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 ) 已知化學反應「A+B → C」在甲、乙兩種不同條件時,B 物質的濃度與時間關係如右
圖所示。若甲、乙 兩條件間只有一項因素不同,試由此圖判斷下列兩條件的比較,何
者錯誤?
(A)甲條件的溫度可能較高
(B)甲條件的 A 物質濃度可能較小
(C)乙條件可 能加入催化劑
(D)乙條件的 B 物質總表面積可能較大
27. ( ) 取2毫升正丁醇和 2毫升冰醋酸共置於一隻試管中,並加數滴濃硫酸後,將試管浸於盛有熱水的燒杯中,
加熱 10 分鐘,且不時攪拌,反應後取出試管加水,發現有少許油狀物在上層,請問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產生的酯類為丁酸乙酯
乙.加水的目的主要是冷卻
丙.濃硫酸所扮演的角色是催化劑
丁.產生的酯類,其一個分子共含 6個碳原子
(A) 4 (B) 3 (C) 2 (D) 1
28. ( ) 市售防曬霜依其阻擋紫外線的原理,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兩種。物理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TiO2)或氧
化鋅(ZnO);化學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為柳酸酯(C15H22O3)或肉桂酸酯(C18H26O3),均為酯類。根據上述,判斷物理性
和化學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分別屬於有機或無機化合物?
(A)物理性和化學性皆屬於有機化合物
(B)物理性和化學性皆屬於無機化合物
(C)物理性屬於有機化合物,化學性屬於無機化合物
(D)物理性屬於無機化合物,化學性屬於有機化合物
29. ( ) 「磺火捕魚」是僅存於臺灣北海岸金山一帶的傳統捕魚方式。漁民利用電石(主成分為碳化鈣(CaC2))加水,反
應產生電石氣(C2H2)和氫氧化鈣 (Ca(OH) 2),再點燃電石氣,會產生強光,利用魚的趨光性,吸引魚群聚集,
即可捕撈上船。因為點燃電石氣時會產生強光及巨響,所以此種捕魚方式也俗 稱「蹦火仔」。關於文中所提到
「電石氣」,應屬於下列哪一類物質?
(A)烴類化合物
(B)金屬氧化物
(C)醇類化合物
(D)無機化合物
30. ( ) 甲、乙、丙、丁、戊為五種有機化合物的代號。已知甲是石油氣主要成分,乙是實驗室常用燃料,丙可當調味料
並可和乙進行酯化反應,丁為蜜蜂叮蟄釋出物質,會使皮膚紅腫,戊為鳳梨風味來源物質,若五種化合物依甲、
乙、丙、丁、戊順序排列,則下列哪一排列正確?
(A)丙烷、乙醇、甲酸、乙酸、乙酸乙酯
(B)丙烷、乙醇、乙酸、甲酸、丁酸乙酯
(C)甲烷、乙醇、甲酸、乙酸、乙酸乙酯
(D)甲烷、乙醇、乙酸、甲酸、丁酸乙酯
31. ( ) 兩個質量相等且盛有相同濃度、相同體積鹽酸的燒杯甲、乙分別放在上皿天平左、右端,於甲、乙加入同質量但
顆粒大小不同的大理石 X、Y,反應三分鐘後指針向左偏,請問大理石 X、Y 何者顆粒大?另外,當反應結束
後,天平會不會回到中間的平衡位置?
(A)X、會 (B)Y、會(C)X、不會 (D)Y、不會。
32. ( ) 小明拿 40mL 的雙氧水,添加 2g 的二氧化錳,完全分解後可以得到 8g 的氧氣;再拿另外一個燒杯,裝入相同的
雙氧水 80mL,但添加 4g 的二氧化錳,請問此時可以得到的氧氣最多有多少?
(A)32g
(B)16g
(C)8g
(D)4g。
33. ( ) pH=3 的硫酸、鹽酸、醋酸三種水溶液,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大小關係為何?
(A)硫酸>鹽酸>醋酸
(B)醋酸>鹽酸>硫酸
(C)醋酸=鹽酸>硫酸
(D)硫酸=鹽酸=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