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 )小雄利用頻率為 60Hz 的打點計時器對物體落下的過程做紀錄,部分紀錄如下圖及下表所示。若根據表中的數據推算,
則平均加速度 X的值為下列何者?(註:1Hz=1次/秒)
(A)720 (B)1440 (C)600 (D)1200。
34. ( )小軒參加金門旅行,遊覽了許多景點。其中當地導遊介紹了一種岩石「流紋岩」,其化學性質與花岡岩十分接近。小
軒近距離觀察流紋岩後發現,流紋岩組成顆粒細小,也不像花岡岩可以明顯觀察到組成礦物顆粒間彼此緊密鑲嵌在
一起。上網查了資料後,發現流紋岩與花岡岩卻被歸類在同一種岩類。而後,小軒還參觀了翟山坑道,坑道內主要
以花岡片麻岩為主,仔細觀察可見有玄武岩如葉脈般,貫穿其中。
根據上述內容,判斷下列關於「流紋岩」的敘述何者是合理的? (A)屬於沉積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
測是花岡岩受外營力的地質作用,最後再壓密膠結形成 (B)屬於變質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測是花岡
岩受變質作用而形成 (C)屬於沉積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測是花岡岩受河流的地質作用後,最後沉積
下來的 (D)屬於火成岩,因其組成顆粒較花岡岩小,推測可能是岩漿冷卻速度較快而形成。
35. ( )下列何者不是搬運作用的現象? (A)屏東的漂流木隨海水漂流到小琉球 (B)冰島的火山灰隨風飄送到歐洲各地 (C)
綠島的火成岩隨板塊聚合漸漸往臺東靠近 (D)太魯閣的大理岩碎塊被河水帶至花蓮海邊。
36. ( )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靜置於無摩擦力的水平桌面上,甲、乙分別受到水平外
力F甲、F乙後作直線運動,兩外力分別施力不同長短的時間後移除。已知兩物體在時
間t=0~60 s 期間的速度(v)與時間(t)關係圖,如附圖所示,則有關兩物體在此期間受
力情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F 甲施力時間較短,且外力大小 F甲>F乙
(B) F 甲施力時間較短,但外力大小 F甲<F乙
(C) F 乙施力時間較短,但外力大小 F甲>F乙
(D) F 乙施力時間較短,且外力大小 F甲<F乙。
37. ( )如附圖所示,圖上 X點到 Y點有 S1、S2兩條路徑可以選擇,小志與阿耀同時由 X點出發向 Y點移動,且途中無折
返,抵達 Y點後計算出兩人的平均速度大小與平均速率,如附表所示。有關誰先抵達 Y點及他們選擇的路徑,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小志先抵達,且兩人選擇相同的路徑 (B)阿耀先抵達,且兩人選擇不同的路徑
(C)兩人同時抵達,小志選 S2阿耀選 S1 (D)兩人同時抵達,小志選S1阿耀選 S2。
38. ( )甲、乙、丙三地位於同一條筆直的道路上,且乙地位於甲、丙之間,甲、乙二地的距離為 S1,乙、丙二地的距離為
S2。小明沿著道路由甲地出發經乙地到達丙地後再折返回乙地,其路線即甲→乙→丙→乙→甲→乙,已知此過程小明
的平均速度大小為每小時 3公里,平均速率為每小時 15 公里,則 S1:S2為下列何者? (A)1:1 (B) 1:2 (C)1:
4 (D)1:5。
39. ( )小文到地質公園出遊,他在園區內看見一露出地表的岩層,此岩層具有層狀構造且整體呈現傾斜狀態。岩層內除了可
發現許多海洋生物碎屑化石外,也可發現完整的珊瑚化石,下列關於此岩層的推論何者最合理?
(A)由岩漿冷卻凝固後所形成 (B)當時形成的環境屬於海洋環境 (C)岩層形成時就傾斜了 (D)因風化侵蝕作用而呈
現傾斜狀態。
40. ( )小美在同一條河川的上游與下游河谷,分別採集了當地河谷中主要外觀類型的石頭,並依採
集地點分成甲、乙兩組。已知這兩組石頭的組成成分皆相同,但甲組表面具有明顯稜角,乙
組表面則光滑平坦且大致呈橢圓形,如附圖所示。關於甲、乙兩組石頭的採集地點與造成兩
組石頭外觀差異的推論,下列何者最合理?(A)甲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撞出稜
角 (B)乙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磨圓磨平 (C)甲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容易撞出稜
角 (D)乙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容易磨圓磨平。
41. ( )一輛汽車行駛於筆直的道路上,在 t=0s 時開始由靜止出發,t=10s 時汽車的速度大小為 20m/s,已知汽車在 t=10
~20s 期間所受合力為 0,則 t=20s 時,汽車的速度大小應為多少?(A)40m/s (B)20m/s (C)10m/s (D)0。
42. ( )如附圖所示,水平桌面上靜置一個木塊,今對木塊施以向東且大小固定的水平力 F;阿春、
阿偉兩人對於木塊受力後可能發生的狀態及原因解釋如下:
阿春:若木塊向東作等加速度運動,是因為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阿偉:若木塊保持靜止不動,是因為 F與摩擦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恰好互相抵消。
關於兩人的描述正確與否,下列何者正確?(A)兩人皆正確 (B)兩人皆不正確 (C)阿春正
確,阿偉不正確 (D)阿春不正確,阿偉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