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試題精選

pdf
285.01 KB
6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024 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第 1頁,共 6
科目:華語文教學
※下列選擇題請在答案卡上以 2B 鉛筆作答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70 分)
1. 下列選項中的活動,何者獲得語言能力的方式與其他不同
(A)收看線上直播節 (B)參加社區康樂活動
(C)閱讀網路論壇留言 (D)參加線上自學課
2. 下列關於語言習得的理論,何者有誤
(A)認知學派認為語言學習是一種認知過程,是透過被動接受外來指導而產
(B)行為學派認為語言是習慣的養成,透過刺激反應的制約,反覆練習以獲得學習效果
(C)先天論學派認為語言是人類的本能接受外在語言的激發後能構建出該語言的語法
(D)社會建構學派認為語言學習需要在有經驗者的鷹架保護下提供足夠的支讓學生
建構更高層次的知識
3. 維高斯基(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是論述第二語言習得的重要學理之一。有關其理
論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學習是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入的過程,學習者會自然內化所學的語言行
(B)近側發展區是指學習者在既有的發展狀態與可能達到之狀態間的潛在發展區域
(C)學習者會借助他人或學習資源工具來學習語言,故社會互動對語言發展是重要的
(D)鷹架概念是學習者在近側發展區中學習的策透過提供適當的幫助逐步引導學習
者獨立完成學習
4. 有關美國外語教師協會(ACTFL)針對外語教學提出的 5C 準則不包含下列何者?
(A)認知(Cognition (B)貫連(Connections
(C)社區(Communities (D)溝通(Communication
5. 華語課程設計上,針對學習者不同的需求,有「循序漸進」和「急用先學」兩種理念,
下列何種課程設計的理念和其他不同
(A)給外籍看護的「看護華語」課程 (B)給外籍移工的「工廠華語」課程
(C)給外籍商人的「展場華語」課程 (D)給外籍學生的「生活華語」課程
6. 阮老師在越南教華語,他使用學生的母語講解生詞、法、語義等,在課後練習與測驗
中,也設計了越語華語翻譯的習,同時要求學生做二個語言的對比練習。阮老師的
教學法屬於下列何種學派?
(A)人本學派 (B)認知學派 (C)功能學派 (D)經驗學派
(請轉背面
(第 2頁,共 6
7. 專業華語教學Mandarin for specific purposes重視語言功與下列何種教學法最相關?
(A)文法翻譯法 (B)自然教學法 (C)情境教學法 (D)溝通教學法
8. 張老師在華語文化課中以烹飪為主題「把」字句融入其中程中不斷反覆使用「把
雞蛋打進碗裡「把番茄切一切」把火打開」「把油放進鍋子裡」……,並透過示
要求學生按照指令動作。張老師運用了下列何種教學法
(A)聽說教學法 (B)直接教學法 (C)暗示教學法 (D)肢體反應教學法
9. 林老師在美國教華語時為學生可以在潛意識中習得有系統的語言規他讓學生透
過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掌握華語知識,並且融入許多演繹式的學習。老師運用了下
列何種教學法?
(A)自然教學法 (B)認知教學法 (C)任務型教學法 (D)問題導向教學法
10. 有關「溝通教學法」中的語言操練drill下列敘述何者較適當?
(A)重述特定詞語可改善學生發音精確度
(B)操練是提升學生口語流利度的主要技巧
(C) 操練的順序是依照語言的複雜度來排列
(D)先進行語言形式的操練,再進行溝通式的活
11. 王老師在華語文課堂上講解比較句例如AB+形容詞」以不同顏色不同長
度的磁鐵條為教具做提示引導學生去探索討論與修正自主建立對這個句型的理解
並能創造句子。王老師的教學趨近於下列何種教學法?
(A)暗示教學法 (B)文法翻譯法 (C)默示教學法 (D)團體語言學習法
12. 根據克拉申(Krashen「自然教學法」的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教師可運用實物、圖片和學生的先備知識來幫助其理解學習內容
(B)在課堂上,教師只使用目標語授課,但學生可用母語或目標語來回應
(C)教師在課堂上不刻意糾正學生語法錯誤,而是以課後作業讓學生練習語
(D)為了降低學習的焦慮感,教師不預設教學大綱,允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內容
13. 下列各種教學方式與其對應的教學法,何者較適當?
(A)語言形式的正確性是最主要的目標—暗示教學法
(B)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言結構重於內容的意義—全語言教學
(C)教師只說目標語,常以句子為單位讓學習者進行口語練習—直接教學法
(D)讓學習者重複進行句型練習及錯誤糾正,可以視情況使用翻譯—聽說教學法
14. 華語上聲字連讀時,會出現變調現象。下列詞語的上聲變調何者與其他三組不同?
(A)演講稿 (B)小老虎 (C)展覽館 (D)管理法
(請接次頁
(第 3頁,共 6
15. 有關華語文能力測TOCFL)中口語能力指標的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入門級的學生能使用熟悉的日常用語和詞彙簡單地描述人物、地點及物
(B)流利級的學生能在正式場合中,針對複雜、抽象、不熟悉的話題清晰地描述細節
(C)高階級的學生能有次序地說明計畫或事件,也能提出簡短的理由支持自己的看法
(D)準備級的學生能臨場使用高頻詞彙,無須準備也能回答日常生活中極為簡單的提問
16. 學習華語時,熟練聽力策略,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在能力測驗時靈活運用,下
列何者不屬於聽力策略?
(A)掌握主旨:聽取關鍵字及關鍵句,把握重點大意
(B)略掃內容:迅速掌握內容主題,並尋找所需資訊的關鍵字
(C)推論:根據聽到的內容,推敲談話的情境及判斷說話者的身分等
(D)預測內容:先看圖片或文字,預測之後可能聽到的情境、出現的詞彙或問題
17. 張老師在帶發音練習時,發現學生都不太會發「ㄩü」的音,故其指導學生先發「ㄧ
i」的音,保持聲音不斷並固定舌頭位置,然後將嘴唇由扁變圓,縮成一個小圓圈。
最後,學生順利發出了「ㄩ(ü」的音。張老師運用了下列何種教學方法?
(A)模仿法 (B)演繹法 (C)對比法 (D)帶音法
18. 閱讀教學的課堂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資料中快速查找指定訊息」運用的是下列
何種閱讀策略?
(A)略讀 (B)跳讀 (C)精讀 (D)泛讀
19. 關於寫作教學技巧的描述,下列選項何者有誤?
(A)認知寫作:引導學生根據事件或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將內容寫出
(B)同儕寫作:引導學生將寫好的句子或文章,交由同學修改後共同討論
(C)鷹架寫作:教師配合學生程度,將內容情境建構完成,由學生描寫內容
(D)模仿寫作:引導學生先以母語構思並寫下大綱,再試著自行翻譯成華語
20. 吳老師設計一項任務型的華語教學活動目標任務是訓練學生用華語參加求職面試。下
列教學活動何者與此教學目標無關聯?
(A)練習特指問句
(B)查詢天氣狀況
(C)聆聽就業面試的錄音內容
(D)學生兩人一組角色扮演,模擬面試情境
21. 老師在進行詞彙教「能清洗衣服的機器」解釋「洗衣機」是運用下列何種教學
方法?
(A)語境法 (B)歸納法 (C)語素法 (D)搭配法
(請轉背面
(第 4頁,共 6
22. 華語課堂中的詞彙教學,採用「學校宿舍校園教師學生」的模式,以擴大學
詞彙量,是運用下列何種教學方法?
(A)雙括法 (B)語素法 (C)搭配法 (D)語義聯想
23. 陳老師教漢字時,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美國人」「圖書館」「公園」等三個詞,並進
一步指出其中「國」「圖」「園」這三個漢字。陳老師可藉此教導學生下列何種漢字結
構特性?
(A)對稱 (B)半包圍 (C)全包圍 (D)獨體結構
24. 學習動機是推動人們學習的原因和動力,一般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下列選項中
學習華語的動機,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學華語很有趣
(B)學華語比較好找工作
(C)學華語能得到家人與長輩的讚賞
(D)學華語並通過語言能力檢定能升職加薪
25. 漢字教學中,關於「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教學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集中識字」的特點是邊閱讀邊識字;「分散識字」的特點是先識字後閱
(B)「集中識字」強調生字在語境中的作用;「分散識字」強調漢字字形結構的規律
(C)「集中識字」較能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分散識字」較能提升生部首歸納的能力
(D)「集中識字」是有系統地識字,學一個基本字就能學到一組字;「分散識字」從句
中找詞,從詞中提取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講解
26. 華語老師教「把」字句時設計的練習題是請學生重組「進、桌子、教室、把、搬、請」
這幾個詞彙,並說出一個句子。這位老師想訓練學生下列何種能力
(A)漢字書寫 (B)語法結構 (C)辨別詞性 (D)語用篇章
27. 有關中介語概念中所探討的語言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下列描述何者正確?
(A)是一種臨時性的語言錯誤,但糾正後還會反覆出現
(B)是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形成的錯誤且成為習慣,難以被糾正
(C)是一種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出現的隨機錯誤,可以透過自我監控機制發現
(D)是學習者在語言輸出時出現的語言弱化現象,是母語負遷移所造成的結
28. 「疑問代詞」構成特指問句,通常用來代替提問者在句中想要詢問的訊息。下列何者沒
有使用「疑問代詞」?
(A)請問您貴姓? (B)誰在房間看書
(C)哥哥在哪裡寫功課? (D)你昨天逛街買了什麼?
(請接次頁
(第 5頁,共 6
29. 下列對於學習者病句的偏誤類型分析,何者不適當?
(A)*不管下雨,我去運動。—誤代
(B)*颱風來了,我覺得明天下雨。—遺漏
(C)*他一定在臺灣能交到許多好朋友。—錯序
(D)*我們下課後,可以一起去看電影好不好?—誤加
30. 在鄭老師的華語課中,有位學習者忘記「跳舞」的正確說法,於是他就跳了一段舞來表
達自己的意思。這個學習者運用了下列何種策略?
(A)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 (B)迴避策略(avoidance strategies
(C)補償策略(compensation strategies (D)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31. 有關閱讀理解三種基本模式中的「由下而上」模式,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閱讀由「涵義」主導
(B)重視詞義與語法結構
(C)通常教學順序為:字詞與讀音句子文章
(D)透過組合零碎的字詞,從而理解句子和文章的意義
32. 華語課堂中學生說出「我去學校明天」時,老師說「喔,你明天去學校,做什麼呢?」
老師是以下列何種回饋類型進行糾正?
(A)重述(recast (B)重複(repetition
(C)引導(elicitation (D)後設語言回饋metalinguistic feedback
33. 授課老師在正式教學前,先對學生進行檢測,以了解學生的程度,並集中程度相近或學
習目標相似的學;接著每三週針對學生學過的課程內容進行測驗,檢測是否達到學習
目標。在這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測驗的種類?
(A)分班測驗、診斷測驗 (B)能力測驗、診斷測驗
(C)分班測驗、成就測驗 (D)能力測驗、成就測驗
34. 場域獨立field-independence和場域依存field-dependence代表人們在處理資訊時兩
種截然不同的傾向。有關場域獨立和場域依存認知風格,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場域依存者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關資訊
(B)場域獨立者往往依靠自己內部具有的知識框
(C)場域依存者傾向於依存主體感覺從整體認知事物
(D)場域獨立者傾向於依存內在參照來獨立分析問題
35. 有一個學習者在課堂上學了「昨天、今天、明天」以後,在一次自我介紹中說出「我昨
年來臺灣學中文,該名學生的錯誤用法起因於下列何種語言習得因素?
(A)母語干擾 (B)正面遷移 (C)過度類化 (D)語言石化
(請轉背面
(第 6頁,共 6
※下列問答題請在試卷上標明題號,並以藍、黑色原子筆或鋼筆作答
二、問答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
1. 助詞是一種虛詞它們附著在詞詞組或句子後面有語法功能下列例句分別出「了
過、起來」三個助詞,請先說明它們在句子中的語法意義,並進一步分析這三個助詞在
教學上應如何掌握區分的特徵。
(1)媽媽買「了」很多水果
(2)我兩年沒看電影「了」
(3)爸爸戴「過」這種帽子
(4)他站「起來」走出房間
(5)你今天看「起來」很累
2. 對於學生華語表達中的錯誤有兩種不同的主張和做法一種主張「有錯必糾」會逐一
指出學生的錯誤一種不同意「有錯必糾」,對學生的錯誤有一定的容忍度。請指出這兩
種主張背後的學派並加以評論。
(試題請隨試卷繳回)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