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2學期七年級第 2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選擇題 (每題 4分)
( )01、戰後初期從臺灣流行的民謠:「吃銅吃鐵,吃到 ALUMI(鋁),有毛的吃到剩鬃簑,無毛的吃到剩秤錘」,顯示出
當時臺灣物資缺乏,物價飛漲的困境,而這種情況與下列什麼事件有關? (A)天災不斷 (B)實施戒嚴 (C)國共
內戰 (D)白色恐怖。
( )02、瑄瑄是日治時期的臺灣學生,從公學校畢業之後,還想要繼續升學。請問:若以當時總督府的教育政策,瑄瑄最
可能進入哪種學校? (A)重視學業的升學高中 (B)重視五育發展的綜合高中 (C)重視軍事紀律的軍校 (D)重
視培養一技之長的職業學校。
( )03、西元 1947 年3月6日,上海《大公報》的社評〈臺灣慘案感言〉裡面寫著:「……抑此次事件,固非全由專賣
與貿易政策造成,遠因近因,頗為複雜。人民無組織,何以能爆發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實由各級官吏,奉行政令
者,平日對待人民驕縱專橫,搆怨多而且深,民眾中懷怨憤,壓抑已久,故爾一觸即發……。」請問:上述社評
中的〈臺灣慘案感言〉是指哪一事件? (A)西來庵事件 (B)二二八事件 (C)霧社事件 (D)臺灣民主國事件。
( )04、宸宸在整理爺爺的房間時,發現了爺爺保存已久的日記,裡面記載了西元 1930 年爺爺在臺灣的公學校求學生活。
請問下列哪一種生活經驗的描述,最有可能出現在宸宸爺爺的日記裡? (A)因為政府實施義務教育,所以我一滿
六歲就被編入學籍 (B)老師有日本人也有臺灣人,但他們上課時幾乎都說日語,我聽得有點吃力 (C)走進教室,
我看到住在我家隔壁的日本官員的小孩也跟我在同一班 (D)今天是上學的第一天,媽媽牽著我的手帶我走到了附
近的國民學校上課。
( )05、阿樂和同學畢業後想要來一趟三天兩夜的臺灣北部之旅,他們決定要從嘉義搭火車出發,計畫到基隆參觀港口、
接著到臺北逛新公園、菊元百貨,最後一天到北投去泡溫泉。請問:阿樂有可能是哪個時代的臺灣人? (A)一六
八○年代 (B)一七二○年代 (C)一八六○年代 (D)一九三○年代。
( )06、西元 1992 年行政院「二二八專案小組」公布的研究報告中,認定二二八悲劇發生的原因,不應該包括下列何者?
(A)臺民生活困苦失業率高,引起普遍不滿 (B)緝菸事件憲警處理失當,引起衝突 (C)共產黨在各地組織群眾,
要求回歸日本政府統治 (D)行政長官措施失當造成民怨。
( )07、西元 2019 年5月14 日,「臺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上街抗議,認為「原住民保留地」只能讓原住民持
有並不合理,訴求解除原保地的限制。將臺灣原住民居住地納為國有土地,並作為特殊化的規畫運用,是源自於
何時? (A)日治時期 (B)戰後臺灣 (C)清帝國時期 (D)大航海時代。
( )08、今年暑假心心和家人們前往綠島遊玩、潛水、泡溫泉,途中導遊介紹說明在一九九○年代以前,前往綠島的船班
可不是載著遊客,而是政治犯。因此為了紀念這段過去的歷史,政府在綠島成立了何種機構? (A)教化改過紀念
館 (B)人權博物館 (C)二二八紀念館 (D)白色恐怖紀念園區。
( )09、西元 1947 年上海出版的《新中華》雜誌上,曾稱讚當時的臺灣︰「文盲極少,女僕閒來無事,都愛看科學小說。」
請問:這是因為哪個政權之前在臺灣已經開始實施義務教育的成果? (A)鄭氏政權 (B)日本政府 (C)清政府
(D)荷蘭東印度公司。
( )10、民國 49 年,胡適、雷震等知識分子,創辦了一份刊物,內容以在臺灣創造一個自由環境為理念,不斷宣揚自由、
民主的思想。請問:這份刊物為何? (A)《臺灣新民報》 (B)《臺灣民報》 (C)《美麗島》雜誌 (D)《自由
中國》雜誌。
( )11、民國 76 年,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戒嚴,對臺灣社會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A)臺灣經濟起飛 (B)總統直選
(C)黨禁與報禁的開放 (D)促進族群融合。
( )12、右圖是小蓮在歷史課堂上所做的筆記,由內容推斷,老師講述的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霧社
事件 (B)噍吧哖事件 (C)臺灣民主國 (D)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13、小語是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下列何種情景會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A)看時鐘以確定來得及搭火
車 (B)從小學校畢業後,升上臺北帝國大學就讀 (C)纏足風氣是當時流行的審美觀 (D)政府
官員常常至廟宇參拜為國家祈福。
( )14、阿楷伯伯和老朋友們聊天時,一起回憶以前民國四十年代他們曾經參與的臺灣政治活動。請問他們最有可能參與
下列哪項政治活動而不受限制? (A)參與縣市議員選舉投票 (B)為直轄市市長候選人助選 (C)組織讀書會,討
論共產主義 (D)公開演講,批評政府的政策。
( )15、由於全國進入備戰狀態,政府在民國 37 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請問:這是為了因應哪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