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离现在 5
年 24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120-124
自由評論
第 120 頁
幼兒園生命教育之推動
涂淑娟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小附幼教師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
一、前言
生命無法重來,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屬於自己的生命,但近年來臺灣的社會
新聞常報導著隨機砍殺人、學生自殘、情殺、吸毒、校園霸凌或殺害親人等層出
不窮的案件,都顯現加害者的兇殘、人性的泯滅,每一案件都令人髮指,冷血無
情的加害者不但無法感受生命的美好,更是不尊重他人的生命。類似的案件愈來
愈多,這樣的「模仿效應(
Imitation Effect)」讓社會大眾擔憂自己生命財產安全,
在人人自危的同時,也感慨著「臺灣社會怎麼了?」
。
曾志朗(
1999)提出<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引自林思伶,2000)
一文的呼籲。當時又逢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奪走臺灣兩千多的寶貴性命,多
少家庭因而破碎,造成無數受災戶、倖存者怨懟生命的無常。教育部正式宣布
2001 年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年」並推動生命教育。筆者在幼兒園服務將近 20
年,有鑑於推動與落實生命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且更應該向下紮根於
幼兒園。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說明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的意涵、幼兒生命教育
的推動、實施幼兒生命教育的困境,最後提出建議與結語,期盼生命教育課程能
及早紮根並落實於幼兒園。
二、學齡前幼兒生命教育意涵
孫效智(
2001)指出「生命教育,顧名思義是從生命中學習,以生命關懷為
中心的教育。」是一種關於為人的意義、理想與實踐的教育。生命教育應該幫助
學生探索與認識生命真正的意義、尊重並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個人獨特
的生命,實踐並活出天地,人我互動共好、共榮共生的關係。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仍然需要教化,我們需要及早教育他們,不要因為
無知而使他們作出後悔一輩子的事來(洪蘭,
2004)。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工程,
筆者從事幼教工作,深信人性本善,深信教育的力量,認同學校應重視並落實推
動生命教育,從幼小來紮根生命教育。
學齡前幼兒已經對生命產生好奇,幼兒會幫周遭的物品賦予生命,將生活中
各種事物擬人化。幼兒時期是推動生命教育的最佳時機,成人或師長應在幼兒學
習的關鍵期,藉由實際行動陪伴、教導幼兒觀察生活周遭生命現象、具體感受生
命的存在,探討生命現象的意義,進而孕育生命教育的基石。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120-124
自由評論
第 121 頁
三、幼兒生命教育課程的推動
(一) 生命教育議題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2017 年教育部公告實施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在「社會領域」中
有關生命教育領域目標:
1.
肯定自己並照顧自己
2. 關愛親人
3. 樂於與他人相處並展現友愛情懷
4. 樂於體驗文化的多元現象
5. 親近自然並尊重生命
依據教育部(2017)生命教育領域內涵係指:「社會領域著重幫助幼兒與
自己、與他人及周遭生活環境建立密切的互動關係。經由人際互動和生活經驗的
探索,幼兒察覺到自己、他人和生活環境的狀況,學習反思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並發展愛人惜物的態度。在蘊含豐富文化的生活環境中,幼兒能學習開展多元的
視野,和不同性別、年齡、社經背景、種族、身心狀態的人平等相待,和諧共處,
體會人我及自然生命共通的需要,了解彼此依存的關係。」
由上可知,明確的生命教育目標與內涵,讓教保服務人員可以依循「自己」
、
「人與人」
、
「人與環境」三個學習面向,將生命教育議題融入課程中。期望幼兒
學習認識自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並能尊重他人的生命,進而愛護周遭生物的生
命,認識生存的環境,瞭解人與環境生命共同體的關係。
(二)教保服務人員扮演的角色
教保服務人員在學校與幼兒一起生活、一起遊戲、一起上課,師生互動方式
極為豐富與多樣,三至六歲的幼兒也常把教師,當成是「學校裡的媽媽」
。因此,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指出:「教保服務人員須時時省思自己的狀態,觀察幼
兒的需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教育部,
2017)。可見教保服務人員要時時
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得宜?重視身教的重要性。
課綱對教保服務人員的要求是,可以勝任學習情境的規劃,提供有意義的學
習情境,協助幼兒學習的角色。因此,幼兒園課程安排宜多提供多元社會互動的
機會,如:安排社區參訪活動、帶幼兒多到戶外親近大自然、或善用日常生活事
件,營造情境進行機會教育,並鼓勵幼兒多與同儕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聆聽他
人的想法。教保服務人員可從中引導幼兒學習從課程互動中,了解自己與他人的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120-124
自由評論
第 122 頁
異同,學習肯定自己、尊重他人,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實施幼兒生命教育的困境
教育部宣布 2001 年為「生命教育年」至今,臺灣各級學校推動生命已有
18 年,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推動生命教育,亦不遺餘力。但是幼兒園在推
動生命教育過程中,仍存在著現實面的問題與挑戰,筆者歸納實施幼兒生命
教育所遭遇的困境如下:
(一) 專業素養與教學資源不足
生命教育涵蓋範圍非常廣泛,推動生命教育課程時,教保服務人員是否
具備足夠的專業素養?是否具有課程轉化能力?。幼兒園各項課程之實施著
重教師自編教材,生命教育要落實、自編教材要具有可延伸性,教師應接受
更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訓練。目前幼兒生命教育師資培訓或研習進修課程不
夠;教保服務人員欠缺實際的課程經驗;又加上生命教育相關資源不足,易
造成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及推動上會受限。
(二) 推動生命教育課程時間不足
目前規定要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教育宣導議題過多,導致教保服務人員在
課程安排產生困擾。幼兒園課程除了要進行主題式教學、每天需安排
30 分鐘
連續性出汗大肌肉運動、還要融入其他議題,如:性別平等教育、性侵害防
治宣導、家暴防治宣導、校園霸凌防治宣導、交通安全宣導、防疫教育宣導、
各種衛教宣導
……等。雖然幼兒園課程是彈性統整設計,但每學期固定要融
入的議題如此多元,實際上已足夠的時間推動生命教育。
(三) 家長對幼兒園實施生命教育配合度不高
生命的本質必經「生、病、老、死」這四個階段,但社會上仍存在傳統
迷思,民眾普遍肯定「生的價值高於死」的看法,大多數家長會認為學齡前
孩子年紀還小,不需要太早接觸「生命與死亡」議題,擔心造成孩子心靈上
的恐懼或負面情緒的產生,尤其在「死亡課題」,實施成效較不顯著。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120-124
自由評論
第 123 頁
五、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推動生命教育建議
綜上探析,本文針對幼兒園推動幼兒生命教育提出幾點建議:
(一) 融入式課程教學
學前階段生命教育的實施,課程設計可以把幼兒生活經驗當成基礎,日
常中生命教育題材處處可見,如:生日、家人、同學生病、養寵物、校園花
草
……等都是。多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情緒反應,試著了解幼兒內心真正
的想法與感受。設計符合幼兒年齡層與需求的可執行策略,並蒐集更多相關
教學資源,如:生活中的真實故事、繪本,影片
……等,應該有助於實施的
成效。
(二) 教育人員的身教
教保服務人員要重視自我生命的提升,學齡前幼兒最會模仿,在幼兒園
裡,教師是幼兒最直接的模仿對象,要重視身教的成效。對於各項欲融入幼
兒園課程的多元議題,教保服務人員要將這些教育議題之主要內涵融會貫通,
隨時掌握各議題融入課程的時機,進行生命議題的隨機教育與統整性教學。
(三) 實施多元評量與反思
教保服務人員可以透過從幼兒日常的觀察、上課時的討論發表與人互動
情形、幼兒作品、學習單或是家長的反應上、進行觀察評量實施生命教育的
成效,可作為下次課程設計安排的參考。
(四) 加強親職教育成效
幼兒園可提供生命教育相關資訊給家長或舉辦相關講座,讓家長了解推
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夥伴,將家長的支援成為助力,一
起為孩子的生命教育啟蒙努力,以達推動生命教育的綜效。
(五) 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育主管機關定期舉辦幼兒園推動生命教育研討會與工作坊,倡導生命
教育的重要性與教保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定期培訓生命教育種子教保人員,
並接受各幼兒園申請種子教保人員進行輔導,有助於各幼兒園生命教育之推
動。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3),頁 120-124
自由評論
第 124 頁
六、結語
「生命教育」是人終其一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的功課。生命教育課程能及早紮
根並落實於幼兒園,讓學齡前幼兒能及早認識、體驗生命的意義與目的,蘊育出
自發、互動與共好,學會「做人」與「尊敬他人」做個未來的全人。
參考文獻
李孟榛(2010)。幼兒園教師生命態度與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彰化
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思伶(2000)。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的現況1998-2000。載於林思伶主編,
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
201-237。臺北市:環宇。
洪蘭(2004)。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2004年9月15日,臺北市:生命教育全
球資訊網,取自
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 me1.asp。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
育的理論與實務,
1-22。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黃德祥(2000)。小學生生命教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
理論與實務,
241-253。臺北市:環宇。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