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9 學年度 第1學期 三 年級 第2次段考 (自然科) 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一、選擇
1. ( )下列哪個島嶼最可能在未來成為臺灣島的一部分? (A)金門 (B)小琉球 (C)海南島 (D)綠島。
2. ( )褶皺地形和下列何者的成因最為相似? (A)大理岩 (B)裂谷 (C)玄武岩 (D)中洋脊。
3. ( )在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的現象中,真正移動的是下列何者? (A)地殼 (B)地核 (C)陸地 (D)板塊。
(4~6 題圖) (7~8 題圖) (12~13 題圖)
◎上附圖(4~6 題圖)為某地發生地震時的斷層構造圖,其中 R為地震波最早到達地表處,也是 P垂直投影在地表上的點。
假設地震波向各方傳遞的速度都相同,請依圖回答下列 4~6 題:
4. ( )關於此地震的震源及震央位置,下列判斷何者正確? (A)震源為 Q、震央為 R (B) 震源為 P、震央為 R (C)震源為
R、震央為 P (D) 震源為 P、震央為 Q。
5. ( )根據地震波傳播,這次地震在 R、S、T三處所造成的震度大小理論上應為何? (A)R>S>T (B)R>S=T (C)R=S
=T (D)R<S<T。
6. ( )這次地震在 R、S、T三處測得的震度規模理論上應為何? (A)R>S>T (B)R>S=T (C) R<S<T (D) R=S=T。
◎上附圖(7~8 題圖)中的岩層標出了 6個地質事件,有甲、乙、丙三層岩層沉積、A、B、C,請依圖回答下列 7~8 題:
7. ( )A、是正斷層 B、是岩脈 C、是侵蝕面,正確敘述有幾個?(A) 0 (B) 1 (C) 2 (D) 3。
8. ( )請將這 6個地質事件最可能的發生順序由先到後排出?(A) 甲乙丙 ABC (B) ABC 甲乙丙 (C) 甲乙丙 BAC
(D) 甲乙丙 CAB。
9. ( )地球內部熱對流下降處,在地表通常呈現哪一種地形? (A)中洋脊 (B)大平原 (C)洋底盆地 (D)海溝。
10. ( )下列關於板塊的敘述,何者正確? (A)陸地和海洋分別位於獨立的不同板塊上 (B)同一板塊上可能同時有陸地和海
洋 (C)板塊的交界就是海陸的交界 (D)板塊的形狀與大小是不會改變的。
11. ( )甲、乙兩物體的質量比為 1:2,且要使甲物體有 1公尺/秒2的加速度,需施
F
牛頓的力。請問若將兩物體綁在一起,
使它們有 1公尺/秒2的加速度,則需施力多少牛頓? (A)2
3
F
(B)2
F
(C)3
F
(D)6
F
。
12. ( )如上圖(12~13 題圖)所示,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一彈簧右端連接一物體,原本物體靜止於 A點。若將物體右拉至 B
點後放開,物體會隨著彈簧的來回收縮、伸長而作水平振盪運動,圖中 C點為物體振盪的最左位置。請問物體由 A
點壓縮彈簧至 C點的運動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物體速率漸快,彈簧的彈力位能漸增 (B)物體速率漸
快,彈簧的彈力位能漸減 (C)物體速率漸慢,彈簧的彈力位能漸增 (D)物體速率漸慢,彈簧的彈力位能漸減。
13. ( )承上題不考慮阻力下物體隨著彈簧來回收縮、伸長而作水平振盪運動時,若圖中 A點物體動能為 100 焦耳。請問物
體由 A點壓縮彈簧至 C點的過程彈簧的彈力位能和物體動能的和為? (A) 100 焦耳 (B)大於 100 焦耳 (C)小於 100
焦耳 (D) 200 焦耳。
14. ( )下列哪些情況,手對皮箱所作的功為零?甲.提皮箱等公車;乙.提皮箱上車;丙.提皮箱下車;丁.提皮箱在斜坡上行走;
戊.提皮箱等速在水平路上行走。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戊。
15. ( )火車天花板上懸吊一個單擺,當火車啟動時,乘客發現擺錘往南擺高,則該列火車往哪一方向行駛? (A)東方 (B)
西方 (C)南方 (D)北方。
16. ( )一塊大石頭重 20 公斤重,如果小緯用 15 公斤重的力往上抬,石頭仍然不動,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石頭給小
緯的反作用力為 15 公斤重 (B)石頭所受的合力為零 (C)石頭給地面的作用力為 5公斤重 (D)地面給石頭的反作用
力為 20 公斤重。
17. ( )如附圖所示,在完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質量分別為 2公斤與 6公斤的甲、乙兩個物體,並且在兩個物體中間放置
一個彈簧,利用甲、乙兩個物體將彈簧壓縮後自由釋放,則釋放的瞬間,甲、乙兩個物體所獲得加速度比值為 x,甲、
乙兩個物體所獲得彈力比值為 y,求 x+y=?(A)2 (B)4 (C)6 (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