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 有一本書提到:「啟蒙運動的基礎是科學革命」,下列何項描述,對這句話的全是最為恰當?
(A)希臘、羅馬文化再發現,強調古代經典作品以人為本的價值
(B)機器逐漸取代人工生產,實施工廠制度促進物質生活的發展
(C)人類社會如同自然世界,可以依循理性尋找普遍的運作原則
(D)對東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刺激海外探險促使殖民運動的展開
27.( ) 承上題,下列哪一句話最有可能出現在那本書中,為啟蒙運動思想家所代表的言論?
(A)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人們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如生命、自由及財產
(B)真誠悔過的基督徒,就算不購買贖罪券,也能夠獲得全面免除罪罰的權利
(C)勞動創造世界,我們要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
(D)君權來自於神授,君主的權力是由上天所賦予的,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
*請根據下文,回答 28~30 題:
日本料理「天婦羅」,是將食材裹上澱粉漿之後下鍋油炸,這種料理源自於天主教徒在齋戒期間,將食材油炸後食用。在沒
有冷凍技術的時代,因為油炸食物容易保存,所以水手於遠洋航行時也會準備油炸魚類作為糧食。葡萄牙的天主教徒最初
到日本傳教與貿易時,同時傳入這種料理。
28.( )「天婦羅」傳入日本的時代背景,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科學革命的影響,讓水手具備遠航能力抵達亞洲 (B)日本受大唐文化的薰染,效法唐朝推動制度改革
(C)西方各國展開海外探險,建立到達東方的新航線 (D)工業革命的刺激,使歐洲國家積極發展海上貿易
29.( ) 最早藉由新航路來到日本,進行傳教與貿易的國家,應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蘭 (D)英國
30.( ) 此來到東方「新航路」的發現,應是下列何人的成就?
(A)狄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請根據下文,回答 31~33 題:
日本明治時代文學家夏目漱石曾在日記中寫道:「在□□的街上散步時吐了口痰,當我看到自己吐出一團全黑的物體時真是
吃驚。幾百萬市民每天都吸著煤煙和塵埃,汙染著他們的肺。」當時人們以煤作為驅動蒸汽機以及家中暖爐、廚具的燃料,
加上西歐地區盛行風的吹拂,使空氣汙染物不斷飄向城市的下風處,形成煙霧瀰漫的景觀。燃煤帶來的空氣汙染會影響健
康,可能降低新生兒存活率,使得兒童發育遲緩。城市的居民居住區域分布也反映出貧富差距,資本家與中產階級為了尋
求較好的生活品質,紛紛遷往城市中汙染較少的區域,而較為窮困的低技術勞動階級,因受工作地點和經濟考量所限,只
能居住於汙染嚴重區域。因此,思想家恩格斯在當時就發出「只有勞動階級才會呼吸受汙染的空氣」的不帄之鳴。
31.( ) 文中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所描述的城市現象,應與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密切?
(A)科學革命 (B)工業革命 (C)啟蒙運動 (D)海外探險
32.( ) 文中的□□是最早遭遇的此現象的城市,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城市?
(A)倫敦 (B)巴黎 (C)紐約 (D)東京
33.( ) 文中關於城市的問題叢生,因而刺激了下列哪一思想為解決這些問題應運而生?
(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社會主義 (D)帝國主義
*十六世紀時,歐洲某一個國家積極向外征服,並在其殖民地修築了許多城堡,如〔歷史圖三〕所示。請回答 34~35 題:
34.( ) 當時這個國家也曾在〔歷史圖四〕中甲、乙、丙、丁
何處建立城堡?
(A)甲 (B)乙 (C)丙 (D)丁
35.( ) 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此國家對外殖民的經營重點?
(A)從印度出口大量鴉片販賣至中國
(B)強力殖民統治導致印加帝國毀滅
(C)曾佔領澳洲,作為罪犯流放之地
(D)建立東印度公司,壟斷亞洲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