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 1學期 8年級第 3次定期考試理化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是非題 (每題 1分) 正確選 A,錯誤選 B
( )01、一個質子的質量大約等於一個電子的質量
( )02、純物質在狀態變化期間,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仍需要吸收或放出熱量。
( )03、羽絨衣利用空氣不易導熱的特性,來達到保暖的效果。
( )04、熱平衡是指不同溫度的兩物質互相接觸,熱量產生流動,最後兩物質熱量相等。
( )05、有些燜燒鍋具有真空夾層,可減少熱以輻射方式散失。
( )06、依照現在的原子結構,原子核的體積大約占整個原子體積的一半。
( )07、科學上定義 1公克物質溫度上升 1 ℃,所吸收的熱量稱為該物質的比熱。
( )08、比熱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同一物質不同狀態,其比熱相同。
( )09、依照現在的原子結構,一個原子的質量大約會等於其原子核的質量。
( )10、物質在不同狀態時,分子之間的距離改變,而分子本身並沒有改變,這是物理變化。
二、選擇題 (每題 3分)
( )11、常溫常壓下,何者是以液態方式存在的「非金屬」元素?
(A) Ag (B) Br (C) Hg (D) Na
( )12、某日預報氣溫為 68 ℉,請問換算成攝氏度數為多少?
(A) 20 ℃ (B) 25 ℃ (C) 30 ℃ (D) 36 ℃
( )13、下列哪一個物質不能用普通的化學方法分解為更簡單的物質?
(A) 氧化汞 (B) 純水 (C) 食鹽 (D) 水銀
( )14、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三種主要粒子所構成,請問此三種粒子性質為何?
(A) 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 (B) 電子帶負電,中子帶正電,質子不帶電
(C) 電子帶正電,中子帶負電,質子不帶電 (D) 電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質子帶負電
( )15、200 公克、比熱 0.19 卡/公克‧℃的砂子受到陽光照射,溫度由 25℃上升至 55℃,則砂子吸收了多少熱量?
(A) 760 卡 (B) 950 卡 (C) 1140 卡 (D) 2090 卡
( )16、在兩支溫度計的液囊,分別塗上黑色和白色顏料置於陽光下曝晒,結果兩支溫度計的溫度均上升,但塗上黑色顏
料的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比塗上白色顏料的溫度計高 8℃,請問下列何者是此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
(A) 塗上黑色顏料的溫度計的比熱較小 (B) 塗上白色顏料的溫度計的比熱較小
(C) 塗上黑色顏料的溫度計吸收較多太陽的輻射熱 (D) 塗上白色顏料的溫度計吸收較多太陽的輻射熱
( )17、取 90℃的熱水 100 公克加入 20℃的冷水 400 公克,在熱量沒有散失情形下,達熱平衡的水溫為多少度 C ?
(A) 30 ℃ (B) 34 ℃ (C) 37.5 ℃ (D) 42 ℃
( )18、關於常見元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銅是導電性最好的金屬,所以電線都用銅製造 (B) 石墨由碳元素構成,不具有導電性
(C) 真金不怕火煉,所以金是熔點最高的金屬 (D) 硫是無臭無味的黃色固體,可用來製造火藥
( )19、下列何者為放熱反應?
(A) 白色硫酸銅加水變成藍色硫酸銅 (B) 粉紅色氯化亞鈷試紙烘乾變藍色
(C) 固態的碘昇華成碘蒸氣 (D) 冰塊融化成水
( )20、某物質由固態開始加熱的曲線如右圖所示,請問在哪一區域時
可觀察到「液氣共存」的現象?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