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2學期 7年級第 3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3、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王拓的金水嬸等是民國 60 年代左右,一些作家以臺灣的鄉土民情為題材,關注農民、
勞工等小人物的遭遇,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請問:如何稱呼這些強調土地情感,關懷本地人民生活的作品?
(A)懷舊文學 (B)反共文學 (C)國語文學 (D)鄉土文學
( )14、右圖為兩岸分治後,中國大陸出現的一幅宣傳畫作。下列哪項敘述可以反映這幅
作品的時代背景?
(A)海峽兩岸情勢緊張,雙方不時爆發武力衝突
(B)中共與美國建交,對臺灣改採「和平統戰」
(C)中共主張「一國兩制」,忽略我方擁有主權的事實
(D)兩岸展開民間交流,我方成立陸委會、海基會因應
( )15、民國 60 年代,我國外交上的挫敗,使回歸本土的意識抬頭;年輕人開始高唱「自己的歌」,開啟了校園民歌的時
代。請問:此時外交的變化為何?(甲)加入 WTO (乙)退出聯合國 (丙)與美國斷交 (丁)實施小三通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16、美援除了協助供應糧食之外,亦要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需求,依需求分配
經費,用以購買、配置相應器材資源。右表為民國 40 年~54 年間,美援
分配的統計表。請問:從美援運用於臺灣各產業的比例圖判斷,美援主要
用於臺灣的何項發展?
(A)工業需求 (B)軍事協防 (C)農業改良 (D)教育發展
( )17、阿豪在網路上看到一首詩歌:「從生番到山地同胞,我們的姓名,漸漸地被遺忘在臺灣史的角落⋯⋯如果有一天,
我們拒絕在歷史裡流浪,請先記下我們的神話與傳統,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停止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請先恢復
我們的姓名與尊嚴。」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二二八事件 (B)自由中國事件 (C)美麗島事件 (D)原住民運動
( )18、1949 年10 月,共軍集中船隻對金門發動攻擊,遭守軍擊退。1950 年3月,共軍又集結大批兵力,用類似「萬船
齊發戰術」進攻海南島,迫使當地國軍撤守;5月底更攻占廣東萬山群島。共軍原本預定隨後再度對金門發動攻
擊,但沒有多久就取消這項計畫。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共軍顧忌金門兵力強大,寧可保持戰果故而避戰 (B)臺灣實施戒嚴,共軍乃轉以統戰策略來瓦解國軍
(C)韓戰爆發,美國宣布派遣第七艦隊協助臺灣防務 (D)美國宣布與臺灣斷交,兩岸間進入政治對峙時期
( )19、阿全在書上看到一段資料:「臺灣經濟起飛發生在民國 50 年代後期,臺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達 9.2%。民國 60
年代初期臺灣經濟受到產油國戰爭影響而一度蕭條,但隨後創造出經濟成長率 10.2%的奇蹟。民國 70 年代雖仍
維持高成長,但速度已減緩。民國 80 年代經濟成長速度持續減慢,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降為 6.5%。」請問資料
中提到民國 60 年代初期,臺灣經濟一度出現蕭條的主要原因為何?
(A)韓戰的持續 (B)古寧頭戰役 (C)八二三炮戰 (D)世界能源危機
◎20~21 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早期臺灣以米食為主,以麵粉製成的糕、餅,只被當作點心;臺灣從原本米食為尊型態,蛻變成米麵共食的習慣,歷經
美國的推波助瀾。民國 39 年6月,亞洲局勢丕變,美國提供臺灣軍事與經濟援助,輸入麵粉與小麥、黃豆等農產品。許多
民眾便將美援麵粉製成麵條,烹煮食用,緩解物資匱乏的狀態。
民國 42 年,政府出於策略考量,停止從美國進口麵粉,直接輸入小麥,同時發展民生工業,鼓勵各界設置麵粉廠,本
地麵粉產量呈現直線上升,必須設法推廣麵食,鼓勵消費麵粉。後來試圖改變民眾飲食習慣,與美方及麵粉業者成立麵麥食
品推廣指導委員會、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大力宣揚麵食營養價值高過稻米,還有助身體健康。委員會在各地舉辦各類
麵食示範表演會,當場製作西餐、饅頭、花捲、水餃、小籠包、蔥油餅等;再安排專業師傅巡迴講授製作方法與技巧,並且
廣設麵食課程,成立烘培技術訓練班,傳授西點麵包、蛋糕與各類麵食的製作技術。這些麵食推廣活動受到廣大迴響,也讓
臺灣麵食風氣歷久不衰。
(改寫自關鍵評論網-飲食習慣重大轉折:臺灣民眾如何從「唯米是糧」到「米麵共食」?)
( )20、從上面資料可知,臺灣麵食文化的興起,和「亞洲情勢丕變」有關,請問指的應該是下列哪一歷史事件?
(A)國共內戰 (B)古寧頭戰役 (C)韓戰 (D)八二三炮戰
( )21、在上文中,民國 42 年的「政府策略考量」,指的應該是下列哪一策略?
(A)土地改革 (B)進口替代 (C)出口導向 (D)產業升級
【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