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离现在 7
年 1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第288期
2018/05/06
誰拼誰寫 注⾳符號V.S.羅⾺拼⾳
報導
由立委葉宜津所提的「廢除注⾳符號」政⾒中,其中⼀項理由是使⽤羅⾺拼⾳更
能國際化,⽽且有助於幫助英文與⺟語學習。但實際上,注⾳符號或拼⾳都與外
語學習沒有直接關係,拼⾳系統的本位在於拼寫中文,⽽這才是我們學習注⾳符
號和拼⾳的主因。
注⾳符號的初衷
⾼雄師範⼤學經學研究所教授蔡根祥表⽰,每個國族的語⾔都有各⾃的發⾳特
點,也都應該有⼀套⾃⼰的、量⾝訂做的⾳標。事實上,每個國家都有⾃⼰的⾳
標符號,只是有些國家為表⾳文字,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字系統與⾳標系統,但中
文卻是表意文字,所以才需要另設⼀套⾳標符號。
在
中提到,注⾳符號ㄅㄆㄇ是經過精簡和設計的。最初經學
⼤師章太炎在設計注⾳符號的時候,採⽤的是「古文篆籀徑省之形」,有四個重
要的觀念:⾸先,每個符號原本都是由⼀個漢字⽽來,並非外來的;接著,符號
形狀參考古文篆籀的字形,可以與今天使⽤的文字楷書產⽣區別,不⾄於混淆;
再來所謂的「徑省」則是指,注⾳符號⼀般不會超出三筆;最後,注⾳符號與其
原本的字有雙聲和疊韻的關係,便能夠有反切注⾳的優點,⽽屏除了反切的弊
病。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注⾳符號設計的特點與例證。(圖片來源/謝宛蓁製)
資料來源:蔡根祥教授
也就是說,ㄅㄆㄇ是⼀套為中文使⽤者量⾝打造的注⾳系統,基本上不僅較簡
單,也適合作為學習漢字的入⾨。
⽤哪⼀種⽅式 ⾝分環境影響⼤
曾任塔城(Tallahassee, Florida)中文學校的校⻑兼老師張芳儀表⽰,注⾳符號
包括了最基本的中文字體書寫,⼩朋友開始學習中文時能從ㄅㄆㄇ開始學習筆劃
的掌握。⽽且注⾳符號在聲⺟與韻⺟的辨識上會比較清楚,有很明顯的上下之
別。她提到在美國教學時,要⽤注⾳還是漢語拼⾳教學取決於老師和對象,若學
⽣是臺灣移⺠第⼆代,就使⽤注⾳教學,若是美國⼈就兼⽤漢語拼⾳和注⾳符
號。
對美國⼈來說,漢語拼⾳理所當然的會比較簡單,因為原本就有使⽤拉丁字⺟,
僅⼀些變形的發⾳需要另外學習。⽽對臺灣移⺠第⼆代來講,他們的⺟語也是英
文,所以注⾳符號也是需要另外記憶的,即使最初的過程會覺得辛苦,但是⼀旦
學習了注⾳符號,在認字上就會有⻑⾜的進步。回到國內,因為孩童的⺟語是中
文⽽非英文,在語⾔上的親近性也就沒有英文的影響,和國外的學習環境⼤相逕
庭。
注⾳系統只是⼀種學習語⾔的⽅式,如果學習中文的是⼩學⽣,實際上就是⽩紙
⼀張,因為他們還沒有正式學過任何的語⾔。中⼭⼤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徐淑瑛
就認為,中文也好,英文也好,對孩童來說都是全新的事物,⽽且孩童學習⼒
快,如果⽅式正確的話學習其他外語也不會有問題。新光國⼩教師郭倩如表⽰,
過去教⼩學⼀年級⽣時,發現其實很多孩⼦就是沒有拼⾳的「sense」,反⽽直
接學習認中文字,識讀能⼒也非常優秀,就算沒有拼⾳系統,在讀寫中文⽅⾯也
不會有任何問題。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學習拼⾳和中文該⽤何種⽅式,與學習者的⾝分環境相關。(圖片來源
/
)
任職於臺灣師範⼤學華語文教學系教師孫懿芬表⽰,來臺灣學習中文的外籍學
⽣,使⽤注⾳符號開始時要學寫、對應符號如何發⾳,跟漢語拼⾳比起來的確較
難。但是過去臺灣華語教學均使⽤注⾳符號,外籍學⽣還是學會了。因此可以認
為學習難度的障礙是短暫的。⼀旦記住注⾳符號的發⾳,且可以準確地讀出,受
⺟語的⼲擾就會變少。因此,學習哪⼀種拼⾳⽅式,取決於學習者的⾝分和所屬
環境。
以⽇本為借鏡 拼⾳的⽤途
將鏡頭移⾄鄰國⽇本,⼤航海時期有傳教⼠將羅⾺字傳入,約在19世紀鎖國政策
結束後才有
問世,書中使⽤得羅⾺字被稱為「平文式羅⾺字」
(⼜稱赫本式羅⾺字)。但因為平文式羅⾺字以英語發⾳作為依據,被認為⽤來
標註⽇文有很多的破綻。因此物理學家
按照⾳韻學⼜重新設計了⽇本
式羅⾺字。⽇後,⽇本政府頒布了以這兩者為基礎的「訓令式羅⾺字」,1989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公布的
也採⽤訓令式羅⾺字作為國際標準。
可是對於英語使⽤者來說,這種羅⾺字⼜不夠⽅便,所以⽇本《內閣訓令第3號》
頒布了以兩者為基礎的訓令式羅⾺字。⼆次世界⼤戰後,因為美國代管統治,令
平文式羅⾺字再度興起⽽造成混亂。⽇本政府只好廢除《內閣訓令第3號》並重新
以《內閣告⽰第1號》公布,再度以訓令式羅⾺字為國內標準。
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本媒體Cool Japan TV與歌⼿黃明志⼀同製
作了這⾸MV,不僅搭配⽇本傳統盆踊舞,也以⽇式英文的獨特發⾳做為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作了這⾸MV,不僅搭配⽇本傳統盆踊舞,也以⽇式英文的獨特發⾳做為
賣點。片中可以看到許多⽇本的外來語變化,也有⽇語羅⾺字的字幕。
(影片來源/
)
⽇文與中文相似卻略有不同,⽇文在學習平假名與片假名後仍會在⽇常書寫中使
⽤到,⽽中文在學習漢字後即捨棄拼⾳,有時甚⾄視注⾳符號為非正式書寫⽤
法。不過,這樣的想法或許在現今⼜另當別論,先不論年輕世代的注⾳文潮流,
在這個網路世代,使⽤打字輸入法是⽇常⽣活的必備技能,⽤的是什麼輸入法卻
⼜不盡相同。
中文輸入法百百種,有⼀般⼈習慣的注⾳輸入法、倉頡輸入法,想當然爾也有拼
⾳輸入法。就讀交通⼤學資⼯所的陶翊軒就是拼⾳輸入法的使⽤者,他表⽰因為
以前在讀論文的時候,常常看到以拼⾳拼寫的中文⼈名,在閱讀上備感困擾所以
開始⾃學。之後發現不⽤打聲調⽽且也沒有中英切換的困擾,只要會念就能拼,
不會念就去查,學得很快也⼗分⽅便。但是他也不否認,學習拼⾳快的原因是因
為原本就已經會念中文字,也清楚英文的⾃然發⾳,所以學起來快。
在論文中有時會看到「如中國俗諺所說」這樣的句⼦加上直翻羅⾺拼⾳的
中文,如果不會拼⾳可能會有理解上的困難。圖中畫線地⽅的意思是「外
硬內軟」。(圖片來源/陶翊軒提供)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