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市立八里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段考七年級社會科試題
本試卷共 50 題(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 七年 班 號 姓名:
第 1 頁,共 4 頁
※請用 2B 鉛筆將答案清楚畫記在答案卡上
※歷史:第 1~17 題;公民:第 18~33 題;地理:第 34~50 題
※每題 2分,共 100 分
第一部分:歷史科(34%)
題組一
江阿發在上班的路途上,不幸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駐臺軍官格雷
上校所駕駛的汽車撞倒,因此撞斷了雙腿,住進天母的美國海
軍醫院療養。沒料到,阿發的整個家庭沒有因他無法工作掙錢
養家而陷入困境,格雷上校賠償他新臺幣五萬元現金,又願意
帶阿發的啞巴女兒到美國留學讀書。前來探望阿發傷勢的老
婆、孩子及朋友,見到他能待在豪華的醫院裏,反而對他被撞
之事感到羨慕不已……《文章自蘋果的滋味》
(回答第 1~2 題)
1.( )此文學作品展現下列何種時代特色?
(A)日本文化 (B)美式文化
(C)反共文化 (D)鄉土文化。
2.( )上述小說產生的背景敘述,何者有誤?
(A)此種文學潮流產生於民國 80 年代 (B)當時臺
灣經濟起飛,城鄉差距擴大 (C)當時內政和外交
皆面臨挑戰,作家開始關懷本地生活 (D)作品中特
別關注農民或勞工階級等小人物的生活遭遇。
題組二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在 1950 年代至 1990 年代時,進行了一
系列的制度改革及經濟建設,改革結果十分成功,使得臺灣發
展突飛猛進,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受舉世肯定,稱之
為「臺灣經驗」。(回答 3~4 題)
3.( ) 下列哪些因素,是戰後初期時,臺灣農業發展所
面臨的問題?
甲、農地地租偏高,佃農缺乏耕地保障,負擔重
乙、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農業勞動力不足
丙、土地利用轉作為工業用途,使得農地地缺乏
丁、大量土地集中少數人手上,土地分配上失調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4.( ) 下列各時期的重要建設政策,請按實施時間先後
順序排列?
(1)三七五減租 (2)進口替代 (3)加工出口區
(4)產業升級 (5)十大建設
(A) 1→ 2→ 3→ 4→ 5 (B) 1→ 2→ 3→ 5→ 4
(C) 1→ 2→ 4→ 3→ 5 (D) 1→ 2→ 5→ 3→ 4
題組三下表是關於台灣人口變遷的資料:(回答 5~7 題)
5.( )臺灣的人口從民國34年的600萬人大量增加至民國
39 年的 750 萬人,其原因為何?
(A)政府鼓勵民眾生育 (B)移入台灣的外國人士增加
(C)國共內戰導致政府遷臺 (D)台灣醫療技術改善與進步
6.( )承上題,此為人口學中何種類型的增加?
(A)自然增加→出生率高 (B)自然增加→死亡率低
(C)社會增加→移入率高 (D)社會增加→移出率低。
7.( )民國 60 年代起,台灣出生率不增反降的原因,
是因為當時政府正在推廣哪一政策?
(A)一胎化政策 (B)家庭計畫
(C)鼓勵民眾避免生育 (D)增產報國。
8.( )在「時代光影---民國 60 年代台灣攝影展」,下列
哪一個主題的照片不該出現在這個展覽中?
9.( ) 臺灣著名團體「表演工作坊」,曾在表演中對於
某時期兩岸關係說:「若單就兩岸國旗圖案來看,
「星星」和「太陽」根本不能同時存在!」根據上
述言論,該時期最有可能發生下列何事?
(A)爆發古寧頭戰役 (B)臺灣正式宣布三通
(C)臺灣提出三不政策 (D)兩岸開放大陸探親。
10.( )今年四月新北市政府舉辦一系列「泰緬潑水嘉年華
活動」,邀請各方民眾共襄盛舉,體驗異國文化風
情,請問臺灣潑水節設立的主因,應為下列何者最
合理?
(A)天氣炎熱需要消暑 (B)臺灣本土意識沒落
(C)臺灣社會融合多元文化 (D)突顯與外籍移民的對立
11.( )小七在里中圖書館翻閱歷史圖冊,看到了下列兩張
圖片及圖說介紹,請問與哪場戰爭最有關連?
(A)韓戰 (B)二次大戰
(C)古寧頭戰役 (D)八二三炮戰。
12.( )葉老先生年輕時隨軍隊來臺,離開了妻子和年幼的
兒女,終於在解嚴公告發布後,開放大陸探親,使
他得以開心回鄉探望親人。當時的總統是誰?
(A)蔣中正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