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南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微光之境視障特展

pdf
4.82 MB
9 頁
[email protected]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025 南市國際者日系活動
「理解隱性障礙 除誤解歧視」—— 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單位:社團法人台南市佑明視障協進會
聯絡人:陳一玲 江茂坤
聯絡方式:06-2976388
電子信箱:yowming10@yahoo.com.tw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郵政協
臺南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 1
2025 南市國際者日系活動
「理解隱性障礙 除誤解歧視」—— 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
一、前言
每年的 12 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DPD),其核心意義在於促進全球對身心障礙者權利的關注,並強調無障礙
環境與社會共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更是一個讓身障者「發聲」、讓社會「看見」的機
然而,當我們談論障者時,常落入兩種極端的敘事-「悲情與弱勢」或「突破限制
勵志故事」,而這樣的框架忽略了身心障礙者個體的多元性,更掩蓋了視覺障礙者與所有人
一樣,理應享有的權利(Rights)與能力(Abilities,發揮潛能 Potential的機會
和管道。因此,114 年國際身障日的系列活動,規劃以「視覺障礙」作為焦點,『微光
之境-障權能群像展透過影像、聲音、覺、共感互動、沉浸體驗等方式,讓社會不只
是「關注」視障者,而是真正「理解」視障者的世界,並意識到視障者不只是需要被
公益的對象,更是擁有選擇權、行動力與影響力的社會成員期待本次展覽,
磚引玉,激發意識改變的化學反應
二、目的
() 實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肯認身心障礙者為社會多樣性之一,使社會大眾
更加了解並支持身障者的權利。
() 讓社會改變視角,改變以「慈善」或「扶助」的公益角度看待視障者,而是均一
選擇與尊重提升障礙意識相關知能
() 促進對話與行動,讓政策制定者、企業、教育機構與公眾意識到無障礙環境與資訊平
權的重要性,落實社會融合精神
三、活動特色
()賦權模式的視障策展人
從培力(Empowerment)的觀點出發從策展前主題構思設定展覽規劃設計
作執行行銷宣傳,到展後評估與延伸,都由視障者主導參與,視障者不僅是參展人,
更是策展人,不論是開幕記者會主持、樂團舞台演出、作品陳展、導覽解說,都視障
| 2
者參與其中,這場展覽所呈現的,既是賦權模式創新倡議的展現,更是文化平權與藝術
詮釋多樣性的重要實踐。
由視障者親自擔任展區導覽人,讓他們不僅是展覽的主角更是知識的傳遞者與詮
釋者。這樣的策展方式打破了傳統上由明眼人主導敘事的框架,使視障者能夠主動表達
自身經驗與文化觀點,實現「當事人話語權」的核心價值。透過親身導覽,他們得以運
用自身的感知優勢,讓參觀者透過聽覺、觸覺、嗅覺等多感官體驗,深入理解視障者的
世界。同時,這種模式也賦予視障者職能展現與社會參與的機會,強化其專業認同與公
共影響力,從而實踐真正的「賦權」,推動社會對障礙者能力的重新認識,改變過去以
「同情」為主的視角,轉向明盲之間的平等交流與平權素養的專業展現
()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
多元感官體驗為核心,讓觀展者拋開對視覺的依賴,改以聽覺、覺、觸覺
索世界,如同視障者的日常感知模式透過境聲響、空間回音、氣味設計,白手杖觸
感回饋,參與者將在看不見的情境下,依靠聲音定位方向,透過氣味感知場域氛圍,並
用手指觸摸紋理與形狀,體驗視障者如何在生活中探索環境挑戰明眼人的感觀感受
是對「無障礙環境」的另一種體悟,當觀展者體驗到視障者在移動與互動上的困難,
將促使他們思考生活中的無障礙設計如何影響他人,進而提升對共融社會的重視,讓未
來的城市與空間設計真正考量每一個人的需求。
四、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五、承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南市佑明視障協進會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台灣郵政協會臺南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七、活動內容
()活動期間:114 10 15 ~114 10 30
()地點: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茉莉工坊
()服務對象:
1. 1,200
| 3
2.對身心障礙者權益促進、無障礙環境議題具關注或參與意願之一般社會大眾至少達
15,000 人次以上
()展區介紹
為使社會大眾提升障礙意識相關知能,肯認身心障礙者為社會多樣性之一,傳遞環境無障礙
及資訊可及性概念,落實社會融合精神,本展覽設計有七大主題,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讓民
眾能夠貼近障礙者的生活、並看見身心障礙者多元性的才華與能量。
1.之境-障者的視界與「世界」
視障者的「視界」並非單一樣態,而是涵蓋不同程度與類型的視覺經驗,包括有:
(1)全盲:其特徵完全無光覺,或僅能感知亮暗變化,但無法辨識形狀與顏色。
(2)視野缺()、偏盲:視野中部分區域出現黑點、模糊區、盲點,需要移動視線以找到視
野內的清晰區域。
(3)視野扭曲變形: 目標標對象扭曲或變形,導致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高低或位置產
生偏差。
(4)弱視:雖然有視力,但視覺功能受損,例如模糊、低對比度、光敏感、色彩辨識困難等。
(5)視野狹窄:視野僅剩中央小範圍(如「管狀視野」),或只能感知周圍影像而中央視野模
糊。
| 4
理解才是尊重的起點,本展區透過平面設計呈現視障者所看到的世界,理解到致殘的成因
各有所異、其所對應的視力狀況也各有不同 以致延伸其生活型態與需求也會因人而
2.微光引路人-視障體驗暨人導法教學
此區設計有三大重點:
(1)
穿戴式的視障模擬眼鏡
模擬不同樣態視覺經驗,如全、視野缺損弱視、管狀視
等,讓參與者實際感受視障者的視覺世界
(2)
白手杖介紹與人導法教學
學習使用白手杖探索環境,體驗定向行走技技術,像是探測
地面、辨別方向、聆聽環境聲音等,輔以導盲體驗觀展人輪流扮演視障者與引導者,學
習正確人導法的引導技巧
(3)
認識點字符號
活中常見的電梯點字按鈕式代表什麼意思呢?本展區可讓觀展民眾認識
點字符號,實際操作「柏金斯點字機」
製作點字小卡
學習如何透過觸覺閱讀信息幫助
者理解視障者的生活挑戰,提升無障礙意識。
| 5
3.聲歷其境-微歧視的黑暗體驗
微歧視不是直接的侮辱或攻擊,而是帶有刻板印象、無惡意的言語與行為,讓人感受
到自己與「正常」不一樣,被貼上「特別」的標籤,
比如:
「你看不見,怎麼還能煮飯?」(暗示視障者應該依賴他人)
蝦毀!!盲人也會使用智慧手機!」(覺得視障者不該會使用科技)
「你幹嘛化妝?你又看不到」(認為視障者不需要或無法追求美)
後面還有人在等喔。」(缺乏同理的催促
這些話不見得有惡意,但卻透露出社會對視障者的低期待與不必要的標籤,因此本展區設計
沉浸式的無光空間
同時播放視障者自身經驗的微歧視話語,觀展人可持手杖進入本區,
體驗在黑暗中不同的感受當結束體驗,重新走進光亮的世界,希望觀展人有機會帶著「
心,不等於憐憫,亦既「我們可以幫助他人,但不該預設立場,預設他們『做不到』」
尊重,從傾聽開始-不確定怎麼對待視障者時,不妨先問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直接代
無障礙,不只是物理環境,而是態度-真正的無障礙社會,是不讓盲人總是被「特
別對待」。
| 6
4.看見日常-敘事對話影像
視障者的生活暗黑無趣無聊?本區的影像展,一場顛覆想像的社會對話翻轉大
「同情」視障者的偏誤,讓觀展者「大開眼界」,看到視障者的日常,可以包羅萬象,涵
變美、創作,透過網路連結世界回歸職場,這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日常生活能量的體
:
看棒球比賽-現場氛圍、應援歡呼與嘆息起落,視障者可能比你還懂戰局。
學音樂-學音樂除了視力,更依靠手感、節奏、還有一顆愛音樂的心,不要再相信「盲
人天生絕對音感」的刻板印象!
上健身房-跑步機、深蹲、重量訓練……別以為視障者只能「靜態生活」他們能揮
如雨,只不過方式可能比你更講求感覺與肌肉記憶罷了,盲人練壯了,可不是開玩
,透過影像讓觀展者見證「低視力、高戰力」的視障朋友
化妝-「視障者化妝?怎麼可能?」手感+記憶比對技術=完美妝容眼影怎麼疊色
睫毛膏怎麼刷?口紅怎麼畫不出界?當我們還在對著鏡子研究角度時,或許視障者已
出神級妝容,優雅出門啦!
大眾透過視覺觀展之外,也可以自由下載收聽作者本人親自口述的有聲版本,讓大眾一窺
障者的日常堂奧。
| 7
5.香鑲相享-視障者調香展區
展區將展出十位視障朋友自行調配出的複方精油,傳達視障運用優勢感觀發展出更
敏銳的感知力,以各種植物精油、天然香氣與氣味記憶,調製出溫暖、療癒、充滿故事感的
香氣組合。現場並提供視障者想要透過這次展出與社會大眾的對話製作勵志語錄香氛
小卡」供觀展者自由索取觀展者可將自己喜歡的香氣噴灑在小卡上作為留念,讓每個人都
能從此展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正向能量讓氣味成為一種正向的提醒與祝福!
6.微光織間線上心意-編織藝術展覽區
本展區以獨特的感知視角,凸顯視障者強調質感、形狀與材料本身內在美的藝術創作
呈現出與傳統視覺藝術不同的審美價值不論是色彩鮮超粗毛線的冰島編織或是簡易重
複、扎實線條交錯的梵谷編織,視障者憑藉著觸覺感知材料質感與形狀,不需勾針器械,創
過程沒有視覺上的依賴與壓力,憑藉步驟記憶辨識心理圖樣的邏輯推演,豐富對色彩與
圖案的認知,展出盲人非視覺的藝術創作將帶給觀展人嶄新的思維,肯認障礙者能夠突破
視覺障礙、展現技藝上的才能,更是藝術平權,文化近用的具體實踐。
| 8
7.繪本推廣-停電了,別害怕!
繪本《停電了,別害怕》由衛福部社家署出版,以細膩溫暖的筆觸描繪在突如其來的停
電中,一位視障者如何運用生活經驗與感官智慧,協助他人走出黑暗,翻轉「被幫助者」的
刻板印象。這本故事不僅呈現視障者的能力與日常自立,更巧妙引導讀者思考「誰幫助了
誰」的本質。透過孩子也能理解的情節與圖像,繪本潛移默化地傳遞障礙者不只是接受照顧
的角色,也能成為社會的貢獻者與支持者。這樣的故事在展覽空間中以投影方式呈現,不僅
增加互動性與沉浸感,更能打破障礙與非障礙者間的隔閡,引發民眾對於障礙權益的重新理
解與重視。《停電了,別害怕》是一部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的繪本,凸顯作為促進共融社會
的正向力量在國際身障日的展區中將於現場定點定時播出繪本動畫,觀展民眾可依場次駐
足觀賞
預期效益
()化社會對隱性障礙的認識:透過展覽與體驗活動,使至少 80%的參與者更清楚視障與
其他隱性障礙的挑戰,提升公眾對無障礙環境與權益的認識。
()升參與者對視障者日常生活的理解與共鳴:透過黑暗體驗、嗅覺探索及多感官互動,
至少 15,000 名參與者能透過親身感受,轉換視角,促進對視障者需求的同理與理解。
()動社會共融行動:活動結束後,透過問卷調查,期望 80%以上的參與者對「明盲共
融」及「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有更高的認知,進一步落實社區支持與政策倡議。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