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3頁)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30分)
1.漢字的「多音多義字」形成的原因很多,以下哪一組的多音多義字與其他三組
形成的原因不同?
(A)還好/還錢
(B)父親/親家
(C)行走/銀行
(D)號碼/號叫
2.這個詞,我忽然想「不起來」是什麼意思?「不起來」是:
(A)定語
(B)狀語
(C)賓語
(D)補語
3.通過直觀手段體現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稱之為:
(A)演示法
(B)對比法
(C)誇張法
(D)手勢法
4.中介語研究一般集中在母語和目的語的對比分析與學習者外語的。
(A)錯序分析
(B)偏誤分析
(C)遺漏分析
(D)誤代分析
5.語言知識課,不包括哪個內容?
(A)語音
(B)語詞
(C)語系
(D)語法
6.外籍學生不易分辨「離合詞」,常常用錯,請辨別以下何者為非離合詞?
(A)唱歌
(B)錄音
(C)起床
(D)練習
7.下面哪句話屬於華語語法裡的「兼語句」?
(A)出門前,先打個電話給我
(B)出門前,先讓我打個電話
(C)出門前,先把電話拿給我
(D)我先出門再打電話
8.下列何種教學法不是源於行為主義學派:
(A)文法翻譯法 (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 )
(B)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C)情境教學法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D)直接教學法 (Direct Method)
9.漢字教學包括「學習正體字、認識簡體字」,以下各簡體字的正體字寫法何者不正確?
(A)农民→農民
(B)阴影→陰影
(C)灭火→滅火
(D)卫生→卵生
10.以下何者不屬於語言學習的三個認知階段?
(A) 解讀階段
(B) 分析階段
(C) 重組階段
(D) 綜合上升階段
11.「華語教師常會以任務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熟習與該任務相關的語言,並強調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華語能力。」以上的形容,請問較趨近於哪一種教學法?
(A)整體行動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B)自然教學法(Natural Method)
(C)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D)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12.下列有關「情境教學法」(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的敘述何者正確?
(A)母語翻譯或是外語解說,都是語言教學中重要的一環
(B)教師的角色,應調整為「諮商」、「輔導」的角色
(C)聽力的訓練應在口語表達之前,是外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
(D)口語能力非常重要,強調學生透過模仿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13.學習者在聽力訓練中所遭遇的困難,不包括:
(A)多義詞
(B)偏義複詞
(C)同音詞
(D)背景知識不足
14.外籍生華語會話教學裡的語境作用主要目的是什麼?
(A)有利於語詞的理解和表達
(B)有利於材料的設計和教學
(C)能有效掌握教學時間與學習效果
(D)能營造教學氣氛並展示話題
15.能進行前後連貫、條理分明的論述,是屬於卡納爾1983年提出語言溝通能力中的哪一項﹕
(A)語法能力
(B)社會語言能力
(C)策略能力
(D)篇章能力
二、是非題(每題2分,共20分)
1.啟示頓悟法(Suggestiopedia)非常注重學習環境的布置及學習者的學習情緒,期待學習者能充分發揮潛能。
2.中介語的發展以直線式的形式逐漸接近目標語,已經糾正了的偏誤,不會再重現。
3.華語教學中,成語和諺語不同之處在於成語在語言運用中相當於詞,諺語則可以獨立成句。
4.「理」、「獅」、「魅」三字屬於六書中的會意字。
5.語素的構詞能力分為自由語素與黏著語素,如「書報」一詞是黏著語素,而「整體」一詞是自由語素。
6.編寫教案時必須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複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安排作業」等五大環節。
7.華語教學必須具有連續性(Continuity),所謂的「連續性」是指教學活動的安排要兼顧聽、說、讀、寫四種技能。
8.華語教學離不開中華民族文化背景,華語教學應該和中華文化教學聯繫起來。
9.台灣和中國大陸在詞彙用法上略有差異,台灣所謂的「大學生」,大陸則稱為「學位生」。
10.非學習者本身希望學習者能融入第二語言的文化(例如華裔父母送孩子到中文學校學中文),這是屬於內在的工具型動機。
三、配合題(每題1分,共10分):本大題分為兩部分:詞類及成語,請分別從右欄的A-H選項中,選出正確的描述對應到左欄的詞語,並在答案卡劃上英文代號。每一項代號只能對應一個詞語。
詞 類 | 成 語 | ||
1.介詞 | A.及、或 | 6.家徒四壁 | A.龍馬精神 |
2.連詞 | B. 快、慢 | 7.披星戴月 | B.助紂為虐 |
3.語氣詞 | C. 遍、番 | 8.為虎作倀 | C.蛛絲馬跡 |
4.感嘆詞 | D. 唉、哼 | 9.一鱗半爪 | D.一貧如洗 |
5.動量詞 | E.全、都 | 10.天造地設 | E.櫛風沐雨 |
F.嘛、啦 | F.光風霽月 | ||
G.了、得 | G.自欺欺人 | ||
H. 自、以 | H.鬼斧神工 |
※以下簡答題及問答題請標明題號,在試卷上以藍、黑色原子筆或鋼筆作答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應該」和「必須」用法一樣嗎?在句型教學中該如何區分?
2.請由華語教材及課堂語言的使用上,解釋何謂真實性(Authenticity)的語言材料?
五、問答題(共30分):
1.詞彙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外國學生識詞、辨詞、造詞、用詞的能力。請談談您在「詞彙教學」的見解(10分)。
2.請以「旅遊」為主題,針對東南亞地區的中級華語學生(學過3,000至5,000個詞彙量及至少1,200個課時),設計三天(每天兩節,共六節課)的教案。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與主要教學活動(20分)。
(試題隨試卷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