晚年敘述由弟子記錄下
的。孔子年輕時,進入魯國初祖周公的太廟參與祭祀,在事前演禮時,對於太廟的祭
品、禮節、儀式無所不問。某個人見孔子「每事問」的行為,不解的說:「誰說鄹人家的
孩子孔丘熟知禮儀啊?進入太廟每件事都要問孔子到後淡淡的說「參與祭禮,
明白禮的內涵,這才是禮。」
有問他人如這一章「子入太廟每事問(人)有問自己牛頓見蘋果落地,
苦思強索問自己問出了答案。孔子思想的形成來自問人的少,問己而悟出學問的多。
也因他的好問帶動鼓勵了弟子問難子張為例就曾前後十三次以不同形式問孔子
一個人聰明與否與天賦有關。一個人智慧的形成,有許多是問人、問己問出來的
有疑,才會問,問明白了,就是「智者不惑」
孩子喜歡發問對父母或許是項心理負擔但如能耐心順勢誘導無形之中能幫助孩
子養成好問的開朗的學習品格終身受用不盡學生喜歡發問對教師或許會加重工作
分量,如果教師樂於耐心解答,便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涓涓細流交成滔滔巨浪。
一個朝氣蓬勃的民族一定源自它的孩子敢問父母生敢問教師屬敢問長官,
人民敢問元首,而又敢於問自己。同時,做父母、教師長官元首的以能被人問當成
一件快樂的事。
孔子思想隨著他的逝世而漸漸湮沒這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大的損失秦漢後,獨
裁專制的皇帝,配以彎腰屈膝的儒生,使得孔子思想特色之一的「問」,從此與中國人絕
我們不但喪失了有疑難問父母、教師、長官元首的勇氣,也遺棄了遇到困惑問自己
的智慧,轉而問天、問神、問鬼、問卜。
舜因「好問」而有大智慧,仲虺(ㄏㄨㄟ)勸商湯「好問則裕」,喜歡問,智慧自會充
裕,孔子更要人「疑思問」。學問,學問,要學也要會問。
──陳琦萍〈學而不問 沒有學問〉
28.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目的為何?
(A)鼓勵人們敢於提問,樂於被問 (B)慨嘆孔子思想隨其逝世而湮沒
(C)讚揚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行為 (D)嘲諷獨裁專制體制對人民思想的箝制。
29.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行為最符合作者所謂「一個人智慧的形成,有許多是問人、問己問
出來的。」的觀點?
(A)思敏遇到困難不假思索詢問他人,尋求解決之道
(B)佩君出遊所有規畫安排都先詢問父母,得到同意後才進行
(C)阿新讀書時將所有問題累積到課堂上,詢問老師,得到解答
(D)曉萱做實驗時先嘗試各種可能,再和同學老師討論,獲得結論。
試題結束,勿忘細心檢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