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下列為國際間為了維護地球環境與生物所成立的組織或簽定的公約內容,何者配對最為恰當? (A)聯合國氣候變
遷綱要公約:控制各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B)生物多樣性公約:規範氟氯碳化物的使用以維護生物多樣性 (C)華
盛頓公約:保護溼地生態系 (D)拉姆薩公約:管制野生動、植物的貿易。
※閱讀文章,試回答 37~38 題:
路殺指的是野生動物在路上被車輛撞擊死亡的現象,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發生在動物身上的車禍。人類的開發,
逐漸由平地走向山林,道路是開發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這對野生動物的棲地來說是個非常嚴重的傷害。你一定聽
過生物多樣性,但路殺跟生物多樣性有什麼關係?當然有,你覺得當這些動物一直在馬路上死去,對一個族群的生
存會沒有影響嗎?我們的糧食、醫藥、衣物、建材等生活所需的物品,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各類的生物,因此生物多
樣性之於人類的重要性是比你想像中來得大的。
你也許會困惑,一條路的面積又不大,為什麼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如此大的威脅?當生態系環境受到外界影響,
被切割、分裂變小,形成破碎的島狀區塊,這種現象就稱為棲地破碎化,又可稱為棲地分割效應。各個物種對於棲
地破碎化的反應有所差異,然對於棲地領域需求大、高度依賴特定棲地環境的物種,便會有明顯劇烈的反應,當棲
息地遭受切割破壞時,導致物種數量減少,嚴重者更瀕臨滅絕危機。許多人為因素,舉凡為土地管理方式、耕作型
態、道路開發工程、溝渠建設等,在過度或不當的方式下,加速縮減生物的自然棲地,造成棲地破碎化的情況。棲
地破碎化一來會增加邊緣效應對生物的干擾,邊緣效應涵蓋人為耕作、觀賞遊憩的 干擾、共棲物種的驚擾、掠食者
的出現等壓力;再者,零星區塊分散生物繁殖期領域,降低基因交流的機會,促使區塊內的族群容易縮小,使得單
一物種走向絕種,漸漸地物種數量減少;三者,分散成數個零碎棲地,致使生物個體在不同區塊之間移動的過程,
增加路殺等意外發生的機率,如墾丁陸蟹產卵期間必須從陸上棲息地跨越省道至海中產卵,及台灣僅存本土貓科動
物石虎皆因穿越道路而造成路殺事件發生。
墾丁國家公園海岸林是陸蟹棲息地和孵育場,是陸蟹多樣性最高地區,為降低抱卵母蟹過馬路到海邊釋幼遭「路
殺」,墾管處連續 10 多年在台 26 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交管,公路局去年設首座供陸蟹穿越生物廊道,設置 184 處箱
涵及涵管供陸蟹穿越。今年陸蟹廊道改善工程,改成用在地咾咕石鋪設,也是陸蟹最適應材料,營造友善陸蟹環境,
希望抱卵母蟹通過,能用陸蟹廊道平安到海邊釋幼,讓生態永續經營。但有民眾認為像是「天堂路」怕摔車受傷。
墾管處表示,相關路段都要遵從速限,該廊道對陸蟹來說是很好的自然素材,能保護牠們的生命,後續用自然演替,
讓草慢慢長出來,恢復在地生態。
目前還有較成功的案例是「國道讓蝶道」,國道 3號251k 附近是紫斑蝶穿越的熱點,但當他們提升飛行高度時,
只比路面高出一些,因此常常被直接撞擊而死。在這個路段就做了一些措施:架起防護網、紫斑蝶尖峰時段封閉部
分車道、橋下放置燈管導引紫斑蝶,這些措施可以讓紫斑蝶的飛行高度再增加,或直接改走橋下,都可以避免被車
輛撞擊。其他還有像是設置警示牌、架設圍籬等。
宏觀面而言,則設置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規劃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以及國家公園,更能完整性保護生物
的棲息地,我國至今成立 9座國家公園,希望透過完整性的規劃與措施,讓動物的棲地得以保育長存。
37. 關於棲地破碎化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區塊分散可能降低生物基因交流的機會,影響遺傳多樣性 (B)
導致路殺發生機率提高 (C)對於高度依賴特定棲地環境的物種,影響較小 (D)石虎是受此影響的物種之一。
38. 下列何者無法降低棲地破碎化造成路殺的影響? (A)設置生態廊道 (B)溝渠建設 (C)設置警示牌 (D)季節性交
管封路。
39. 右圖為某座國家公園的圖誌,象徵園區內不只是黑面琵鷺過境的重要棲地,也保留著台灣先民
拓墾發展的歷史,是一座具有濃厚人文風情的國家公園。試問這是哪一座國家公園的圖誌? (A)
台江內海國家公園 (B)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C)墾丁國家公園 (D)金門國家公園。
40. 台灣目前九座國家公園,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有很大貢獻,關於國家公園與其特色配對,何者錯
誤?(A)雪霸國家公園-保育櫻花鉤吻鮭 (B)太魯閣國家公園-大理石峽谷地形 (C)玉山國家公園-有台灣黑熊
藍腹鷴等台灣珍稀物種 (D)陽明山國家公園-具有玄武岩地質景觀。
第四頁【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