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社會科八年級第三次定期考查
歷史範圍:Ch5-Ch6 八年級___班座號:___姓名:_______ 代號:05
一、 單選題,每題2分
1. ( )圓明園位於北京,建立於康熙時期,融合了中西
各種建築風格,匯聚各種造園手法,有「萬園之
園」、「東方凡爾賽之稱」。但現今的圓明園僅
剩殘留的柱體,請問圓明園第一次遭到破壞,是
在哪一場戰役?
(A)日俄戰爭 (B)甲午戰爭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2. ( )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不論家世背景,僅透過考
試來選拔官員。然而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在何時
廢止?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3. ( )咸豐年間由寧波商人發行《英話註解》,是中國第
一本註有英文字母及發音的書籍,政府也以積極培
養外語人才,當時若想學習外語可至哪個單位?
(A)同文館 (B)總理衙門。
(C)機器局 (D)京師大學堂
4. ( )漫畫為歐美各國軍
隊聚集攻擊中國北
京的畫面,請問這
些國家共同攻打中
國的原因為何?
(A) 爭奪租界
(B) 逼迫中國開放港口貿易
(C) 爭取領事裁判權
(D) 義和團攻擊教堂與領事館。
5. ( )清中葉,某國與殖民地印度、
中國等三地的貿易貨物圖如附
圖,請問圖中「?」應該是下列
何種物品?
(A)茶葉 (B)香料
(C)糖 (D)鴉片
6. ( )請問下文中約翰除了可進入長
江貿易外,還多了那個新開的港口可前往?
(A)上海 (B)廣州
(C)福州 (D)基隆
7. (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使團出使清國,向廣東總督
報告說:「因前年大皇帝萬壽未申祝厘,今遣使臣
將由天津入貢。」乾隆帝諭「準其所請」,請問:
英王喬治三世派使節團來中國的主要目的為何?
(A)商討兩國朝貢貿易 (B)向中國承租島嶼
(C)買賣茶葉與瓷器 (D)要求開放通商限制。
8. ( )詹天佑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
父」之稱,其鐵路工程技術皆從美國學習。中國
最早公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因哪一場改革?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9.( )右圖文獻紀載了當時清
末鐵路興辦的狀況,除了文字還
增加了圖示,生動紀錄新聞,請
問這份文獻最可能出自哪一份刊
物?
(A) 點石齋畫報 (B) 申報
(C) 萬國公報 (D)中國女報。
二、閱讀理解題,每題 2分
(一)圖片為十九世紀末一場戰役兩軍交戰的路線圖,請觀看
圖片後回答問題:
。
( )10.此戰役應該是下列何者?
(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 )11.此戰役對中國產生了哪一個影響?
(A)外國軍隊可以駐紮在中國
(B)外國人可以至中國內陸傳教貿易
(C)日本取得中國東北地區控制權
(D)臺灣、澎湖兩地割讓日本。
( )12.此戰役發生後刺激哪一場改革運動的出現?
(A)庚子後新政 (B)百日維新
(C)戊戌政變 (D)立憲運動
(二) 《蘇報》1896 年創刊於上海,在日本駐上海領事館註
冊,以刊登當時社會新聞為主,並致力於保皇立憲的宣傳。
1902 年起,《蘇報》報導態度丕變,公開支持學生的愛國運
動和革命活動,言論日趨激烈。
1903 年《蘇報》發表鄒容的《革命軍》以及章太炎的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飽滿的激情、極富感染力的文辭
讚美革命,此文一出,朝野轟動,舉世譁然。蘇報的行為惹
怒了朝廷,加快查禁《蘇報》的步伐。
因《蘇報》館設在租界之內,章太炎、鄒容雖被捕,卻
是在租界掌控下。經過多次鎮壓,蘇報館被封,但租界拒絕
引渡嫌犯。
( )13.十九世紀末,中國有許多類似《蘇報》等新媒體
出現,最早將新式報刊引進中國的是下列何人?
(A)留學生 (B)傳教士
(C)英國商人 (D)自強運動官員。
( )14.從文中可知中國對租界地區無法絕對掌控,而
「租界」特殊的存在是從何時開始?
(A)南京條約簽訂 (B)北京遭受攻擊
(C)自強運動實施 (D)八國聯軍失敗。
( )15.蘇報的政治立場改變可能是對於哪一場改革失望
所致?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三) 賽金花(1872 年10 月9日-1936 年12 月4日),
閨名趙靈飛,乳名趙彩雲,清末民初著名交際花。年輕時
曾嫁於清朝大使洪鈞為妾,並隨他出使德、俄、荷、奧歐
洲四國,在柏林期間,與德國將軍瓦德西相識。傳聞德軍
入侵北京之際,賽金花勸商人把食物賣給外國兵,救了許
多中國老百姓,使他們免於外國兵的殺害。老百姓對她感
激萬分,以「賽二爺」稱她。丈夫病逝後被逐出家門,回
上海經營「賽金花書寓」,晚年落寞淒涼而亡。
( )16. 賽金花歷經德軍入侵北京之戰役,應該何?
(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 )17.賽金花生活時的上海,應該呈現何種面貌??
(A)水鄉澤國,靠運河貫穿南北貨物
(B)外商眾多,汽車成為時尚的交通工具
(C)經濟開發興盛,也成為中國政治中心
(D)義和團佔據,保留中國最傳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