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2 學期八年級第 2 次定期考試理化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1 、老師安排的製造氧氣實驗條件是在 20
℃ 時,在 20
m L 的 3
%雙氧水中加入數粒二氧化錳。為了增加氧氣的總產
量,同學們討論出幾個調整方法: (甲)溫度改變為 50
℃、(乙)雙氧水改用 30
%、(丙) 40
m L 的 3%雙氧水中,
則哪些方法是具體可行呢?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甲乙丙均可
( )12 、在 25 ℃下,某固定體積之密閉系統中的化學反應已達成平衡,其反應式為:
2 NO
2 (g) N
2 O
4 (g) + 熱量
紅棕色 無色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當系統溫度下降時,氣體顏色變深 (B )當系統溫度上升時,反應向右進行 (C )當系統溫度上升時,N2O4
分子數增加 (D )當系統溫度上升時,氣體總分子數增加
( )13 、已知化合物 X在水中是一種強電解質。分析人員偵測只含化合物 X的甲、乙、丙和丁四杯不同濃度的水溶液,並
將化合物 X解離出的正、負離子數目作圖,如附圖所示。由圖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化合物 X?
(A )C aC l2 (B)C uSO 4 (C )N a 2SO4 (D )CH 3C O O H
( )14 、下列何種狀況不會改變 B r 2+H2O H ++B r
-+H B rO 反應的平衡?
(A ) 加鹽酸 (B ) 加二氧化錳 (C )加溴 (D )加氫氧化鈉
( )15 、碳酸鈣與氯化鈣兩種固態粉末混合,附圖為此混合粉末分離的實驗步驟,則圖中 W、X、Y、Z主要各為何種物質?
(A ) W 為碳酸鈣、 Y為水、 Z為氯化鈣 (B ) W 為碳酸鈣、 Y為氯化鈣、 Z為水 (C ) X 為氯化鈣水溶液, Y為碳酸
鈣、 Z為水 (D ) X 為氯化鈣水溶液, Y 為水、 Z 為碳酸鈣
( )16 、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下製氨的化學反應為一可逆反應,其平衡反應式如下:
若改變反應條件時,下列何者不會使平衡反應式發生改變?
(A )增加氮氣與氫氣的濃度 (B )增加鐵粉的量 (C )增高溫度 (D )增大壓力
( )17 、甲溶液是由蒸餾水 3m L 及1滴濃度為 1.0M 的鹽酸混合而成,乙溶液是由蒸餾水 3m L 及1滴甲溶液混合而成。在
常溫下,下列有關甲、乙兩溶液的 pH 值關係何者正確?
(A )甲<乙< 7 (B )乙<甲< 7 (C)乙>甲> 7 (D )甲< 7、乙> 7
( )18 、在 25℃ 時將C aO 固體加入水中,形成飽和水溶液。有關此水溶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此水溶液 pH 值小於 7 (B )此水溶液可用來檢驗氧氣 (C ) 加稀鹽酸於此水溶液產生氣泡 (D )此水溶液加入
酚酞試劑呈紅色
( )19 、配製好的石灰水放置空氣中一陣子,常會在表面產生一層白色物質,請問這現象是因為石灰水發生什麼反應?
(A )C aC O3 → C aO +C O2 (B )CaO +H2O → C a(O H )2 (C )Ca(O H ) 2+C O2 → C aC O 3+H2O (D )CaC O 3+2 H C l → C aC l 2
+C O2+H2O
( )20 、野外露營或攀登高山時,鎂塊常是求生必備的物品之一。將鎂塊削成碎片,在潮濕環境或強風吹襲中,仍然能引
燃柴火,是一種較不受環境限制的野外生火方式。關於將鎂塊「削成碎片」的動作,主要是考慮下列何種影響反
應速率的因素? (A )溫度 (B )催化劑 (C )物質本質 (D )接觸面積
( )21 、雜誌上的一篇報導如下:「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屬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 (一),嚴重影響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鈣
的海洋生物生存。因海水氫離子的濃度增加,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可能會遭到分解(二)。」關於此報導
畫底線處內容的判斷與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 )第(一)句合理,因為這些氧化物溶於海水中會使海水 pH 值增加 (B )第(一)句不合理,因為這些氧化物溶於
海水中會使海水 pH 值下降 (C )第(二)句合理,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會與氫離子反應 (D )第(二)句
不合理,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不會與氫離子反應
( )22 、下列哪一項為酸、鹼水溶液的共同性質?
(A )兩者溶液皆可導電 (B )兩者溶液中加入大理岩都可以產生二氧化碳 (C )兩者溶液皆可以溶解油脂 (D )兩
者溶液都可以使廣用試紙呈現紅、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