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九年級 112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46.19 KB
頁數
5
作者
lyteach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0-02,离现在 2 2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 112 學年度 1學期 年級 1次段考 (自然科)-試題
班級: 姓名: 座號:
(試卷共 4 頁,1~50 題每題 2分,共 100 )
1. 裘莉以擺長 100 公分的單擺做實驗,測得週期為 2秒,後來他改以擺長為 25 公分的單擺重做實驗,其餘條件不變,
請判斷下列何者為他測得的單擺週期? (A)1 (B)2 (C)3 (D)4 秒。
2. 在描述下列哪一個物理量時,不需要考慮其方向? (A)位移 (B)速率 (C)速度 (D)加速度。
3.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且不再出現,則地球上哪一項活動可能會很快大幅減弱,甚至逐漸消失?
(A)岩漿活動 (B)地表侵蝕 (C)板塊運動 (D)斷層錯動。
4. 下列哪一項所描述的不是地球層圈之間的交互作用? (A)大量生物行光合作用製造出大氣中的氧氣 (B)大氣中的水
蒸氣凝結後下雨和下雪形成河流或冰川 (C)隕石高速撞擊地球表面形成隕石坑 (D)火山噴發出岩漿火山灰和氣
體,影響附近的空氣組成。
5. 墾丁有許多由珊瑚礁形成的岩石,它們是屬於何種岩石? (A)石灰岩 (B)頁岩 (C)大理岩 (D)花岡岩。
6. 阿康行經中橫公路觀察到許多彎曲傾斜的岩層他猜測應該是這些岩層受到高溫、高壓作用的緣故會扭曲變
形。如果中橫公路的岩石大多為何種岩石,則可證明阿康的猜測是正確的? (A)板岩 (B)砂岩 (C)頁岩 (D)安山
岩。
7. 「滄海桑田」的字面上意思是指「大海變成了種桑的田地」,請問下列何者可能是造成海岸線向外擴張的原因?
.地表抬升 .河流上游建水庫,攔截泥沙 .降雨減少,連帶河流水量減少 .沿岸海流減弱
(A)乙丙 (B)乙丙丁 (C)甲丁 (D)丁。
8. 地下水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A)雨水 (B)冰川 (C)河水、湖水 (D)海水。
9. 下列哪種現象不適合以慣性定律解釋? (A)抖動衣服去掉灰塵 (B)搖動果樹使成熟果實脫離樹枝 (C)用力甩掉手
上的水珠 (D)將平放在桌面的書推給對面的同學,書本的速度漸漸變慢而停止。
10. 由下列位置與時間關係圖速度與時間關係圖中哪兩張圖可能為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 (A)甲、丁 (B)乙、丙 (C)
甲、丙 (D)乙、丁。
11. 下列何者是冰川侵蝕造成的地貌? (A)V 形谷 (B)大小顆粒混雜的沉積物 (C)U 形谷 (D)大片圓形礫石的海灘。
12. 地球上的水總量雖然驚人,但人類能方便取用的淡水,大約占總水量的多少百分比? (A)97% (B)10% (C)1%
(D)0.1%
13. 道路上常可以看見環保局出動灑水車清洗路面降低揚塵以下是阿康和小軒的對話請判斷兩人的解釋是否合理?
阿康灑水過程中灑水車的總質量 m逐漸減少若灑水車的驅動力 F保持不變則灑水車的加速度 a會逐漸增加。
小軒灑水過程中灑水車的總質量 m逐漸減少若灑水車要保持加速度 a不變則灑水車的驅動力 F須逐漸減少。
(A)只有阿康合理 (B)只有小軒合理 (C)兩人均合理 (D)兩人均不合理。
14. 下列何者並非造成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A) (B) (C)空氣 (D)生物。
15. 一般來說,有關河床沉積物的描述哪一個正確? (A)越靠近上游,沉積物顆粒越圓 (B)越靠近上游沉積物重量越
(C)越靠近下游,沉積物數量越少 (D)越靠近下游,沉積物顆粒越小。
16. 小雯與沛沛兩人散步直線前進其位置與時間的關係如附圖一所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小雯在 04秒內位
移的大小為 4公尺 (B)小雯和沛沛從同一地點一起出發 (C)3 秒時小雯和沛沛的速度相等 (D)沛沛在 2秒時的速度
=+1.5m/s
圖一 圖二 圖三
17. 可欣與家人到某遊樂園遊玩入園時服務人員發給每人一張遊園小火車路線圖如附圖二所示圖中右方為遊園小火
車路線上的各站名稱,箭頭表示小火車行駛的方向。請問搭乘小火車在哪兩站之間移動時,其位移大小與路徑長相
等? (A)
6
1 (B)
2
3 (C)
4
5 (D)
5
6
18. 石英和方解石的顏色都可能為白色或透明無色因此用顏色不易作為分辨依據若想知道是否為方解石可用下列哪
一種方法辨認出來? (A)用火加熱 (B)滴稀鹽酸 (C)沉到水中 (D)照射陽光。
19. 丙三輛車在筆直道路上行駛的速度與時間關係如圖三所示。t0三車位於相同位置 t秒後下列有
關車輛間距離的敘述請判斷何者正確? (A)乙兩車的距離保持不變 (B)丙兩車的距離越來越 (C)乙、
丙兩車的距離保持不變 (D)乙、丙兩車的距離越來越近。
2
20. 小軒在體育課練習折返跑附圖為他的位置與時間關係圖請問下列速度與時間關係
圖中,何者和他的折返跑過程最接近?
(A) (B)
(C) (D)
21. 關於「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運動的路徑越長,平均速率越大 (B)運動的時間越
平均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時間內,運動的路徑越長,則平均速度越大 (D)運動的路徑長相等運動時間越短
者,則平均速率越大。
22. 使岩石變成泥土的主要作用是下列何者?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用 (C)搬運作用 (D)沉積作用。
23. 分布在地球表層的淡水,主要是以下列哪一種形態存在? (A)河流、湖泊 (B)地下 (C)雲朵、水氣 (D)冰。
24. 海底火山噴出的岩漿經冷卻後會形成岩石有關此岩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礦物結晶顆粒大 (B)大多形成頁
(C)岩漿冷卻極為快速 (D)主要是凝固成大理岩。
25. 阿康與同學們參觀了漢光演習 F-16 戰鬥機的起降過程, F-16 戰機的資訊如附圖所示若忽
阻力,請判斷哪一位同學的發言敘述正確? (A)阿康:F-16 起飛時的加速度為 100 m/s2 (B)
小軒:F-16 從靜止加速到起飛共需要 36 (C)沛沛:F-16 從靜止加速到起飛共需要 1000
(D)小雯:若重力加速度 g 9.8 m/s2,則 F-16 的重量小於 120000 牛頓。
26. 若有一物體沿直線做加速度為 2公尺/2的等加速度運動,在某時刻的速度為 10 公尺/秒,則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物體每秒速度的變化量為 2公尺/ (B)物體在該時刻的 10 秒後,
速度為 20 公尺/ (C)該時刻的前 1秒物體速度為 12 公尺/ (D)該時刻的後 1秒物體速度
8公尺/秒。
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 27~30 :
你有看過裝飾用的鹽燈嗎?如果你也曾看過料理用的玫瑰鹽應該會發現鹽燈的色澤和玫瑰鹽的顏色
十分接近(如圖)玫瑰鹽和鹽燈都是由類似的礦物組成它們都是從鹽礦中開採出來的鹽礦是一
種沉積岩,又稱為蒸發岩(註 1,由封閉的鹹水水域蒸發形成,這是乾燥地區常見的沉積作用。玫
瑰鹽約 97%是氯化鈉 3%是雜鹵石(註 2其紅色或粉紅色調是來自微量的雜質例如氧化鐵
銅等許多廣告號稱玫瑰鹽有多種微量元素對健康極好但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夠證
明長期食用玫瑰鹽對人體有益。
玫瑰鹽主要產自巴基斯坦的烏拉鹽礦(Khewra salt mine),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約
生產 35 萬公噸的岩鹽。
(註 1蒸發岩是一種沉積岩由水溶液蒸發析出結晶的礦物組成常見礦物有岩鹽(氯化鈉結晶)
石膏、方解石、雜鹵石等。
(註 2)雜鹵石:海水蒸發形成的礦物,是鉀、鈣和鎂的硫酸鹽類,結合水分子所組成。化學式為 K2Ca2Mg(SO4)42H2O
27. 鹽礦主要是如何形成的? (A)岩漿凝固結晶析出 (B)封閉的鹹水體蒸乾結晶析出 (C)岩石風化產生 (D)海水飽和
析出結晶沉積於海底。
28. 承上題開採出玫瑰鹽的鹽礦,其形成過程和下列哪一種岩石最類似? (A)花岡岩:冷卻凝固 (B)片岩:變質作用
(C)大理岩:變質作用 (D)石灰岩:沉積作用。
29. 鹽燈的粉紅色澤是來自什麼物質? (A)雜質 (B)石膏 (C)岩鹽 (D)雜鹵石。
30. 下列哪一種地方最容易形成蒸發岩? (A)熱帶雨林 (B)草原 (C)沙漠 (D)河口。
31. 丙三物體作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與時間之關係如下圖所示假設此三物體
所受的力與它們運動的方向都在同一直線上且甲丙三物體的質量分別為 50 kg
20 kg60kg,若它們所受的合力大小分別為
F
F
F
,則其關係為下列何者?
(A)
F
F
F
(B)
F
F
F
(C)
F
F
F
(D)
F
F
F
32. 電影「移動世界(Jumper)中描述一個具有瞬間移動能力的移動人(jumper)大衛的故
所謂瞬間移動就是指來往兩地所經過的路徑長為 0若每個移動人以瞬間移動來往任意
距離的兩地均只需要 0.01 某天住在 12 樓的大衛想去找位在 1樓大樓管理員領取代
收的包裹1樓到 12 高度差為 40 公尺已知大樓的電梯每秒可以升降 1公尺則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衛搭電梯抵達 1樓的路徑長跟使用瞬間移動抵達 1樓的路徑長相同,所以兩種方式的平均
速率相同 (B)大衛搭電梯抵達 1樓的位移跟使用瞬間移動抵達 1樓的位移相同所以兩種方式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大衛使用瞬間移動抵達 1樓,其平均速率為 0m/s (D)大衛搭電梯抵達 1樓,其平均速度大小為 0m/s
3
33. 小雄利用頻率為 60Hz 的打點計時器對物體落下的過程做紀錄部分紀錄如下圖及下表所示若根據表中的數據推算
則平均加速度 X的值為下列何者?(註:1Hz1次/秒)
(A)720 (B)1440 (C)600 (D)1200
34. 小軒參加金門旅行遊覽了許多景點。其中當地導遊介紹了一種岩石「流紋岩」,其化學性質與花岡岩十分接近。小
軒近距離觀察流紋岩後發現,流紋岩組成顆粒細小,也不像花岡岩可以明顯觀察到組成礦物顆粒間彼此緊密鑲嵌在
一起。上網查了資料後,發現流紋岩與花岡岩卻被歸類在同一種岩類。而後,小軒還參觀了翟山坑道,坑道內主要
以花岡片麻岩為主,仔細觀察可見有玄武岩如葉脈般,貫穿其中。
根據上述內容,判斷下列關於「流紋岩」的敘述何者是合理的? (A)屬於沉積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
測是花岡岩受外營力的地質作用,最後再壓密膠結形成 (B)屬於變質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測是花岡
岩受變質作用而形成 (C)屬於沉積物,顆粒細小且成分近似花岡岩,推測是花岡岩受河流的地質作用後,最後沉積
下來的 (D)屬於火成岩,因其組成顆粒較花岡岩小,推測可能是岩漿冷卻速度較快而形成。
35. 下列何者不是搬運作用的現象? (A)屏東的漂流木隨海水漂流到小琉球 (B)冰島的火山灰隨風飄送到歐洲各地 (C)
綠島的火成岩隨板塊聚合漸漸往臺東靠近 (D)太魯閣的大理岩碎塊被河水帶至花蓮海邊。
36. 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靜置於無摩擦力的水平桌面上,甲、乙分別受到水平
FF後作直線運動,兩外力分別施力不同長短的時間後移除。已知兩物體在時
t060 s 期間的速度(v)與時間(t)關係圖如附圖所示則有關兩物體在此期間受
力情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F 施力時間較短,且外力大小 FF
(B) F 施力時間較短,但外力大小 FF
(C) F 施力時間較短,但外力大小 FF
(D) F 施力時間較短,且外力大小 FF
37. 如附圖所示,圖上 X點到 Y點有 S1S2兩條路徑可以選擇,小志與阿耀同時由 X點出發向 Y點移動,且途中無折
返,抵達 Y點後計算出兩人的平均速度大小與平均速率,如附表所示。有關誰先抵達 Y點及他們選擇的路徑,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平均速度大小
(km/h)
平均速率
(km/h)
(A)小志先抵達,且兩人選擇相同的路徑 (B)阿耀先抵達,且兩人選擇不同的路徑
(C)兩人同時抵達,小志選 S2阿耀選 S1 (D)兩人同時抵達,小志S1阿耀選 S2
38. 甲、乙、丙三地位於同一條筆直的道路上,且乙地位於甲、丙之間,甲、乙二地的距離為 S1,乙、丙二地的距離為
S2小明沿著道路由甲地出發經乙地到達丙地後再折返回乙地其路線即甲→乙→丙→乙→甲→乙已知此過程小明
的平均速度大小為每小時 3公里,平均速率為每小時 15 公里,則 S1S2為下列何者? (A)11 (B) 12 (C)1
4 (D)15
39. 小文到地質公園出遊他在園區內看見一露出地表的岩層岩層具有層狀構造且整體呈現傾斜狀態岩層內除了可
發現許多海洋生物碎屑化石外,也可發現完整的珊瑚化石,下列關於此岩層的推論何者最合理?
(A)由岩漿冷卻凝固後所形成 (B)當時形成的環境屬於海洋環境 (C)岩層形成時就傾斜了 (D)因風化侵蝕作用而呈
現傾斜狀態。
40. 小美在同一條河川的上游與下游河谷,分別採集了當地河谷中主要外觀類型的石頭,並依採
集地點分成甲、乙兩組。已知這兩組石頭的組成成分皆相同,但甲組表面具有明顯稜角,乙
組表面則光滑平坦且大致呈橢圓形,如附圖所示。關於甲、乙兩組石頭的採集地點與造成兩
組石頭外觀差異的推論下列何者最合理?(A)甲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撞出稜
(B)乙組位於下游河谷因搬運距離較遠而磨圓磨平 (C)甲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容易撞出稜
(D)乙組位於上游河谷,因搬運能力較下游弱,容易磨圓磨平。
41. 一輛汽車行駛於筆直的道路上,在 t0s 時開始由靜止出發,t10s 時汽車的速度大小為 20m/s,已知汽車在 t10
20s 期間所受合力為 0,則 t20s 時,汽車的速度大小應為多少?(A)40m/s (B)20m/s (C)10m/s (D)0
42. 如附圖所示,水平桌面上靜置一個木塊,今對木塊施以向東且大小固定的水平力 F;阿春、
阿偉兩人對於木塊受力後可能發生的狀態及原因解釋如下:
阿春:若木塊向東作等加速度運動,是因為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阿偉:若木塊保持靜止不動,是因為 F與摩擦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恰好互相抵消。
關於兩人的描述正確與否,下列何者正確?(A)兩人皆正確 (B)兩人皆不正確 (C)阿春正
確,阿偉不正確 (D)阿春不正確,阿偉正確。
4
43. 在筆直的道路上有甲丁四輛車附圖為四車的速度(v)與時間(t)關係圖 t0s 時,
四車位於同一位置,則有關 t0s 車輛間距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兩車的距離保持不變 (B)丙、丁兩車的距離保持不變 (C)甲、丁兩車的距離愈來
愈遠 (D)乙、丁兩車的距離愈來愈近。
44. 阿忠與小志想要移動地上的書櫃發現書櫃裝滿書時他們無法推動書櫃因此將裡面的書先
拿下,之後就可以輕鬆推動書櫃。兩人對此現象的解釋如下:
阿忠: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Fma 可知,書櫃裝滿書時,質量 m較大,因此推動書櫃所需的
F也較大,而造成我們推不動書櫃。
小志:書櫃裝滿書時,書櫃垂直作用於地面的力較大,因此書櫃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較大,而造成我們推不動
書櫃。
關於兩人的解釋是否合理?(A)兩人均合理 (B)兩人均不合理 (C)只有阿忠合理 (D)只有小志合理。
蓼蓼、萌萌跟莉莉想要了解單擺擺動的相關特性做了一連串的單擺實驗,附表為三人測量單擺擺動時間的實驗紀錄結果
根據該表回答 45~47 題:
45. 關於這項實驗的設計,三個人各有不同的見解,如下:
蓼蓼:「第 1組實驗跟第 2組實驗互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萌萌:「第 1組實驗與第 3組實驗的控制變因為擺角大小和擺長」
莉莉:「第 1組實驗與第 4組實驗的操縱變因僅為擺動時間。」
三人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蓼蓼、萌萌 (B)萌萌、莉莉 (C)蓼蓼、莉莉 (D)蓼蓼、萌萌、莉莉均正確。
46. 關於這項實驗的實驗結果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A)單擺週期不受擺錘質量影響 (B)擺長不會影響單擺週期的因素
(C)在小角度的擺動中,角度的變化幾乎不會影響單擺週期 (D)測量擺動 10 次所需的時間是因為測量上的便利性及
準確性。
47. 已知單擺週期的平方與擺長成正比,若將第 4組實驗中的擺長改為 100 公分,則擺動 10 次所需的時間可能為幾秒?
(A)2.02 (B)4.04 (C)20.2 (D)40.4
摩托車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煞車效果較好若遇到一輛汽車從側向開過來此時摩托車速率 57.6 km/h開始以等加速度煞車,
預期在距離 32 公尺的地方能順利煞車,停止下來(如圖甲);而天雨路滑時,摩托車煞車效果較差,必須增加煞車距離,因
此摩托車騎士往右側偏轉,爭取煞車時間,此時在 64 公尺遠的地方,順利停止,而避免被汽車撞到(如圖乙)。
() ()
48. 如圖()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煞車效果較好請問此時摩托車煞車時的平均加速度量值為多少? (A)16 m/s2 (B)6
m/s2 (C)4 m/s2 (D)2 m/s2
49. 如圖(),若已知天雨路滑的時候,煞車效果較差,此時摩托車以等加速度運動煞車,請問藉由往右側偏轉,拉長煞
車距離為 64 公尺時,共有多少煞車時間? (A)5 s (B)6 s (C)7 s (D)8 s
50. 承上題,此時摩托車煞車的平均加速度量值為多少? (A)16 m/s2 (B)6 m/s2 (C)4 m/s2 (D)2 m/s2
5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學年度 1學期 年級 1次段考 (自然科)-答案卷
1-5
ABBCA
6-10
ACADB
11-15
CCCAD
16-20
DBBBD
21-25
DADCD
26-30
ABDAC
31-35
ACBDC
36-40
ADABB
41-45
BACDA
46-50
BCCDD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