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
急診專科醫師訓練計劃
102年2月修訂
訓練計畫名稱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2、宗旨與目標
2.1 訓練宗旨與目標
本計畫依據衛生署及急診醫學會頒布之訓練政策,訓練急診專科醫師之能力。以期完成訓練之醫師能提供高品質之醫療服務、教學及研究發展。以養成以下能力和特質為目標
健全急診六大核心能力發展,包括:
醫學知識
病人照護和處置性技能
人際與溝通技巧
從工作中學習與成長
專業素養
制度下執業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信念、養成具有熱誠、負責、和務實的態度
訓練計畫執行架構
1.本計畫於呈報台灣急診醫學會專科訓練審查後執行。
2.本計畫於醫院內受本院醫學教育委員會監督。
3.主要執行部門為急診醫學部,配合執行部門為內科部、外科部、婦產部、兒科部、加護醫學部、神經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部。
3、專科醫師訓練教學醫院條件
3.1衛生署教學醫院評鑑資格
本計畫於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執行,為醫院評鑑優等(區域醫院)、醫師及醫事人員類教學醫院評鑑合格。
3.2合作訓練醫院資格
合作訓練醫院為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為醫院評鑑優等(醫學中心)、醫師及醫事人員類教學醫院評鑑合格(醫學中心)。
4、住院醫師訓練政策
4.1 督導
1.本院接受衛生署及醫策會之各項醫院評鑑考核督導,以及台灣急診醫學會定期之專科醫師訓練訪查督導。
2.本院設有醫學教育委員會,主管全院各醫師及醫事部門教學相關事宜,每月召開會議。其下教學中心設有住院醫師訓練小組,定期召開會議。檢討各項教學政策、成效與問題。急診專科住院醫師之訓練受其督導。
3.急診醫學部設置住院醫師訓練負責人,參與上述各項會議。急診醫學部每月舉行科部教學檢討會,由全體專任專科醫師共同討論督責此訓練之執行。
工作及學習環境
訓練醫院為區域醫院等級,共設32個醫療部門,869張床位,加護病房67張床位。急診每月病人量約5500~6000人次,處理傷病兼具都會型與鄉村型態之特色。急診專科醫師主要訓練場所為急診部,相關訓練場所為輪訓單位:包括內科部、外科部、加護醫學部、婦產部、兒科部、眼科、耳鼻喉科等。
2. 急診常設床位分區: 診療床21床,分為3區診療區與急救區,觀察床24床;含隔板之教學診間一間,並含治療區、牙科治療台、ENT診療椅及設備、眼科診療區及設備。兒科急診區:含教學診間、治療室、觀察室及隔離觀察區。
3. 急診部內設置急診專用超音波機1台。
4.急診科辦公區設有會議室可容納40人,附有投影播音設備,電腦2台以上,及IRS互動系統、講課用白板、個人回饋用小白板等設施。另有急診住院醫師個人專用置物櫃、男女更衣室、值班床位。
5. 急診會談室設有小會議桌。
6. 急診部電腦皆可使用網路資源及圖書館電子服務。
7. 學習輔助軟體:如病例登錄系統、各項資料統計系統、每班診療病人查詢系統、留言板資訊交流傳達系統等。
8. 醫院圖書館提供影音設備電腦系統外,已建置自動化管理系統,及提供電子服務、多項資料庫檢索、網路服務、館際資源共享服務等。
9. 本院臨床技能中心,備有多項模擬教學教具,如iStan 模擬人、advanced MEGA code Kelly模擬人、MicroSim ACLS學習軟體等,可進行外傷、急救、ACLS、臨床技術操作、團隊訓練等多項訓練。
10. 本院OSCE訓練考場及相關設備,已經訓練認證之標準病人群及教師群,可提供客觀訓練與評估。
4.3責任分層及漸進
等級 | 目標條件 |
R1 | 1. 具ACLS、ETTC有效証書 2. 臨床評估能力(病史、PE)。基礎醫療諮商能力。 3. 基礎影像及超音波判讀能力、基礎檢驗判讀能力。 4. 基礎臨床技術能力認證:(傷口處理、固定等) 5.基本Team Resource Management訓練。 6. 診斷書等行政能力。 |
R2 | 1.具ETTC或ATLS、APLS有效証書。 2.進階思考邏輯、醫療決策能力、guidelines運用能力。 3.中級醫學資訊判讀能力認證(CT、檢查選擇等)。 4.中級臨床技術能力認證:(插管、胸管、CVC、復位等)。 5.團隊急救訓練。 6.進階醫療諮商、知情同意、會診協調能力。 7.死亡診斷書、DNR簽署、申訴詢查回覆。 |
R3 | 1. AHLS或AILS認證。 2.D2B、acute stroke、major trauma等資源運用及領導能力。 3.進階醫學資訊判讀能力認證(心臟、休克等超音波)。 4.完成行政訓練。 5.完成緊急醫療系統訓練課程。 6.進階臨床技術能力認證(進階呼吸道處置等)。 7.轉診及院際事務協調能力。 |
R4 | 1.發展急診次專長。 2.參與研究或學術期刊論文發表。 3.完成災難醫學、毒化災等訓練。 4.參與ACLS instructor、EMS director等指導員訓練。 5.通過急診專科醫師甄試。 |
4.4住院醫師之抱怨及申訴處理
1. 急診住院醫師申訴管道
(1)每月生活導師會談
(2)書面表達:每月回饋意見調查或電子留言板反映
2. 申訴之回應處理
(1)導師於會談時回饋
(2)教學負責人或主管將處理意見和結果於科會教學檢討會議時說明
5、師資資格及責任
5.1 計畫主持人
5.1.1 資格:
1.專職於本院之資深專任專科醫師
2.具有8年以上教學經驗
3.院聘專任教學型主治醫師
5.1.2 責任
1. 修訂訓練計畫
2. 監督訓練計畫之執行
3. 協調相關科部教學資源、教師之工作執行
4. 訓練相關課程之發展規劃
5. 住院醫師訓練之追蹤、考核及輔導
6. 訓練結果成效之彙整報告與分析改善
5.2 教師
5.2.1 資格
1. 任職於本院之急診專科醫師(其他科別相關項目之訓練則為該科專科醫師)
2. 需完成教育學分之訓練包含
(1)台灣急診醫學會規範資格(急診專任專科:兩年內教育學分6學分)
(2)本院教師培育中心(center of faculty development)之規範資格
5.2.2 責任
於分配之臨床業務或教學任務內
1. 住院醫師之臨床工作指導
2. 住院醫師之教育課程授課
3. 住院醫師報告或研究之指導與評論
4. 住院醫師之考核回饋
5. 住院醫師訓練內容、方式等之檢討回饋
5.2.3 合作訓練醫院教師
本計畫合作訓練醫院為柳營奇美醫院,
教師資格為符合急診醫學會認定且經該院認可之教師
教師責任同
6、訓練計畫、課程及執行方式
6.1 訓練項目
1.急診管理與行政
2.麻醉學與傷口處理
3.心臟血管學
4.重症照護及復甦術
5.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6.環境醫學
7.災難醫學
8.創傷醫學
9.一般內科學
10.一般外科學
11.老人醫學
12.觀察醫學
13.神經科
14.婦產科
15.眼科
16.骨科學
17.耳鼻喉科學
18.兒科學
19.精神科
20.毒物學
21.影像醫學與超音波訓練
22.醫學研究
23.醫學倫理
24.會診、轉診、溝通、談判技巧
25.急診暴力、醫糾與申訴處理
26.次專科發展、醫療生涯發展與burnout
27.TRM團隊合作訓練
28.國家醫療衛生制度與健保制度
29.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改善
30.病歷、診斷書等醫療紀錄與應用
6.2 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主題 |
內分泌系統急症 |
重症照護及復甦術 |
傷口處理、止痛、麻醉及鎮靜藥物使用 |
小兒急症 |
心臟血管急症 |
神經系統急症 |
呼吸系統急症 |
重症照護-敗血症 |
消化系統急症(消化道出血、肝膽胰) |
外科學腹痛(腸阻塞、壞死性腸炎、急性闌尾炎) |
老人醫學 |
毒物學 |
醫學倫理-理論與案例 |
環境醫學急症 |
毒化災、輻災及防護處理 |
緊急醫療系統(EMS)、緊急應變指揮系統(ICS)及災難應變 |
精神科急症 |
告知壞消息、死亡診斷 |
TRM團隊合作 |
五官科急症(眼、耳鼻喉、口腔) |
泌尿腎臟系統急症 |
骨科及軟組織急症 |
6.3 臨床訓練課程設計
科目 | 訓練地點 | 訓練時間 | 備註 |
第1年 | |||
成人急診醫學 | 急診部 | 六個月 | |
兒科學 | 兒科病房、ICU | 一個月 | |
內科學 | 內科病房 | 一個月 | |
外科學 | 外科病房 | 一個月 | |
婦產科 | 婦產科病房、產房 | 一個月 | |
耳鼻喉科 | 門診、會診 | 一個月 | |
眼科 | 門診、會診 | 一個月 | |
第2年 | |||
成人急診醫學 | 急診部 | 四個月 | |
兒科學 | 兒科病房、ICU | 一個月 | |
外科學 | 外科病房 | 一個月 | |
神經科 | 神經科 | 一個月 | |
災難醫學 | 急診分散式訓練 | 一個月 | |
影像醫學 | 急診分散式訓練 | 一個月 | |
重症醫學 | 加護病房 | 二個月 | |
自選科 | 一個月 | ||
第3年 | |||
成人急診醫學 | 急診部 | 四個月 | |
兒童急診醫學 | 兒科急診 | 一個月 | |
精神科 | 精神科照會與病房 | 一個月 | |
超音波 | 急診分散式訓練 | 一個月 | |
緊急醫療救護體系 | 救護隊、急診室 | 一個月 | |
毒物學 | 急診分散式訓練 | 一個月 | |
重症醫學 | 加護病房 | 二個月 | |
自選科 | 一個月 | ||
第3.5年 | |||
成人急診醫學 | 急診部 | 三個月 | 含行政總醫師訓練 |
兒童急診醫學 | 兒科急診 | 一個月 | |
自選科 | 二個月 |
6.4 臨床訓練項目
第1年
(一)成人急診醫學
1.學習基本及進階呼吸道處置技術
。
2.辨認造成心臟停止之心律不整種類及標準急救流程之診治能力。
3.學習心臟停止及其恢復心跳後之急救治療藥物使用原則,途徑與劑量;終止急救的適當時機。
4.學習評估、穩定、治療及適當處置休克病患。
5.學習判讀各種檢查結果(如: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及胸部X光等
)。
6.學習急診醫學基本概念、如何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之一般知識,以便對常見急診內科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胸腔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
、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7.學習新興傳染疾病感染管制之監控與處置流程,以及急診醫療系統在整個醫療防疫計畫之角色。
(二)兒科學
1.學習嬰兒/小兒急救技巧。
2.學習兒科學基本概念、如何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之一般知識,以便對常見兒科急症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神經系統、胸腔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3.學習處理兒童急診及創傷之臨床及特殊問題,包括診斷與治療。
(三)內科學
學習內科學、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技巧的一般知識,以便於對急診病患能夠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消化系統、常見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四)外科學
1.瞭解一般常見的外科急症。
2.學習常見外科疾病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技巧、流程技術、及全面性評估能力。
3.學習急性腹痛患者之初步診治與會診,並能判斷進行外科手術之必要性。
4.學習緊急手術患者術前與術後之照護原則。
5.學習做有效的傷口評估與處置技巧。
6.學習對常見外科傷口做適當的創傷包紮及縫合技巧。
7.學習對外科傷患使用適當疼痛控制模式。
8.學習有效記錄外傷病患外科傷口之技巧。
9.學習外傷病患處置後之轉診技巧。
(五)婦產科
學習避孕之原則、緊急懷孕併發症、順產與難產、性侵害、婦科與產科外傷、生殖器與骨盆腔感染症、女性腹痛之診斷、陰道出血之診斷與處置。
(六)耳鼻喉科
1.學習評估及處置頭頸部常見疾病
、上呼吸道疾病、及臉部創傷。
2.學習使用合適的影像診斷工具來評估頭頸部病變。
(七)眼科
1.學習診斷及治療急性視力喪失。
2.學習評估並處置常見眼科症狀及眼部創傷。
第2年
(一)成人急診醫學
1.學習與心臟疾病相關症狀(如胸痛、氣喘、無力、心悸等)之鑑別診斷能力。
2.學習早期診斷並穩定處置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及心肌梗塞病患以及血栓溶解劑之使用時機。
3.熟悉心臟急救相關的技巧:靜脈導管、中央靜脈壓監測、心包膜液抽取術、心臟去顫術、Swan- ganz導管置放術及超音波評估。
4.學習對各種常見具有嚴重臨床表徵且非外傷科之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診察、與處置。這些病患包括:神經系統、心臟系統、胸腔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5.學習創傷病患照護的原則(包括困難呼吸道及手術呼吸道之處置、評估與穩定病患),及有確定性診斷後,醫院內後續有效率照護的組織架構與處理模式。
6.學習應用診斷性影像檢查來評估創傷患者。
7.學習到院前創傷照護原則,包括救護車與空中轉運服務在此系統之角色與定位。
8.學習評估並處置肌肉及骨骼外傷。
9.學習肌肉及骨骼傷痛病患之急性與慢性疼痛處置原則。
(二)兒科學
1.學習嬰兒/小兒急救技巧。
2.學習兒科學基本概念、如何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之一般知識,以便對急診部門常見兒科急症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神經系統、胸腔系統、心臟及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皮膚疾病、骨骼及軟組織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3.學習處理兒童急診及創傷之臨床及特殊問題,包括診斷與治療。
(三)外科學
1.瞭解一般常見的外科急症。
2.學習常見外科疾病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技巧、流程技術、及全面性評估能力。
3.學習急性腹痛患者之初步診治與會診,並能判斷進行外科手術之必要性。
4.學習緊急手術患者術前與術後之照護原則。
5.學習做有效的傷口評估與處置技巧。
6.學習對常見外科傷口做適當的創傷包紮及縫合技巧。
7.學習對外科傷患使用適當疼痛控制模式。
8.學習有效記錄外傷病患外科傷口之技巧。
9.學習外傷病患處置後之轉診技巧。
(四)神經科
1.學習詳盡且正確的神經學檢查與評估。
2.學習判斷神經系統傷害部位,及應用診斷工具來診治神經學上之病灶部位。
3.學習利用影像學檢查來診斷神經疾病或傷害,以及如何治療大腦
、脊髓、脊椎、或週邊神經病變。
(五)災難醫學
學習災難處置的基本原則。
(六)影像醫學
1.學習急診常用影像學檢查,包括
:胸部X光片、KUB、頸胸及腰椎、頭部、四肢骨骼、骨盤等X光片判讀。
2.學習判讀頭部、胸部、腹部及軟組織等常見疾病之電腦斷層掃描影像。
(七)重症醫學
1.培養快速診斷、處置與穩定重症患者之能力。
2.學習與重症患者相關之呼吸、心臟血管、腎臟、神經、創傷、休克、中毒、敗血症、心衰竭、呼吸衰竭等病態生理學與治療。
3.學習血液動力學監測與處置之能力。
4.學習處理重症病患所需使用的診斷和治療工具的適應症與技巧。
(八)自選科
由各訓練醫院自行排定與急診相關課程。
第3年
(一)成人急診醫學
1.學習熟練且快速的評估、診斷、穩定、處置、及轉診危急重症病患。
2.學習具多種重症且急性病患相關的呼吸、心臟血管、腎臟、神經、創傷、毒物、休克、敗血症、心臟衰竭及呼吸衰竭的臨床評估、診斷、治療原則與技巧。
3.學習老年人急性問題全面性處理原則,包括執行醫療中道德的原則,如預立遺囑與維生治療等。
4.學習各種環境急症及職業傷害,如:蒸氣及化學燒灼、電氣傷害(包括電擊)輻射傷害、低體溫與凍傷、熱傷害、溺斃及溺水、
壓力變化傷害、高山症等之臨床評估、診斷、治療原則與技巧。
(二)兒童急診醫學
1.學習嬰兒/小兒急救技巧。
2.學習兒科學基本概念、如何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之一般知識,以便對急診部門常見兒科急症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神經系統、胸腔系統、心臟及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皮膚疾病、骨骼及軟組織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3.學習處理兒童急診及創傷之臨床及特殊問題,包括診斷與治療。
(三)精神科
1.學習急診各種常見精神藥物之使用。
2.學習各種精神病患之訪談技巧。
3.學習具暴力傾向病患之處置原則。
4.緊急或常規會診精神科醫師之各種適應症。
(四)緊急救護體系
1.學習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的基本組織架構、救護系統運作、及醫學法律原則。
2.學習到院前檢傷分類及緊急醫療救護運送病患之原則。
3.學習各層級救護技術員之教育需求及技術水準。
(五)超音波
學習判讀常見胸或腹部疾病之超音波檢查結果。
(六)毒物學
1.學習對急性中毒病患作適當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特別強調重要臨床中毒症候群(toxidromes)之確認。
2.學習對急性中毒病患一般性處理原則,包括穩定生命跡象及去污。
3.學習運用其他相關醫療服務(如毒物實驗室及毒物中心)來協助處理急性中毒病患。
4.學習特殊中毒處置療法,如解毒劑、血液透析及高壓氧之使用時機與適應症。
5.學習到院前常見毒化災事件之處置原則。
6.學習社會上常見藥物濫用或職業所引起中毒處置原則。
(七)重症醫學
1.培養快速診斷、處置與穩定重症患者之能力。
2.學習與重症患者相關之呼吸、心臟血管、腎臟、神經、創傷、休克、中毒、敗血症、心衰竭、呼吸衰竭等病態生理學與治療。
3.學習血液動力學監測與處置之能力。
4.學習處理重症病患所需使用的診斷和治療工具的適應症與技巧。
(八)自選科
由各訓練醫院自行排定與急診相關課程。
第3.5年
成人急診醫學
1.學習熟練且快速的評估、診斷、穩定、處置、及轉診危急重症病患。
2.學習具多種重症且急性病患相關的呼吸、心臟血管、腎臟、神經、創傷、毒物、休克、敗血症、心臟衰竭及呼吸衰竭的臨床評估、診斷、治療原則與技巧。
3.學習老年人急性問題全面性處理原則,包括執行醫療中道德的原則,如預立遺囑與維生治療等。
4.學習各種環境急症及職業傷害,如:蒸氣及化學燒灼、電氣傷害(包括電擊)輻射傷害、低體溫與凍傷、熱傷害、溺斃及溺水、壓力變化傷害、高山症等之臨床評估、診斷、治療原則與技巧。
5.學習個別醫院急診系統領導和管理基本原理、品質提昇和危機處理計劃及應用。
6.熟悉醫院急診部的功能及其與其他部門的關係。
7.瞭解各認證與評鑑單位的功能及其與急診醫學的關係。
(二)兒童急診醫學
1.學習嬰兒/小兒急救技巧。
2.學習兒科學基本概念、如何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之一般知識,以便對急診部門常見兒科急症病患進行有系統之評估,這些病患包括神經系統、胸腔系統、心臟及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一般血液疾病、免疫系統、常見系統性感染疾病、腎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皮膚疾病、骨骼及軟組織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3.學習處理兒童急診及創傷之臨床及特殊問題,包括診斷與治療。
(三)自選科
由各訓練醫院自行排定與急診相關課程。
6.5 臨床訓練執行方式
6.5.1 臨床輪訓
1. 每年訂定住院醫師輪訓計畫表,每月急診住院醫師人力,以訓練需求為首要考量,因應其他狀況,彈性調整輪訓次序,排序以整體訓練需求之考量優先於個人自選科別意願。
2. R1於報到第二個月起可開始科外訓練。
3. 分散式訓練皆於急診本科執行。
5. 兒科急診可集中於當月完成訓練,或分散於數月間訓練,但時數需等同。
6. 每月由二位R3分別輪訓擔任教學與行政總醫師,為急診行政訓練。
7. 急診訓練每月上班時數以『臨床時數』180小時為原則,依累進統計各人各班別數量,平均分散各級住院醫師夜班及假日班,依醫院休假制度給予年休假天數,依科內預約制度執行。
8. 柳營院區住院醫師輪班以二班制為主,每班12小時(依分區及班別而不同),其中後2小時為『交班和教學時數』,不列入臨床時數計算,但仍計入上班時數。
9. 以PPH(patient per hour)指標管理住院醫師適當之工作量。
10. 住院醫師急診班指導教師應為急診專科主治醫師,專責給予臨床協助及教學回饋﹔每位專科主治醫師同時指導不超過兩人。
11. 依本院住院醫師指導實習醫學生辦法,安排住院醫師指導實習醫學生,給予臨床協助及教學回饋﹔每位住院醫師同時指導醫學生人數限為一人。
12. 輪訓至其他科別,訓練場所為該科病房、開刀房、門診或照會場所,指導教師為指派之該科專科醫師,訓練內容由該科與急診共同訂定訓練計畫。
6.5.2分散式訓練
超音波:
(1)住院醫師於考專科醫師前必須至少參加急診醫學會所
舉辦之基礎及進階急診超音波課程各一次,並且於訓練期間完成以下必要案例。
(A)必要案例:
1.主動脈評估(10 例,positive exam 10%)
2.心包膜評估(10 例,positive exam 10%)
3.外傷評估(FAST) (10 例,positive exam 20%)
4.肝膽急症(10 例,positive exam 20%)
5.產科評估(10 例,positive exam for IUP & FHB 20%)
6.泌尿道評估(10 例,positive exam for obstructive uropathy & urinary retension 20%)
7.深部靜脈栓塞評估(10 例,positive exam 10%)
8.US-assisted paracentesis or thoracentesis ((10 例)
(B) 選擇案例:
1.Liver tumor
2.Pneumobilia
3.PVT thrombosis
4.Unexplained jaundice
5.Cardiac activity during CPR
6.Global LV systolic function evaluation
7.Intravascular volume status evaluation (IVC)
8.US-assisted pericardiocentesis
9.Evaluation of hematuria
10.Evaluation of acute renal failure
11.Renal cyst and tumor
12.Pneumothorax
13.Solid organ injury
14.GI-tract: target sign or pseudokidney sign
15.GI-tract: bowel obstruction
16.Soft tissue abscess evaluation and drainage
17.Soft tissue foreign bodies evaluation
18.Joint effusion evaluation and drainage
19.US-assisted lumbar puncture
20.Ovarian cyst
21.Myoma uteri
22.輔助中央靜脈導管放置
(2)評核:
1.由臨床評核老師於學員床邊操作時即時評核(以modified DOPS評核表),並就其記錄靜態或錄影內容其他影像比對評核其結果之正確性(專科超音波,CT,MRI 或手術結果)。評核結果必須經由行政審核老師認證。
2.臨床評核老師:接受急診醫學會舉辦之超音波教師研習營並通過認可之醫師或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之指導老師。
行政審核老師:單位主管或計畫負責人
影像醫學:
(1)住院醫師於考專科醫師前必須至少參加急診醫學會所舉辦之基礎及進階急診影像醫學課程各一次,並且於訓練期間完成及紀錄以下必要案例。
(A)必要案例:
A.Central Nervous System:
1.Stroke / brain infarction (CT)
2.Intracranial hemorrhage (traumatic & non-traumatic) (CT)
3.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 herniation signs (CT)
4.Intracrani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CT)
5.Cervical spine injury (X-ray)
B.Chest:
1.Pneumothorax (X-ray)
2.Pneumomediastinum (X-ray)
3.Pleural effusion (X-ray)
4.Pulmonary infection (X-ray)
5.Pulmonary edema (X-ray)
C.Cardiovascular:
1.Pulmonary embolism (X-ray, CT)
2.Aortic dissection (X-ray, CT)
3.Aortic rupture (X-ray, CT)
4.Pericardial effusion / cardiac tamponade (X-ray)
D.Abdomen:
1.Diaphragmatic rupture (X-ray, CT)
2.Pneumoperitoneum (X-ray, CT)
3.Small bowel obstruction (X-ray, CT)
4.Cecal and sigmoid volvulus (X-ray, CT)
5.Large bowel obstruction (X-ray, CT)
6.Cholecystitis /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CT)
7.Appendicitis (CT)
8.Urolithiasis (X-ray, CT)
E.Musculoskeletal:
1.Fracture with extension into joint (X-ray)
2.Elbow joint effusion (X-ray, MRI)
3.Shoulder dislocation (X-ray)
F.Others:
1.Misplaced lines and tubes (X-ray)
2.Child abuse (X-ray)
(B) 選擇案例:
A.Central Nervous System:
1.Skull fractures (X-ray, CT)
2.Stroke / brain infarction (MRI)
3.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MRI)
4.Dural sinus thrombosis (CT, MRI)
5.Pituitary apoplexy (MRI)
6.Spinal trauma and spinal cord injury (X-ray, CT, MRI)
B. Face and Neck:
1. Facial fractures (X-ray, CT)
2. Trauma to the aerodigestive tract (X-ray, CT)
3. Infection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X-ray, CT)
4. Infection of the neck (X-ray, CT)
5. Ear Infections (CT, MRI)
6. Orbital infection (CT, MRI)
C. Chest:
1. Rib fractures (X-ray)
2. Pulmonary contusion (X-ray, CT)
3. Tracheobronchial injury (X-ray, CT)
4. Airway foreign bodies (X-ray, CT)
5. ARDS (X-ray, CT)
6.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 (X-ray, CT)
D. Cardiovascular:
1. Myocardial infarction (X-ray)
2. Aortic aneurysm (X-ray, CT)
E. Abdomen:
1. Active arterial extravasation on CT (CT)
2. Liver / Splenic injuries (CT)
3. Bowel injuries (CT)
4. Abdominal abscess (CT)
5. Pancreatitis (CT)
6. Diverticulitis (CT)
F. Gynecological/ Obstetrical:
1. Ovarian cystic disease (CT)
2. Ovarian torsion (CT)
3.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T)
G. Musculoskeletal:
1. Fracture (X-ray)
2. Dislocation (X-ray)
3. Arthritis / Avascular necrosis (X-ray, CT, MRI)
(2)評核:
1.由臨床評核老師於學員臨床判讀時即時評核及回饋。評核結果必須經由行政審核老師認證。
2.臨床評核老師:急診醫學會舉辦之影像醫學教師研習營通過認可之醫師。
行政審核老師:單位主管或計畫負責人。
毒物學:
(1)住院醫師於考專科醫師前必須參加急診醫學會所舉辦之急性中毒救命(AILS)課程,並考試通過取得AILS provider 證書,並且於訓練期間完成以下必修之內容,記錄於學習護照。
(A)必要案例:
1. 於訓練醫院或學術研討會中報告中毒個案或毒物學研究,至少一次。
2. 參加毒化災危害物質緊急應變訓練,至少一次。
3. 參加訓練醫院內或院外之舉辦之毒化災演習,至少一次。
4. 記錄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至少十二例,病歷上必須有此住院醫師所書寫之記載。
(B)選擇案例:
1. 參加訓練醫院內或院外之舉辦之毒化災桌上演練。
(2)評核:
1.臨床評核老師以CbD或mini-CEX評核其報告或照護病例;行政審核老師審查其訓練或演習紀錄。
2.臨床評核老師:接受急診醫學會舉辦之AILS 教師研習營(AILS Instructor Course)並取得AILS Instructor 證書。
行政審核老師:單位主管或計畫負責人。
災難醫學:
(1)住院醫師於考專科醫師前必須參加醫院或急診醫學會、災難醫學會、災難醫療救護隊、區域緊急應變中心或是防疫醫療網的訓練課程與演習。
一、課程
(A) 基礎必修課程:
1. 災難醫學綜論1小時
2. 災難應變系統3小時
3. 特殊災難應變及醫療技術介紹5小時
4. 災難相關醫療技術3小時
5. 醫院緊急應變之基本認識1小時
6. 公共衛生管理與預防醫學
(B) 選修課程:2 小時
1. 大型活動醫療支援規劃
2. 演習規劃
3. 災難研究與案例分析
4. 災難資訊管理與媒體溝通
5. 災難心理衛生
6. 災難國際醫療援助
二、演習
1. 參與野外災難醫療或是大量傷患演習一次
2. 參與醫院緊急應變演習一次
3. 參與桌上模擬演練一次
4. 參與核生化演習一次或一場
(2)評核:
1.行政審核老師審查其訓練或演習紀錄
2.訓練課程: 須通過急診醫學會認證
演習: 呈報衛生局或衛生署或經急診醫學會認證者,以演習計劃(或是演習手冊)及參加證明為憑證。
行政審核老師:單位主管或計畫負責人。
緊急醫療救護體系:
(1)住院醫師於考專科醫師前必須完成下列訓練:(1)「住院醫師緊急醫療系統訓練課程」(8 小時),且通過測驗;(2)消防單位實習,且完成書面紀錄(至少16 小時)。
1. 消防分隊救護出勤: 至少8小時,至少4件。書面紀錄、救護紀錄表影印本
2. 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救護派遣:至少4小時,至少2件對EMT或民眾線上指導(書面紀錄)
3. 醫院、衛生局、消防局舉辦之救護案例討論:至少4小時(會議記錄)
(2)評核:
1.由臨床評核老師對消防單位實習各個項目進行書面審查。由行政審核老師覆簽後,送交台灣急診醫學會認證。
2.臨床評核老師:參加急診醫學會舉辦之緊急醫療指導醫師訓練課程(medical director course)並通過認證之主治醫師。
行政審核老師:單位主管或計畫負責人
7、學術活動
7.1 科內學術活動
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每月教學活動規劃
時數 | 活動內容 |
2 | 三日內回診案例討論 |
2 | 死亡病例案例討論 |
2 | 各科聯合討論會 |
1 | 主治醫師教學 |
1 | 外傷聯合討論會 |
1 | 外傷科期刊討論 |
(3)8 | 四院聯合急診核心課程 |
1 | 急診陷阱案例討論 |
1 | 跨領域團隊會議 |
1. 每月排定教學活動表,每週三下午1500~1600為例行學術活動時間,非例行時間則依預先訂定公布之內容,每月共計16-20小時以上之科內會議教學活動。
2. 每月於急診訓練之住院醫師均安排報告一次(教學及行政總醫師除外)。
3. 小夜班診區住院醫師應於二點來開會、四點再交班,白班診區住院醫師二點至四點視診區情況參加會議,診區病人優先由主治醫師處理。
4. 每班交接時段由主治醫師帶領該班住院醫師進行當班案例之回顧及教學debrief。
5. 每日0800~0900交班會議,交接班之住院醫師須參加,並視需要進行案例教學,完成CbD教學記錄。
6. 每週一次交班會議後舉行teaching round,於會議室進行病歷查核及案例分析教學,並完成CbD(case based discussion)之教學回饋與評核,於診區或觀察區進行床邊教學。
7. 每週五0730例行全院性及其他公告之住院醫師教學課程,包括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學倫理、法律、感染控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等課程。
8. 每年擇期舉辦教學訓練營,進行新進住院醫師訓練(R1參加),著重倫理、法律、溝通、團隊合作之能力培養。
9. 不定期舉辦訓練課程如: ACLS、APLS/PALS、ATLS、ETTC、超音波訓練課程、防護裝具使用、大量傷患演習等,或由住院醫師參加其他醫院單位舉辦之訓練課程。
10.國內、國際相關醫學會議,包括海報發表、口頭報告等,由住院醫師自願或指派參與。
11.新進住院醫師到職訓練,含醫院簡介、安全防護、體檢、疫苗注射等由醫院統籌施行。
7.2 跨專科及跨領域之學術討論活動
1. 每月2~4次跨領域團隊急救訓練,每次1小時,由住院醫師、護理師、放射師等參與,時程當月排定公告。
2. 每月1次跨領域團隊會議,於科內學術活動時間進行,每次一小時,依案例性質邀請護理師、高階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精神科醫師、社工師、相關專科醫師、法律顧問律師等參與。
7.3 專業倫理、病人安全、醫病溝通、實證醫學、感染控制及其他醫療品質相關學習課程
1.上列項目課程分散於下列課程執行
(1)由院方開辦之全院性住院醫師課程
(2)科內學術活動排定之課程
2.以學習護照課程登錄,追蹤住院醫師個人訓練之完成
8、專科醫師訓練特定教學資源
8.1 臨床訓練環境
1. 緊急醫療體系及災難醫學訓練場所包括:消防局、救護分隊及派遣中心或實兵演習場地等場所,於訓練實行時訂定之。
8.2 教材及教學設備
1. 緊急醫療體系及災難醫學訓練:訓練或演習所需防護裝具、通訊設備等,依需求由急診部提供或購置。
2. 本院臨床技能中心:設有多項模擬教具,如iStan 模擬人、advanced MEGA code Kelly模擬人、MicroSim ACLS學習軟體等,以進行外傷、急救、ACLS、臨床技術操作、團隊訓練等多項訓練。
3. 動物中心實驗室:進行動物體之實驗和教學練習,已建置多項外科技能教案和生理試驗等。
4. 本院OSCE訓練考評場地及相關設備:已經訓練認證之標準病人群及教師群,提供客觀訓練與評估。
9、評估
9.1 住院醫師評估
1. 本院全院性住院醫師教育訓練考核辦法(如附件)
2. 急診住院醫師評估方法:
(一)、評估方式:
(1)mini-CEX、DOPS、CbD(含病例寫作評核): 於教學時完成,每月交回由訓練負責人及主任查核。
(2)OSCE: 每年舉行1次
(3)360度評估: 每半年舉行1次,由專科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資深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共同評分。
(4)學習護照、學習歷程紀錄: 住院醫師自行完成,由臨床導師督責
(5)學術報告發表:
1.每月於急診訓練之住院醫師皆安排於科內學術會議中報告至少一次,臨床案例以Health care Matrix格式,做符合ACGME六大核心能力之個案整理(每年可達3-6例以上)。統計住院醫師學術活動出席率,列為考核項目之一。
2.其他科別訓練則依該科訓練要求
3.院外學術會議口頭報告、海報及論文發表: 訂有獎勵辦法,如有發表應記錄於學習歷程,列為統計追蹤項目,由教學負責人鼓勵或指派參與。
(6)筆試: 每年以急診專科考題模式題目對各級住院醫師施以測驗。
(7)各能力分項負責人等級認證
(二)、升級制度:每年總結審查各項評核,訂定學習目標,核定進展等級。
3.雙向回饋機制:
除mini-CEX、DOPS、CbD、教學debrief等現場互動式教學可達成雙向回饋外,另規畫下列制度作為溝通管道:
(一)設立導師家族制度:每月進行一次導師會談,紀錄師生雙方回饋及回覆內容,會談紀錄彙整反應至訓練負責人及主任。
(二)每月進行一次教學滿意度及意見調查,調查表彙整反應至教學總醫師、訓練負責人及主任。
(三)每月舉行教學檢討會議:提報前一月會談回饋意見及調查表單統計結果,由部主任主持,教學總醫師和負責人提報,改善提案由全科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共同討論決議。
4.輔導改善機制:
(一)、住院醫師訓練狀況不佳:
對象:
1 升級延遲或各能力分項負責人等級認證無法通過者
2 導師會談或其他管道發現需輔導者
3 專科考試未能通過者
方式: 主任、訓練負責人、導師與相關教師對受輔導者進行輔導會談,共同討論決定
1.問題原因
2.解決方案
3.目標及追蹤
會談結果紀錄呈報教學中心及醫學教育委員會
(二)、訓練教學執行改善:
每月科會時舉行教學檢討會議,會整各項評估統計結果、回饋建議,檢討執行狀況,改善提案由全科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共同討論決議。
9.2 教師評估
1. 住院醫師對教師之評估: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性評分及意見調查
2. 教師自評:
(1)非資深教學專科醫師每月填寫教學任務自評表
(2)教師授課填寫授課自評表
3. 主管對教師之評估:
(1) 教學任務自評表由主管查核
(2)院內教師資格認證由教師培育中心依據教學參與、教育學分等核定。
4. 急診每月舉行教學檢討會議,雙向意見回饋。
9.3 訓練計畫評估
1. 住院醫師對訓練評估回饋:每月調查教學滿意度回饋表,教學檢討會議時彙整討論。
2. 每年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呈本院醫學教育委員會查核。
3. 每年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呈台灣急診醫學會審查,並接受排定之實地訪查,評核訓練計畫及執行成效。
4. 本訓練計畫接受衛生署及醫策會排定之醫院評鑑之審查及訪查。
10、共同訓練:
依據急診醫學會頒布之『急診醫學專科訓練醫院間共同訓練計畫辦法』,本院與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訂有共同訓練計畫,共同合作訓練急診住院醫師。
各項表格附件:
消防單位實習書面紀錄(救護出勤)
日期 | 住院醫師姓名 | ||
時數 | 小 時 | 消防單位 主管簽章 | |
實習地點 | 分 隊 | ||
出勤內容 | |||
個案 | 姓名: 性別: 年齡: 歲 求救原因:(請依救護紀錄表求救原因填寫) 到院前處置概述: 討論: 優點: 缺點: | ||
建議事項 | |||
其他 | 臨床評核老師 簽章 |
消防單位實習書面紀錄(救護派遣)
日期 | 年 月 日 | 住院醫師姓名 | |
時數 | 小 時 | 消防單位 主管簽章 | |
實習地點 | 甲、 救災救護指揮中心 乙、 消防分隊 | ||
線 上 指 導 內 容 | |||
個案 | 姓名:性別:年齡:歲 求救原因:(請依救護紀錄表求救原因填寫) 線上指導內容: 討論: | ||
建議事項 | |||
其他 | 臨床評核老師 簽章 |
消防單位實習書面紀錄(個案討論)
日期 | 年 月 日 | 住院醫師姓名 | |
時數 | 小 時 | 主辦單位主管或 承辦人簽章 | |
會議名稱 | |||
研 討 會 內 容 | |||
個案一 | 姓名:性別:年齡:歲 求救原因:(請依救護紀錄表求救原因填寫) 到院前處置: 急診處置: 診斷: 確定處置: 去向: 討論: 到院前處置 急診處置 建議 | ||
其他 | 臨床評核老師 簽章 |
急診超音波操作評核表(modified DOPS)
Evaluator: Date:
Student: Patient ID:
Age: Sex: M / F
1.Prep-procedure management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2.Technical ability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3.Aseptic technique (US-assisted procedure)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4.Seek help where appropriate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5.Post-procedure management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6.Communication skills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7.Overall ability to perform the procedure
□ 0 Not observed/unable to comment.
□1 □2 □3 | □4 □5 □6 | □7 □8 □9 |
Unsatisfactory | Satisfactory | Superior |
Time: __________ minProviding Feedback: __________ min
Evaluator’s Satisfaction
Low □1 □2 □3 □4 □5 □6 □7 □8 □9 High
Resident’s Satisfaction
Low □1 □2 □3 □4 □5 □6 □7 □8 □9 High
Comments:
急診影像醫學判讀評核表
評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受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級:
病人問題/診斷:
影像檢查種類:
影像判讀結果:
場所:□急診□門診□住院□其他______________
病人資料: 年齡:____ 歲 性別:□男 □女
評分項目 | 不適用 /未評 量 | 各項考評 | ||||||||
未符要求 | 令人滿意 | 表現優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說明檢查 之適應症 | ||||||||||
鑑別診斷之 能力 | ||||||||||
判讀之正確 性 | ||||||||||
溝通技巧 |
整體評核(1~100):分
未符要求:<60 分
令人滿意:61~80 分
表現優異:81~100 分
評論:
評核者簽名:__________________ 受評者簽名:_________________
毒物學學習護照格式
訓練內容 | 訓練記錄 | 評核老師簽證 |
參加急診醫學會之AILS 課程並取得證書 | 考試日期/地點/證書號 | |
參加毒化災訓練課程 | 日期/地點/主辦單位 | |
參加毒化災實兵演習 | 日期/地點/主辦單位 | |
參加毒化災桌上演練(選修) | 日期/地點/主辦單位 | |
中毒個案討論會 | 報告日期/地點/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
訓練過程中所照顧或被照會之中毒病例 | 日期/病例號/診斷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教學滿意度評核表
科部別:急診醫學部月份:年月
100年07月修訂
項目 | 非 常 滿 意 | 滿 意 | 尚 可 | 不 滿 意 | 非 常 不 滿 意 |
1. 臨床工作及床邊教學 | □ | □ | □ | □ | □ |
2. 臨床技術操作 | □ | □ | □ | □ | □ |
3. 會議及教學活動 | □ | □ | □ | □ | □ |
4. 個人報告表現和獲得的指導 | □ | □ | □ | □ | □ |
5. 環境與氣氛益於學習 | □ | □ | □ | □ | □ |
6. 臨床導師的輔導 | □ | □ | □ | □ | □ |
7. 我對自己的學習收穫總評 | □ | □ | □ | □ | □ |
優良教師提名: 主治醫師: (各提名1~2人) | |||||
回饋意見: 我覺得好的: 我覺得可以改善的更好的: |
填寫人: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 年月臨床導師會談記錄 | ||||
時間 : | 地點 : | |||
會談內容 : 回顧這個月的努力 | ||||
令人振奮 我很滿意 | 平淡無特 殊好壞 | 不如我意 得再加強 | ||
| ||||
| ||||
| ||||
我有話要說(感想、建議、自誇或發牢騷…): | ||||
導師的回饋: |
導生: 導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
臨床技能實作與評量(DOPS) 100.07.08急診修改版
學員姓名: 實施日期:年月日
教師姓名: 實施場所:
病人資料:姓名: 病歷號: 年齡: 性別:
病人主要問題/診斷:
評量技能: □ endo□ CVC □ chest tube □ suture □ 石膏 □ reduction□ LP □ chest tapping □ abdominal tapping □ 其他
學員執行臨床技能次數:□ 0 □ 1-3 □ >4技能複雜度:□ 低度 □ 中度 □ 高度
有待加強 合乎標準 表現優秀
1.對該臨床技能之適應症、相關解剖結構的了解及步驟之熟練度: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2.詳細告知病人並取得同意書: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3.執行臨床技能前之準備工作: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4.適當的止痛及鎮定: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5.執行臨床技能之技術能力: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6.無菌技術: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7.視需要尋求協助: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8.執行臨床技能後之相關處置: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9.與病人溝通之技巧: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10.是否顧及病人感受/專業程度: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11.執行臨床技能之整體表現:
評量結果1 2 3
4 5 6 7 8 9 未評估
教
學員: 教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Mini-CEX評量表
學員: 學員身分: 實施日期:年月日
教師: 教師身分: 實施場所:
病人主要問題: 基本資料:病歷號:年齡: 性別:
有待加強符合期望表現優秀
1. 醫療面談□稱呼與介紹 □開放與限定性問題運用 □適當回應 □鼓勵陳述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2. 身體檢查 □告知 □顧及隱私與不適 □需要及合理 □正確操作 □洗手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3. 人道專業□尊重 □關心病人生活 □信賴關係 □處理痛苦 □守密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4. 臨床判斷□形成鑑別診斷 □檢驗檢查合理性與邏輯性、益處與風險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5. 諮商衛教□病患參與醫療決策 □同意之取得 □解釋理由和風險 □衛教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6. 組織能力及效率 □流程合理順暢 □輕重緩急依序處置 □guideline運用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7. 整體表現 □良好開始和結束 □建立關係技巧 □個人外觀、身體語言、語調…
1 2 3
4 5 6
7 8 9 未評
----------------------------------------------------------------------------------------
回饋:
值得鼓勵的行為是:
尚未達成的目標是︰
下一步要採取的行動是:
學員簽名:
教師簽名: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部Case-based Discussion (CbD)
學員身分:□UGY □ PGY □ R1 □ R2 □ R3 □ R4-5 教師身分:
病人資料:年齡:性別:病歷號碼:
病情複雜度:□低度□中度□高度看診日期:年月日
Clinical problem:
(e.g. inguinal hernia)
請以1-6分評核以下項目 | 評分標準:考慮學員已完成之訓練,現應有之預期水準。 | ||||||||
Belowexpectations | Borderline | Meets expectations | Aboveexpectations | 未評 | |||||
1 | 2 | 3 | 4 | 5 | 6 | ||||
Medical Record Keeping | |||||||||
Clinical Assessment | |||||||||
Investigation & Referrals | |||||||||
Treatment | |||||||||
Follow-up & Future planning | |||||||||
Professionalism | |||||||||
Overall Clinical Judgement | |||||||||
回饋: | |||||||||
表現優良 | 可以更好 | ||||||||
共識行動 | |||||||||
觀察時間:分鐘 回饋時間:分鐘
學員簽名:教師簽名:日期:
Case-based Discussion
以討論病歷記錄為基礎,做系統性的評估及有架構的回饋。選定一個學員過去處理的病例,由學員來做報告說明,和教師有深度的討論此案例是如何處理的。此方法是用來評估學員的判斷和臨床邏輯、決策和醫學知識的應用,特別是高階思考和整合能力。讓老師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學員如何收集資料,安排輕重緩急及運用知識。CbD應在安靜合宜的環境執行,於評估後立即給予有建設性的回饋,對於評分未達預期水準的項目,老師應說明理由並給予實用的改善建議。CbD不是著重於學員診斷對不對,也不是考式,最重要的目的是給學員有架構的回饋(i.e.讓學員能改變未來行為)。也可以討論醫療倫理法律議題。因為是以實際病歷為討論的焦點,老師也可以評估病歷紀錄的品質及報告的能力。CBD最好根據訓練階段和專長,包含各種有相關的臨床問題。大部份評估不超過15-20分鐘,回饋一般約用5分鐘。
CBD成功的要訣
學員應該能說明:
病例背景,有趣在哪,挑戰在哪?
決策的過程;考慮的點
所做的推理及原因
安排的檢查及結果追蹤
跟其他案例的關聯
轉介與會診;其他的關鍵角色
學員會改變作法之處
醫療倫理之議題
學員應能呈現病人的參與和互動
病人最關切的事
病人的需要如何被處理
能解釋給予病人的衛教追蹤安排
計劃形成過程的參與
學員應能根據下列方面正確自評其整體表現:
思考的品質與層級
紀錄的品質:是否夠完整、有重點、合邏輯、照順序、易瞭解?其他人可用的上嗎?
Medical record keeping
紀錄完整並有組織、清晰易懂、合邏輯且能清楚解釋處置原由。對其他醫療團隊成員提供有效照護有幫助。
Clinical assessment
瞭解病人講述要傳達的意思;適當的詢問技巧;針對問題適當檢查;臨床評估能導引出下一步行動;臨床照護的最新知識.
Investigation & Referrals
適切的檢查安排並能解釋其理由,包括其風險和益處、跟鑑別診斷的關係.;瞭解醫療團隊中其他關鍵的角色及其責任和如何徵詢協助;瞭解自身的限制;適當授權和領導
Treatment
瞭解給予某治療的理由,包括風險及利益
Follow-up & future planning
瞭解治療計畫和動向追蹤安排如何形成的理由
Professionalism
瞭解病人照護的記載;表現尊重、憐憫、同理心和建立信任.;瞭解病人對舒適、尊重、保密及如何被照護的需求;病歷紀錄能顯示出有倫理的作為,且知道有關的法律問題
Overall clinical judgment
可討論自己對病人的的判斷,整合,照護和效率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部住院醫師學習自評單
姓名:職級:R年月
執行procedure(此項僅R1填寫即可)
CVP
Chest Tube
Intubation
Lumbar puncture
其他
報告------日期地點內容
(1)
(2)
3. 科內會議出席率( ) × 100% =
4. 急診登錄病例數
5. 心得與建議
總醫師導師主任
備註: 每月最後一天發放,於次月五日以前繳交給總醫師
部內會議記錄與學習心得
日期 | 報告者 | ||
會議主題 | |||
討論與心得 | |||
Take home message |
簽章:
全院或院外會議記錄與學習心得
日期 | 地點 | 演講者 | |||
會議主題 | |||||
討論與心得 | |||||
Take home message |
大量傷患演習;緊急救護系統;大型活動醫療支援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
日期 | 地點 | ||
主題 |
住院醫師教育訓練考核辦法
87.08.01制訂
:
96.10.16修訂
一、考核對象:全院R1、R2、R3。(牙醫部及中醫部除外)
二、考核範圍:
(一)(1)R2及R3:
週五全院性演講及臨床病理/倫理討論會出席率:佔30%。
病歷書寫:佔40%。
(2)R1:
週五全院性演講及臨床病理/倫理討論會出席率:佔20%。
病歷書寫:佔30%。
PGY1之40小時基本課程:佔20%。
(二)教學門診:佔30%
無教學門診之科別,此項比率均分至週五全院性會議出席率及病歷書寫之項目。
(三)依「醫師教師培育施行細則」,住院醫師R1-R3必須參與教師培育相關課程,每年點數達40點,方能晉升調薪。
三、考核方式:
(一)週五全院性演講及臨床病理討論會出席率:
(1)一律辦理簽到(課程開始後15分鐘內)及簽退(課程結束前10分鐘)作業,且採單一核算。
(2)倘因特殊狀況無法出席者,得於一週內向醫學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覆。
(二)病歷書寫:
(1)評核範圍:以Admission Note、Progress Note為主;急診科以急診病歷、
其他無病歷記錄之科別,如:放射、病理、麻醉等,則以科內各項報告替代。
(2)評核標準:由主治醫師依評分表(如附件)內容執行。
(三)PGY1之40小時基本課程:
(1)於訓練年度結束前統一舉行筆試。
(2)筆試範圍:委請相關教師命題。
(四)教學門診:以繳交之教學門診記錄單為依據,各科所達次數及得分對照表如下:
內、外、婦、兒四科
其他科
6次
30分
3次
30分
5次
25分
4次
20分
2次
15分
3次
15分
2次
10分
1次
5分
1次
5分
四、考核結論:
(一)晉升及調薪標準:
(1)總分70分(含)以上,晉升調薪。
(2)總分60(含)~69.9分,升等但薪資三個月後晉級。
(3)總分60分以下,升等但薪資一年後晉級。
(二)CFD學分未達40點,待補齊點數方能依晉升及調薪標準。
(三)另訂有住院醫師論文發表加分辦法(如附件)及社區醫學訓練奬懲辦法(如附件)
,但最多以加10分為限。
柳營奇美醫院
住院醫師論文發表加分辦法
93.08.11制訂
95.06.01修訂
(一)加分類別及分數
1 | SCI醫學期刊、雜誌刊登之研究論文或病例報告 | 10 |
2 | 非SCI醫學期刊、雜誌刊登之研究論文或病例報告 | 5 |
3 | 非學會期刊醫學教育雜誌刊登之文章 | 1 |
4 | 國際性醫學會議列入口頭報告或海報展示之摘錄 | 1 |
5 | 醫學會全國性會議列入口頭報告或海報展示之摘錄 | 1 |
(二)補充說明:
屬類別1~2者,加分對象限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及第二作者;若為第二作者則折半計分。
屬類別3~5者,加分對象僅限第一作者。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住院醫師社區醫學訓練獎懲辦法
有關第一年住院醫師社區醫學訓練之獎懲措施,乃依據其知識、技能及態度三方面表現加以考核評分,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表現較差者給予適當懲戒。
學員姓名:人事號:科別:
學習期間:年月日至年月日訓練醫院名稱:
考核項目 | 配分 | 評分 |
一、知識:40% | ||
1.社區醫學訓練核心內容之認知 | 15 | |
2.社區健康之診斷與評估 | 5 | |
3.社區醫療群及社區公衛群 | 5 | |
4.長期照護之認識 | 5 | |
5.社區防疫體系 | 5 | |
6.認識衛生所與基層診所 | 5 | |
二、技能:30% | ||
1.病人面談技巧與溝通 | 10 | |
2.病歷寫作能力 | 5 | |
3.病人之理學檢查 | 5 | |
4.民眾衛教解說 | 5 | |
5.醫學資訊搜尋與整理 | 5 | |
三、態度:30% | ||
1.各項活動之出勤狀況 | 10 | |
2.有無遲到早退情形 | 5 | |
3.學習態度 | 10 | |
4.與負責單位之連繫互動 | 5 | |
總分 | 100 |
註:總分為一百分,考核結果分為五個等級即優、甲、乙、丙、丁,90-100為優,80-89為甲,70-79為乙,60-69為丙,低於60為丁。年度選出三位最優秀者給予頒獎表揚,優等者住院醫師年平均考核加二分,甲等者加一分;至於列丙等者扣一分,丁等者扣二分。列乙等者不獎勵亦不懲戒。
簽名:
日期:
奇 97.11修訂
姓 名: | 到 職 日: | ||
人事號: | 現在職位: | ||
學 校: | 現職起任日期: | ||
科 系: | 預定晉升日期: |
醫學教育委員會: | ||||
本項統計計算截止期間為預定晉升日期前二個月:年月日~年月日。 | ||||
評核參考資料 | 依醫務會議決議事項辦理 | |||
1.週五全院演講出席率: 應出席 次,實際出席 次。 出席率 %,得分: |
R1:出席率佔20%;病歷書寫佔30%;PGY1課程佔20%;教學門診30%。 R2~R3:出席率佔30%;病歷書寫佔40%;教學門診30%。
□總分70分以上,晉升調薪 □60≦總分<70分,升等但薪資三個月後晉級 □總分<60分以下,升等但薪資一年後晉級 | |||
2.病歷書寫: 得分: | ||||
3.教學門診: 次,得分: | ||||
4.論文加分 1-4總分: | ||||
5.PGY1學員筆試: 得分: □未參加筆試原因: 6.社區訓練加分: 1-6總分: | ||||
7.CFD學分點數:□已達□未達,待補足 補足日期: | R1~R3未達40點,待補齊點數方能依晉升及調薪標準;R4以上學分需達100點。 | |||
8.急救訓練課程記錄: 所持有之急救訓練證書種類: 有效日期: | 未持有相關急救訓練及格證書者,得晉升但不調薪,於補證後得予調薪。 | |||
科部考核 | ||||
項 目 | 配 分 | 評 分 | 評語 | |
1.學識與技能 | 30 | |||
2.學術活動 | 30 | |||
3.溝通 | 15 | |||
4.基本素質 | 15 | |||
5.教學 | 10 | |||
總 分 | 100 |
考核結果:□同意晉升。 □暫緩晉升,觀察 個月後再議。 □不予晉升。
科主任簽章: 部主任簽章:
日 期: 年 月 日 日 期: 年 月 日
人事室彙總:□晉升、調薪 □晉升,薪資三個月後調整 □晉升、薪資一年後調整
人事主任簽章: 日期: 年 月 日
院方核示:□晉升、調薪 □晉升,薪資三個月後調整 □晉升、薪資一年後調整
院長簽章: 日期: 年 月
醫師學員學習成效評估暨輔導辦法
99.04制定
99.07修訂
一、目的:
為改善並增進學員之學習成效,以多元化方式定期評估訓練成果,對
學習成效不佳之學員,實際回饋評估結果,並提供以學習者為中心之
輔導措施。
二、適用人員(含醫師、牙醫師、中醫師):
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學生。
三、評估依據:
1.科部專屬臨床導師會談記錄表。
2.教學中心專屬臨床導師輔導記錄表。
3.教學相關檢討會會議記錄。
四、建言之人員:
1.臨床導師。
2.教學主管。
3.其他人員。
五、各科部每季需有一次學習成效檢討記錄呈醫教會。
六、輔導補強流程:
臨床導師或/及科部主管1.與學員會談、輔導 2.提出補強、改善措施 3.作成輔導記錄
教學中心主管檢視上呈之資料,必要時再次輔導
醫學教育委員會審核並督導
七、本辦法經醫學教育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改時亦同。
醫師教師教學成效評估暨輔導回饋記錄表
教 師 | 姓 名: 科 別:急診醫學部 |
建言摘要 | |
教師回饋意見/改善措施 | 簽名: |
科部主任 回饋意見/ 輔導措施 | 簽名: |
教師培育中心主管回饋 | 簽名: |
醫學教育委員會 | 簽名: |
醫師學員學習成效評估暨輔導回饋記錄表
學 員 | □ 住院醫師(含PGY) □ 實習醫師 □ 見習醫師 姓 名: 科 別: |
臨床導師/ 科部主任 輔導、改善 措施 | 臨床導師: 科部主任: |
教學中心主管 回饋 | 簽名: |
醫學教育委員會 | 簽名: |
柳營奇美醫院教師教學評估調查表
適用受評醫師身分: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教師姓名: 日期:
評核分類 評 核 項 目 | (五) 優良 | (四) 良好 | (三) 一般水準 | (二) 遜於一般 | (一) 不應通過 |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
教學內容 | 1.教學內容符合主題 2.教材設計多元化 3.教學內容難易適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學能力 | 1.醫學知識說明 2.有組織的授課方式 3.運用臨床實例輔助說明 4.條理分明的引導學員 5.善運用比喻等教學技巧 6.整體授課進度與時間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學熱忱 | 1.誘導學員參與討論 2.教學互動(教師與學員) 3.鼓勵學員有問題即時提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饋技巧 | 1.明確指出學員值得肯定之處 2.具體解釋學員不當表現之處 3.了解學員問題與解決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語或建議:
評估者:□Intern □ Clerk □ Resident職級:
柳營奇美醫院教師授課內容自評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敬愛的老師,您好: 為瞭解各教師授課內容滿意度情形, 惠請授課教師於課程結束後填寫本問卷調查表。 感謝您的支持與寶貴意見! 教師培育中心 敬啟 |
基本資料
教師姓名:
課程名稱:
課程日期:
教師對學生理解與表達能力之滿意度
| 選 項(單選) | ||||
優良 (5) | 良好 (4) | 一般水準 (3) | 遜於一般 (2) | 不應通過 (1) | |
指能聽懂與所學相關的授 課內容與報告 | |||||
指提問並於課堂進行討論 與發言 |
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之滿意度
| 選 項(單選) | ||||
優良 (5) | 良好 (4) | 一般水準 (3) | 遜於一般 (2) | 不應通過 (1) | |
1.學生上課學習氛圍 | |||||
| |||||
|
授課教師簽章: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
各級醫師教學任務查檢表
急診醫學部 ___年__月______醫師
□ CR □ Fellow □資深Fellow □備任VS
教學項目 | 日期 | 項目種類(自填) |
1.Clerk、intern臨床指導 2.PGY臨床指導 3.住院醫師臨床指導 4.擔任Clerk、intern小老師 5.擔任Clerk、intern導師 6.擔任PGY導師 7.擔任住院醫師導師 8.安排Clerk、intern教學活動 9.安排PGY教學活動 10.參與制定教學計畫 11.主持教學會議 12.擔任教學會議評論與指導 13.Clerk、intern課堂教學 14.PGY課堂教學 15.Clerk、intern臨床技能教學 16.PGY臨床技能教學 17.住院醫師臨床技能教學 18.Clerk、intern筆試評估回饋 19.PGY評估回饋 20.住院醫師評估回饋 21.科內教學演講 22.指導住院醫師參與學會CPC 23.指導住院醫師參與學會發表 24.指導住院醫師發表病例報告 25.指導住院醫師研究論文寫作 | ||
科部主任評核:□優良□合格□待加強
科部主任簽名:_____________
年 99.07.19修訂
病人基本資料 病歷號: 主治醫師: 就診日期: | |||||||||||
查核項目 | 查核內容 | 5非常適當 | 4適當 | 3普通 | 2不適當 | 1非常不適當 | 未評核 | ||||
ER note | 1.主訴是病患求診的最重要症狀,症狀發作時間或持續期間有清楚呈現 | ||||||||||
2.過去史,用藥史,開刀史,過敏史依病況填具清楚 | |||||||||||
3.現在病史有呈現相關的positive & negative symptoms | |||||||||||
4.外傷病人紀錄受傷機轉:如何受傷,駕駛或乘客… | |||||||||||
5.理學檢查有記載重要發現 | |||||||||||
6.適當繪圖記錄 | |||||||||||
7.臆斷 (Impressions):是否合乎邏輯 | |||||||||||
8.Revised Diagnosis有適時修正診斷,附註有註明左右側,疑似等說明 | |||||||||||
急 診 醫 囑 | 9.檢驗檢查適當不浮濫(不該做的不要做),適時進行必要的重要檢查(該做的要做) | ||||||||||
10.藥物劑量、途徑、滴速標註清楚 | |||||||||||
Progress Note | 11.有記載重要檢驗記錄 (Pertinent Lab & Image) | ||||||||||
12.有記載家屬說明過程,有記載重大事件 | |||||||||||
13.有完成procedure note ( CVP, lumbar puncture, ……) | |||||||||||
14.會診必要且適當,非書面會診有紀錄 | |||||||||||
15.同意書有完成醫師與家屬簽名,醫師有在同意書上補充或圈選註記(有針對個案重點說明) | |||||||||||
回覆意見與說明: |
奇美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急診住院醫師學習全方位評量表
為暸解住院醫師學習成效或困難,請就下列項目表達您的看法,請大家務必忠實反映。
每一項請給1至10的評分,越高分代表您越肯定。
姓名 | |||||||||||||||||||||||
提供良好的醫療照護 | |||||||||||||||||||||||
具有充足的醫學知識 | |||||||||||||||||||||||
與其他醫療團隊成員溝通良好 | |||||||||||||||||||||||
與病人或家屬溝通良好 | |||||||||||||||||||||||
善於學習經驗、改進做法 | |||||||||||||||||||||||
會提出改進醫院或醫療系統的建議 | |||||||||||||||||||||||
會遵守規範制度做事 | |||||||||||||||||||||||
會協助其他成員或分擔工作 | |||||||||||||||||||||||
會帶領指導較資淺的同事 | |||||||||||||||||||||||
我很樂意和該醫師一起工作 | |||||||||||||||||||||||
我會願意當該醫師的病人 |