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
徽州休寧縣西十里外有小溪流,水甚淺,正鄱江發源之處。溪之
北有寺,其南大山,林木蔚然。予嘗從其處登舟還鄉,因與僧語,
僧云:「山間舊多猴,蓋以千數,每成群涉水,白晝相暴,炊飯纔
熟,輒連臂入廚,舁甑著地攫食之,且拋棄蹂踐,必盡乃止。寺眾
不勝厭苦,至堅閉門,攜碗盛貯,藏諸袖中,歸房內,良久,然後
敢食。後一遊僧來,見其害,謂眾曰:『吾有一計,當使永斷蹤跡
,今夕試為之!』乃設罥網於廚,而置棗栗。俄頃,二猴墮罥中,
不能出。別磨墨煙斗許,拌以水漿灌沃之,自頭至足,通身成黑獸
,始縱之。猴自視毛色浸異,急奔窠穴尋其類,其類望見,良以為
他惡物也,悉力竄走,不敢回顧。黑者逐之愈切,群猴去益遠,不
三日,滿山皆空。」予記舊小說亦有一事,又讀列子,楊朱之弟布
,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而返。其狗迎而吠之,布怒,將
撲之,朱曰:「子無撲矣!使狗白而往,黑而歸,豈能無怪哉!此
理殊相似也。」
△舁:ㄩˊ抬舉;扛抬 。 △甑:ㄗㄥ 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有如現代的蒸籠。 △罥:ㄐㄩㄢˋ
捕捉鳥獸的網 。 △窠:ㄎㄜ 鳥獸蟲類等棲息的巢穴。
出處:宋.洪邁《夷堅志》
23.二猴為何被群猴誤認為是「惡物」?
(A)寺僧毒打,毛皮潰爛 (B)墨煙染黑,不辨原貌
(C)僧人施咒,行為怪異 (D)遊僧剃毛,形狀改變。
24.猴群給寺僧帶來什麼樣的苦惱?
(A)嘯叫啼鳴,吵鬧不休 (B)戲弄遊客,尷尬難堪
(C)掠奪食物,破壞物品 (D)繁殖快速,無力餵養。
(丙)
四月底,覺得花季都過了,其實不然。走在河岸邊,黃槿的花
開得正盛。朋友中認識黃槿的不多。小時候家住在河邊,在未經整
理的河灘爛泥地常有密聚的黃槿。樹幹不挺拔,枝莖扭曲錯亂,結
成木癭疙瘩,像古人批評的朽木。很難拿來做家具棟樑,卻使人想
起莊子說的「無用」之材,因為「無用」才逃過人們的砍伐吧。黃
槿卻不是完全無用,黃槿巴掌大、橢圓、近似心形的葉子,台灣民
間常採來襯墊糯米粿。紅的龜粿,襯著黃槿的綠葉是童年鮮明的記
憶。
小時候在河灘玩耍,在密密的黃槿樹叢裡鑽來鑽去,常常會看
到一隻死貓的屍體,懸掛在不高的黃槿樹枝上,腐爛了,嗡聚著一
群蒼蠅,發著徭臭。黃槿,姿態低矮虬曲,有點卑微猥瑣,生長在
骯髒的爛泥灘,懸掛著動物腐臭屍體,這樣的樹木,好像很少人注
意到它也開著美麗的花。然而,黃槿的花的確是美麗的。黃槿花是
嬌嫩黃色,小茶杯那麼大小,五瓣裂萼。花蒂處圈成筒狀,上端順
時鐘向外翻轉。形狀優美,像一盞清初官窯的鵝黃細瓷茶鍾。特別
是映照著陽光,花瓣透明成黃金色,花瓣一絲一絲的筋脈細紋,整
齊潔淨,清晰可見,使人想起女子藏在腰間的細絲絹帕。黃槿花最
美的地方是蕊心深處一抹深艷的紫色。包圍在一片嫩黃色間,那濃
艷的紫使人觸目心驚。一支強壯的雄蕊從墨紫深處直伸出來,顫顫
巍巍,全心綻放,透露生命在春天肆無所忌憚的繁殖欲望。
黃槿是頑強的植物,耐風,耐乾旱,耐鹹鹼,因此常常蔓生在
海河交界的岸邊,在潮污來去迅速的爛泥河灘。很少人認識黃槿,
或許是因為這花凋落特別快,還開得盛艷,卻一朵一朵掉落一地。
出處:蔣勳《手帖──南朝歲月》
25.有關本文主旨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回憶童年時的黃槿樹充滿生命力並且美麗非常
(B)藉陳述黃槿的無用之美彰顯自己獨特的審美觀
(C)細心品味黃槿花雖迅速開落卻深具魅力的一面
(D)黃槿花的短暫開落,帶給作者及時行樂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