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社會科七年級第一次定期考查答案卷
歷史範圍:Ch1-Ch2 七年級___班座號:___姓名:_______ 代號:05
一、 單選題,每題2分
1. ( )史前時代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與金
屬器時代,通常考古學者區分史前文化分期的依
據,是依下列何者?
(A)遺址四周的地理環境
(B)遺址中動植物的化石
(C)使用器物材質與做法
(D)出土的人類遺骸測定。
2. ( )上圖是臺灣史前文化分布時空架構圖,請從圖中
資訊判斷,屬於「新石器時代北部」的文化有哪
些?甲、大坌坑文化;乙、十三行文化;丙、長
濱文化;丁、圓山文化;戊、植物園文化、己、
卑南文化
(A)甲乙丙 (B)丁戊己
(C)甲丁戊 (D)乙丙己。
3. ( )美銀週末參觀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這
裡是一座特別為了收藏當地挖掘出土的考古文物
而建立的空間,如果想介紹此地遺址當時的史前
人類生活,可以怎麼說明?
(A)尚不懂得種植作物
(B)僅以漁撈捕獵維生
(C)懂得如何生產鐵器
(D)陶器表面有粗繩紋。
4. ( )承翰在書上看到,臺灣眾多的考古發現中,有一
個史前遺址由於臨近湖泊,因食用貝類而留下大
量貝殼堆積而成的貝塚遺跡。請問:這最有可能
是下列何者?
(A)圓山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卑南文化 (D)牛罵頭文化。
5. ( )婉玲在博物館中看見一幅史前時代人類生活的想
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們居住在洞穴中,有人
正在用敲打的方式製作石器,也有人在利用火焰
將食物烤熟。請問:這種情景最早可能出現在下
列哪一文化?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卑南文化 (D)大坌坑文化。
6. ( )人類早期有一段漫長的演化過程,稱為「史前時
代」。請問: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是以何者為劃
分依據?
(A)陶器的使用 (B)部落的形成
(C)文字的發明 (D)農業的出現。
7. ( )史前時代人類使用的工具如附圖所示。若依其使
用時間的先後加以排列,正確順序為下列何者?
(A)丙乙丁甲 (B)甲丙乙丁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
8. ( )清帝國統治時期將臺灣原住民族區分為「生番」
及「熟番」,當時最主要依據的標準為何?
(A)居住的地區 (B)是否歸順朝廷
(C)打獵或農耕 (D)語言系統差異。
9. ( )16 世紀初,葡萄牙人航行經過臺灣時驚呼這真是
一座美麗之島,而後又在東亞占領何地,作為與
中國貿易的據點?
(A)福爾摩沙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澳門。
10. ( )16 世紀時,漢人海商為何由澎湖轉往臺灣發展?
(A)施琅率兵打敗鄭克塽
(B)明朝派大量軍隊進駐
(C)沿海倭寇勢力太猖獗
(D)顏思齊已先占領澎湖。
11. ( )信樺暑假時到澎湖旅遊,在馬公市天后宮看見了
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
等」,並在旁邊看見了一塊說明告示牌,其中提
到當時曾有外來勢力想要占領澎湖,但是遭到逼
退離開。請問:這一外來勢力最有可能是下列何
者?
(A)荷蘭人 (B)西班牙人
(C)日本人 (D)葡萄牙人。
12. ( )西班牙人原本計畫以臺灣做為跳板到日本貿易,
但是並不順利,最主要是因為日本當時進行何種
措施所致?
(A)開港通商 (B)明治維新
(C)鎖國政策 (D)海禁政策。
13. ( )坤宏中秋節回南部探親,發現了前鎮、左營、林
鳳營、新營等地名的名稱,覺得相當有趣。請
問:這些地名應與下列何者有關?
(A)清帝國領臺時的海禁政策
(B)鄭氏治臺期間的軍屯政策
(C)鄭芝龍來臺後的土地政策
(D)原住民族所新開闢的部落。
14. ( )清初順治皇帝曾下令:「不准任何船隻下海,嚴
禁任何糧食闖關,凡是違反禁令者,一律連坐處
死,務必使海上那批人,在糧盡援絕以後做鳥獸
散。」文中的「海上那批人」指的是何者?
(A)日本人 (B)西班牙人
(C)荷蘭人 (D)鄭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