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請閱讀下列新詩中的詩句,並根據提示,推測詩中所描寫的,何者為非?
(A)從火裡來,再到水中去/也不過熬來一身苦澀/沖出一身苦澀:茶葉
(B)因為長久的寒冷/與孤單/他開始奔跑取暖/在地球/一具隕石體內/人類發現了無數願望的碎片:月亮
(C)不聲不響/把個遙遠的仲夏夜夢/一下子點亮了起來/沒有霓虹的迷幻/也不廣告什麼:螢火蟲
(D)你老說自己壞/說自己總是在破壞/我懂/其實你的心比水還要軟/否則水一來/你又何必趕緊躲開:火
13.( )「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此處運用聲音的出現凸顯背景的寂靜,
下列何者也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
(A)蟬噪林逾靜 (B)蕭蕭班馬鳴
(C)我歌月徘徊 (D)風鳴兩岸葉
14.( )真正的詩是詩人的心靈,真正的船是造船者,我們倘若能把人剖開來,就能夠在他裡面看到他的作品裡最微末的一撇
一鉤的理由。」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作品皆是創作者內心情志的投射 (B)創作心境的重要性高於呈現技巧
(C)藝術創作的精髓源於用心仔細觀察 (D)不同的創作可能有相同的內在精神
15.( )「寫詩就像在幫□□造字,把每個當下拉住,所以回看舊作我感到不後悔,很慶幸把年輕的心情都留下來!」根據文
意,句中□□處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文學 (B)世界 (C)知音 (D)時間。
16.( )「文學雖然具有普遍性,但因讀者體驗的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若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根據這句
話,作者認為文學的普遍性要有效力,前提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讀者的體驗各自不同 (B)讀者的分布普及各階層
(C)讀者有類似於作品的經驗 (D)讀者與作者有相同的喜好
17.( )宗翰寫國文作業時,誤將「枯藤、老樹、昏鴉」的「鴉」寫成「鴨」,這是因「音同形近」而產生的錯誤。下列文句中
的錯別字,何者也屬此類?
(A)一聽到下課鈴響,子毅就迫不「急」待地衝出教室
(B)琬柔是個一「思」不苟的人,事情交給他絕對沒問題
(C)欣渝面對著道貌「黯」然的犯罪者,提出嚴厲的指責
(D)尹彤總以為紹丞對她一見「鐘」情,眼裡除了她沒有別人
18.(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何者詞性相同?
(A)他「憤怒」地離開會場/你的話令人「憤怒」 (B)做出「理性」的選擇/他的選擇非常「理性」
(C)請仔細看「說明」書的內容/我不再「說明」了 (D)我「需要」你的協助/你應了解我的「需要」
19.( )下列文句中的連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只要腳踏實地工作,才能獲得最後成功 (B)即使你現在願意這樣做,對方也未必會感激
(C)與其思考如何克服現實,反而思考如何接受現實 (D)他不但精通英、日語,更何況德語也說得十分流利
20.( )「反義複詞」是由兩個意義相反的字組成,而兩者意義同時存在的複詞。以下「」中的詞語,何者不是反義複詞?
(A)一傘在握,「開闔」自如 (B)壽命云何,不過「呼吸」
(C)臨淵俯瞰,不知「淺深」 (D)音訊全無,「生死」未卜
21.( )與「傘」相關的歇後語,何者為非?
(A)兩人共傘:遮不住陽光 (B)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
(C)得了雨衣還要傘:貪得無厭 (D)七個和尚一把傘:遮蓋不了
22.( )某些人常常在行文時,要把一件事重複三次,以表達「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的概念。在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一文中,也連用了四個「你如愛」,請問他最想表現的是何種感覺?
(A)作者要展現詩化的文字技巧 (B)眉飛色舞地向朋友大力推荐的神情
(C)不確定聽者喜愛哪一種,提供各式各樣的說法 (D)不斷地補充說明以詳細描繪景色
23.( )「現在有了網路通訊,我寫給你的信會比『朝發夕至』還要迅速。可是,在每一封信裡,我所取得的經驗,乃至於想
要向你描述的種種感覺,卻還是必得要先經過漫長的跋涉與等待,必得要先將自身安安靜靜佇立於無垠曠野,才有可
能說出來的吧?」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涵,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人生的故事須經醞釀與沉澱 (B)有類似的經驗才能產生共感
(C)快速傳遞訊息往往造成失誤 (D)沉默的力量可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