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漢字基本上一字一義,但也有兩字不能拆開,須合為一詞才具有完整意義的,如「尷尬」、「徘徊」等,稱為
「連綿詞」。下列詩句「」內的詞,何者不屬於「連綿詞」?
(A)「囫圇」吞棗 (B)「葡萄」美酒
(C)「參差」不齊 (D)「謙遜」感恩
( )22. 關於漢字形體的演變,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篆書筆勢貫串奔放,書寫速度快,讓文字像圖畫一樣優美,是秦朝官方的標準字體
(B)甲骨文因用刀刻,筆畫圓轉曲折,帶有圖畫性質;商代金文因鑄刻在青銅器上而得名,又稱「鐘鼎文」
(C)漢字演變過程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此外,還有草書和行書等兩種便於書寫的字體
(D)隸書線條圓轉曲折,線條粗細一致,楷書則將隸書筆畫拉直,圖畫性特徵消失,成為符號化的方塊字。
( )23.五柳先生傳:「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關於這段
文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認為五柳先生品德高潔,如同黔婁一樣
(B)五柳先生認為自己就像黔婁之妻一樣有德行
(C)作者稱讚黔婁之妻「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D)黔婁之妻認為五柳先生「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24.金庸倚天屠龍記中關於「太極劍」的記載:「 張三豐傳給他(張無忌)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
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忘得
不乾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這段文字傳達的習劍精神,和五柳先生傳的哪段文字意涵相近?
(A)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晉朝當時的官俸體制為「半錢半穀」,即錢、米各占一半,當時陶淵明所任的彭澤縣令,俸祿為「月錢二千五百,
米十五斛」,而一斛是十斗,一天工資粗估約為五斗米、八十三文錢。而照「半錢半穀」制來看,五斗米等於八十三文
錢的價值,一個月估計有三百斗米等價相當的薪水。再根據史書據梁書
何胤傳上記何胤記載,「吾年已五十七,月食
四斗米不盡」,可看出當時四斗米的量夠讓一個六十歲左右的長者吃一個月,因此得出陶淵明的三百斗薪水足以讓長者
吃七十五個月左右。拿臺灣的物價及古人生活水準低、一天只吃兩餐來換算,便可算出陶淵明每個月的實質購買力約
落在二十二至二十九萬元之間。 (節錄自「五斗米」薪水有多少?結果證實陶淵明超有骨氣
蕃薯藤新聞)
( )25.根據此則報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若陶淵明來到現在的臺灣,他應該是高收入者
(B)陶淵明一天的薪俸可以領取五斗米或八十三文錢
(C)五十七歲的何胤一個月的伙食費應該低於六十八文錢
(D)若以現代的物價來算,陶淵明放棄五斗米是相當有骨氣的。
( )26.下列有關「於」字的用法,何組兩兩相同?
(A)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無濟「於」事
(B)得之「於」人者太多/留蚊「於」素帳中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吸菸「於」己有害
(D)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祖母之「於」我家。
( )27.關於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將愛因斯坦與自己的祖母相比,是從兩人都能「謙虛」的觀點而言,下列名言,何
者不能為此作註解?
(A)蘇格拉底:「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
(B)庫巴:「知識知道的很多就會覺得自豪,而智慧就會很謙虛地說什麼都不知道。」
(C)馬克吐溫:「遭到誹謗還大肆張揚,那是不聰明的,誹謗很少能禁得住沉默的磨損的。」
(D)愛因斯坦:「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到的知識,但圓圈之外的那些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
( )28.下列關於〈謝天〉一文中句子的說明,何者正確?
(A)「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意思等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B)「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說明前者囿於迷信,而後者則
有自知之明
(C)「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印證了「一日之所需,百
工斯為備」的道理
(D)「那篇亙古以來嶄新獨創的狹義相對論,並無參考可引,卻在最後天外飛來一筆,『感謝同事朋友貝索
的時相討論。』」呈現出愛因斯坦不恥下問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